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花670亿卢布拯救农业,为何苏联还因食物短缺而解体




作者:竹江映月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500字
阅 读 需要 7分


1991年圣诞节,戈尔巴乔夫作为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苏联总统的最后一项任务就是宣布这个联盟解体。苏联从1917年建国到1991年解体仅存在了74年。这个红色巨人的倒下看起来又那么偶然,就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这个国家还让欧洲胆寒。1981年的西方81军演,苏联出动50万人进行战略演习,苏联的钢铁洪流足以踏平整个欧洲。



上图_八一军事演习 旧照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任总书记,仅仅六年时间这个国家就没了。而他走向解体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食物短缺。最奇怪的是为了重振苏联农业,戈尔巴乔夫一年时间里曾投资了670亿卢布。

那么,苏联食物短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上图_苏联解体



苏联自二战结束后进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经济增长期。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以及勃列日涅夫三代领导人,苏联成为与美国比肩的发达国家。当时苏联的掌上明珠乌克兰,聚集了全联盟的工农业精华,人民生活富足。苏联由于地广人稀,长期食用罐头作为主要菜品。

从1937年到苏联解体,苏联共生产了200多个品牌,700余种罐头。三面环海,鱼类资源丰富。苏联经历斯大林到勃列日涅夫的工业化发展,农业科技相当发达。苏联人均粮食产量可以达到500多公斤。这个数字我国在2012年还达不到。到了近两年我们人均粮食产量才超过当年的苏联。我国一直不缺粮食,苏联按人均算也不缺粮食。苏联人饿死是绝对不可能饿死的。苏联最大的问题还是结构不合理。



上图_苏联的罐头制品



虽然人均500公斤粮食足够苏联人生活,但苏联毕竟是个发达国家。苏联人不可能按照第三世界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欧美人以小麦、肉类为主食,苏联也饲养了大量的牲畜。这就是苏联需要进口粮食的症结,种植种类太多对于计划经济来说是一种灾难。

农业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稳定计算的领域。天有不测风云,每年粮食是丰收还是歉收都无法准确预知。这体现在今天就是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我们会发现每年蔬果价格都会有变动,因为丰收年份农产品价格就相对低廉,歉收年份就相对较高。



上图_赫鲁晓夫与玉米



但苏联是计划经济。结果就是每年都在计划,每年都出现缺口。比如今年大麦种多了,小麦种少了。结果就是饲料出现浪费,面粉不够吃。这个时候苏联就需要从国外进口面粉。

同样的道理,大麦种少了,小麦种多了。结果苏联就需要从国外进口饲料。虽然有人均500公斤的粮食产量,但有相当一部分都烂在仓库里。毕竟做饲料的粮食也不能给人吃。就拿玉米为例,做饲料是没问题。但苏联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他的人民不可能人人抱着玉米吃三顿。这就是为什么苏联每年都会进口粮食。也是为什么历史会给你苏联缺粮的错觉。如

果苏联转为战时状态,马上就不会有缺粮问题。因为战时状态下,社会进入配给制度就没有选择余地。给小麦就吃小麦,给玉米就吃玉米。



上图_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



戈尔巴乔夫虽然治国不行,但不代表不知道苏联的问题。戈尔巴乔夫自己就当过农业部长。仅1989年一年戈尔巴乔夫就对农业投资670亿卢布。别看戈尔巴乔夫补贴这么多钱,但也不能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因为戈尔巴乔夫的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改出问题来了。经济需要按照市场规律执行,但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一直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比如牛肉成本为4.75卢布/公斤,售价为1.77卢布/公斤。猪肉成本为3.25卢布/公斤,售价为1.84卢布/公斤。自由经济改革后,大量农场被废弃,所有农民全部去生产紧俏工业品赚钱。这就是导致本就捉襟见肘的农产品出现短缺了。

1989年苏联农业部门计划完成率仅为74%。戈尔巴乔夫虽然投进去670亿卢布,但还是无法扭转农场主变卖资产投资工业生产的趋势。于是,那张著名的苏联人民排队买食物的照片就出现了。



上图_苏联解体前购买伏特加的人们



这还不是最要命,最要命的是戈尔巴乔夫取消了出口管制。1987年苏联给予一些拥有企业出口权。1988年后苏联又取消了外贸部,改为对外经济联络部。1990年苏联通过立法赋予了地方对外出口的权利。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外贸出口都由国家指定企业执行。但现在大量企业都有出口权,是卖到国内市场赚钱还是国外市场赚钱,完全取决于企业自身。计划经济时代卢布只是一个交易单位,他不具有任何金融属性。社会成员发多少工资,社会有多少物资,完全是由国家计划部门制定。现在计划部门没有了,货币数量、物资多少和社会成员收入之间的平衡完全被打破。

苏联是工业大国,很多企业都有拳头产品。结果就是工厂对外贸易获得的利润远高于投放到价格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内市场。工厂不断将产品销往国外,并且借贷扩大生产。由于贷款过多,卢布开始大规模超发。60年代收入超过100卢布的居民仅有4%,到了1989年收入超过100卢布的居民达到了72%。为了往国外卖产品,甚至出现将一些产品拆解成废品走私到境外然后组装出售。

90年代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寡头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崛起的。但钱多有时候不一定是好事。一方面员工工资大幅度提高,另外一方面苏联国内物资出现严重短缺。



上图_苏联的寡头



苏联各大企业甚至恶意加剧国内物资短缺的程度,把国内市场价格升上来赚取利润。由于各类物资开始短缺,黑市出现了。黑市内各种商品的价格远高于市面价格,这就导致大量物资在黑市流通。苏联人想要从商店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更困难了。一方面物资严重短缺,另外一方面员工工资不断上涨,这在现代叫通货膨胀。当通货膨胀到一定程度,社会内部就会因物资短缺出现各种问题。

而且随着计划经济不经过渡直接变成市场经济,导致很多不盈利行业被淘汰。农业就是最早被抛弃的行业。这也为后来俄罗斯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苏联本是一个机械加工发达的国家,但俄罗斯接手时很多不盈利的工厂已经倒闭。这就让俄罗斯退化成了一个资源型国家。乌克兰虽然继承了不少苏联工厂,但因乌克兰刚独立时财政匮乏无法维持这些工厂运转。导致乌克兰也变成了一个农业国。



上图_苏联时期的乌克兰村庄



很多农场、工厂的倒闭,导致苏联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物价飞涨、物资短缺、失业率飙升,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变成了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而且由于改革的失败,苏联财政赤字开始大幅度上升。1985年之前的几年,苏联财政赤字稳定在80亿卢布。1985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是1535亿美元。

到了1989年苏联财政赤字涨到了670亿卢布。戈尔巴乔夫为了稳定国内经济开始找欧洲要援助。但欧洲国家怎么会帮助曾经的敌人?戈尔巴乔夫凭借一己之力制造了苏联的社会危机。这一切都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改革探析》《领导之友——戈尔巴乔夫回顾苏联解体前后》《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END....................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赞”、在看”了没
本文由 历史D学堂 来源发布

戈尔巴乔夫花670亿卢布拯救农业,为何苏联还因食物短缺而解体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