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称接受女儿平庸,评论为何翻车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文 | Mommy

图 | 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在鸡娃和内卷日益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们要接受孩子平庸的事实。

诚然,天才只是极少数,平凡才是绝大多数孩子的宿命。可普通人家的孩子,真就可以彻底放弃努力了吗?

北大教授坦言接受女儿平庸



教育焦虑,是当下不少家庭逃不开的魔咒。无论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还是拥有光鲜履历的学霸父母,在教育这件事上都有同样的烦恼。

今年5月,一段北大教授吐槽自家女儿是学渣的视频,在网上火了。这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说起女儿学习时,满脸都是无奈:

“焦虑到睡不着觉。”

“我教她逆天,她教我认命。”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

“鸡娃”路上不断受挫以后,教授开始作出选择:接受女儿的现状,承认女儿的平庸。他逐渐接受了女儿不能取得像他一样的学术成绩、社会地位,对孩子的学习也没那么焦虑了。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人,这的确可以让很多焦虑的父母,暂时得到安抚。没想到的是,评论区里网友并不买账:

“如果我是北大教授,或者家有有一栋楼收租,我也不在意孩子平庸,只希望TA健康平安就好。”

“咱普通人还是看看就好了,别当真。”

平庸和平庸大不一样



教授苦口婆心的劝说,咋就翻车了?因为丁教授的这套“接受孩子的平庸”论并不适用于我们普通人。

丁教授何许人也?北大的博导和副教授,在教育经济学研究方面有显著成就。他能给孩子提供的资源和支持都是普通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他的孩子拥有常人不敢奢望的“试错”空间。

换而言之,丁教授的女儿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以后都不会为基本生存担忧。正因为此,他也才会有底气接受女儿的现状,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

另外,虽然他口口声声说女儿是学渣,但要知道她女儿就读的是北大附小,这个起点也已经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改变能改变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大V告诉我们,要把心态放平,接受孩子的平庸,天才只是极少数。

这些话听上去非常正确,也很能抚慰大家焦虑的心,但是这背后却藏着一些扎心的真相。

郑琼导演曾拍摄过一部纪录片,名叫《出路》,她花6年时间记录下了三个不同阶层孩子的命运:北京少女袁晗寒、农村女孩马百娟和小镇青年徐佳。

袁晗寒出生于一个中产之家,就读于美院附中,她觉得读书没意思,妈妈便同意她辍学。辍学后,她开过酒吧,做过营业员,后来去国外留学,回国后开了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

农村女孩马百娟出生于甘肃一个偏远的山村,一家人全年的开支不超过50块钱。十多岁的时候辍学,连一份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

两个同样平凡的孩子,生活差距何其大?

其实,只要我们细究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口口声声说“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父母,大多都有为孩子托底的实力,即使将来他们的孩子一事无成,也能啃老,衣食无忧。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我们可以接受孩子是个平凡人,但不应该就此“躺平”,努力去改变自己所能改变的部分,接受不能改变的。

无论是顺其自然,还是静待花开,都应该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

END
往期精彩回顾





父母给孩子取名“朱穆朗玛峰”,坑娃第一步,从名字开始


宝宝1-6个月会有哪些变化?一组照片告诉你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本文由 妈咪育儿分享 来源发布

北大教授称接受女儿平庸,评论为何翻车了?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