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5个儿子6个孙子2个侄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1615年-1622年形势图

承接前文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1)

内斗就要亡国,亡国也要内斗(2)


15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正月,辽西重镇广宁城,被内奸孙得功献出。

广宁巡抚王化贞只身逃出。

辽东经略熊廷弼手下兵力不足,只能将山海关外大片土地尽皆丢弃,领着5000士卒掩护关外民众内撤。

而后,北京城里,到处流传着“后金军马上就来了”的流言。

明熹宗朱由校害怕,抓着首辅叶向高的袖子直哭。

王化贞在朝里的盟友,兵部尚书张鹤鸣,怕承担连带责任,只有自请经略辽东,不过没干几天,就溜了。

而新任兵部尚书王在晋和蓟辽总督王象乾,也不是可以撑起辽东危局的人。

王在晋打算用袁应泰的老办法,找蒙古人打后金,趁机收复广宁。

王象乾,不想跟着王在晋背锅,就否定了这个计划。

(实际情况也是,不光明朝,蒙古也挡不住后金)

于是俩人合计了一番,打算在山海关外的八里铺修一座新城,派四万人去守着。


但这个想法还没正式上报,小范围调研的时候,当时的辽东诸人,也就是除了他们俩以外的各级下属们给出的反应,都是坚!决!反!对!

你就知道王在晋的计划有多不靠谱了。

可是,王在晋坚决要实施。

没办法,大明上下都已经被后金打怕了。

王在晋满脑子想的只有怎么保住山海关,至于关外那些被熊廷弼放弃掉的土地,现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更不要说培养元气,以图恢复了。

见王在晋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袁崇焕、沈棨、孙元化等辽东诸臣,只有越过王在晋和王象乾,把反对意见上交给了内阁首辅叶向高。

叶向高在理政上是熟手,但对军事一窍不通。

所幸,此时朝廷里还有一位知兵的大学士,他看过报告之后,就跟叶向高说:“我先去看看关外的形势再决定吧。”

这个自请前往关外视师的人,也是给大明争取出了最后的四年和平时光的人——

孙承宗。

曾经做过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孙老师的上课效果贼好,朱由校就喜欢听他的课。

现在孙老师慷慨自请督师,朱由校大喜过望,自然全力支持。

《明史·孙承宗传》载:
兵部尚书王在晋代廷弼经略辽东,与总督王象乾深相倚结。象乾在蓟门久,习知西部种类情性,西部亦爱戴之,然实无他才,惟啖以财物相羁縻,冀得以老解职而已。在晋谋用西部袭广宁,象乾惎之曰:“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在晋乃请于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用四万人守之。其僚佐袁崇焕、沈棨、孙元化等力争不能得,奏记于首辅叶向高。向高曰:“是未可臆度也。”承宗请身往决之。帝大喜,加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


孙承宗,字稚绳

16

孙承宗到了山海关,就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八里铺新城建成之后,就调旧城的四万人前去防守吗?”

王在晋答:“不,从关内另外调兵。”

孙承宗直接大问号脸上闪:“照这样安排,山海关方圆八里的范围内,就有八万防守部队。不会窝兵吗?如果新城守得住,那还要旧城干什么?如果守不住,那四万新兵逃奔山海关,到时候你是让他们进城?还是不让?

王在晋的脸上已经挂不住了,强辩道:“我准备在山上建三座兵营,用来收容逃亡下来的士兵。”

孙承宗笑了笑:“仗还没打,你就建好兵营等他们来,是暗示他们逃跑吗?况且,逃亡部队可以进军营,敌人就不会尾随追击了?现在不为收复失地打算,却画地为牢闭关自守,将来防线一旦有所闪失,敌人每天骚扰京畿内地,京城以东能有一天安宁日子吗?啊?!”

王在晋无言以对。

驳倒了王在晋,孙承宗又带人深入到辽东腹地查探实际情况。

此时的后金军并没有攻占除广宁之外的辽西大片土地。

主要是熊廷弼上次烧的太彻底,努尔哈赤要重新经营很吃力。

宁远、锦州一带的城防基础也还在。

修缮旧城,怎么也比另造一座新城省时省力,何况八里铺还不靠谱。

于是,在孙承宗的坚持下,朝廷放弃了新修八里铺的计划。

八里铺计划关张了,王在晋也没脸再呆在辽东了,只有自请外调去南京挂个闲职。

王在晋


17

孙承宗正式接过辽东一把手的位置,以内阁大学士原官督师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等处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就职之后,他立刻着手厘定军制,任用马世龙为山海关总兵,袁崇焕主持修筑宁远城,提拔游击祖大寿等人守觉华岛,副将赵率教驻守前屯卫,起用孙元化参照西方先进的火炮技术,把红衣大炮搬上了宁远的城头。

当时山海关云集了各地援军七万余人,但是良莠不齐。

孙承宗裁汰老弱,一口气罢免了几百个军官,把河南、真定两地毫无战斗力的援军一万七千余人遣散回家。

前后共筑城堡数十座、练兵十一万,打造军器数百万件,屯田五千顷,把明廷在辽东的人气又拉了上来。

《明史·孙承宗传》载:
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

后金军知道孙承宗治军有方,防守严密,在他督师期间也一直未敢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明军就此稳定了辽河以西的战局,确保了山海关的安全。

PS:

孙承宗最大的功劳,是确定了“关宁锦防线”。

这道防线,迟滞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两代人无数次的进攻,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关宁锦防线都没被清兵攻破过。



18

辽东的形势被孙承宗搞的有声有色,京里的魏忠贤动心思了。

他派出自己的亲信太监刘应坤等携带内帑十万两前往山海关劳军,并代拟诏书一道,赐孙承宗坐蟒和金币,企图笼络孙承宗。

结果呢,刘应坤把魏忠贤的心意一转达,孙承宗为人耿直正派,立刻怒形于色,再也不肯和刘应坤说一句话。

宁死也不去依附一个死太监。

刘应坤在山海关受到的招待仅仅是白水一杯。

魏忠贤因此对孙承宗怀恨在心,但碍于此时孙承宗很受宠,魏忠贤把这笔账先记下了。

等到天启四年冬(公元1624年),魏忠贤开始清洗东林党人,赵南星、杨涟、高攀龙等全部驱逐回家,首辅叶向高也被迫辞职。

内阁大权被魏忠贤的亲信顾秉谦和魏广微把持。

孙承宗虽然人在边关,但对朝中的动向也是时时关心。

眼见得朝政如此混乱,为了不让魏忠贤危及江山社稷,孙承宗决心利用自己的威望力挽狂澜。

在孙承宗的心目中,朱由校还是个孩子,算不上英明,不过也有点机灵。

以前孙承宗在给朱由校讲书时,朱由校经常能从中得到启发,君臣二人相处甚为相得。

孙承宗知道,在朱由校这个年龄的孩子遇到事情往往缺乏主见,容易被他人左右。

现在身边一个正人君子都没有,整天被魏忠贤包围着。

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入京,对朱由校加以规劝,说不定他会豁然醒悟。


魏忠贤

19

为了不让魏忠贤起疑心,孙承宗煞费了一番苦心:

首先,他从山海关动身的时间临近朱由校的生日;

其次,他不是直接动身进京的,而是先向朝廷打了个报告,说自己要去蓟镇巡视。

蓟镇距离北京城只有几十公里,蓟镇的防务工作也在孙承宗的职权范围内,所以,任谁都无可指摘。

到了蓟镇之后,孙承宗又给朱由校去了一份奏疏:“您的生日快到了,我已经三年没有看见您了,甚是想念,希望可以给您过个生日,另外辽东还有很多机密大事需要秘奏。”

孙承宗《乞回朝恭贺万寿疏》载:
“因念臣奉违天颜三年矣,今去京仅数十里,而时当普天嵩呼之日,臣以帷幄近臣,不胜瞻恋依依,遂拟以十二日入都门,以十三日早朝,以十四日随同官恭贺万寿,仍乞于另日准臣回奏机宜,出与文武衙门商榷可否,以面听诸臣教言,遂可以稍解群疑。即以事毕之日,繇关门旋宁远,以督诸臣为大计。而备所未备,其粮最为紧要,容臣面奏措办。臣极知此时事体纷纭,不宜冒入,但边备尚有未齐,机事势难更缓,要于速出都门,以免猜疑。伏乞皇上念臣真切诚恳,准臣暂入班行,谨差官具题以闻。”

孙承宗向天启打感情牌,极力回避自己回京的真正目的,但魏忠贤也不是等闲之辈。

他一见孙承宗的奏疏,就觉得事情没那么单纯。

而魏党中人听说孙承宗即将入京,也如晴天霹雳:万一东林党借此翻盘,我们就白玩了!

魏广微(时称忠贤为内魏公,他为外魏公)就跑去跟魏忠贤报告,故意夸大其词:“孙承宗率领关宁兵数万,浩浩荡荡开向北京,扬言要清君侧。等孙承宗一到,您就成粉了!”

魏忠贤心中大惧,急忙跑去见朱由校,说:“孙承宗带着人朝着北京来了,打算内外合谋,他要清君侧!”

朱由校不由得也生出几分恐惧。

魏忠贤见朱由校迟疑,便放声大哭:“皇爷放孙阁老来,老奴我活不成了!”

在魏忠贤的再三哭求下,朱由校命内阁拟旨阻止孙承宗入朝。

内阁首辅顾秉谦早有成算,不一会儿就送上一道措辞很严厉的诏旨:

“辽土沦亡,朕朝夕痛恨于心。督师辅臣孙承宗既担负重任,驻守山海关,一身所系,宗社安危。奈何未奉明旨,竟亲历蓟边,且以朕寿节为名,欲入京申贺。又以粮饷不接,欲与有关官员面商。往返之间,需时多日,岂不引发夷虏窥伺之狡谋,招致沿途百姓之惊骇?无旨擅离防区,大违祖宗法度。况且三朝仇耻,乃不共戴天之大事;寿节躬贺,乃平常臣子之仪文,缓急重轻,明白易晓。倘中途有意外之变,边关有突然之局,其一应相机调度事宜,将属谁乎?尔兵部急速派人传谕枢辅,马首速转向东,急还山海,待犁庭扫穴,失土尽复之日,凯旋回京。尔部即宣布朕意,慎勿再有托词!”

圣旨在经朱由校批准之后,还没等到天亮,魏忠贤就于半夜时分打开大明门,命飞骑三人拦截孙承宗。

为了防止意外,魏忠贤还盗用朱由校的名义,命令把守城门的宦官:“孙阁老如果敢进入北京城内一步,就立刻把他绑起来!”

孙承宗刚到通州,就被飞骑拦下。

他没有拥兵胁上的心思,更不想落个悖逆的罪名,就放弃了进京的念头。


20

而魏忠贤对孙承宗的怒意更甚从前。

天启五年(1625年)六月,阉党分子兵科给事中李鲁生上疏称,辽东的边防应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要么厉兵秣马,克期进攻,以图一劳永逸;要么就应该深沟高垒,屯田积谷,持久防御。

李鲁生还不点名地指责孙承宗“管着十四万大军,每年耗费六百万两银子,虽然天天喊着恢复辽土,其实百无一能”。

表面上看,李鲁生说得很有道理,但当时明廷在辽东大势已去,根本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反攻。

况且,辽东战线长,防区大,兵力少,很难形成坚固防御线。

孙承宗经营关宁锦防线,安定人心,稳住阵脚,实是明智的选择。

其实,对于这些情况,李鲁生并非不知道。

但这是魏忠贤的意思。

当时朱由校还是很信任孙承宗的,朱由校仅仅是把李鲁生的奏折下部议,并没有处理意见。

魏忠贤一击不中,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孙承宗为人襟怀坦荡,为官清正廉明。但并不是所有的辽东将领都和孙承宗一样是道德完人。

魏忠贤就盯上了孙承宗推荐的山海关总兵马世龙。

八月,工科都给事中顾其仁(魏忠贤的人)上疏参劾马世龙假公济私,大喝兵血,公开卖官鬻爵......这些都是孙承宗暗中纵容的。

好死不死,顾其仁奏疏一上,恰好辽东就传来了败报。

战败的原因又恰好出在马世龙身上。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马世龙误信从清军逃归的生员刘伯强之言,派遣前锋副将鲁之甲、参将李承先领兵渡柳河以袭取耀州。

因为事先没什么准备,只能用渔船渡河。

渔船太小,明军花了整整四昼夜才全部上岸。

因动静太大,被后金军发现行踪。

当明军在半夜发动偷袭的时候,后金军给了明军一个反偷袭。

明军大败,鲁之甲、李承先阵亡,士兵战死四百余人,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和大量甲胄器械。

史称柳河之役。


本来这次战役是马世龙背着孙承宗发动的,不过是一次小规模的冒险进攻,胜败也影响不了整个战局。

但是,一心想把孙承宗挤走的阉党抓住了机会,向马世龙和孙承宗发起了猛烈攻击。

无奈之下,孙承宗只能闭门不出,坚决求去。

天启五年(1625年)十月十五日,朱由校最终下诏批准孙承宗回老家养病,辽东防务由阉党中人高第署理。

至此,魏忠贤时代正式来临。


21

天启六年(1626年),高第上任后,将两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关。

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辞职后,遂率军大举进攻......

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清军大举进攻,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才又召回了孙承宗......

崇祯四年(1631年),又遭弹劾,孙承宗于是以病请辞,回高阳老家居住......

直到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一月,清军大举进攻高阳。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全城军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缢而死。

时年七十六岁。

他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明史·孙承宗传》、《明史·马世龙传》、《孙承宗集》

制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周振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 杨意超编辑:王丹文校对:张颖楠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齐武帝萧赜失算了。作为一代英主,他膝下曾有一位太子萧长懋。按照故事的发展,老皇帝驾崩,新太子登基,天下依旧是太平盛世。可在齐武帝病逝前半年,太..

⬆️点我⬆️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

⬆️点我⬆️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

提到袁世凯,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的一生极富有戏剧性且颇具争议。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于河南项城,故而人们惯称他为“袁项城”。作为中国近代史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

本文由 历史教师王汉周 来源发布

他和5个儿子6个孙子2个侄子8个侄孙,全部战死...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