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王 星腾讯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胡璇钰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雪滢腾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介绍了今年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赫然在列。新型基础设施对于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局部领域目前仍然面临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难问题。
一方面,我国高度重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先手棋、拉动投资稳定增长的的新引擎、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底座。另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的主导技术、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整体还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传统基建的建设运营及投融资模式无法完全复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较为缓慢。

新型基础设施是

数字经济战略之基

自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概念以来,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演进。2019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即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类。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重点内容,并确立了“加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

国家各部委相继布局了“东数西算”、“新城建”、“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和项目,新型基础设施从宏观政策构想逐步迈向垂直细分领域产业实践。

为有效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统筹运用财政资金、税收优惠、信贷资金、绿色债券、REITs基金等模式解决项目落地问题。


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产业带动效应显著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数据,在多重政策红利催化下,“十四五”时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投资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元级。赛迪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的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

(一)5G基建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5G 基站总数达到142.5万个,总量占全球超过60%,5G手机终端连接数也达到了5.18亿户。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中国移动招投标数据预测,2019-2026年间全国基站累计投资将达2.6万亿左右,2024-2026年将迎来5G社会化应用的高峰期。

(二)大数据中心

Wind数据显示,从2017-2020年,国内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市场规模从714.5亿元增加至2238.7亿元,平均增速高于25%,2020年增速达到43.28%。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制定了数据中心发展的具体指标: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争提升到60%以上,总算力超过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10%。

(三)人工智能

2021年,工信部印发通知支持创建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加上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南-青岛3个先导区,全国人工智能先导区已增至8个。Gartner 预测到 2022 年,全球人工智能(AI)软件市场的营收或达到 625 亿美元,预计较 2021 年增长 21.3% 。

(四)工业互联网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21年12月,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个,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200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1年,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

(五)云计算

根据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云计算行业规模将从2021年4080亿元增长至4740亿美元,增幅超过16%。中国信通院2021《云计算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高达2091亿元,增速56.6%。其中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1277亿元,私有云市场814亿元。


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成为新型

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的必然选择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参与方主要包括: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主体。科学分析和识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运营中的行业风险和收益特征,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广泛拓展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参与、风险收益共担的投融资方案,是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难困境的基本思路。

(一)政府层面:专项债、PPP、城投模式是解决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重要手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金额巨大,建设周期长,对产业配套和技术要求比较苛刻,后期运行维护也非常重要,而且存在不断升级迭代的需求,政府通常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目前,政府合规的投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专项债、PPP、城投三类。

一是专项债。2020年4月初,财政部提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于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专项债的本质是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主要用于政府负有直接提供义务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否适用专项债投资,取决于项目本身是否可形成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从2015年开始,全国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逐年升高,从2015年1000亿元增长至2020年3.75万亿。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略有下降,但仍然达到3.65万亿。根据2022年政府预算计划安排,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3.65万亿元,同时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用于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作为“两新一重”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仍然有较大空间。

二是PPP模式。PPP模式针对政府负有提供责任且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益类项目,并将适宜由社会资本承担的部分拿出来交给社会资本,以政府投资带动民间资本投入。政府除提供资金外,允许社会资本更大限度地参与到项目运营当中,弥补政府在运营效率上的“短板”。PPP模式具有服务基建的基本特性,PPP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融合效应值得期待。

三是城投模式。城投模式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城市基础建设的传统融资手段之一,适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运营中准公益性或经营性项目,其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或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对传统城投公司而言,深度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也是重大挑战。

(二)银行层面:专项贷款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支撑

银行可以通过发放贷款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债权投资,也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的理财资金,然后通过信托计划、私募基金等方式进行股权投资。2021年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9.37万亿元,同比上年增长7.2%。银行获取资金的成本较低,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发放贷款,但也存在着对信贷主体的信用要求较高的问题。对于信用等级不足的企业或投资回报风险较大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成功性较低。

为积极落实国家及地方基建“补短板”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关政策要求,很多银行出台了专项支持政策。2020年,中国农业银行出台《“新基建”全方位服务方案》,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多元化融资主体,通过打造“一体化营销、差异化信贷、多样化投资”三个体系,制定了全方位、分层次的金融支持策略。2020年山西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六大银行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山西省分行设立了2500亿元制造业专项贷款,贷款支持的中上游企业均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差异化、针对性金融服务。

(三)企业层面:统筹运用自有资金、政策性贷款及财政资金推动项目落地

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大型龙头企业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行业大数据战略布局以及产业数字生态的发展需求,主动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腾讯等科技企业通过WeCity加速器等资源导入的形式积极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赖自有资金及市场化融资手段,同时需要寻求政府、金融机构专项政策支持。

(四)其他融资模式:产业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投资基金通常包括创业基金、政府性产业基金和PPP基金等模式,且投融资模式多样,可以采取股权融资模式、债权融资模式以及“股+债”的投融资模式,对产业投资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运营,但目前并未广泛应用,在市场中占据份额也非常少,主要原因包括期限错配、自身资金成本高、收益率要求高等。

保险资金总量增长较快,配置股权资产动力较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35家机构资产管理规模合计21万亿元,增长19%。35家机构管理费及其他收入合计321亿元,增长27%。保险资金具有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可以充分匹配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而且对收益率要求不高。但是,保险资金一般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项目和融资主体的要求较高,对担保、增信的要求高,因此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内的应用案例较少。


优化投融资生态,

跨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

最后一公里

(一)完善配套投融资制度,打通政策堵点

目前我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领域还缺乏完备的政策支撑体系。以PPP为例,PPP项目涉及领域广、参与主体众多,退出机制不明确,影响了PPP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当前PPP的有关法律尚未颁布,主要依靠部门规范性文件指导,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层级底,且互相之间存在冲突,难以对社会资本形成可靠保障。此外,规范REITs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只能借鉴《信托法》、《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参考法律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EITs的发展。建议加快完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融资制度体系,打通项目投融资的政策堵点。

(二)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市场及项目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投资运营模式,包括PPP模式、租赁开发经营模式、管理合同模式等。探索运用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性权益性基金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资金不足问题,改善投融资领域期限错配现象,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


推荐阅读

腾讯研究院《万字长文剖解: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之道》

王星《数字大潮下,产业发展新机遇是什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杨文佳 陈昊报道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警示教育电视电话会议现场,播放警示教育片《查腐煤 刨黑金 除毒瘤——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

水利部8月10日发布,今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水利有效投资,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按期开..

图源:图虫创意来源:中国房地产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通知,在浙江省、安徽省及北京市海淀区、辽宁省沈阳市等22个市(区)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试点工作,推..

本报两会报道组 贾丽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拟提交四份建议,分别为《关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核算体..

译者按:本文编译自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的题为《中国如何扩展其基础设施以在其西部边界投射力量?》的报告,部分内容有删改。此文中有大量情况与事实不..

11月1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提升绿色出行装备水平,推进新能源车辆规模化应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绿色出行“续航工程”。..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报告中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其中..

点击上方“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即可订阅公众号。网罗全球科技前沿动态,为科研创业打开脑洞。今年,IEEE公众传播项目推出短视频专访栏目——“对话IEEE专家”(“Ask ..

本文由 腾讯研究院 来源发布

跨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