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4次病危,暴瘦40斤:首批新冠患者,现在怎么样了?


关注短篇集,加星标☆,做个有想法的人

作者:姜榆木,来源: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

感谢授权短篇集推送

3月以来,全国新冠感染人数突然反弹,并以平均每天四位数的速度不断增长。

学校关闭、居家办公、排队核酸,人们在一夜之间,仿佛回到2年前那个至暗时刻。

身处武汉的彭博,每天都在关心各地疫情的最新进展,自从抗疫局势重又严峻,他的紧张和焦虑,胜过身边任何一个人。

他永远忘不了796天前,自己作为第一批新冠感染者,被送入武汉金银潭医院时的场景。

咳血、窒息、插管、手术……一个个足以带来神经痛感的字眼,每当深夜涌现脑海,他仍会从梦中惊醒。

当初和他一起接受抢救的,共有24名患者。

如今和他一样回归正常生活的,只剩下4人。

彭博说:“我希望这次是疫情的最后一次反扑,那段(治疗的)日子太痛苦,你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经历。”


2020年1月19日之前,彭博一直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健康的人。

退伍以来,彭博从没有去过医院。凭借卖力工作,他早早买房结婚,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还把双方的父母接来武汉。

这种情况下,彭博的发热症状来得毫无预兆。他拗不过妻子的劝说,慢吞吞来到医院挂号,一边排队等门诊,一边看明天的工作安排。

没有预想中的拿药走人,彭博发现医生在给自己做检查时,一点点皱起眉头。

当天下午,彭博收到住院治疗的诊断结果。他想要反驳,突然觉得脸上蒙了一层湿毛巾,不仅刚到嘴边的话说不出来,连呼吸也连带胸口一阵刺痛。

此后几天,彭博住进隔离病房。他不知道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只是病房外来回蹿动的脚步声,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慌。

住院一周,他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身体原因,呼吸越来越困难。这种对人类而言最轻松的行为,开始让他出现全身冒汗、紧抓床单的挣扎。

当医生来到床前,他用发颤的声音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还得去上班。

彭博得到的回答,是一纸转移通知:病人情况危急,建议迅速转入金银潭医院。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在呼吸科方面,最具权威的治疗机构。当彭博最初的主治医生,决定将他转入金银潭医院的那一刻起,他和所有医生达成共识:这绝对不是寻常发热那么简单。

时间来到1月29日,和彭博有相似症状的病人,已从零星几例激增到上万例。而此时距离彭博入院,已过去10天,从军时磨练出来的钢铁意志,在病情面前逐渐崩溃。

他对医院外的武汉一无所知,迷离颤抖的视线里,医生慢慢走近床边,向他解释: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必须实行插管治疗,插管治疗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有一定风险,你是否接受?

脑海里闪回父母、女儿还有妻子的脸庞,而妻子的腹中还有他们未出生的孩子。彭博全凭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支撑,机械地点了点头。

随着管子插入肺部,彭博的视觉和听觉逐渐涣散,唯一能证明自己活着的触觉,被炙热的痛楚紧紧包裹。

插管治疗没有延缓病情,短短20天,彭博的妻子一共收到4份病危通知书。很快,彭博的呼吸系统彻底衰竭,医院不得不继续采取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也就是利用人工肺和人工心脏,在病人体外进行呼吸循环。

彭博再次醒来时,已是3月4日。他没有认出镜子里的自己,两边脸颊变成一团松垮的虚肉,全靠颧骨撑着,当初被撑得满满的住院服,如今则像一块布挂在肩上。

他很快从医生口中得知,自己昏迷的半个多月里,体重整整减了40斤。


彭博醒后第3天,医生告诉他,他的情况已逐渐稳定,可以撤掉ECMO。

这是彭博患病以来,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从1月到3月,他本以为的一场寻常感冒,让他在医院整整呆了两个月。

看着医生从自己身上拆除人工肺,彭博预想在自己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健康地回归家庭。

再次被推入重症病房的场景,将彭博从美好的预想中彻底抽离。拆除ECMO后不到5天,他出现肺部大量出血的现象,血色素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从10克下降到5克。

彭博隐隐看到自己在急救室里,医生和护士们在眼前匆忙走动。疏忽眼前一晃,他发现自己依然躺在病房。很快他又听到自己被送往急救室时,病床轮子碾过过道时的轱辘声。

频繁被送入手术室抢救,彭博开始分不清现实和梦境的区别。他感觉自己就在做一个无限嵌套,而且永远不会醒的梦。

身体上的病痛,可以凭意志抵抗;精神上的消耗,却是无底的深渊。

此时的彭博,除了在新冠肺炎的折磨下变得异常虚弱,更患上创伤应激综合征。为了维持精神状态的稳定,每天需要吞服大量药物。

一天早上,医生刚走进病房,看到彭博在床上侧翻着身体,脸膛涨成青紫色,露出被子的右手紧攥着输氧管。

“你怎么把输氧管给拔了?”医生又急又气,大声呵斥,“你想死吗!你这家伙越来越不行了。”

彭博的双眼蓄满眼泪,却没有将眼泪挤出眼眶的力气。他颤抖着双眼,绝望地在心底呐喊:“让我一了百了吧,我不想再做这个梦了。”


3月12日,专注新冠肺炎治疗的研究员发现,感染新冠并痊愈者的血浆,有助于新冠患者的治疗。很快,金银潭医院为彭博及其他第一批重症患者注射了志愿者捐献的血浆。

彭博面无表情地看着注射器里流动的血浆,突然听到妻子被允许前来探望的消息,他周身一震,暗淡的双眼绽放出光芒。

入院以来,彭博第一次见到家人。妻子掏出手机,对他说女儿打视频电话过来了。听到电话里传来女儿“爸爸”的呼喊,彭博终于有了依然活着的感觉。他激动地从病床上坐起,手在触摸到手机的一刹那定住。

余光扫到窗子上自己的模样,彭博抽回了手。脸部肌肉的迅速流失,加上连续的注射,他的脸庞麻木而狰狞,右眼甚至不能眨动,只能做出翻眼白的动作。

面对妻子的疑惑,彭博没有回答,只是摇摇头,心里却苦笑:我现在这个样子,只会吓到女儿。

彭博不敢和女儿视频聊天,对语音通话也产生天然的恐惧。

此刻的他,没有控制自己缓慢咀嚼的力气,每次吃饭时稍有不慎,就会咬伤自己。说话更成为一种奢侈的举动。每次发出声音,胸腔连带口腔的气息流动,都会带来近乎休克的阵痛。

直到彭博终于可以勉强说话,他也时常为5分钟的语音通话,提前琢磨半小时,从而尽可能保证在和女儿打电话时,自己的语调是平静且不带颤抖的。

时间进入5月,彭博发现妻子已许久没来看望他。直到有天,父母来到医院,告诉彭博他第二个孩子的预产期,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从此,医院复建室多了一个不要命的病人。

彭博每天一醒来,就挣扎着爬下病床,来到复建室踩单车。他刚刚脱离危险,身体异常虚弱,稍稍挺胸就能感到肋骨顶上胸口的痛楚。在这种情况下,缓慢踩5分钟的单车,就能让他虚脱得摔在地上。

然而孩子出生的日期,成为比ECMO和血浆更有力的治疗手段。他每次从单车上摔下,就咬着牙重新爬上单车。

一周后,彭博从起初最多只能骑10分钟单车,到可以一口气骑30分钟。到后来,护士看到他连续骑了1个小时还不肯休息,终于忍不住制止他:“你自己要注意合理休息!”

彭博头也不抬,“我天天在这里,还合理休息!”


又是一个早晨,医生比往常提前5分钟走进彭博的病房。病房里一阵窸窣,彭博双手抱胸缩进被子,整个人裹成一团。

医生径直来到彭博面前,伸手往他怀里一掏,掏出一瓶还剩三分之一的可乐,“不是跟你说过了吗,现阶段不允许喝这种含糖量极高的饮料!”

虽然这么说,医生内心倍感欣慰:彭博恢复的不仅是味觉,更是重回正常生活的渴望。

彭博正式出院那天,女儿跑上30多级的台阶,冲入他的怀抱。他发现自己抱不动女儿,只能蹲在地上任由女儿抱着自己。回头看了眼医院,回想当初被送来时的情景,恍如隔世。

彭博出院后不久,第二个孩子顺利诞生。孩子在妻子怀里呱呱大哭,他在病床前同样泪流不止。他无法想象,当初为何会有一了百了的念头?

那个自己拔掉输气管的早晨,医生来得再晚些,那么眼前的幸福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妻子独自生产、父母老无所依的绝望。

彭博后来听说,最早一批被送入金银潭医院的新冠患者,连他在内只有4人活了下来。他不禁背脊发凉:在那些反复煎熬的日夜里,有多少个一念之间,决定他们此刻是鲜活的生命,还是冰冷的数字?

如今两年过去,彭博依然形容消瘦,脸上因手术留下的疤也没淡化。不过这些已不妨碍他抱着两岁的孩子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此时此刻,疫情再次反弹,如果可以,我们希望不要有人重复彭博的经历。

可如果痛苦无法避免,请牢记抵抗痛苦是唯一的选择,也许过程痛苦,但结局永远值得。

正如《少有人走的路》开篇那句振聋发聩的话:“人生本就苦难重重。”

无论是个人层面的病痛折磨,还是社会层面的疫情反复,以及未来的各种挑战,命运会改变苦难的方式,却从不会停止苦难。

直面苦难,不仅是证明自己仍活着,也是证明自己仍记得对所爱之人的责任。

世界之大,生命纵然渺小,但人类坚持到底的勇气,是最伟大的赞歌。

参考资料:

《金银潭实拍80天》,2020;

作者 | 姜榆木。本文转载自砍柴书院(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我新开了一个原创号

对当下热点做犀利的点评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guojun900125

2022年2月22日,在这个“最有爱”的日子里,临港新片区向全球人才抛出爱的橄榄枝——在临港新片区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启动了人才企业年金计划,这是全国..

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以“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为标题,发布了一则紧急救治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外籍患者的消息。一时舆论哗然。此前该院刚刚发..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冷方奥3月28日,由45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队整装出发,奔赴新国际博览中心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工作。这..

#315全民行动#昨天,上海一急救车在执行急救患者任务时,正好遇到同一小区,另一名急症患者求救,要求急救车医务人员出借车载除颤仪,但被医务人员拒绝,最后被拒的急症患..

上海哮喘老人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当事急救医生已停职昨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上海一例哮喘病人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列出详细时间线并伴有视频佐证。今日,上海浦东新区..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20日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近期,上海市多家医疗机构因配合疫情协查工作,暂停部分医疗服务。为方便市民就医问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整理了近期主要..

中小学生们在家上网课了、不少单位也居家办公了,眼下的上海,看上去安静了,实则正在为了早日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而风雨兼程,须臾未曾停歇。新闻晨报·周到每日推出“决赛..

这个冬天,原本并不为人熟知的药物——丙种球蛋白的热度猛升。随着新冠感染高峰的来临,在各种传言和并不统一的诊疗方案背后,丙种球蛋白正遭到抢购。医院里600元左右一支..

本文由 短篇集 来源发布

20天4次病危,暴瘦40斤:首批新冠患者,现在怎么样了?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