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诗的长女”茨木则子|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


关注中国诗歌网,让诗歌点亮生活


茨木则子
(1926- 2006)

茨木则子(Ibaragi Noriko),日本现代诗坛最具代表性的女诗人,被誉为“日本现代诗的长女”。

茨木则子本名三浦则子(原姓宫崎),生于大阪,父亲为长野市医师,母亲是山形县人。因父亲工作关系,迁居京都和爱知,毕业于爱知县立西屋女子高中,后来进入帝国女子医学药学专科学校读书。

战争让她看到了时代的黑暗,稍纵即逝的美好年华也在迷茫中度过。多年后,念及当时境况,她写下了被广为流传、谱写成歌的《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以此回顾了她少女时代经历的战后岁月,在明媚青春的衬托下,战争的残酷与荒谬显得格外刺眼。

诗人在19岁时迎来了“二战”的结束,24岁起开始以茨木则子为笔名创作诗歌,后创办诗刊《棹》,与谷川俊太郎等人一同开创了日本二战后的新型现代诗。

茨木则子以女性特有的眼光,尖锐的批判精神和人文主义的表现,歌颂独立人格新女性的人生,其诗作语言清澈浅白,却自有一股力量与暖流,叩响无数人的心扉。

不去倚靠
再也
不想倚靠现成的思想
再也
不想倚靠现成的宗教
再也
不想倚靠现成的学问
再也
不想倚靠任何的权威
长活至此
真正领悟的只有这些
仅靠自己的耳目
自己的两条腿立足
没什么不方便的
若要倚靠
那只能是
椅背
1999年,这首诗的同名诗集《不去倚靠》发售后反响巨大,加印多次,直到2007年作者去世,发行量总计达十多万册,茨木则子当时已73岁。

《不去倚靠》

1989年,柏林墙倒塌,引发众多的思潮涌动。或许正是在这种时代氛围中,横空出世的《不去倚靠》切中了人们内心的动摇与迷惘,给人以抛弃陈旧观念、寻找新事物的勇气和力量。诗集不断加印的同时,茨木则子的名字也开始被更多人知晓。
熠熠发光的钻石般的日子
短短生涯
很短很短的生涯
六十年或七十年的
百姓能种多少庄稼呢
厨师能烤多少面包呢
教师能把同样的话说多少遍呢
孩子们为了成为地球居民
被塞入了许许多多
语法与算数以及鱼类生态知识等
其后是品种的改良
与荒谬权力的斗争
攻击不公的审判
让人想哭的杂务
为愚蠢的战争收拾残局
还有研究与精进以及结婚之类
一旦小婴儿出生
又会不时思考 想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而欲望早已成为奢侈品
辞世之日到来时
人们回顾一生
会为自己真正活过的日子
如此稀少而感到惊诧吧
唯有屈指计算
那些日子里有一天
也掺杂了与恋人最初对视时
迸发的敏锐闪光吧
“真正活过的日子”确实
因人而异
熠熠发光的钻石般的日子
或是枪决的早晨
或是工作室的夜晚
或是果树园的正午
或是天未明时组成的紧密队伍

说到写诗,茨木则子最初先因兴趣开始创作戏剧和童话,直到24岁,方才投稿自己的诗歌作品,而茨木则子这个名字更是出于偶得:

……(茨木则子)向《诗学》杂志的“诗歌研究会”栏目投稿,并首次使用了茨木则子的笔名。“茨木”来源于歌舞伎《茨木》这一曲目,只因在她考虑笔名的时候收音机里正好放到这首曲子,于是被她信手拈来作了笔名姓氏。

因为“诗歌研究会”,则子开始结识了一批诗人,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谷川俊太郎,是她一生的挚友,也是她诗集的重要选编者。谷川俊太郎曾评价她:“因为彼此熟悉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偶尔我也会对她说些不中听的话。像是那首有名的《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的第五、第六以及最终段落去掉更好,比起《不去倚靠》还是《青梅大道》写得更好之类,茨木女士总是一脸不满却真诚地倾听着。”

诗集与刺绣

诗集是在哪个区域呢

鼓起勇气询问

东京堂的店员毫不犹豫地带我来到

放着满满刺绣书的一角

那时我猛然意识到

诗集与刺绣

只听发音是完全相同的

因此他并没有弄错

然而

只要女人询问ししゅう

就只能想到刺绣 这件事

正确吗 就该如此吗

道了谢

窘迫地将根本不想看的图案集

啪啦啪啦翻阅起来

想找诗集的意愿也已粉碎了

两个ししゅう的共同点是

它们都是

天下无人不知的无用之物

虽说如此 也是无法消灭之物

即使禁令出台

在内衣上刺绣的人也绝不会消失吧

用语言刺绣的人也无法被连根拔起

想到这里便露齿一笑走出店外

注:日语中的诗集与刺绣都读作“ししゅう”。

茨木则子的诗除了反映战争,以及战时战后人民的疾苦,也有更多细腻也更入人心之作,古灵精怪又不失力度,读之仿佛进入另一微观宇宙。

茨木则子阅读、写作的书房
茨木则子一生都保持着天真烂漫,她的诗句里随处可见她的童心,就像谷川俊太郎所说:“本该早已是老太太的茨木女士,却一如既往保持着天真烂漫。”

茨木则子与丈夫


恋 歌

失去了肉体
你越发 成为了你
变成纯粹的原浆酒
越发让我沉醉

恋情或许不需要肉体
然而如今 恋慕之情长久不息的这种怀恋
已成为不通过肉体
便终究无法获得之物

有多少人
钻进了
这样的矛盾之门
心慌意乱 泪流满面
1949 年,23 岁的茨木则子与医生三浦安信步入婚姻;1975年,安信因肝癌离世,之后茨木则子默默地写下了怀念丈夫的诗,藏在一个上面写了“Y”的盒子里,Y是她丈夫名字的第一个字母。她曾向编辑透露,公开后会害羞,因此坚决不愿在世时发表,直至2006年茨木则子离世后,这本诗集才问世。

谷川俊太郎在编选茨木则子的诗集时写道,“这里收录的作品栖息着更鲜活的茨木女士。当投向天下与国家的视线转而倾注到所爱之人身上时,包含‘小我’使茨木女士的‘大我’变得更加深刻与宏大。”

茨木则子的手稿

这是她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诗,因为所处的特殊时期,她在诗歌中多次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批判,《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便是她具有代表性的反战诗歌,被载入日本教科书,还被谱曲演唱,甚至有了英文版民谣歌曲When I Was Most Beautiful

引自《〈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茨木则子诗集〉译者序》作者熊韵


推荐阅读

《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茨木则子诗集》

[日]茨木则子著谷川俊太郎编选

熊韵译

雅众文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读完茨木则子的诗歌,留言说说阅读感受

点赞最高的2位读者,获赠《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茨木则子诗集

截止时间 12月13日 周一 中午12:00

来源:雅众文化


编辑:王傲霏, 二审:曼曼, 终审:金石开


喜欢本文,请点在看

据日本《读卖新闻》消息,日本《民法》修正案于4月1日生效,日本成人年龄正式由20岁下调至18岁。依据该修正案,年满18岁即可独立签订信用卡办理、投资、消费等涉及财务的合..

本文由 中国诗歌网 来源发布

“日本现代诗的长女”茨木则子|在我曾经最美的时候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