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父亲丘哲


1948年,丘哲等第二批北上民主人士从香港乘轮船抵达东北解放区丹东后合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反独裁求民主、反内战促和平、反卖国建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有识之士的共识。

我的父亲丘哲是农工党和民盟的创始人之一,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程中,父亲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秋,受周恩来委托,在中共南方局的支持和协助下,父亲由重庆转赴香港,筹建民盟南方总支部,旗帜鲜明地反蒋反内战,为争取和平、民主,组织联合政府而奔走呼号。

周恩来于1946年给丘哲的回信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平协议,发动内战,迫害民主人士,父亲便将南方各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的状况和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去函周恩来。8月5日,得到周恩来的亲笔复信,信中提到“目前局势,诚如尊示所云,内战正在扩大,而谈判已在若断若续之中,和平坚持端赖各方协力, 敝党仍当本和平、民主、独立之一贯方针,继续奋斗,誓为各方后盾”。一百多字的复信,给我父亲等前途渺茫的民主人士指明了方向,给坚持和平民主斗争的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以极大鼓舞。

与此同时,父亲还负责创办了农工党机关报《人民报》,任董事长兼发行人。《人民报》开宗明义,“只求有利国家民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人民报》工作的除了农工党党员、民盟盟员外,包括总编、代总编、主笔等均为中共党员,共产党人主办的《华商报》与《人民报》相互协助,桴鼓相应。

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许多遭受迫害的大学教授、文化工作者以及饱受失学之痛的学生,在此时纷纷来到香港。《人民报》被查封后,在广州的农工党人陆续撤返香港。大家根据时局变化,认为此时着手在香港筹办一所大学,既有这样的需要也有这样的可能。

中共驻香港机构负责人建议可否由各党派共同协办,此提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农工党、民盟等民主党派人士和社会贤达的赞同,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广东区党委也派员予以支持,出面主办和管理的则是各民主党派人士,这从该校校董会便可见一斑:民革6人,农工党5人、民盟4人,其他爱国人士和社会贤达9人。父亲作为校董和建校筹备人之一,亲自命名学校为达德学院,该学院从1946年秋至1949年春,共招收1000多名学子,大多完成了学业并奔赴解放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达德学院是在中共南方局领导和推动下,与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合作建立的一所宣传马列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大学,它既是民主进步的摇篮,又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爱国人士团结合作的典范。

此后,父亲频频往返于上海和香港之间,继续为民族解放事业和筹备新政协事宜开展各种活动,其在香港罗便臣道的寓所,也成为此类活动场所之一,无论是民主党派高层人士还是中共南方局香港分局负责人,均会时常登门讨论时局,交换意见。同年11月,在中共香港分局同志的安排和掩护下,父亲与其他在香港的20多位民主人士,作为第二批受邀人员,乘船北上东北解放区参与新政协筹备工作,他们沿途赋诗填词,引吭高歌,唱颂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父亲在乘坐的华中轮上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大地光明日,平民夙愿酬,政纲行更始,土改说从头。古国开新令,群贤握伟筹,道旁休筑室。一举定神州。”

今天,我们来到新的历史进程,应该传承弘扬老一辈民主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人同舟共济、肝胆相照的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不懈努力!

(作者系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顾问)

作者:丘浩章

编辑:鲍家树赵昕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来源:钱江晚报小余今年32岁,自大学毕业后开始创业,没日没夜折腾几年后,公司终于步入正轨。 事业有了,没个家怎么行?在老母亲的反复催促下,近日他与一个中医世家..

本文由 团结报文史e家 来源发布

追忆我的父亲丘哲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