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毅:上海“阔”爷叔的捐赠之路


藏墨家王毅近影

王毅是上海各大博物馆、文史机构的座上宾,二十多年来,向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上海档案馆、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捐赠超过一千件文物文献,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捐赠大户”。

与他捐赠时的“大手大脚”形成对比的是,他的生活简朴,对吃住行都没有追求。他用物我两忘的收藏观刷新了当下人们对财富的理解。王毅说,感谢收藏,让我觉得自己的人生有那么些与众不同。

王毅的部分捐赠证书

展开夹在大信封里的一张薄纸,是一份《新民报》的号外,刊登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头像,转发了新华社北平21日关于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解放全国人民的檄文。。

一张泛黄的纸张钩沉起一张报纸悠长而光荣的历史:1929年9月9日《新民报》在南京创刊。1946年,抗战胜利后,在上海设立分社,并于当年5月1日出版《新民报》(晚刊)。1958年4月1日,《新民报》(晚刊)更名为《新民晚报》。

王毅捐赠的1949年5月22日《新民报》号外 陶磊 摄

王毅说,可见《新民晚报》从来都是一张有家国情怀和红色担当的报纸。正值纪念晚报复刊四十周年,我愿意把它捐献给报社,让这份红色记忆传递下去,激励年轻一代报人发扬继承前辈报人的精神。他同时捐赠的,还有两本1964年的新民晚报的决算报告,封面标明着“绝密”二字,翻开内页,当年的资产与负债,人员工资几何,专用基金如何分配,无不列得清清楚楚,除当年报社经营情况之外,几可猜想出几多当年社会风云的样貌来。

这几件凝缩了历史的藏品都是王毅平常做有心人从小拍场上拍下的。“我一直在找《新民报》的创刊号,希望能在新民晚报创刊一百周年的时候捐献给报社。这是我的一个心愿。”王毅说,这一类藏品,不关心这段历史的人固然也可以视为草芥,但对于历史文献、社会学的研究者,却可能从一片破损的纸张,几句春秋笔法的记叙中,还原出一段历史的真相。

王毅捐赠的1964年新民晚报决算报告 陶磊 摄

王毅对新民晚报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十多年前,也是因为捐赠,新民晚报曾报道过王毅。

1990年冬,在北京琉璃厂古玩市场,一锭墨拉住了王毅,让他踟躇许久。墨的正面写有“饮冰室用墨”,背面写有“曹素功督造辛酉四月”字样,两面文字皆用金泥填制,熠熠生辉。“看到好东西,手是会抖的”,这是少见的梁启超的自用墨。卖主一张口就是一千元,不肯还价。这难住了身上仅剩不到两百元的王毅。商量了半天,王毅用身上穿的新皮夹克和随身戴的手表作为抵押,说服摊主留下了这锭来之不易的墨。

十多年后,当王毅得知天津市政府斥资一千多万元恢复修缮了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并将之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便专门奔赴天津,将这锭梁启超自用墨、珍藏的《饮冰室合集》45卷及一批有关的珍贵文物捐赠给了梁启超纪念馆,以供研究。

王毅收藏的清代胡开文制群仙祝寿墨

边藏边捐,贯穿了王毅近二十年的生活。2021年,王毅向中海博捐赠了北宋元丰八年青釉堆贴罐、辽髹漆皮质水囊、清皮质火药袋、民国铁质鲤鱼跃龙门摆件、1950年《上海解放周年纪念专刊》、民国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所造“美利”号与“近约斯”号蒸汽船照片、建国初期搪瓷带壶煤油炉等藏品。同年6月3日,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的当日,王毅送去了一本1942年版的由胶东新华书店出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王毅向中共一大纪念馆所捐赠的第117件文物,此前,他已陆续捐赠了《资本论》《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素描画出版物等。万事皆有缘起,王毅说,我的收藏自墨起步,我的收藏观不过是仿效了我崇敬的前辈、收藏鉴定大家周绍良先生。

墨应书写而生,无墨不成文,后世将名人的字画称为墨宝。尽管,在收藏门类中,墨相对小众。中国古墨制造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当数徽墨。清代徽州出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四大墨王”,形成了徽墨独领风采的地位。古徽州人家家户户都藏有墨品,王毅第一次见到墨便是在外婆家。

第一次过手那几锭墨色乌黑质地细腻如幼儿面的古墨,让他感觉到内心莫大的松弛,“就是不自觉地想去触摸,可能这就是一种缘分”。再加上自幼喜欢书法,王毅开始有意识地收藏起墨来。

对于一种自己并不懂的东西的热爱推动着王毅,但“文革”后,国内蓄墨、研究墨的人非常少,直到有一日,他在福州路淘到了一本《清代名墨谈丛》,一看作者是周绍良,顿时,如同黑暗中看见了光,王毅发愿,一定要找机会当面讨教。

一代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周绍良,祖父是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父亲是著名佛学家周叔迦。家学渊源深厚,喜好古墨、书籍和碑帖拓片,所藏为世人少见。因为有着共同的兴趣,自己竟然与这样一代收藏大家有了奇妙的交集,王毅兴奋极了。数年后,上世纪90年代初,王毅终于得人引荐,在北京中国佛教协会拜见了自己的偶像。

王毅和周绍良(右)

周先生长王毅四十多岁,可能是趣味相投的人会散发某种神秘的电波,周绍良颇为认可这位从上海来的小兄弟,嘱咐他再来时,一定要带上自己的藏墨,好直观讲解。而后,王毅每年至少两次赴京向周先生请益。

后几年,周先生身体日衰,但即使在病重吸氧的情况下,仍然耐心细致讲解,还将家传珍贵墨谱、墨拓片、鉴墨笔记毫无保留地传诸后学。一代大家谦逊达观,结合自己的收藏经历提点王毅“要注意墨的细节”。

坐在回上海的火车上,王毅一路琢磨着周先生的这句话。自此,王毅一边收藏大名头的精品、孤品,一边也特别注重一些海派书画名家用过的墨、很多倒闭的上海小墨厂生产的墨、国内各省市生产的墨以及一些墨谱、墨单、墨票、墨模等,意在使中国的墨史趋于完整。

王毅和他收藏的古墨

从单纯地喜欢墨,转向研究墨史,并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很多人开始知道他对墨的爱好,对墨文化研究的执着。藏书家高吹万先生的后裔高锌先生将家藏的十锭清代古墨悉数赠与了王毅,荣君立女士也曾将其夫汪亚尘先生生前珍藏的清代道光年间的名墨托人转交给他,更有一些素不相识的热心藏友或邮寄、或登门拜访,送去锭锭良墨,丰富王毅的收藏。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因为曾经受惠于众人,王毅对藏品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拥有的含义不仅仅在于占有。给收藏找到更恰如其分的归宿,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作为收藏的人,更为可贵的一颗惜物之心。

王毅收藏的清代康熙吴天章制“龙宾十友”集锦墨

王毅说,对于有历史意义的藏品,只要国家需要,我会毫不保留地予以支持。他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詹天佑碑拓片,复原了詹天佑碑的全貌;捐赠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入城公约》,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等城市的纪律手册;捐赠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期间反帝爱国传单,堪称孤品。

当得知上海博物馆文房四宝的藏品中缺少珍稀的笔,他慨赠78支清代民国名家名笔,有吴湖帆定制笔,两江总督周馥自用笔,清末榜眼朱汝珍自用笔等。

2021年6月,王毅展示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共产党宣言》

早年,周绍良亲自致函故宫博物院,将所藏的1030件古墨、书画等文物捐献。仿效先贤,当得知故宫博物院缺少婺源墨,王毅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四十余锭清代婺源墨以供完善馆藏。

难以想象,坐拥这样收藏王国的王毅如今还居住在一幢简陋的老公房内,楼道阴暗逼仄,卧室也像一个仓储间。岁月荏苒,王毅还藏着1973年外婆的那锭印有“金不换”字样的老徽墨。物质不灭,千金不换的不是藏品的金钱价值,物我两忘,不换的是藏品所凝结的时光和历史。

2020年是特别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逆行者勇敢担当,智识者发声鼓劲,普通人自律坚韧、守望相助……每个人都是平凡人,每个人都是英雄。“夜光杯”与读者朋友心意相通,以真实笔墨记录、陪伴,以真挚关切传递温暖与希望。

如今,我们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的“夜光杯”稿件中,编选了74篇佳作,对应着“夜光杯”74岁,推出了《爱夜光杯 爱上海·2020》。

本书文章通俗却不粗俗,轻松却不轻飘,深沉却不深奥,尖锐却不尖刻,传递着真诚、美好、温润与善意。这也是“夜光杯”坚守的定位、文风与态度。我们真诚希望,“夜光杯”能为这座城市的软实力润色、添彩。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购买本书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以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今天上午,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泽洲作关于《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的说明。如何破除制度壁垒建设科技创..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上海3月31日电(马作鹏 陆泽昭)根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宝山区将于4月1日凌晨3时起在全区范围实施封控管理。3月31日清晨,上海市公..

中新经纬3月31日电 (董湘依)近期,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菜肉涨价、市民买菜难呼声不断出现。中新经纬梳理发现,上海、长春、哈尔滨等多地就“买菜难”问题发声。随..

2022年2月22日,在这个“最有爱”的日子里,临港新片区向全球人才抛出爱的橄榄枝——在临港新片区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暨科技创新大会上,启动了人才企业年金计划,这是全国..

近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以“新冠疫情笼罩下的‘丁丁保卫战’”为标题,发布了一则紧急救治来自境外高风险地区的外籍患者的消息。一时舆论哗然。此前该院刚刚发..

高楼塔吊左右转动,施工车辆开足马力,灌注桩机正“埋头”浇灌……隆隆作业声中,虹桥路、恭城路、宜山路围合区域的徐家汇中心施工工地内,所有涉及基坑的基础作业已基本完..

3月30日,有网友发布微博,称上海一例哮喘病人因120拒绝救援而病亡,列出详细时间线并伴有视频佐证。3月31日,上海浦东新区卫健委发布对该事件调查情况,称当事医生当时虽..

本文由 夜光杯 来源发布

人物|王毅:上海“阔”爷叔的捐赠之路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