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01

金错刀行

宋·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首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人借着咏刀来言志,抒发誓死抗金、坚信中国必胜的豪情。

结尾两句,最是豪情万丈:

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02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不甘屈辱、奋发图强的精神,可以说在这首词里,抒发得淋漓尽致。

及至而今,每当我们读到这些词句,胸膛间犹能生出一股浩然正气。
03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这首诗,常被看作唐代边塞诗里的翘楚,明代诗人李攀龙更推崇它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整首诗一气呵成,意境雄浑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人的自信与激昂。

04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的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昔日繁华隆盛的长安,一片萧条冷落。

那种国破家亡的深挚痛楚,似要透过这短短的40字,郁结在每个读者的心头。
05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整首诗由两个设问句组成,将家国之痛、身世之悲一道淋漓地抒发了出来。
06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两句何其悲壮雄浑。

战争固然艰苦,但整首诗给人的感受却不是低沉伤感的,相反,它雄壮有力、慷慨有声。
07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呢?我只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这便是文天祥,即便死亡,也要重于泰山。

08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亦是临终遗嘱。

寥寥28字,篇幅虽短,分量却重若千钧,它无愧陆游创作的一生、爱国的一生。

09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诗生动描述了边地的荒凉、戍边战士们的英雄气概与乡情婉转。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白了须发;战士们久戍边塞,留下了思乡的泪水。
1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清·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千百年来,这句诗已成为崇高人格最好的概括。

本文由 中庸 来源发布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