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季:立足当下,穿越时空,讲好厚重的中国故事


从浩瀚的历史中寻找坐标点,湖南卫视播出的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以历史人物为纽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思想流变为核心,梳理中国历经千年走向伟大复兴的脉络。


作者:西亚

“公元744年,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时候的李白,仕途受挫,无限风光烟消云散。

这时候的杜甫,前途未卜,郁郁多年仍不得志。

这样的两个人,在这样的时刻见面了……”

同样以一次历史性会面入手,纪录片《中国》第二季于2月28日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该片从盛唐拐点行至辛亥革命,梳理中国历史大脉络,用“中国美学”讲述“中国故事”,探讨中国流传千年的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

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

初篇《惊变》中,李白与杜甫的相遇,别有深意。这既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伟大诗人的一次会面,也是大唐历史发展的一次转折点:经历过开元盛世的李白,以豪放浪漫的诗篇歌咏时代,而写下“三吏三别”的杜甫,则是安史之乱历史的目睹者。

以李白、杜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为点,以唐代诗歌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文学载体的不同展现形式、变化为线,该篇章勾勒出唐代社会制度、民间风俗、文化艺术等多个侧面,揭开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一页。

影像因历史而厚重,历史因影片而“重现”。

从浩瀚的历史中寻找坐标点,抽出极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演绎再现,《中国》第二季以历史人物为纽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思想演变为核心,梳理中国历经千年走向伟大复兴的大脉络。

从主题来看,第一季用千年时光的回溯,呈现大一统与民族融合;第二季则再用10集梳理千年,展现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的诞生。

如何去展现这样颇为抽象的概念?影片选择从中国古代思想流变过程中去寻找答案。

比如在第一集中,“出世的‘道’与入世的‘儒’,首次在这个历史拐点中萌发出家国情怀与民本思想”,李杜两位诗人身上既有历史符号也有哲学符号,他们作品、故事中所承载的,是个体命运的浮沉、历史的滔滔进程,也是儒家、道教等思想的传承与延续,更与第一季中老子与孔子的会面遥相呼应,形成穿越时空的历史回响与思潮延续。


该片在回顾历史中不断溯源,寻找历史与当下双时空的情感共鸣与思想共振,以循序渐进的叙事手段与思想流变的脉络,来展现今日中国的历史渊源,与“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来源。据介绍,片中所涉及人物和故事的选取,也有着主创团队的价值观点与创新理念。比如以外国使臣与清帝国的一次外交故事,来展现清朝的闭关锁国,进而探讨中西方体制不同的根本原因与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惊变中悄然转身的大唐,如梦境一般的宋朝,在民族融合、文化下沉的元朝,在季风中浸润的明朝……恰是无数支鲜活的细流,在《中国》第二季中共同汇成了历史的洪流。

构建“对话式”历史时空

延续第一季情景再现的形式,《中国》第二季在荧屏上构建起一个“对话式”的历史空间,既有人物与时代的对话,影像与观众的对话,也有历史与当下的对话,表现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深远立意与现实价值。

该片以一种思辨的方式,将历史的诸多细节,以戏剧性的方式串联成历史的大进程,并借机向观众提问: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是偶然发生的,还是有必然的结果?

比如《惊变》以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命运、诗歌内容与大唐的国运变化相结合,讲述历史之外,也在与观众讨论,大唐的落幕究竟该归于什么原因?影片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抛给了观众一个个可供思考的命题,构成了一个虚实结合的“对话式”历史空间,引人深思。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该片也试图为观众展现一个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与思考角度,去理解历史于当下的深层次含义,并传递出一种更为宏大的历史观——正是那些以各种方式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世界的交锋中,不断吸收新的、沉淀好的,最终缔造了我们的今日中国。如历史学家克罗齐所言,“历史正是以当前的现实生活作为其参照系,只要它还影响着我们,就存在于我们之间”,这便是历史中国于今日中国的深刻意义,也是在影像中不断回顾历史的现实价值所在。

以当代视角解读历史中国、回溯中华文明,探索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第二季有理性之实也有感性之美。该片邀请了众多高校及中国历史研究院的历史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尽力构建出接近真实的历史空间。如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王小甫(晚唐)、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华瑞(宋史)、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乌云高娃(元史)等担当总顾问。

影片的感性之美,则来自具有假定性美学的画面,与自然流淌、感情饱满的画外音。醉卧长安酒家的“诗仙”李白,张扬肆意地在闹市抛洒诗篇,是盛唐开元的浪漫化身;嘉靖皇帝内心的多疑,被投射在光影斑驳的一池深潭上,帝王心术跃然屏上……而周涛娓娓道来又充满力量的女声配音,与诗意画面互相激发出邝美意韵,为该片树立起独特的美学风格。


“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中华民族星空熠熠的历史长河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如中国历史研究院访问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冯立君所言,“千余年的中国史,不是通过生硬的纸面文字,而是一些温暖可亲的人物,在中国山水写意般的布景上,重新演绎一连串熟悉而又新鲜的故事。”

从纸堆与遗迹丛里推演出历史的细节,用大写意与大脉络梳理出历史长河涌动的方向,《中国》第二季在“何以华夏,何以中国”的追问中不断找寻答案,呈现出颇具创新精神的创作理念与历史叙事方式。该片对历史的多元解读与思潮的寻根溯源,也在不断引导观众以历史的宽阔视野来思考当下的时空,进而巧妙表达出今日中国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2020年,《中国》第一季在湖南卫视播出,引发广泛关注,今日开播的《中国》第二季,是一部酝酿、筹备、制作近7年的作品。两季作品都在大历史观的基础上,融入前卫的影像表达,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历史与文化,也侧面体现出制作方、平台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与担当。

202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评选启动

丨通知

不负农时春光,春耕系列报道吹暖荧屏

丨关注

《开端》是如何诞生的?| 研讨会侧记

丨剧集

荧屏之上,书卷多情有余温

丨节目

本文由 广电时评 来源发布

《中国》第二季:立足当下,穿越时空,讲好厚重的中国故事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