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金融体系的大清首富:一夜之间破产,被众人踏上了一万只脚


1、

大清首富之死

1885年初冬的杭州,一位老人在穷困潦倒中死去,听人说,他曾经辉煌过。

时光往前倒拨20年,他正值壮年,不仅是大清国最有钱的商人,还因为帮助左宗棠收复边疆有功,被赏赐了二品红顶戴和黄马褂,他的母亲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连巡抚到了他豪宅门前都要下轿,满门荣耀,盛极一时。

他的那座占地10.8亩,位于如今杭州上城区的豪宅,就是他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当时老百姓最喜欢看的八卦,就是这座豪宅里男主人和十二位姬妾的花边新闻。据说他当上了首富之后,生活极度骄奢,不仅在豪宅中养了十二名情妇,取名为“十二金钗”,还经常到民间买春,如遇到女子稍有反抗,更是先花重金娶回家,羞辱一番后再遣散。

野史上说:“凡买而旋遣者,殆数百人”。以此来满足他脆弱而变态的自尊。

这些野史传闻当然免不了夸张的成分,但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所有人都对这位首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不管事实究竟是怎样,对于这位首富混乱的私生活是越传越夸张,他就是权贵阶层们骄奢淫逸的代表。

在贫富悬殊巨大的社会,这种对于顶级富豪的谣言是避免不了的,在这样的社会里当首富,就必须要承受老百姓对于他的种种艳羡和仇恨。

在得势的时候,这种情绪不过是多几则夸张的花边新闻,而等到失势的那一天,这种情绪就会迅速蔓延,成为众人宣泄的目标。所以这位做了十几年大清首富的“红顶商人”,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拉下神坛,怀揣着各种目的和心思的人群一拥而上,痛打这只“落水狗”,踏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杭州人民也许还记得那一天,一则谣言被有意传播开来:因为首富投资失利,为了周转资金,他竟然大量挪用自己钱庄里储户的存款。

这则谣言立即引发了杭州人民的挤兑潮,首富在杭州的“泰来钱庄”迅速倒闭,紧接着他在全国各地的7家钱庄也如多米若骨牌一般倒闭充公,不久之后,他彻底破产,豪宅被没收,姬妾、僮仆都被遣散,他被迫搬到郊外一所简陋的房子里,在那里潦倒的死去。

当他的死讯传来,杭州知府立即又去抄家,希望再能抄没罪产赚一笔,结果抄家兵丁们扑了个空,他们发现这位昔日首富早已家徒四壁:“所有家产,前已变抵公私各款,现人亡财尽,无产可封。”

首富在生前本来给自己选好了一块上等墓穴,不过他无福消受,只被草草葬在了郊外的乱石堆中。

你今天去杭州旅游,还能看到他的墓地,是后来他的一位晚辈出钱修的,现在是杭州市的重点保护文物,墓碑上刻着曾经辉煌过的名字——胡雪岩。

2、

金融体系残破守旧

是导致胡雪岩一败涂地的直接原因

很多人都说,胡雪岩死于权力斗争,他是左宗棠的人,而李鸿章要打倒左宗棠,先要拿左身边重要的人物下手,于是就盯上了胡雪岩。

那则害得胡雪岩家破人亡的谣言,就是李鸿章授意手下散播的,在此之前,他还授意上海观察史,也是自己的亲家邵友濂,故意拖欠胡雪岩等着救命的饷款,让胡的资金链出现紧张。

权力斗争固然是导致胡雪岩破产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胡雪岩经营几十年,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为过,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有李鸿章这样的权臣要致他于死地,也很难做到如此迅速。

导致胡雪岩一夜之间破产的直接原因,是大清国残破守旧的金融体系。

胡雪岩

中国真正接受并建立起现代的金融体系,是从1865年开始的,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中国被迫向西方列强敞开了大门,1865年英国在香港成立了一家汇丰银行,标志着外国银行正式进入中国。此后各国列强纷纷在中国开设银行分支机构,形成了大清国由外国银行和传统钱庄并存的金融体系。

这个金融系统是如何运行的呢?当时胡雪岩的钱庄可以说是最有规模和实力的,老百姓和官员们乃至一些政府机构都愿意把钱存到他那里,因为胡雪岩本身的信誉又高,兑换又方便。

而外国银行刚进入的时候,是没有中国人愿意存款的,他们做的是在中国经商的外国商行的生意,为外国商行提供金融服务。

但是中国传统的钱庄有一点无法和外国银行相比,就是没有形成完善的贷款制度,更没有外国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所以当大清国要支付各种赔款的时候,只能找外国银行借钱,资料显示: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对外借款90%是借自外国银行。

存款就找钱庄,借钱就找外国银行,当然也只有大清政府以国家信用做抵押才能向外国银行借钱,民间团体和个人是借不到的,他们还是只能在传统的钱庄里借高利贷,或者去当铺抵押筹款。

几十年来大清国没有想要建设自己的现代银行,如果有谁敢学洋人开银行,还会被斥责为汉奸卖国行为。

在这样残破守旧的金融体系下,当胡雪岩的钱庄被挤兑的时候,他是没地方贷款救急的。而且最为致命的是,他的钱庄里有大量官员和政府机构的存款,挤兑风潮发生之后,大清政府和官员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救这家全国最大的连锁钱庄,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是自己财产的安危。

比如福建地方政府存在胡雪岩钱庄里有二十三万一千两,浙江地方政府存有一百六十一万两,还有两江衙门用来购买军火、电线的二百四十万两,全部多要求迅速追回,甚至连一些官员说不清道不明的十几万两存款,也被清算后成为公产要求追回。

胡雪岩拿不出这么多钱,只能将药铺、当铺、房产拿来充公抵债。可以说,如果不是官方在第一时间催逼这些“公款”的话,胡雪岩不至于败得那么迅速。

挤兑风潮之下,大清政府动用“优先受偿权”而追回了自己一部分款项,可那些散户们,面对早就被掏空的钱庄,除了痛骂胡雪岩之外,无可奈何的被割了韭菜。

这场风波过后,大清的官员富绅们开始选择去外国银行存款,就不会再出现钱存在钱庄里,被清算后充公的事情了。

3、

所有人都是权力的牺牲品

1897年,胡雪岩死后的12年,大清国才终于开办了一家自己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这家银行的创办人,正是胡雪岩之后又一位“红顶商人”盛宣怀。

盛宣怀是李鸿章的“白手套”,在除掉胡雪岩的过程中,盛宣怀也没少出力。靠着李鸿章,盛宣怀取代了胡雪岩成为了首富,当然他也没有逃过胡雪岩的结局。

除掉胡雪岩是为了打击左宗棠,而打击左宗棠是李鸿章为了把更多的权力收归己有。

在大清国,权力的唯一来源是皇权的授予,任何一位权臣都希望能够成为皇权的最大代理人,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布号令,让各个部门协助自己办事,最差也可以让各个部门在自己做事的时候不会阻扰掣肘。

这就是为什么各个权臣之间总是在权力斗争,因为如果不成为最大的皇权代理人,那么你做任何事,不管是于公于私,都会有人在背后给你捅刀,将你拉下马后取而代之。

在后期权力达到巅峰的李鸿章,手握北洋水师,还有盛宣怀为他理财聚财,能够有钱来支持他的“洋务运动”。这些都是要先在权力斗争中获胜才能腾出手做的事情。

一个有能力的大臣,想要真正做点事,先要花巨大精力来内耗,从这一点来说,李鸿章和胡雪岩一样,都是权力的牺牲品。


当他们不再被权力宠幸的时候,那么他们靠权力而得来的财富和名誉,都将化为泡影。


而且所有的舆论还会对他们进行集火式清算,胡雪岩和李鸿章在后来失势的时候都被骂为“汉奸卖国”,而素来对他们羡慕嫉妒恨的群众们,也将乘乱而上,对他们踏上一万只脚。

长按这个二维码,加入我们的移民群,老司机们都在等你

推荐阅读:(点击蓝字可直接阅读)

女总理深V真空上杂志:在这个全球最幸福国家,总理也只是普通人

400万人逃离,乱了6年的国家,为什么还有15万华人在坚守?

第一批移民的富二代,开始回国当“接班人”了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评估适合你的移民目的地

中新经纬3月30日电 (马静 魏薇 )连夜从机房中搬出电脑、赶在封控前午夜赶往单位、在办公室内支起折叠床……近日,上海金融从业者的“封控生活”一度在朋友..

本文由 海那边 来源发布

死于金融体系的大清首富:一夜之间破产,被众人踏上了一万只脚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