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人心!“经典”现场演绎英雄赞歌,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和诗以歌,传唱经典

传统诗词中

蕴含着怎样的英雄故事?

能为今天的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跟随CCTV-1《经典咏流传》

一起赏析诗词,品读经典


经典·诗话

梅岭三章

陈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陈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还是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

回首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从《梅岭三章》中,可以看到陈毅被敌军围困生死之际对革命最坚定的信仰,每一个字都倾注了他献身革命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孔子家语(节选)

春秋·孔门弟子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共10卷44篇。《经典咏流传》中演绎的这篇出自《孔子家语》第二十篇。

这篇家语讲的是,当时楚昭王聘请孔子到楚国,孔子去拜谢楚昭王,途经陈国和蔡国。陈国、蔡国担心孔子的学问一旦为楚国所用会危及到自己,便派兵包围孔子,阻止他前行。这导致孔子粮食断绝,跟随他的人也生病了。但是孔子不因处境艰难而放弃追求,反倒更加深入地讲诵诗书。子路因处于困境而气恼,问孔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讲仁德的人却被困?孔子为此开导他,历史上有才有德而不被接纳的人很多,怎么做在于自己,回报与否则在于上天。孔子借林中深处的芝兰自喻,君子不会因无人知晓、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

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让人们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大漠漫漫,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脉,一弯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下,一匹骏马在自由地奔跑,什么时候,才能给这匹骏马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在战场上勇猛地驰骋呢?

李贺不仅在写马,更是以马自喻。李贺自幼身体瘦弱,但才思敏捷,他一心渴望建功立业,但因为身体的原因与现实的限制,始终不能实现报国之志。为此,他一连写了二十几首马诗,希望自己能够像骏马一般驰骋疆场建立功勋。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艰苦卓绝,正是英雄的用武之地;飒沓流星的战马,征战四方意气风发,不仅仅是英雄的陪伴,更成为英雄的象征。



精卫

清·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


------------------------------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神话典籍《山海经》。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有一天到东海游玩,不幸溺水,死后变成了一只花脑袋、白嘴壳、红爪子的神鸟,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它向淹死自己的大海抗争,常常衔着山上的树枝和石子投到海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每读到《精卫》,感动之余不禁肃然起敬,弱小之躯,却敢于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叫板,而且从不放弃。顾炎武“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道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开天辟地、坚持不懈,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渗透在我们的血液里。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在这首咏物诗中,作者为什么咏叹黑乎乎的煤炭,而不是大漠孤烟、小楼明月、山水田园这些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于谦最后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点明了整首诗的主题,更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名句。

于谦在这里托物言志,借煤炭赞美牺牲自己、造福苍生的济世精神。哪怕历尽千凿万击,燃烧自己,也要给百姓带去温暖和光明。于谦心目中所期待的人格,有一个现实的榜样,他就是“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焦裕禄把兰考乡亲放在第一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的生命,换来一方幸福。


关注CCTV-1《经典咏流传》

欣赏诗词,品读经典


本文由 央视一套 来源发布

振奋人心!“经典”现场演绎英雄赞歌,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