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不落


1650年的建都史,比“十三朝古都”西安还长。

1956年,涧西工业区基本成形,与沈阳铁西区齐名,洛阳成了响当当的工业重镇。后来,其经济发展曾超越郑州、领跑全省。

远眺洛阳城区。图|图虫创意

然而,如今,这座曾璀璨耀目的“天下之中心”却成了三线城市。

2020年,洛阳GDP不足郑州的一半。在《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郑州为“新一线城市”,而洛阳与同省的商丘、新乡、信阳、周口、南阳、驻马店等同列三线城市,连二线都没算上。

洛阳怎么了?

洛阳怎么办?

文 |陈忠海

编辑 | 李雪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九朝古都?谦虚了!

提起“十三朝古都”,我们想到的是西安;

提起“六朝古都”,是南京;

提起“九朝古都”,是洛阳。

洛阳丽景门是洛阳古城历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新华社

一般认为,洛阳“九朝古都”说法来自嵩阳书院大门前乾隆皇帝御题的一副对联: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历九朝为都会”指的就是洛阳。其实,这里的“九朝”并非只有9个朝代。在古文中,“九”除了实指外还常用于虚指,有最多、最大之意。

事实上,曾在洛阳建都的王朝至少有13个: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

这还漏了2个——西汉和武周:

洛阳曾短暂充当过西汉国都。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都城最初为洛阳,后迁至长安。

唐代,自高宗始,称洛阳为东都;690年(载初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改年号为天授,定都洛阳,以长安作为陪都。

以上15个朝代,共有105位皇帝在洛阳执政,历时1650年,超过西安的1100多年。

不过,这仍不是洛阳都城史的全部内容,如果算上战国时期的韩国、两汉之间的新莽和更始、后赵、东魏、北周、后汉、后周等政权,在洛阳建都的政权有20多个。

因此,可以说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1949年以来,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在洛水以北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不足30公里范围内,先后发现了二里头夏朝都城、偃师商城、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东都城遗址。

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不仅在全国,就在是全世界都城史上都属罕见,世称“五都贯洛”。

日本京都是日本明治维新前的首都,别名就是洛阳。日本明治维新前大名带兵入首都京都称为“上洛”,类似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

2

历朝为何格外青睐洛阳?

那么,洛阳何以成为众多王朝都城的首选之地?

这与其独特的自身条件有关,主要涉及以下4点:

洛阳市历史文化街区西大街,这条不足600米的商业街,浓缩着自隋唐以后整个洛阳城的发展脉络。图|新华社

其一,地理位置居中,交通便利。


洛阳所处的位置可谓四通八达。

洛阳位于中国地理二、三级阶梯交界处,相较于长安,居众多王朝控制区域的中部:

经崤山向西可进入关中平原,向东可联通开封;

渡过黄河向北可到达黄土高原,向东北则可通华北平原,向南可到达南阳平原、江汉平原。

其二,周边八关拱卫,利于防守。

洛阳位于河南、陕西交界群山中的三川谷地,处于盆地中心,四面皆山,山中可设置关隘把守:

南部龙门山被伊河穿过形成伊阙关;

北部有孟津关、小平津关;

西部有函谷关;

东部有旋门关;

嵩山之间有轘辕关;

南部有大谷关、广成关。

这些关隘拱卫着洛阳,使其成为一个相对安全的独立区域。

其三,四水绕洛阳,物产丰富。

洛阳位于黄河中游南岸,由于北面邙山阻隔,黄河水患较少殃及此地。又由于黄河水系的发达,使洛阳周边有洛水、伊水、瀍水、涧水等河流,如同“八水绕长安一样”,形成“四水绕洛阳”的格局。

在洛阳以南,又有汝水、颍水等淮河水系的河流,将黄、淮水系联成为一体。水资源丰沛,有利于生活和农业生产。

其四,运河中枢,便于粮食运储。

自汉魏始,黄河中下游、江淮以及南方地区逐渐成为粮食重要生产区,长安的粮食严重依赖外地转运。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走向与现今大运河不同,其中的永济渠、通济渠是以洛阳为中心分别向东北和东南延伸的,洛阳是当时大运河的中枢,也是全国最大的粮食集散中心。

隋朝在洛阳建有含嘉仓和洛口仓,储备的粮食数量巨大。唐朝时,洛阳周边继续兴建有巨大粮仓,所存储的粮食达数十万石,占到全国总储存量的近一半。

由上文可见,洛阳在建都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明清时期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称洛阳为“中国形胜之冠”,这里的“形胜”,有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山川壮丽之意。

3

首都地位,为啥丢了?

宋朝建立后,一开始也有建都洛阳的打算,但后来确定为开封。自此以后,洛阳的建都史基本结束了。

洛阳丧失首都地位,原因大致出在以下4个方面:

其一,大运河改线。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大乱斗”的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均曾建都于洛阳,后汉、后周也曾以洛阳为陪都,但洛阳已降格为割据政权的中心,这使得大运河的作用难以发挥。大运河逐渐无人管理,导致河道淤积。

北宋建立后,曾想恢复隋唐大运河,但因工程量太大而作罢。之后,以汴河为中心的新漕运系统逐渐形成,元朝定都北京后,隋唐大运河河道被取直,南北距离缩短900多公里,大运河不再经过洛阳。

其二,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唐朝初年,北方经济还有一定优势,以秦岭淮河为界,北、南人口比例约为3:2,但到了安史之乱前夕,这一比例达到1:1。

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开始超越,到宋朝最强盛的时期,北、南人口比例翻转为2:3,在这种大背景下,洛阳的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又失去大运河依托,造成政治地位的下降。

其三,气候变迁的影响。

20世纪的科学家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化,发现唐朝的气候比现在更暖和一些,而且要湿润得多,到唐末宋初,中国气候开始变冷,使得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开始南移,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也南移,这种趋势持续到清朝,对洛阳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其四,战争的摧残。

洛阳长期作为首都,自然成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加上身处中原“四战之地”,很容易受到战争破坏。历史上,洛阳及周边地区屡屡成为受战乱影响最大的地方。据史料统计,仅唐朝时期洛阳遭受的火攻就有11次之多,如762年(宝应元年)回纥入洛阳抢掠,大火烧了10多天不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

可以说,一座洛阳城,充分见证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史。司马光在《过故洛阳城》一诗中写道:

“烟悉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4

“十大厂矿”,再铸辉煌

1923年,洛阳成为河南省省会。


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定洛阳为行都,并一度在洛阳办公。“七七事变”后,华北大部分地区沦陷,河南省政府迁出洛阳。

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回洛阳,洛阳第二次成为省会。

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

此时,经历过战火的洛阳,房屋仅存127万平方米,多数居民以破旧窑洞或茅屋草舍栖身;小营造厂只有四五家,有活集中、无活务农的零散泥木工人不足500名。

不过,洛阳也有一定优势,除古都的名望外,还有北洋时期吴佩孚兵工厂留下的一些工业积淀,又处在陇海铁路沿线,这些条件让洛阳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又一次脱颖而出。

2019年1月16日,工人在一拖集团内驾驶拖拉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图|新华社

“一五”期间,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重点建设项目由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和由限额以上的694个组成。洛阳有幸成为这批项目的全国8个重点落地城市之一。

【注:“一五”计划中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6个落户在洛阳,而其他一个省还拿不到3个。】

1955年,洛阳的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器厂先后动工兴建;1956年,热电厂、铜加工厂、水泥厂也相继动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时,洛阳拥有大、中、小型工厂达26个,与沈阳铁西区齐名的洛阳涧西工业区基本成形。

加上“二五”“三五”时期的持续建设,洛阳一时间有了“十大厂矿”的说法,创造了当时多项中国工业发展史上的纪录:

中国最大拖拉机制造厂(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中国最大轴承厂(洛阳轴承厂);

中国最大矿山机器制造厂(洛阳矿山机械厂);

中国最大铜加工厂(洛阳铜加工厂);

中国最大高速船用柴油机厂(河南柴油机厂);

中国最大耐火材料厂(洛阳耐火材料厂);

中国最大玻璃厂(洛阳玻璃厂);

……

重点项目的兴建,使洛阳一举可与北京、上海、武汉、天津等重要工业城市比肩,“东方红”拖拉机等成为国人对那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为配合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采取整体迁移的办法,大批工厂被从上海、广州等地迁来洛阳,截至1957年8月,就有17家工厂迁入。除工业企业外,一批商业企业也迁往洛阳,仅1956年8月就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商店88家。

国家还在洛阳先后成立了一批科研院所,如农机部工厂设计院、一机部轴承工厂设计院、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洛阳轴承研究所、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洛阳矿山机械研究所等。

大规模工业建设带来了科技人员、技术工人及其家属,洛阳人口总量也随之大规模增加,成为产品与人才的双重基地。

1953年,洛阳城市人口只有11万人,到1959年,市区非农业人口已达到34.96万人;1949年,洛阳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9.6%,到1959年,已上升到74.9%。

洛阳由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转变成一个工业重镇,GDP及人均收入等指标曾经超过省会郑州,对全省的经济贡献度一度高达60%!

然而,后来洛阳逐渐被大幅反超。

2020年,郑州GDP为12003亿元,洛阳5128亿元。洛阳不足郑州的一半。

5

又一次衰落,洛阳怎么了?

在《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郑州为“新一线城市”,而洛阳与同省的商丘、新乡、信阳、周口、南阳、驻马店等同列三线城市,连二线城市都没算上。

洛阳怎么了?

首先,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洛阳轻重工业比例一度达到14:86,轻工业多为当年建设工业重点项目时的“配套厂”,产品多不属终端消费品,而属于中间产品。在很长时期里,洛阳工业结构的特点是:国有企业规模大,民营企业规模小;重型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企业多,轻型消费品企业少。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工业结构问题不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很容易形成结构单一、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等问题。

其次,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难度大。

洛阳曾经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基础,但这些多是与传统工业相匹配的。在新技术、新产业广泛开发应用的新形势下,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打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重大共性技术对工业生产之间的支撑与转化,构建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条。在这些方面,洛阳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学——太学的诞生地,洛阳只有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等3所本科院校,数量与质量都显不足。

第三,交通枢纽地位不明显。

洛阳是隋唐大运河上最重要的节点,是陇海大通道上的重要一站。这些确立了洛阳在交通运输网中的枢纽地位,关系着兴衰。

目前,河南形成了“双十字”铁路网格局,郑州是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的交会点,全国八大铁路枢纽之一;商丘是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的交会点,还是商合杭高铁的起点。

与郑州、商丘相比,洛阳在交通网中的枢纽作用不明显,限制了对外的辐射力。

第四,历史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

悠久雄厚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洛阳的一大优势,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丰富资源,但发掘得还不够。2018年,洛阳接待国内外游客1.3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148.43亿元。

与之相比,同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与洛阳相当,旅游总收入却翻了一倍多。

6

“副中心城市”,领军突围

2020年3月26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洛阳作为“副中心城市”的地位。

2019年4月24日,游客在洛阳国家牡丹园内写生。图|新华社

根据其他省区的经验,“副中心城市”不仅体量要大、仅次于中心城市,而且功能要强,距离省会城市150公里以上,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


如同吉林省的吉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山西省的大同市那样,洛阳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和潜质。

如今的洛阳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将在以下5方面重点发力:

第一,明确定位,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作为“副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应超出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洛阳要定位于此,与郑州错位发展、协调联动,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与郑州一起成为河南省发展的“双引擎”。

第二,突出产业特色,打造装备制造业中心。

通过技术创新,拉长产业、产品链条,提升这些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延续洛阳发展优势。

加快转型步伐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规模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高端石化、特色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持续推进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第三,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吸引培养。

高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驱动,要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加强科研经费投资效益评价,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引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和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

洛阳要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院或校区,培养更多的科技型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第四,提升交通物流枢纽等级。

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便捷顺畅的都市圈交通网,规划、建设郑登洛、郑巩洛等城际铁路,建设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一带一路”大型生产资料物流集散交易中心、全国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供应链组织中心和现代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第五,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洛阳拥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23家、3A级景区37家,这些数字肯定让许多城市艳羡不已。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将华夏之源、河洛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世界文化遗产、根亲文化等纳入国家推荐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实施古都古城风貌再现工程,在进一步提升文化品牌的同时不断提高文旅产业收入。

在历史的回音壁上,洛阳曾一次次奏响钟鼎齐鸣的乐章。没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洛阳那样,长久地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央。然而,由天下中心到如今的三线城市,洛阳又经历了太多的无奈。

破局,是新时代洛阳必须交出的答卷。

洛阳,这个不断创造出奇迹的地方,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再次惊艳世人的目光!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集团为库叔提供15本《日本的迷失·真相:1998》赠予热心读者。真实再现了日本政府、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在应对1998年金融危机时的政策博弈,深刻探查了这种博弈如何导致了经济的失败。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50)将得到赠书。

本文由 瞭望智库 来源发布

洛阳,不落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