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神:姜子牙如何成为封神宇宙队长



神话学研究大家袁珂先生就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讲述了中国的历史与神话之间一个复杂、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神下地和人上天。

袁珂指出,中国神话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神话和历史这两条线线相互缠绕、相互交织。神话可以转化为历史,即天上的诸神可以转化为人间的圣主贤臣。


羲和


神话人物舜

如皇帝(皇天上帝)转化成为了民间的黄帝,火神祝融则转化成了高辛氏的"火正";刑神伯夷转化做务的法官阜陶,帝俊的生十个太阳的妻子義和转化成为了做务的掌天地四时之官的義氏、和氏,长鼻大耳的象转化做舜的弟弟象,等等。



那么人间的圣主贤臣,是否也可能神话化而成为天上的诸神呢?


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神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显著的例子,除了姜太公之外,还有李冰、伊尹、成汤众多历史人物因为战功显赫、道德高尚加入到了神话宇宙的行列。


们虽然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后世人们又在历代传说中在他们身上牵强附会了不少神话的因素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以周代商、武王伐纣的历史为背景,借鉴了史书、民间传说、《武王伐纣平话》、《列国志传》等前人的记载和著作。


在《封神演义》的版本中,以姜子牙为代表的昆仑山阐教支持周武王讨伐暴虐无道的商纣王,并与支持商纣王的东海蓬莱岛通天教主为代表的截教诸仙斗智斗勇、斗阵斗法、斗宝斗器,最后灭了商纣王朝,斩将封神。

年画中的姜子牙


《姜子牙》剧照

在《封神演义》中,姜太公成为手握打神鞭的人物形象,叙事内容也增加了许多虚构的成分。

从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开始,至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姜子牙斩妖除魔,不负众望,最终不仅完成了封神的使命,也赢得了民众的推崇。从此使得“姜子牙”这个称呼深入人心,在民间广为流传。


尽管《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伐纣的成功,但他却主要是依靠姜太公的法术和各路神仙的下界帮忙。


与《武王伐纣平话》和《春秋列国志传》相比,灭商扶周的故事和姜太公的形象已经远离了历史真实,变成神话,正式步入了文学的轨道,是文人的文学再创作。


相较于以前的作品,姜太公也有了新的性格因素,因此姜太公的文学形象也达到了艺术的顶峰,成为了我们所熟悉的故事模本。

在电影《姜子牙》中,我们看到了导演对姜子牙故事的又一次改写。姜子牙的神话,借由电影这样的的现代形式,被塑造为一个追寻自我的故事。

电影《姜子牙》将封神榜神话中乏于“武勇”,智谋平平的姜子牙变为了在经历了七死三灾之厄难的英雄。

姜太公,可能是中国古代名号最多、最复杂的一个人。

在不同的文献、史料、典籍、文学作品中的称谓都不相同,大致有姜子牙、姜牙、师尚父、太公尚、姜尚、吕尚、吕太公望、周望、姜望、吕望、吕牙、吕渭、太公望、齐太公、飞熊等十多个称呼。

姜子牙,这个称呼其实是后世人根据后来人物称呼的习俗自己发明出来的。

后世姓氏合一,所以只称其“姜姓”,而通常对人的称呼是表字,姜太公字子牙,于是就产生了“姜子牙”这个称呼.

当然这也不能算错,这不过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习惯而已。就好像我们现代人称呼古人往往都是直呼其名,这是我们现代人的习惯。


但在古时候后,称呼别普通人都应该是表字或者号,即:“XX先生”;而称呼帝王往往是:“X祖(宗)X皇帝”。

“太公”这一称呼,在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书、典籍中出现较多。

《诗经•大雅·皇矣》“帝谓文王”,唐·孔颖达疏曰:“文王问太公:‘我用兵孰可?’太公曰:‘密须氏疑于我,我可先伐之。’”

此外,《周书》、《礼记》、《国语》、《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左传》、《汉书》等很多史书典籍也皆称“太公”。

太公这个称呼的来源,清代史学家梁玉绳认为:“太公”是长者之称,因为他年高有德,所以称为“太公”。

而清代考古辨伪学家崔述则认为:姜太公是齐国的首封之君,所以齐人追称他为“太公”:“盖望,其名也;尚父,其字也;吕,其氏也;姜,其姓也;师,其官也;公,其爵也;太公,齐人之追号也。”

《史记》中记载武王在灭纣立周以后,“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姜太公被封于齐,是齐国的始祖,被称为“齐太公”。

于是世人便有了齐太公、姜太公、吕太公、太公、吕公等称呼。

史书、典籍中习惯以“太公”作为称谓,但是齐太公、吕太公、姜太公这样的称呼在史书中却不常见。


“齐太公”这个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中的《齐太公世家》。

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长见》篇中则用了“吕太公”这一称呼:“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

“姜太公”这个称呼见于东汉末徐干的《中论》:“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文王乎?畋于渭水边,道遇姜太公,皤然皓首,方秉竿而钓”;

宋代方回的《客况六言五首》:“借问老夫年纪,五屈指姜太公”;华岳的《归钓吟》:“也不学,姜太公,百年将至方非熊。会须年少遇真主,恢我诸夏车书同。”;

清代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姜太公杀花老眼溜了阵,护驾军三千丧上命残生。”

而真正使姜太公这个称呼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还要得益于上文我们所提到的明代小说《封神演义》。

此外,还要归功于民间传说及诗歌、戏剧等其他各种文学体裁的对姜太公神乎其神的再塑造。

由此可知,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子牙或牙,望和尚父是尊称,也单称尚,师是官职名,又因其始封于齐,所以称太公,文学作品又给了他飞熊这个名号。

几千年来,由于政治、文化的变迁,场合、官爵、地点和环境的不同,人们把以上这些姓氏和称呼进行不同的组合,叫法各异,

由此便形成了吕望、姜望、姜尚、吕尚、太公、姜太公、齐太公、吕太公、吕公、太公望、太公尚、吕牙、姜牙、姜子牙、师尚父、尚父、周尚父、飞熊等不同的称呼。

‍‍‍‍但在文献典籍中师尚父、太公望、姜尚、吕尚、太公用的较多,民间传说或俗语中则多称“姜太公”或“姜子牙”。

姜子牙的故事还在继续,中国神话宇宙正在崛起。阅读神话永远都不晚,阅读神话又似乎总是太迟。

如何正确打开这份瑰丽诡谲的神话世界?‍‍‍‍‍

一份关于「神话」的书单,我们为你准备好了。


近3300条词目,400多幅图片,拼贴最绮丽的中国式浪漫。
——编辑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编写前后费时十年,一经出版便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并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荣获1985年四川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特别奖。

此次修订根据袁珂先生生前亲自对1985年版中的诸多条目进行重写和补充的手稿重新整理,使这一经典著作更加完善,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神话的最佳读本。

本书资料丰富详尽,将同一传说的不同版本收罗齐全,体例索引整齐且严谨可靠。对词目的说明, 引用原文作解释, 使内容更为扎实, 引据确凿。

袁珂的神话学精微细致,一番披沙沥金的工夫。

——晓林子悦

曾有人这样评价袁珂先生,”他的建树,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使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神话学坛,显得更加生机盎然。”


袁珂先生对中国神话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学术史上一新的领域,其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系列重要著述。


这本《古神话选释》,搜辑、整理、择录、释读了散见在古籍文献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更据铭文石刻、民族神话、民间传说等史料,立论演绎,为读者呈上一幅瑰丽而恢宏的远古、上古中国的图景,也初见先生的“广义神话”理论体系。

以前覺得是怪誕,但後來才發現其實《山海經》就是文學人類學與古代生活史。

——是隻嗚嗚嗚嗚

《山海经》是保存中国神话材料最多、历史最为久远的一部古书。包含着神话传说、地理、历史、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等知识。


作为研究中国上古社会的珍贵史料,由于年代久远、字据生僻,《山海经》一直存在阅读、理解上的难度。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力求准确达意,将译文则逐字逐句全部翻译,形成了《山海经全译》一书。04

国内唯一一部神话史,是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开山之作。

——编辑

袁珂先生以严谨的文献考据为基础,旁征博引,追溯神话的源头和演变,寻找、分析神话形象的流传、衍化,带我们把握中国古神话的发展脉络。


本书延续了袁珂先生的一贯文风,以清晰透彻的语言、开阔的学术视野,让读者体会到中国神话的丰富多彩、枝繁叶茂。


在本书中,袁珂先生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必读经典。

本文由 后浪 来源发布

一战成神:姜子牙如何成为封神宇宙队长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