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心酸的一首诗,孩子挨饿却无能为力,读来字字断肠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次读至此诗,总是心下感动,生在太平岁月,自当感激前辈。

人们称赞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但论起对后世的影响力,杜甫堪称空前绝后。中唐的韩愈、李贺学其炼字,白居易、元稹学其通俗,晚唐的李商隐学其七律技法,到了宋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都受到了杜甫的影响。甚至两宋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尊称杜甫为“诗派之祖”。


影响如此深远的杜甫,生前却只是万千不得志书生其中的一位,如今的荣誉尊称,都是在杜甫死后才加封的。直到晚唐,他的诗才被称为“诗史”,直到明代,杜甫才被人们成为“诗圣”,是一代又一代诗人不遗余力地夸赞,弘扬,如今的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位凄苦而又倔强的诗圣杜甫。

他的一生既没有盼到朝廷重用,也没能等到诗名远播,可他未曾有一刻想过停笔罢写,未曾有一刻不想忠君报国。

李白所处多盛唐,杜甫所处多凄凉。杜甫一出生就看遍了盛唐的繁华美景,此后每况愈下,直至安史之乱终结了那个人人称道的开元盛世。

若不曾拥有,也就体会不到失去后的失落。年少时,杜甫的家境还算优渥,祖父是唐初诗人杜审言,父亲杜闲是郾城尉,母亲出自世家大族崔氏。自小耳濡目染,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面对旁人夸赞,他一脸骄傲说:“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

生在世家大族,长在繁华盛唐,即使考试落榜他也不屑一顾,转而游山玩水,追寻偶像李白的裘马轻狂快意人生。

也正是在这漫游生涯中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47年,朝廷昭告天下,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这次科考政策前所未有的宽松,摒弃四书五经的旧规则,只要通一经就能参加考试。杜甫一听喜极而泣,等了好久终于在此等来了机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全国上下几万名考生竟无一人中第。这场滑天下之大稽的科举考试也在李林甫轻飘飘一句“野无遗贤”的狡辩中画上了句号。

这一次杜甫没有了挥一挥衣袖的潇洒,他无颜回故里,十年困居长安,忙于行干谒,拜走权贵间。可结局也是处处碰壁,杜甫心灰意冷,年近四十,身无一官半职,他的生活变得十分艰难,贫病交加,饥寒交迫。755年,43岁的杜甫终于迎来了他第一份官职,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看管兵器。学无所用,但为了生计,为了家人,他只能前往赴任。

拿到俸禄后他星夜兼程,一路风尘前往家中,准备给家人改善境况,可还未进门就听见了妻子嚎啕大哭,原来他最小的孩子竟被活活饿死了。

官府内是侯服玉食,酒池肉林,百姓间是食不果腹,饿殍边地。杜甫挥泪而下,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还未从小儿子被饿死的悲痛中走出来,就又赶上了安禄山发动的政变,他一路逃亡。在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浣花溪畔建立了一座草堂。终于有了栖身之所,可生活还是十分清苦,卧三尺草榻,食草果菜蔬,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终日饥肠辘辘,不见苦尽之时。幼子饿死,长子挨饿怒叫,杜甫悲从中来,提笔写下了《百忧集行》。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首句不谈忧,先忆喜。回想我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强健,朝气蓬勃。八月份,庭院前梨枣成熟之时,一日能爬上千回摘取果实。往日的欢乐全化作了今天的悲凉。

从前健步如飞,如今却只能“卧多立少”,十五与五十的对比,不仅是年龄的变化,更是心境的变化。一生不甘俯首低眉,如今为了生计却只能勉作笑语,迎奉主人。心中的悲伤又与何人诉说呢?

家徒四壁,与妻子相顾无言,只有满面愁容若。可痴儿幼稚无知,饥肠辘辘,对着东边的厨门,啼叫发怒要饭吃。因为挨饿竟全然不顾礼数,为了吃饭竟怒吼父亲。杜甫此刻不仅为自己悲哀,更是为孩子悲哀。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可自己的孩子却要忍饥受冻,这是一名父亲的心酸血泪。

杜甫一生悲苦,忧国忧民。人们说:杜甫从未年轻,李白从未老去。可谁人能记得那个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的少年呢?人们总爱浪漫的诗仙李白,可我们终究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的。浪漫的诗意只是生活的点缀,就像杨绛先生曾说的:“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李白绣口一吐是半个盛唐,杜甫眉头一蹙恰好补全了半个乱世。从山脚走到山顶需要多久?杜甫告诉我们,是从《望岳》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登高》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 后台回复“早安”每天收获新惊喜



让我知道你在看!
本文由 品读诗词歌赋 来源发布

杜甫最心酸的一首诗,孩子挨饿却无能为力,读来字字断肠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