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的城门记忆,穿越千年的历史见证者



时常会忽视,那些隐于城市中的历史踪迹
悠悠岁月,我们与之共存着的
在百转千回里偶遇着
霎时又回到千百年前
那些浩浩荡荡的故事里
它们是存在着生命的
融入城市
丰腴这街角的灯火阑珊处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时光带走了的是古时的人

带不走的,是这里的繁荣昌盛


胥门位于苏州城西万年桥南。胥门坐东西向,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以遥对姑胥山(即姑苏山)得名。



历史往往满载着回忆

就像我们每每遥望胥门

总能想起那些经典的往事


娄门位于城东北。《吴地记》载:"娄门,本号疁门,东南,秦时有古疁县,至汉王莽改为娄县。"门遂改称娄门。

城门分外城、中城、内城三重。内城筑有城楼,三重陆城门之间有空地和闸门装置,十分坚固。城门南面还有三道水城门,也备有闸门装置。城里和城外以外城河为界,通过吊桥与城外贯通。并有水陆通娄江,向外跨塘延伸。外城、中城及内城门上的城楼约在民国37年(1948)间被拆除,仅保存一重城门,直到1958年大炼钢铁时,城门陆续拆尽,至今已无痕迹。水城门也被拆除,只剩下依稀痕迹可供辨认。



如果说一座城门能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么与汉朝一分为二密不可分的娄门

大概也算是个中翘楚


盘门,古称蟠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大街49号。周敬王六年(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因门上曾悬有木制蟠龙,以示镇慑越国,又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


盘门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盘门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



能看到古城门原迹的人是幸福的

就像每天都能看到盘门的苏州人


齐门位于江苏苏州城北。因门朝向当时的齐国,故名。据考,齐门有城郭,旧称城垛子,城郭之间还有方角城墙。齐门有三道城门,故道路曲折,交通不便。60年代初,首先拆除城门城楼,1978年建水闸时拆除了水城门。



人们喜爱的故事大多数是充满温情的

就像这座因骨肉亲情而修建的齐门

望过去,总能感到一丝温暖


平门,位于苏州城北,是苏州城的正北门,类似于北京的德胜门或南京的中央门。原城门及城墙于1958年拆除,2012年重建。


历史古迹总是撰写着辉煌

平门上印刻着的,就是春秋称霸时吴国的骄傲


相门原名匠门,位于江苏苏州城东,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的转变。门在宋初被填塞。民国23-25年重辟,解放后被拆除。



古城门是极好融入现代都市的

因为它们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特点

都是中华民族的一脉相传


蛇门前汉·梅福字子贞,为南昌尉,避王莽乱政,称得仙,弃妻子,易姓名,有人见福隐市卒,即此门也。”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曰蛇门者,为其於十二位在巳也。又云:以越在巳地为木,蛇北向示越属吴也。”



婉约与大气从不是对立,如果你并不赞同

那么相信当你来到这里,会收获不一样的感触


葑门位于江苏苏州城东,相门之南。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又以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该门经历代多次重建。清初重建门楼,题以“溪流清映”额,并增辟水门。民国25年门楼被拆除。50年代拆除城门。



失而复得往往能够让人们更加珍惜

曾经遭到拆除而又经历重建的葑门

就是最好的佐证


金门位于城西,阊门之南。始建于1922年,系罗马式城门,设三门。1982年,金门北侧城墙被铲平,兴建六层大楼为汽车货运公司。金门南侧为航运公司礼堂。南新桥拓宽后,金门已成为市区东西向的一个重要入口。



古城自有古城的美丽

新贵也有新贵的魅力

虽然年龄较小,但仍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或许你时长会感叹

苏州究竟是怎样一座将古与今完美结合的城市

但相信只要你踏出家门

多去留意身边的风景

答案自然会出现在你的心中

(注:本文水印图片由深度苏州CITYSUZHOU原创,本文由深度苏州CITYSUZHOU原创撰写,转载请授权)


本公众号由江苏剑桥颐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谢裕宽(律师)提供法律支持。

本文由 深度苏州 来源发布

老苏州的城门记忆,穿越千年的历史见证者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