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先贤】她是黄炎培的夫人,被誉为“黟县才女”



黄炎培的夫人姚维钧(1909-1968年),安徽黟县人,史称“黟县才女”,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1942年,姚维钧毕业于上海大厦大学文学院,曾在重庆巴蜀中学、上海比乐中学任教,支持黄炎培访问延安,执笔写成《延安归来》一书,并随黄炎培参与发起建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工作,当选为民建总会监事。解放战争期间,积极协助黄炎培参加爱国和推进民主建国会的工作。后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随黄炎培秘密离沪经香港赴北平解放区,并随黄炎培在北京西山双清别墅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姚维钧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秘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秘书、民建全国会务推进委员会委员、总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届民建中央委员、第二届民建中央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等职。

姚家世代居住在黟县双溪姚村,徽商世家,家业殷实。祖父姚祖寿, 同治三年(1864)离开黟县出门经商,在上海周浦开设德隆昌纸烟店。父亲姚旭明,光绪七年(1881)刚过16岁,就沿袭父辈徽商之路,携家迁往浦东,落户南汇周浦镇,在南汇街上开起德隆昌百货店,由于经营有道,讲求信誉,故在周浦一带享有一定名气,生意日兴,建有姚家大院。

姚维钧在姐妹三人中,排行老二。她原名薇娟,入了学校后,取《诗经·小雅》中的“秉国之钧,四方是维”之句,改名“维钧”。她无论做饭还是看护妹妹,手中老是捧着书;无论是在家庭中或在学校里,都是一位佼佼者。

姚维钧自幼聪颖,灵敏过人,读过的书,过目不忘,与人交谈对答如流,因而备受双亲和师长们的喜爱。1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趋落,自江苏省立淞江女子中学高级师范毕业后,在当地从教。

1937年抗战爆发,日军侵占上海,不肯做亡国奴的姚维钧辞别母亲,只身跋涉,辗转香港、广州,到达贵阳,先在贵阳女师求学,后考入上海迁黔的上海大夏大学。

1942年,姚维钧从贵阳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毕业,先后被聘为重庆巴蜀中学和上海比乐中学任教。彼时,适值黄炎培在重庆、上海开展中国民主政团联盟活动,姚维钧认识了黄炎培,他俩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传书百封,唱和诗词,并于同年8月结为夫妇,育有二女二子。婚后,她的命运更是与国家的政治密切相关,竭尽全力地支持黄炎培从事革命政治活动。

1945年7月,姚维钧支持黄炎培访问延安,并协助黄炎培写成反映延安真实情况的《延安归来》一书,记录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著名对话,传颂天下至今。同时,她随黄炎培一道发起和创建中国民主建国会,被选为总会干事。

解放战争时期,她面对国难日亟、民无宁日的严峻局面,日以继夜地协助黄炎培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推进民主救国的工作。

1949年2月,在中共中央的特别安排下,她随黄炎培秘密离沪去香港,辗转到天津、北平解放区。1949年3月26日,陪同黄炎培作为毛泽东来北平下榻双清别墅的第一位客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长谈五小时,聆听毛主席的谆谆教导,使她很受感动。

虽然说姚维钧为了辅佐黄炎培的事业而东奔西跑,但是对于故乡黟县姚村亲戚的联系,却从未怠慢过。

姚维钧虽然生长在外地,但不忘桑梓,除了常给家乡亲人写信外,并有好几次姚村之行。从她日常的言行中,可以不难看出,她和千千万万的游子一样,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感情。

作者:江志伟

编辑:鲍家树 孙靖琪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本文由 团结报文史e家 来源发布

【民建先贤】她是黄炎培的夫人,被誉为“黟县才女”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