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4000集,一部剧和它的时代



这些年来,《外来媳妇本地郎》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情况似乎只剩下一种,那就是传来有关它又突破了多少多少千集的消息——

这一次是4000集。





01

去年在广州保利影城举办的4000集的庆典大会上,《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主创们对现场观众表示康家老少的破千不会停止 ,未来的1000集已经规划在案,誓言要继续陪伴老广们奔赴5000!




这部中国广电史上播出时间最久、播出集次最多的电视剧,早已经没有了对手,并且在千秋万代的马拉松上似乎打算一直孤独地狂奔下去。

遥想16年前,《外来媳妇本地郎》刚刚开播六年,突破千集不久的时候,在那个主创去世、人员流失的、青黄不接的风雨飘摇之际,大家在为这突破千集的奇迹庆贺的同时,也确实深感这六年剧组一路风雨兼程的不易,并在内心为这部不知何去何从的电视剧祝福。

而时间好像并非匀质的,弹指一挥间,六年之后又六年,六年之后又六年,已经播出了廿二年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剧对于老广们来说理所应当地会继续下去。

3000、4000、5000、6000……比起筚路蓝缕的前一千集,以后的突破留下的似乎只有一堆空洞数字,让人不得不感叹记忆的偏心。

而除了无穷无尽的闯关之外,这一次《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终于有了新鲜消息:香港导演李力持的强力加盟——不仅作为导演,也作为演员。


李力持将会在剧中与角色李彩娇擦出火花


外来媳妇本地郎与香港演艺圈的合作早有先例了,在2004年的时候,黄百鸣的东方电影影业就已经操刀过《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同名电影。

不过那个电影实际与本来的电视剧并无实质联系,除了保留了原来的人物关系以外,基本只是发生在广州西关地区的一个平行时空的故事,甚至在香港上映的时候还换了一个更港式的名字:《我的大嚿父母》




如果说当年还是处于黄金时代末期的香港导演想要进入内地分一杯羹的野心,那么在经历疫情打击、市场萧条之后的今天的香港,电影人的北上依附大陆就早已经变成单纯的养老求生了。

沧海桑田,时易世变。

进入2月以来,随着香港疫情的再创新高,由香港偷渡入境的情况开始越发严峻,多地公安发布“偷渡线索举报奖励的通告”,开始对妨碍传染病防治的偷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一切有可能输入非法入境者的过境口岸严防死守。

那片阻隔了粤港两地,此刻正静悄悄的南山深圳湾,在40年前,见证过的却是另外一副光景。




02

1986年,张木桂(后来的广东电视台副台长)带队赴港考察,这个不到10人的考察队里面很多成员都来自刚刚成立不久的“广东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要「学习香港经验制作 」

在这次考察活动开始前的几个月,由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万梓良、郑裕玲主演的《流氓大亨》在广东电视台的热播,一度造成了广东万人空巷的局面,广东的本土犯罪率甚至都在该剧的播出期间大幅下降。




在同文同种的香港电视的大军压境面前,广东电视台深感压力。

在一次调查报告中显示,收看广东电视台和香港电视的观众比例居然出现了惊人的2:8,作为制作出全国第二部电视剧的“先进单位”,珠三角地区观众对本土电广播的冷落令人尴尬。

而彼时在距离广东电视台150公里的深圳蛇口,那场无数内地人诀别家人、不顾生死的大逃港事件才刚刚过去6年。


《省港旗兵》中林威饰演的大东一角正是当年大逃港的难民


电视台台长刘炽决心求变,前面提到的香港考察活动正是此次痛定思痛的结果。

第二年,带着从香港学习归来的经验,张木桂在南湖宾馆举办的工作会议上总结了两个主要的改革方向:

第一、在拍摄上摒弃效仿电影的手法,形成工厂化一条龙生产模式,达到每天播一集本台制作新剧的目标;

第二、在选材方针上要牢记电视剧姓「广 」,要为广东观众服务,拍有广味的作品。

而这两个方向的提出也为后来出现的广东短剧注入了「平民化 」本土化」的基因。

改革后的广东电视台重整旗鼓,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开启了「珠江模式 」对香港广播的反扑……


90年代,广东电视台炮制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电视剧作品


1999年,已经很久没有戏拍的郭昶接到了导演陆晓光的邀请,希望他能参演广东电视台正在筹拍的一部千禧年电视剧,他将在这部电视剧里出演一个“整天耍花样”的个体户,这是郭昶最手到擒来的形象,陆晓光对他很有信心。

这部新剧的名字甚至也和他之前参演的《宝贝老公娇娇妻》很类似,显然采用的都是以设置某种典型矛盾作为戏剧冲突焦点的编剧策略。

导演对他说,这部电视剧的体量大概在60集左右。

它就是《外来媳妇本地郎》


03

《外来媳妇本地郎》最开始的野心并不大,在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的新世纪初,用一部以集为独立单元的情景喜剧来对「新移民——土著 」紧张关系进行讨论,非常符合广东电视台自《万花筒》以来以短剧形式介入平民议题的策略:

从第一集《烦恼的生日》开始,这种岭南文化和外来文化冲突的主题就表现得非常鲜明。

在广州荔湾一条名为“昌盛街”的街道上,坐落着一户姓的人家。

作为家长的康伯(龚锦堂饰)在生日宴会前夕表示了希望“光宗耀祖”四个儿子成家立业的心愿,并对儿媳妇做出了三大要求。




对素不相识的外省人一概当成小偷的预设。




在生日宴会上因为被三个儿子带来的女朋友频频打击而晕倒。




在第九集的《粤菜培训班》中,企图用强势文化去对弱势文化进行改造的冲动,更是把康伯身上那种「老广沙文主义 」更是体现得淋漓至尽。




类似的主题——《鸡同鸭讲》《众口难调》《上海亲戚》……——在早期的剧中俯拾皆是。

因为资源被挤占而形成的歧视心理,是所有移民地区都会出现的普遍现象。

当然,《外来媳妇本地郎》本身是站在超越这种差别的高度上的,剧里面对康伯各种冥顽不灵的表现正是对广东人这种排外意识的自嘲。




但这种文化冲突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其实是那种原子化的、个人的、流动的现代性对强调血缘关系的、稳固的、不变的传统乡土秩序的冲击。

而对这一点则很难说《外来媳妇本地郎》剧有所把握,因为在剧中所有因为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的矛盾最终都是诉诸一种传统共同体(无论是家庭还是街坊)向心力的再构建来解决的,这本质依然是一种来自前现代的回答。

这也是它的主题曲里为求家和万事兴,哪怕乌龟头缩缩的真谛。




在宏大叙事已经祛魅的新世纪初,一种更加猥琐但是又有血有肉的形象被时代召唤而来:

他斤斤计较;




视财如命;




死要面子;




在那个“资本家”、“大老板”等词汇还未脱敏的年代,他们被统称为个体户

这个名字背后,比起自私、懦弱、目光短浅以外,其实更多的是对那种平民的小确幸的指认;




在最初的60集播放结束之后,凭借极具地缘性的文化立场和极富亲近感的日常构建,《外来媳妇本地郎》收获了如潮好评,创造了收视率平均保持两位数的佳绩,成功似乎来得有些叫人措手不及。

经历了90年代优秀作品井喷后一度疲软的广东电视台当然选择再接再厉,在第二年就马上决定续拍,并为此正式建立“边拍边播”的生产流程,这正是对87年张木桂工厂化一条龙模式的再发展。

这种没有事前集数限制,完全根据市场和收视决定存亡的制作模式表现出了极大的扩张性:

在完成了对康家内部角色的充分塑造之后,《外来媳妇本地郎》开始逐渐不囿于「外来——本地」的狭隘主题,转而把康家作为窗口,透视一个在时代中不断刷新的广州世相。


刘涛在《外来媳妇本地郎》中出演的最后一集


而这次意料之外的扩张也造成了第一次的主演出走【饰演三嫂胡幸子的刘涛在完成地364集《千里难婵娟》的拍摄后,退出了《外来媳妇本地郎》,三子康祁耀(彭新智饰)也成为剧中第一个离婚的主要角色】,《外来媳妇本地郎》剧与现实之间的脆弱关系,也由此埋下种子。

《外来媳妇本地郎》这一次的转型无疑是成功的。

本来因为拥抱市场而缩短的制作周期,却意外收获了一种收放自如的灵活,使得《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上如鱼得水,表现出对现实生活极大的吸纳能力,开始慢慢形成一种独特的与现实平行评议的关系 。


第110集里康伯翻看的是报纸日期是2000年,而这一集的播出仅在半年后


进可紧跟时事热点,退可连缀三亲六眷。

这个时期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因为在第一阶段打下的扎实基础,使得内部丰满的康家在把视野向外投射的时候游刃有余。

无论是对世纪末下岗潮中失业工人的生存考察;




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拐卖妇女儿童现象(荼毒至今)复发的反映;




又或是对计划生育政策下狼狈的农村家庭的描写;




《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对这一系列的公共话题的关照中不打官腔,不讲冰冰的意识形态语言,始终对老百姓保持着充满人情味的同情。

这种同情正是来自于它始终一以贯之的小市民立场,是来自一个与你与我身份相似的,语言相近,住在西关昌盛街的老街坊。

一部人间喜剧式的百科全书已然写就。

随着剧的影响力日增,作为一部官办电视台的自制剧,自然少不了要去承载一些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任务——

《羊城八景》《非典与卫生》《税收你我他》《申奥倒计时》......

但我以为这依然没有离开一种朴素的公民意识,一种身为广州人的主人翁意识。


(为了逃避社区见义勇为基金捐款而远遁阳江的康祁宗,在旅游途中路见不平,挺身而出。事后因深感见义勇为者的无助,一改前非,返回广州带头捐款。在此,角色的人物弧光是成立的,故事最终的主旨升华也绝非只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2002年,《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收视率创下41.39%的记录,历史性地打破了翡翠台对广东收视的垄断,在实施改革15年后,广东人的电视荧幕终于姓「广 」。

为了兑现「剧集收视超过40点就裸奔」的承诺,郭昶留下了这张穿着四角裤举着红牌在电视台裸奔的照片。




粤港广播电视二十年来逐鹿珠三角的故事在这张照片上画上了句号。

然而危机也潜藏其中。

多年以来,《外来媳妇本地郎》在与现实的暧昧关系中的进退有据凭借的是那个长幼有序、上和下睦的坚实内核。

而这个内核从来不曾准备要去回答一些超出家长里短以外的严肃追问——比如死亡。


04

2006年6月14日,万千广东观众在广播新闻中收到了康家二哥郭昶因为胃癌去世的消息,举粤惊颤!

为了维护自己在观众面前的形象,郭昶拒绝了医生建议的第六次化疗,坚持带病拍戏。他自己对此的解释是:

希望为妻子跟女儿多储点钱。




一如一位最平常的爸爸、丈夫。

现实与虚拟的渐近线在此刻交汇。

郭昶遗体告别仪式当天,大雨滂沱,超过400名广州市民赶赴现场凭吊




郭昶的溘然长逝,使得《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剧与现实的张力达到历史最高峰,几乎撕裂剧组,此后剧组甚至用了13年都无法消化。

在经历了换角的水土不服后,剧组对康家二哥的角色选择了一种被公认失败的处理:

放逐阿宗远走高飞,并在异国他乡另立家庭,成为了抛妻弃子的不仁不义之徒——此举严重伤害了观众的感情!

《外来媳妇本地郎》自此急转直下,而如何处理戏里戏外的动荡关系,从此成为对剧组最严厉的拷问!

2007年,广州轰轰烈烈的旧城改造计划将它的触手伸到了西关,为了减轻拆迁阻力,完成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已经在广东深耕多年的《外来媳妇本地郎》成为了那个最好的代言人。

失去了灵魂人物郭昶的康家此刻也正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面对现实,《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无法再像过去一样从容,它急求转变,或许需要的正是一次空间的出走,以摆脱一个支离破碎的康家所来的动荡。

于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完成了它与现实的共谋。

2010年,康家以及一众街坊搬离了居住十年的昌盛街,《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旧西关时代结束了。

现实再次作用到电视里,虚拟与现实的平行线又一次激烈地交错。

被现代化的海浪围困的,不光是越来越逼仄的广州老城区,还有那个在时代中无所适从的《外来媳妇本地郎》。




05

2012年,在列村生活两年后,《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又回到了西关,原来的西关大屋已经改叫荔湾人家。

跟西关大屋一起改变的,还有表演的密度。

我们能看到二十年前的装病是这样的:




而在二十年后的装病变成了这样:




十年前的打架是这样的:




而二十年后的打架是这样的:




我不愿把它看作简单的演员的青黄不接(因为同样的懈怠也出现在了剧中的老演员身上)

这是漫长的重复带来的集体的表演表现力的下降。

郭昶与虎艳芬饰苏妙婵)这对荧幕夫妻,在观众心中早已经是“假亦真时真亦假”的两口子。


事实上虎艳芬与剧中饰演大哥康祁光的苏志丹才是现实中真正的夫妻


你既可以说这是角色的深入民心,也可以说这是演员对日常生活与表演界限的尺度失衡。

缺乏一种与现实的距离感,是《外来媳妇本地郎》在前60集以后就始终无法处理的问题。


虎艳芬讲述郭昶为他们两人的缘分编撰的故事


郭昶最初确诊胃癌的时候电视台曾经打算换角,但郭得到了剧组的维护

朝夕相处带来了无以伦比的归属感的同时也可能磨灭了艺术碰撞的火花。

比起不断求变的千面表演,昌盛街推举的却是这种一生只拍一部戏的“小演员”,当表演变成了上班打卡一样的日常生活,

《外来媳妇本地郎》也就成为了演员的围城。




在这个只有小市民的世界里,编剧对人生狭隘的想象力,使得剧中所有角色的下场都只有一种:

结婚——生孩子——离婚——再婚。

无论你曾经是左右逢源的屌丝,还是轻嘴薄舌的空巢老人,或者是前卫先锐的独立女性……

经过二十年的消磨之后,全部殊途同归。

编剧不得不在有限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宇宙搞起“拉郎配”——祝师奶和通叔、作家和华女、唐小姐与牛哥、冼师奶与翠红、口水威与二娇……

只要打完了这一套“结婚—生子—离婚—再婚”的组合拳,一个角色的价值也就被榨干殆尽。

如今的《外来媳妇本地郎》就好像《百年孤独》后期不断重复的“奥雷里亚诺”,如果曾由美既是康祈祖,又是苏贵元,也是罗飞雁,还是常香兰,那么她就谁也不是。

在吃光了以前一手经营的老本之后,编剧只能转向越来越无节制的人物拓展之中,把更多的角色拖入这个无穷的漩涡里。

而早早就“完成了人生”,作为曾经一剧之主的康家,已经被挤压到《外来媳妇本地郎》的边缘,只剩下少得可怜的出场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果说《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小市民视角在对角色的处理上已经是黔驴技穷,那么在面对越来越结构性的公共议题中就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了。




《原生家庭的故事》中忽略了社会规范的影响对原生家庭的讨论只能沦为互相“摆烂”的挡箭牌;




《补习班之争》中排除了中产阶层的集体焦虑对培训班狂热的反思只好终结在“攀比心作怪”的陈词滥调中;




《冲吧!后浪》中抽空了前浪后浪之间的话语撕裂的上位者的动机也就只能出于慕强。

这种不痛不痒底下的回答实实在在显露着市民社会与历史主人的距离。

小市民视角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小市民视角本身就是问题。

最可怕的还不是小市民视角的有心无力,而是连这种无力的视角都失守了。

在2018年3月17日播出的《今天就是不加班》中,在阿婵的旅馆工作的冰冰跟圆圆,为了拒绝老板贪得无厌的加班要求,决定联手反抗。

她们的具体做法是:

联名上书;




口述《劳动法》;




挂断阿婵的来电;




与阿婵请回来的代替她们的三娇四娇组织阶级联合。




而阿婵对此的反应是,哑口无言,束手无策,乖乖就范,亲身上阵。




此情此景简直让我怀疑故事发生在北欧!




看着阿婵低声下气,唯唯诺诺的神色,这哪里还是昔日位列「西关三大恶人」之首的苏妙婵,这分明是乐善好施的大善人!




而获得“自由身”的冰冰圆圆,她们在“说「不 」之后自己做主的时间”又被用到了哪里呢?

逛街;




逛街;




还是逛街。




这种对工作与生活的庸俗二分,只能将结局导向“因为深感人生的空洞而不得不投入到更卖力的工作中”。




如果说在二十年前阿娇(吴苏妹饰)和阿婵的明争暗斗还保持着一种对尖锐起码的诚实,那么今天冰冰圆圆的这场超现实罢工就只能是一堂“拒绝躺平”的蹩脚的思想品德课了。




在作家荣升居委会主任,冼展崔接手理发店,阿祖主管喜洋洋公司,阿娇变成一店之主后,真正的冲突已经在昌盛街绝迹!

103摄影棚的高墙之内,尽是满级玩家到处行走的世界,这里是一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和谐美满的桃花源。

君不见在2020年11月14日播出的《你我的二十年》中,因为投资方的资金缺位,《阿娇传》剧组危在旦夕,在已经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众街坊依然不离不弃,纷纷自告奋勇,各尽所能。




孱仔明陈耀祥饰),一个古惑仔,毫无利己的动机,把昌盛街街坊的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就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外来媳妇本地郎》在与现实多年的纠缠不清之后终于选择了脱离现实!

在无论是外来媳妇本地郎,还是本地媳妇外来郎,还是外来媳妇外来郎都见惯不怪的当下,要指涉一个越来越面目模糊的广州形象,就必然要伴随着当年张木桂“广剧姓「 广」理念”的失落,在拒绝了对外省人的差别心之后,岭南文化居然就此失语!

在收编了非凡哥、陈国邦、李力持等一系列香港老人之后,广东电视台似乎没有得意洋洋的余地,因为它发现将要袭来的是一个没有方言的大浪,在这个海浪中,尽是磨皮失真的面孔,修身立体的剪裁和高饱和的阿宝色。


字幕将粤语“车路士”的发音修正为“切尔西”


如果说我们对《外来媳妇本地郎》已经没有太多的期待,只是把它作为一个集体文化记忆的吉祥物,长存在每个周末晚上七点半的珠江电视台的话,那么至少它的收视率不应该难看到令人联想到锤粉式的「下次一定 」。


06

2019年2月25日晚,《来自天堂的祝福》播出。

消息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外来媳妇本地郎》终于将阿宗的悬而未决的命运给了观众一个交代。

无论在这之前有多少的逃避、荒唐、伤害,

那一夜,所有人都原谅了这一切。




从郭昶到康祁宗的死亡,我们用了13年。

这是一场一再拖延的告别。

那一夜所有角色都终于能在剧中坦诚地讨论死亡,讲述死亡,生离死别再也不是这部制造了无数欢声笑语的电视剧的禁忌。

二十年了,《外来媳妇本地郎》和它的观众的心智已经成长,可以在这个从不郑重其事的世界里接纳它第一个去世的角色了。




嬉皮笑脸,可能再也不是这个世界的解药;该断不断,也可能不是对过去最好的纪念。

满级之后,面对空荡荡的服务器,灰色的在线好友列表,游戏如何继续?





-END-

互动话题
你最爱的情景喜剧是哪部?

文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一理查德·泰德罗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商学史教授,他写过一本我非常喜欢的书——《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在这本文笔优..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作者:余思毅新一轮国内成品油的调价窗口为12月19日24时,这也将是2022年最后一次成品油调价。当前距离调价仅剩一个工作日,卓创资讯预计,目前市场对衰..

“这一天,乘车5个小时,步行4个半小时,开会座谈访贫2个小时,一路风尘,大汗淋漓,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回到县城招待所后,许多干部才发现脚底、脚趾都磨出了血泡。”19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报道开幕式上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首钢工业遗产化身“雪飞天”,3大赛区26座场馆实现100%绿色供电,国家速..

刚刚,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夺得金牌,创造历史!第一跳,谷爱凌发挥惊艳,获得93.75的高分。第二跳,谷爱凌拿到88.50分。第三跳,谷爱凌拿到94.5分..

新年开新局,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也就是说,今后,所有家长必须“依法带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继《教育法》、《义务..

这是一本论题鲜明的魏晋南北朝史概论书。作者是京都学派东洋史学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他与谷川道雄一同开创了“豪族共同体论”,并将之发展为“贵族制社会”,本书就是以此为..

在三代林业人的故事中,《青山不墨》道出生态文明的要义,沉淀时代精神与人物群像。作者:郭淑梅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近日,电视剧《青山不墨》在中央广..

本文系“北青艺评”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国家博物馆的《梅澜芳华——梅兰芳艺术人生展》极耐看。通过展览,即可知梅兰芳为什么能成为梅兰芳,亦可知成为梅兰芳..

壹:曹嵩生的败家儿子话说桓帝时期有黄星现于楚、宋分野,有个叫殷馗的风水士说:“五十年后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其锋不可当。”后来这片地方被证实了,是沛国谯县(今..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前赴后继,矢志奋斗,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先锋模范,值得铭记与弘..

本文由 第十放映室 来源发布

22年4000集,一部剧和它的时代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