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表达!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

这个孩子欢呼的节日绝对是正经,拒绝体罚、巴掌、打屁股……同时也拒绝情感上的暴力和伤害。

“请来试试看

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

“国际不打小孩日”最早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活动一经推出便得到世界各国响应,并被扩展为“国际无巴掌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倡导的是一种科学教育孩子的理念,反对体罚的教育方式,让儿童在平和、愉悦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口号是——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7080后应该对这样的场景很熟悉:父母拿起了家里的鸡毛掸子、扫帚、拖鞋……开始了对孩子们正义的惩罚,可能一边打着一边还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不打不成器,打一顿就老实了……”
在话题#你会与家暴过你的父母和解吗#下,很多网友谈及了自己童年经常被打导致的创伤:▼
长大之后,每每因为一些事情想起自己被打的经历,当时的害怕、无助的心情依然会在此刻将我裹挟,即使长大了,现在想到依然还会感到难过啊

被母亲打、揪头发、扇脸,是那种歇斯底里地打,本意是为你好,但是只要达不到她的要求就会被打,一度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没什么快乐,更不用说有什么自信。她一直讲你这孩子不自信,却不知道自信的孩子都是被爱出来的。现在我长大她也不会承认这是她的错,我想她一辈子不会承认。
大人发泄一顿后平静了满意了,但是孩子呢?除了皮外伤,打后脑勺可能会引起一些呼吸衰竭并发症;太阳穴遭击打,可能对视神经发育不利;拧耳朵可能会导致鼓膜穿孔;打屁股,可能造成孩子脊椎损伤……

那些身体上的伤口至少还有机会愈合,但童年被父母家暴的阴影会伴随他们一生。

情感暴力

比打屁股更具杀伤力
“世界不打小孩日”同样也反对“情感上的暴力和伤害”。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首次发布的关于亚太地区虐待儿童报告显示,在中国,3至6岁儿童的家长有67.1%曾经在情感上虐待孩子,在25个城市中,28%的3至6岁儿童曾经被忽略。
也就是说,平均在10个儿童里面,有7个孩子遭受过家长的情感暴力。
拳头和巴掌,是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而忽视孩子、言语上辱骂孩子等等,这些给孩子带来一种更加难以承受的“精神惩罚”。情感上的暴力没有伤痕、不会流血,但可以直接从精神层面摧毁、伤害一个人的心智。
这种无形的暴力,比打屁股更具杀伤力:▼
十来岁的时候被周围孩子欺负,闹到了家长面前,可我的父母只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自己想想看为什么别人看你不爽”之类的话。

其实孩子并不需要父母做大侠出头露面,他们不想听到尖酸刻薄的嘲讽,只是需要被父母“看见”,需要一句温柔抚慰罢了。
在大人眼里叛逆、不学好的孩子,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排挤,很孤单,需要温暖:▼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穿着打扮跟不上身边的女同学,在学校被女生欺负,老师也经常针对我。我只能跟男生一起玩,虽然他们成绩不好,但是都很讲义气。我跟他们一起爬墙去网吧、放学一起玩,他们都非常照顾我,是我青春期仅有的好朋友。

可后来因为在网吧被班主任抓了,我爸妈被叫到学校。老师在爸妈面前对我冷嘲热讽,说我从小就勾引男生,跟男生厮混。爸妈可能觉得很丢脸吧,回家狠狠教育了我,但他们根本不理解我在学校的处境。后来我性格变得很极端,再也没有朋友了。


还有一位网友,她遭受的精神暴力来源于老师:▼
13岁上初中时,一位老师以严格和教学质量高闻名全市,她的确有自己独有的教学技巧,但却一直在给所有的学生施加精神压迫。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她会夸你是清华北大的料,一旦有失误或者表现差,她就会让你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无药可救。十几岁的孩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和固定的思维模式,只会服从于权威。

长大了一些才明白自己那三年一直在承受言语暴力,性格也大受影响变得十分极端,甚至现在二十多岁依旧会梦到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辱骂我。


后来她一直在想,如果将来自己做了父母,只希望孩子在普普通通的环境下长大,不会一直被压抑的情绪伴随着,至于成绩什么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TA能够成长为三观正,人格健全的人就好。

好的教育应该和孩子

建立起“横向关系”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某研究项目曾长期跟踪两组儿童,一组是在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另一组是长期处于父母关系不和、被忽视、或存在受虐行为的孩子。
研究结果发现,第二组长期处于负能量环境中遭遇情感创伤的孩子,DNA出现了将近3000处表观遗传变异,23条染色体均有受损现象,受损的部分是主要负责镇定压力反应的基因。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古训,跟孩子建立的是纵向关系。在纵向关系中,包含着一种权力导向,即父母高于孩子,背后的目的是试图操控孩子。
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场“以大欺小”的权威对抗。
好的教育应该和孩子建立起“横向关系”,有沟通、有尊重、有爱。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横向关系”才是人际关系中的最佳状态。和纵向关系中的“权力导向”不同,横向关系更能接纳彼此差异,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共同协调的关系。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确有情绪失控、满腔怒火的时候,产生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因为被情绪脑所控制,才把向孩子发火变成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请记得向孩子表达的是“需求”,而不是“愤怒”。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和谐的亲子沟通方式,有4步:▼

① 观察:父母首先稳住自己的心态,对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详细观察。

② 表达感受:父母和孩子互相说出各自的感受。

③ 了解感受产生的原因:通过沟通来“看见”孩子的真正需求。

④ 提出具体的要求:清楚地告诉孩子,希望孩子做什么,引导TA去改正、完善。
父母的好情绪,才是给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在下一次情绪失控的时候,请停下来看看孩子眼中的恐惧,听一听TA内心的声音,此刻的TA一定需要一个微笑和拥抱。

五一假期里的第一篇推送,送给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

— 好课推荐 —

原价199元,限时优惠99元

20个“正面管教”妙招

如何有效和孩子对话
每节课解决一个亲子沟通问题

俄罗斯再度爆出大新闻,这次牵涉出了丑闻百出的美国总统拜登之子亨特·拜登。距离亨特被美国《纽约时报》实锤去年“笔电门丑闻”不到20天,他又再一次为自己的“坑爹”事业..

极目新闻记者 张皓不需点燃,随地一摔即可发出清脆“噼啪”声,无烟无气味无火花,摔炮以其新奇、独特、趣味等优点十分畅销,如今春节临近,玩摔炮的孩子更是增多。然..

3月22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问到:我注意到你今天佩戴着纯黑的领带,请问今天这个领带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汪文斌是这样回答的:不需要我跟你多说了吧?汪文..

本文由 父母堂 来源发布

爸爸妈妈,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没有一种爱需要用暴力表达!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