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香港乐坛!




流行音乐走到今天,谁也不指着翻唱吃饭了。

本文授权转自丨拾文化(shiyafengshe

文 | 柳嘟嘟


恕我孤陋寡闻了,这两天我才知道原来火遍全网的《起风了》翻唱自日本歌手高桥优的《吃醋》,虽然吴青峰版的已经足够肉麻,但高桥优的原版一出来,也足够好听到原地呆住。

高桥优的《吃醋》

顺着这条线挖下去,莫文蔚《盛夏的果实》翻自日本歌手UA的《水色》;F4的《流星雨》翻唱自日本歌手平井坚的《Gaining Through Losing》;刘若英的《后来》翻自Kiroro的《未来へ》;周华健的《花心》翻自喜纳昌吉为日本电影《山丹之塔》写的主题曲《花》;

甚至!连筷子兄弟的《老男孩》也翻自大桥卓弥的《ありがとう》!

大桥卓弥的《ありがとう》

虽然我们都知道,很多耳熟能详的中文歌曲都是改编自日本,但总有一首童年神曲扒出来会伤得你猝不及防。

江湖盛传「日本音乐养活了半个华语乐坛」,更有人说,一个中岛美雪就能顶上半边天。

这话着实膈应人,别的不说,你在接待日本客户时都不好意思去K歌。

翻唱这个事儿真就过不去了?我看还有别的聊法。

01
没有一个咖,逃得过翻唱

当年的翻唱,的确很夸张,因为咱们的流行音乐起步晚,所以小弟弟只能往后稍一稍。

二战之后的50年代,港台都是没有流行音乐的,大家都是听传统戏曲,大陆更不用说,但此时流行音乐在西方兴起了。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香港人也听起了流行音乐,加上有英文教育背景,语言上没有障碍,不过那时候也没什么规模,大多是一些潮人在酒吧里唱一唱。

60年代时,披头士乐队火得不行,他们在香港的演出圈了无数粉,撒下了很多摇滚的小火苗,这其中就有个大神叫许冠杰。

在他出现之前,粤语歌都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但这位哥把当时的欧美摇滚元素与粤语歌结合在一起,舞台效果炸裂,自那之后,粤语歌开始流行起来。

那时候大家都没啥版权意识,甭管是披头士还是猫王,只要的好听的就拿来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这个时期咱们不是很熟,时代还是远了点,而且起初唱片业也没啥规模,但它为今后的翻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5年之后到90年代初,翻唱整个遍地开花,而且几乎都是改编的日本歌曲,很多天王天后们靠翻唱走上了人生巅峰。

当然,人家这时候已经很讲武德了,不是随便一首歌就拿过来当自己的。

1977年,香港成立了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CASH),专门保障音乐创作者的版权利益,谁要是擅自侵权,无论是经济赔偿还是舆论压力,都能让你在这行待不下去。

香港乐坛那会儿火呀,咱不能光说日本的曲子多么牛逼,咱花出去的版权费,也让不少日本创作者活得滋滋润润,究竟谁养活了谁,难说。

据不完全统计,四大天王一共翻唱了79首日本歌曲,张学友是绝对的翻唱王,一个人就占了37首,黎明22首,郭富城11首,刘德华9首,此外的两大巨星,张国荣28首,谭咏麟26首。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他们也唱过本土原创的歌曲,但个人代表作,至今KTV必点的,基本都是翻唱的。

郭富城的《对你爱不完》改编自田原俊彦的《シルエットは踊れない》,听到旋律,你大概立马能想到他的蘑菇分头和土味舞步。

李克勤的《红日》翻自立川俊之的《それが大事》,《月半小夜曲》翻自河合奈保子的《ハーフムーン·セレナーデ》,这两首歌,他唱了大半辈子。

去香港发展的王菲凭借翻唱的《容易受伤的女人》在香港乐坛站稳脚跟;刘若英翻唱的《很爱很爱你》、《原来你也在这里》全是经典;

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任贤齐的《伤心太平洋》、《天涯》;范晓萱的《健康歌》;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不说了,说不完,网上有不少大神已经把当年知名歌星的翻唱曲目罗列得明明白白。

你要是闲来无事,也可以去找一找当年火遍两岸三地的金曲里,有哪些不是翻唱的。

当然你可别拿《还珠格格》来说事,那已经1998年了,改编的潮流自95年之后就渐渐褪去了。

02
别高估了原创,也别低估了翻唱

大家都知道,Beyond乐队1992年忍痛离开打拼了10年的香港,去到日本发展。

原因就是黄家驹的那句话:「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

彼时的香港乐坛奉行的是拿来主义,音乐产业蓬勃发展,一捞全是钱,原创跟不上,只能大量购买翻唱版权。

而且改编人家的作品不容易翻车,但凡拿过来改编的,都是旋律特别棒的,经过了市场考验的,省时省力还省钱,这个道理很简单,就跟现在的国产剧喜欢改编一样。

中岛美雪,70多首歌被翻唱

花最少的力气,挣最多的钱,没毛病,在这种氛围下你非要坚持搞原创,别人没准以为你傻。

作为歌迷来说,他们不在乎这是不是翻唱,也没人去考虑什么民族自信,好听就行,所以坚持原创的Beyond在香港碰了一鼻子灰

唱片公司说到底是做生意的,不是卖情怀的,所以他们愤然去了日本,因为彼时的日本有着亚洲最大的音乐市场,更重要的是,他们尊重和鼓励原创。

很多港台出道的歌手,初期都要被安排去日本培训的,邓丽君、梅艳芳、苏芮等等都是如此。

而且日本人做生意很有一套,金牌经纪人陈淑芬说,选中的曲子可以先拿去改编,不用预先付钱,唱片卖出后再付钱也没事。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相比于英文歌,日本的旋律更适合中国人的审美。

之前人们说的「日本音乐养活了半个华语乐坛」,直到这个层面为止,都没有太大争议--旋律,就是日本歌曲的必杀技。

但这之后的,就是香港本土的造化了,日本虽然旋律牛,但他们并没能创造出港坛天王天后们所达到的辉煌程度,甚至香港乐坛还反向输出,用改编后的歌曲收割了他们一帮粉丝,由此可见,旋律是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

早期的翻唱比较简单,就是把歌词翻译翻译就完了,但是后来,香港音乐人对于翻唱的作品是投入了不少精力的。

他们买过来的版权只是作曲,想要适合本土还需要对其重新编曲,并且填写汉语歌词。

林夕、林振强、黄伟文这些大神为曲子写的词,才是真正的灵魂所在。

就拿近藤真彦的《タ烧けの歌》来说,当年陈慧娴将它翻唱成《千千阙歌》,梅艳芳翻唱成《夕阳之歌》,虽然旋律撞车,但胜负难分高下,陈慧娴版是为她当年暂别歌坛特意制作的,歌词里充满了离愁别绪,梅姑版更偏向于历经世事后的沧桑感。

同一个旋律,两种感觉,都是经典,不得不说香港音乐人的功力。

歌手的唱功更不必说了,去年《披荆斩棘的哥哥》里,老牌港星即便上了年纪,业务能力也是没话讲。

再者,香港乐坛在造星上绝对牛逼,当年在红磡举办的演唱会,基本没有拉胯的。

还拿陈慧娴和梅艳芳来说,两场告别演唱会,每一场的服化道都十分精良,视觉效果拉满,别说是在当年,即便是20年后的现在,这种舞台效果都是很难超越的。

所以日本很多曲子都是港台的明星们给唱红的,与其说谁为谁助力,谁养活了谁,不如说这是种相互成就。

1985年,张国荣与清水宏次郎同台演唱《少女心事》,后者就是这首歌的原唱,一个唱粤语,一个唱日语,谁也碾压不了谁。

翻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固然不值得夸耀,但也不至于一直被摁头爆锤。

把原本优秀的东西变得更卓越这件事,有时候比创造优秀更难,以后再喷翻唱时,可以稍微把这一点斟酌一下。

03
翻唱这件事上,日本人也很疯

「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个是事实」,这是香港音乐鬼才黄霑说的。

这句话不只是香港适用,「原创大户」日本,当年也不比咱翻唱的少...谁还没点黑历史呢,何况在这么神奇的土地上。

民国时他们就使劲儿翻唱咱们的,《何日君再来》啥啥的,早些年的账就不翻了。

同样从50年代说起,披头士和猫王们来亚洲演出,可不是只到香港的,日本肯定也要去的嘛,所以他们也直接把英文歌拿过来唱,唱得还不如香港呢,毕竟日式英语就很要命。

披头士们演完回国,日本就忽然有了不少山寨披头士,大家非常熟悉的坂本龙一,就是他们的迷弟。

后来坂本自己组了个乐团YMO,第一张专辑被日本人当成垃圾,第二张专辑也没人搭理,结果一首《Behind the Mask》被迈克尔·杰克逊翻唱了,乐队在欧美爆火,这才火回了日本本土。

看见没,他们也是完全跟风欧美,大哥说啥就是啥。

音乐是个需要不断摸索的东西,流行音乐刚出来时没人知道路怎么走,翻唱和模仿很正常,问题是在不断的摸索之后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大陆流行音乐的起步晚于港台,刚开始也是把粤语歌拿过来改改,在翻唱的过程中尝试着原创。

70年代之后,日本不差钱了,所谓的民族自信也开始膨胀,于是改编欧美流行乐的做法也渐渐遭到鄙视,大家都呼吁要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学习能力确实厉害,短短几年间他们的原创音乐就起来了,并且做到了仅次于欧美的好成绩。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日本从此就不翻唱了,80年代后期欧美disco兴起时,日本照样翻得热火朝天。

在流行音乐上,香港比日本晚不了多少,但日本翻唱了没多久就开始下定决心自己搞,而香港一心一意搞钱,这一点上,路子的确走窄了,或者说,算盘打得太精了。

做原创的当然也有,林子祥、陈百强、黄家驹等等,好些歌手都挺有才华,但跟市场需求量相比,他们创作出来的东西远远不够。

相对来说台湾要好一些,民歌运动后,罗大佑、李宗盛、张雨生、陈升、姜育恒、伍佰等唱作人写出了不少好歌。

1994年,香港看到苗头不对了,也开始搞原创,并且力度挺狠,很多电台已经完全禁止播放改编歌曲了。

从95年开始,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就全是原创了,张国荣在95年复出歌坛后,唱的也几乎都是原创的歌曲,自此华语乐坛向日本大批量「进货」的行为就绝迹了。

但这也是问题所在,当年他们翻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原创供不应求,现在不让翻唱了,原创不足的缺陷也依然没解决,为了应付市场也只能在质量上注水,同时间大陆的音乐人也起来了,后劲乏力的香港乐坛没几年就垮了。

回想起来,当年铁骨铮铮坚持原创的黄家驹,于1993年意外去世了,终是没赶上这趟原创潮流,若他还在,香港乐坛会不会出现奇迹呢?这是后话了。

04
华语乐坛没完,但也嗨不起来了

香港乐坛的盛世,如今只能在B站的弹幕上才能感受感受了,前奏一响,「全体起立」的仪式感还挺带劲。

这从侧面说明了...华语乐坛好久没有能吹牛逼的作品了,上一个处处能打的还是周杰伦,掐指一算离他的首张专辑《Jay》已经22年过去了。

在流行音乐上,内地起步最晚,但这两年内娱的风评全面完蛋。

之前赵雷他们的民谣,一首歌出来还能在大街小巷红个一年半载,这两年的《野狼disco》《漠河舞厅》在社交媒体上轰一下就没了,短视频里面火的歌不少,但最多也就那么几句耳熟,很少有人听过完整的。

乌烟瘴气之下的确挺让人垂头丧气的,但我这人一向挺乐观,坚信华语音乐没死透,只是暂时嗨不起来了,或者说,真正想玩音乐的人,不想跟着大众一起嗨了。

《乐队的夏天》两季搞下来都很火,虽然它的热度没有持续太久,但至少我们能看到有很多乐队是在踏踏实实玩音乐的,好多音乐人也拒绝迎合市场,在自己的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

当年,香港乐坛把流行音乐做到了极致,名也出了,钱也挣了,甭管是翻唱原唱,总之带着大家嗨了十来年。

而现在,不管哪里的音乐都挺疲,口水歌哪都有,但真正想做音乐的人低低调调,在你没看到他们之前,千万别对华语乐坛唱衰。

流行音乐走到今天,谁也不指着翻唱吃饭了,若是下一波世界性的音乐浪潮扑来,就是原创跟原创的硬碰硬了。

要问华语乐坛能打么?我觉得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参考资料:

《流行音乐简史》尤静波 著

《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黄霑 博士论文


作者:柳嘟嘟。拾文化(ID:shiyafengshe),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以文化的底色,传达情感、新知、文化和生活。文化改变生活,信仰照进心灵。



往期精选文章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今日香港苹果x价格表,以及今日香港苹果x价格表官网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港行iphonex可以用电信吗港行iPhoneX不支持电信网络。法律渠道iPhone8、iPhone8Plus、iPhoneX机型分别为e68a84e8a2a..

来源: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驻英国使馆发言人就英国涉港错误言论答记者问。记者: 有媒体报道,英国首相发言人就黎智英案发表评论,并声称英国外交发展部国务大臣特里维廉已会见黎智英律师团队。请问使馆对此有何评论?使馆发言人: 英方上述作法干涉中国内政,破坏香港法治,中方坚决反对。中方..

据香港特区新闻公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1月11日宣布,经与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协调,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铁集团)、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广铁集团)及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全力配合,并获得中央批准后,广深港高速铁路(高铁)西九龙口岸及高铁香港段将由一月十五日起恢复服务。政..

2023年是内地居民港澳自由行开通20周年。文 | 海上客不少港媒已直称,“1月8日香港与内地首阶段通关的大局已定”。但另一方面,近几天香港本地疫情又起,凤凰卫..

【环球网报道】据香港东网刚刚消息,香港快运航空UO600飞往福冈的客机,今日(3日)约8时起飞后,疑因机舱内气压问题须中途折返,今日9时许,在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安全降落。

中国调整疫情政策,特别是1月8日起将放宽出入境限制,瞬间点燃了不少人“放飞”的热情。不过,中国“解封”之后,外界的反应不一。热情欢迎的不少,泼冷水的确实也有。近日..

@大湾区之声 消息,今天(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发表2023新年贺词:祝大家新年进步!身体健康!展望新一年,是迎来更丰盛的2023,政府有两大目标,包括推动社会各项民生、经济活动,确保在今年内,带领香港脱离疫情困扰,回复正常,以及全力落实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

【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赵友平】香港大公文汇全媒体、东网等港媒消息称,日本宣布,30日起内地、香港及澳门的航班,只可在东京成田、羽田、大阪关西及名古屋中部4个机场降落。香港特区政府28日晚发布新闻公报称,香港特区政府高度关注,并正从多方面积极跟进事件,也去信日本当局,并联系日本驻港..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据大湾区之声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2月24日宣布,中央已同意香港与内地逐步有序实现全面“通关”。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即时成立“通关..

自国务院防疫优化措施“新十条”实施两周后,全国放开管控,多地疫情呈现严峻态势。而在今年2月到4月,香港也曾经历了一波疫情高峰,引发医疗挤兑。据港媒报道,截至2022年..

本文由 笨鸟读书 来源发布

再见了,香港乐坛!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