吵架小能手于正又骂人了,但这次我站他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李公子

来源:晚睡(ID:wanshui01)

于正又双叒出圈了!

而且这次出的还是国际圈。

于正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最爱拍古装片,虽然拍出来的多半都是披着古装外皮的现代爱情片,但好歹算是俊男美女,还是比较养眼的。

最近,于正又一部以明代为背景的古装戏开拍,大帅哥许凯出演男一,还在微博上晒出了一张自己的造型照,端的是清俊潇洒。

按说这无非就是一张普通的照片,可却引来了一些网友的疑惑,有人觉得这个扮相像是自己看过的韩国古装电视剧。

于正大概是我见过最爱和网友互动的制作人了。网友此话一出,他3秒钟到达战场,十分认真地转发该条微博,澄清这是正宗的明朝汉服,不能因为韩国沿用了,就“没文化”地认为是“韩服”

回应之余,于正还顺便给网友科普了一波:朝鲜原名高丽,是大明属国,正是被朱元璋赐名,才改成现在的朝鲜,也叫李氏朝鲜。(小编注:这里不太符合史实,下文进一步说明)

也不知是哪个网友手那么快,将于正的微博搬到了韩国网站上。

韩国网友当时就炸了,有朝中国网友要证据的,还有骂中国人没文化的。

潜伏在韩国网站上的中国网友马上把消息传回国内:“不得了啊,韩国网友骂人啦……”

还有人给于正报信:“为国争光的时候到了!”

于正不负众望,回怼得一针见血:“他们连父母给的五官都可以随意挪动,张冠李戴不已经很平常了吗?懒得跟这群数典忘祖的人计较,事实胜于雄辩。”

作为吵架小能手的于正终于选对了一次释放能量的机会,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他不仅被推上热搜,为传统文化发声的态度和举措广受称赞,还有比较专业的网友找出明代人物画像里戴着类似形制的帽子的例子,来为他助威站台。

到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于正转发和发声的那条微博已经收到20多万点赞,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

这次,我要为于正的行为叫好。

虽然韩国网友未必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但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还是想要给他们提供一下他们一直想要看到的,证明那些服装是我们明朝服饰的证据。

先从许凯戴的那顶帽子说起。

这帽子看起来帽檐很大——没错,人家的名字就叫大帽,多么简单而朴实的命名方式。

与我们通常认为的传统服饰一般都起源于汉唐不同,这种帽子其实是蒙古人建立元朝时带入中原的。

蒙古人是马背上的民族,餐风饮露、风吹日晒对他们来说都是生活的正常组成部分,尤其在大漠中追逐猎物更是家常便饭。为了避免被晒成黑炭头,他们发明了这种帽子。

它的帽檐平直而宽大并接近斗笠,能遮阳、避雨,成为蒙古人上到大汗、下到牧民居家旅行之必备佳品。

这是一顶在元代大墓中发现的随葬大帽,可以看到上面连缀着一串珠玉,十分华贵

明代建立之后,把这种既实用看起来又挺有型的帽子留了下来。

明成祖驾崩之后,其遗留下的所谓“御物”中还有“黑毡直檐帽一顶,并金级顶子、茄蓝间珊瑚金枣花帽珠一串”,估计是他老人家亲自戴过而且还挺喜欢的东西,不然不会镶金嵌玉,装饰得如此华丽。

这是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戴大帽的画像

明成祖的后代,也就是许凯在于正戏里饰演的明宣宗的亲孙子成化皇帝,也特别喜欢这种帽子。

大臣后来在奏本里说过,“昔尝叨侍宪宗皇帝(成化皇帝)观解于后苑,伏睹所御青花苎丝窄檐大帽”,可见皇帝们还觉得,这种帽子即使是在接见大臣这种相对正式的场合中也可以戴,十分拿得出手。

这就是许凯饰演的明宣宗戴大帽的原画像

皇帝爱戴大帽,文武官员也都深爱大帽。

明代第一顽主兼混世魔王明武宗,某次快快乐乐外出撒丫子耍完回京,下令京城朝廷全部文武官员都出来迎驾,大家戴的就都是这种帽子:“是日,文武群臣皆曳撒(一种袍子)大帽鸾带服色,迎驾于德胜门外。”

朝廷上戴大帽,使大帽在明代成为权势的另类象征。

有一部笔记小说里有这样的话:“头上戴一顶儒巾就是相公,换了一个大帽即称员外,谁敢拦阻!”

当时,戴了大帽就好像在腰上插了把锃亮的枪,大摇大摆走到哪里都没人敢惹。

这是明代小说中戴大帽者的插图

这是明朝印刷的画本中戴大帽的武将

总之,大帽在明代不仅十分流行,而且已经成为上流社会或攀附上流社会者的标配,与权势或财富挂钩,一些名士也以大帽为身份的象征。

比如风流才子唐伯虎。

这是文采与相貌并重的唐伯虎戴大帽的画像

为什么大帽的造型会频频出现在韩国古装电视剧中呢?

这就得说到韩国人的历史啦。

蒙古骑兵不仅消灭了宋朝、金朝等中国范围内的政权,也征服了高丽国(也就是韩国),使得高丽国成为自己的藩属国。

明朝取代元朝的过程中,明太祖非常重视争取高丽从蒙古倒向自己一方。在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并向明朝称臣后,朱元璋不仅对其赐予非常丰厚的赏赐,还将古代一个政权的国号“朝鲜”赐予李成桂作为新的国号。

这里需要澄清一点,于正说朝鲜的国名是朱元璋所赐,与史实略有些出入。

朝鲜这个名称古已有之,朱元璋只是允许李成桂恢复使用而已。

明朝与朝鲜的关系十分亲密。除作为宗主国与藩属国之间确认关系所必备的册封仪式之外,从建文帝时代开始,明朝前往朝鲜的使者都要带去数十套华美的衣冠服饰,颁赐给朝鲜国王和重要大臣。

朝鲜派到北京来的大臣所带有的使命中,也必有一项是“请服”,请求明朝廷再度赐予按照明朝亲王规格制作的华服。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明朝的流行服饰——大帽。

朝鲜王室对明朝服饰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不但自己穿、朝廷官员穿,也要求士人、庶民和百姓都要穿。

这些传统和习俗在朝鲜民间和中上层一直保留下来,再随着现在的韩国流行文化传播到中国,以至于很多人误解这是韩国古代服饰。

其实恰恰相反,这是我们所遗忘的,被人家捡起来的。

只是,这捡了人家东西的人非说是自己家祖传的,即使被打脸也不承认。

韩国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生活形态、人伦道德等多方面,都受到中国极为重要的影响,而韩国出于对自身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塑造的需要,又特别想要在历史和文化叙述中把自己描绘成“一贯独立”、不受外来干涉的,与历史现实相去甚远的形象。

这些年,韩国对自己的历史进行了很多近乎“耸人听闻”的篡改。

比如否认基本历史事实,强烈排斥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影响,还把汉城更名为首尔,以及把有浓厚中国色彩的文化成果抢先申遗,等等。

尤其是以“端午申遗”、孔子身世之争以及“中医”“韩医”之争等为代表的几起事件,频频引起热议。

但是,有一个虽然感到尴尬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流行文化领域,韩国的影响力不小。

“少女时代”或“东方神起”这些在娱乐圈中长盛不衰的偶像明星,在我国粉丝无数;像《大长今》这样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韩剧,也曾在中国红遍大江南北。

在更大的范围比如全球舞台上,东亚文化的代表席位则更多被日本所把持,尤其是在西方人眼中,樱花、武士、茶道等日本文化元素,几乎成为亚洲文化的代名词。

这种情况长期持续的结果,就是我们国家的网友在看到明代服饰时,第一反应是联想到韩国古装电视剧。

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输出还任重道远。

所以这次我支持于正,他的发声意义重大。

我们很需要一批致力于推广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的创作人,让全世界都见识见识,啥叫“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作者简介:晚睡,作家、情感分析师,江湖人称晚睡姐姐,已出版《晚睡谈心》《帮你看清已婚男人》《你配得起更好》《你的爱怎么了》四本畅销书。原创公众号晚睡(ID:wanshui01),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用文字引领你与更好的自己相见。


▽更多推荐阅读▽

不花老公的钱,是独立女性最大的谎言

“跟苏东坡做邻居是什么体验?”

习近平回信勉励种粮大户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

本文由 青年文摘 来源发布

吵架小能手于正又骂人了,但这次我站他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