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被妈妈猛踹进医院:被打的孩子,内心有多伤?


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小叶子


1

这两天看了近期口碑爆棚的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感慨颇多,除了能get到一些儿科知识外,它更是一堂关于父母的情绪修炼课。

来这里看病的娃,

有的是因为吃花生米被妈妈责骂而呛到,

还有被奶奶用土方子降温导致高烧不退,

甚至还有半夜睡觉被妈妈抓了脖子而扭伤的......

最让人揪心的莫过于这个才3岁的男孩。

妈妈因为生气而踹了孩子的裆部,伤到了孩子的敏感部位,而且不是普通的撕裂伤。

医生说踹的位置特别巧,踢到了系带,但凡避开这里,都不会这么难治疗。

如果严重的话,会留下很致命的病根。

当医生询问妈妈,是不是本来打算踢孩子屁股时,没想到妈妈很坚定地说就是猛踹的,想狠狠治治不爱学习的儿子。

看到这里真的很气愤,明知道那是孩子的要害部位,妈妈仍下手无情,冲动真的是魔鬼,给孩子带来无妄之灾。

好在接下来的缝合手术顺利,孩子才安全脱险,这段看得人忍不住屏住呼吸,难以想象如果再重一点,会造成怎样的悲剧。

为什么这样下狠手打孩子?

说到底是家长的焦虑情绪,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这位妈妈给儿子一口气报了5个兴趣班,3岁的娃,本来专注力就无法长时间集中,因为上课不积极,妈妈就步步紧逼,愤怒之火伤害了孩子的身体,也灼伤着孩子的脆弱心灵。

看到儿子遭了这么大的罪,这位妈妈开始反思之前对孩子的粗暴教育,因为她的大发雷霆和急躁脾气,导致了孩子现在越来越逆反。

希望这次教训真的能让这位妈妈,用平和、有爱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交流。

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把孩子推得更远。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身体的病痛可以很快治愈,而挨过的打,留下的心理阴影,却很难抹去。

2

打孩子,

不过是父母在偷懒

然而生活中的确还有不少父母,打心眼里奉行“不打不成才”“棍棒出孝子”的老方法,还有一些家长明白打孩子的危害,但每到气头上就很难控制脾气,起码相比于前者来说,后者有了很大的进步。

最可怕的是,沉溺于美化这种暴力的家长。

为什么明知道打孩子不对,打完就后悔,还会一而再的打呢?

根植于内心的这种开脱之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父母的愧疚感。

比如,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我都是为你好”

“打你是为了让你长记性”

“打你是对你的挫折教育”

五花八门的理由,让我们对打孩子这件事,变得神经不再敏感,“谁家的孩子没被打过,不也好好的嘛”,久而久之,觉得这根本不是啥大事。

在一个妈妈群里,有几位妈妈聚到一块分享打孩子的心得,有位妈妈说细衣架比粗衣架打的疼,另一个妈妈随之附和以后要换成细的。

大家这种有点像调侃,又像真刀实枪打孩子的对话,看得人心里发怵。

而且最重要的是,打孩子确实能短时间平息战争,让孩子停止哭闹,停止对抗。

孩子成绩不好,打一顿就乖乖就范了;

孩子不配合,打一顿就不敢吱声了......

要说效果,打孩子是当仁不让的特效药,这可能也是很多家长受用的原因。

但归根到底,还是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偷懒和懈怠。

不打孩子能更好的教好孩子,为什么大家不习惯用呢,因为太费脑筋了。

有时候你苦口婆心讲了一大堆,孩子还在那里我行我素,而打骂就容易多了,一个巴掌吓得孩子立马就范。

但是我们不能只看效果,而忽略了副作用,打孩子是短期特效药,但是毒性也大,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感。

讲道理看似中间颇费周折,却能以理服人,让孩子从心底愿意配合你。

养孩子本来就是苦差事,

想靠打一顿就一劳永逸,

会留下无数的祸患,

种下怨恨的种子,

最后摧毁一段亲密关系。

3

经常被打的孩子,

内伤有多重

“被父母从小打骂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在这个问题下,看大家的回答,仿佛不是在看一段段文字,而是他们的一个个留血的伤口。

一个跟母亲关系疏离的女孩,说到被打带来的痛苦,仍然郁结于心。

她说她是被妈妈从小打到大的,5岁的时候被妈妈绑在家后门的一棵树上暴打,到现在她还记得妈妈是用一件蓝色的秋衣绑住她,导致现在跟母亲关系就像陌生人一般,无法亲近。

还有个女孩说因为从小经常被妈妈打,都有点杯弓蛇影的错觉了。

有一次妈妈抬手想把她头发上的脏东西捡掉,她的下意识反应竟然是躲,身体躲开大脑才反应过来不用躲,妈妈不是要打她。

虽然现在她20岁了,妈妈不再打她,但早年的记忆却让她摆脱不了,以至于听到妈妈逼近的脚步声都会心跳加快,整个人也变得自卑,小心翼翼,察言观色,在妈妈面前无法放松下来。

当一个孩子用更多的能量去对付父母的打骂,苛责,她就少了很多能量去塑造自己,去毫无负担的生活,学习,社交......方方面面,都让她深陷泥沼。

就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如果孩子因为惩罚而常常受到恐惧、痛苦、羞辱的折磨,他内在的、天赋的自我教育力量就会渐渐衰弱。惩罚越多,越残酷,自我教育的力量就越小。

所以,打孩子没有什么正面效果,反而挤压他的成长空间,想靠打孩子让他听话懂事,更是没道理。

当你打了孩子之后,他会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代价,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至于你之后讲的道理,他压根听不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你越打孩子,孩子越是逆反,越是屡屡再犯,暴力,让孩子走向蛮荒,而不是更文明,更有修养。

在一个诉诸武力解决问题的家庭环境里,孩子的自信心被削弱,成长的自由被剥夺,很少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内心伤痕累累。

4

不打孩子,

聪明父母这样做

其实有时候,我们打孩子,并非他犯了多大的错误,很可能是父母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再遇上孩子跟你顶了一下嘴,或者是百般不配合,你的无名火一点就着,就对孩子下狠手了。

事后想想,又忍不住后悔,有一项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风平浪静。

这样看,我们如果能在这12秒内正确排解情绪,比如去洗把脸,深呼吸,找个安静角躲一躲,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当然如果你实在做不到那么镇静,可以先对孩子进行口头警告,别一上来就动手,给彼此一个缓冲的空间。

在微博看了一条“科学打孩子的唯一姿势”,上面说在其他非身体性惩罚无效,在口头警告后,在别人看不到的场合,在克制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假设你还不解气,可以轻轻的拍孩子两下。

大家可以试试这个方法,一方面可以释放你的部分怒气,另一方面,兴许孩子因为感激你没有打他太重,而主动更正自己的行为。

你看我们不打孩子,还是有很多化解的办法,只不过需要更多耐心和定力,当你觉得讲道理太空太虚时,也可以用“体验法”感化孩子。

前两天有个新闻,看到儿子不睡觉还在打游戏,估计一些脾气暴躁的爸爸就会二话不说打一顿,这位爸爸没有说什么,而是带着孩子去菜市场转一圈,相信这样真切的体验,能让孩子对学习有更多的感悟。

著名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伤心咖啡馆之歌》中说: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器官,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害的儿童的心会萎缩成这样一辈子都像桃核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

打骂孩子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个冷酷的开端,和父母激烈的对抗,让孩子慢慢失去变好的动力。

而充满爱和包容的教育,才能潜移默化滋养孩子的心灵,带给他源源不断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激励他更好的提升和完善自己。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简介:小叶子,喜欢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东西,一个女孩的妈妈,陪孩子成长的这一路,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本文由 儿童心理课堂 来源发布

3岁孩子被妈妈猛踹进医院:被打的孩子,内心有多伤?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