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声音|柳叶刀子刊重磅:生活方式越健康,预期寿命越长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既往研究表明,不良生活方式与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如吸烟、过度饮酒、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和肥胖),这些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提高预期寿命是“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之一,而健康生活方式似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期Lancet Public Health杂志发表了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 CKB)的最新研究结果,该研究探讨了中国成人健康生活方式与预期寿命之间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设计

采用前瞻性的CKB数据来探讨健康生活方式(从不吸烟或非因病戒烟、不过度饮酒、积极锻炼身体、健康饮食习惯和健康体型)与死亡风险(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之间的关系。


在该研究中,排除了基线时患有冠心病、卒中、癌症及体重指数数据缺失的参与者。为了分析慢性呼吸道疾病,亦排除了基线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的参与者。

同时,该研究使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China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CNHS, 2015)的数据估计了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患病率;使用全球疾病、伤害和危险因素负担研究(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Study, GBD, 2015)获得了死亡率。


并将这三个数据源结合起来,使用寿命表法估计了30岁人群在不同生活方式下的预期寿命,使用Arriaga法对预期寿命进行差异分解。

研究结果

在排除患有冠心病、卒中、癌症或体重指数数据缺失的参与者后,共487209例参与者被纳入初步分析。

在进行慢性呼吸道疾病相关分析时,排除了基线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的参与者后,共451233例参与者的数据可供分析。

来自CNHS 2015数据中的171127名成年人(年龄在30-84岁)的数据用于估计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患病率。

在中位随访11.1年的CKB患者中,共有42496例死亡。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与低风险生活方式数量0-1个参与者相比,

具有5个的参与者校正后的疾病风险比:

全因死亡 0.38(95%CI:0.34-0.43),

心血管疾病死亡 0.37(95%CI:0.30-0.46),

癌症死亡0.47(95%CI:0.39-0.56),

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0.30(95%CI:0.14-0.64)。

图1不同数量的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全因死亡率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

在预期寿命结果方面,在30岁时的预期寿命:

具有0-1个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参与者

·男性平均为41.7岁(95%CI:41.5-42.0),
·女性平均为47.3岁(95%CI:46.6-48.0)。

具有5个低风险生活方式的参与者

·男性平均为50.5岁(95%CI:48.5-52.4),
·女性平均为55.4岁(95%CI:53.5-57.4)。

这意味着,二者的差异为:

男性为8.8年(95%CI:6.8-10.7)

女性为8.1年(95%CI:6.5-9.9)

此外,男性和女性预期寿命的延长

主要归因于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的减少:

心血管疾病(男性2.4岁、女性3.7岁)、

癌症(男性2.6岁、女性0.9岁)、

慢性呼吸道疾病(男性0.6岁、女性1.2岁)。

研究结论

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低风险的生活方式与更高的预期寿命相关。在30岁时,可将男性预期寿命延长8.8年,女性延长8.1年,而这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的减少。

因此,对全人群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或许可以成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的优先事项之一,以期来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

要点回顾

研究创新点:

·拥有五个低风险生活方式因素的中国人,相比拥有0-1个低风险因素的人的,在30岁时的估计寿命平均长8.8年,女性长8.1年。
·采用所有五个低风险因素所延长的预期寿命中,大约2/3可以解释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死亡减少。

研究价值

·通过全民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与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大幅提高有关。
·鼓励政府致力于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实现《健康中国2030》蓝图中提出的提高平均预期寿命的目标。此外,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探讨其他因素(如环境危害)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来源:

Healthy lifestyle and life expectancy at age 30 year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an observational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 Epubdoi:10.1016/S2468-2667(22)00110-4

推荐阅读

关注HFrEF的个体化治疗,如何更好地选择药物顺序并加速滴定?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杨建民教授团队首次发现TyG指数与早发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干货 | 缺血性心肌病的冠脉血运重建:临床常规实践与循证证据

干货 | EHJ辩论:冠脉支架植入的房颤患者,三联抗栓治疗是否应限制在1周之内?

病例 | 除了左束支传导阻滞外还能发现什么?

进展 | EHJ:打工人福利,上班同时进行综合生活方式干预,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进展 | JACC:伊伐布雷定缓释剂治疗HFrEF

进展 | 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慢性HFpEF预后预测模型:EMPEROR–Preserved试验

进展 |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治疗:咪达唑仑 VS. 吗啡

进展 | 心脏收缩力调节疗法,改善HFpEF健康状况:CCM-HFpEF研究

进展 | 诊断急性心衰,肥胖会影响NT-proBNP界值吗?


本文由 心在线 来源发布

中国声音|柳叶刀子刊重磅:生活方式越健康,预期寿命越长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