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至少消费8000”,旅游还有最低消费?



文 | 吴亚琦

“工薪阶层3000到8000,都市小白领段消费空间八千到两万”“根据你的职业,咱们量体裁衣别掉价”。近日,云南某旅游团喊话游客购物的视频引发热议,让人不禁疑问,出门旅游“被购物”都搞起精准营销了?

据报道,游客小敏和朋友报团参加6天5晚的云南旅游团,出发前旅游定制师向小敏表示不是购物团,无强制消费。旅游途中,导游却称“知道家庭住址”“不消费会追缴回补贴”,还把游客划分为三个消费等级。

小敏此前曾询问参团是否需要购物,工作人员否认。图源:澎湃新闻

视频中导游“理不直但气壮”的发言,语气坦荡到让游客忍不住反思不买点东西、不留点钱是否是自己的问题,甚至按照游客的工作性质划分了消费等级,言语间精准的推广、成熟的话术,不难看出该类现象的难缠和背后利益链条的复杂。

4日下午,昆明市旅游监察支队表示,工作人员正在调查此事,有结果将及时对外通报。但就流传视频中“客人不消费,他是采取占便宜的心态”“知道你家的家庭住址,你的身份证号码我们都知道”,洗脑的同时还颇有强制、要挟的意味。而导游的话效果如何,“小敏和朋友买了五六千元的东西,有一个团友买了13万元的翡翠”给出了答案。

旅行社推出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低价团”诱导消费,而旅行途中又通过种种形式强制购物赚取收益;消费者出门在外,活动的时间空间受限,个人信息掌握在导游等人的手中,很多时候只能被动接受。但这样的循环带来的,是消费者旅游体验不佳,当地旅游业的信用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到景点不购物或被言语侮辱、精神施压,甚至被谩骂要挟诅咒,近年来各地因导游强制购物引发的负面舆情一直未断。导游服务是旅游业中的重要一环,而治理链条是贯通衔接的,个别“恶导游”事件偶然发生是个案,但如果类似事件长期反复的出现,也许是旅游业生态存在问题。

随着旅游业成熟化产业化发展,无论是规范管理提供服务的商家,还是保障购买服务的消费者权益,针对旅游市场乱象,还需要行业更高层面系统性的规划创新,而非“出现一例解决一例”的公关思维。比如对服务于一线的导游,“恶导游”是否因为“饿导游”,还需要考虑到这一群体的从业环境,推进市场化评价实现服务与收入“量体裁衣”;对于消费纠纷,可否落实事前防范和过程监督,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维权渠道等。

据统计,7月1日以来,每日入滇游客超过3万人次。云南旅游热度在强劲复苏,但“报复性旅游”如果伴随着“报复性宰客”,那结果可能就是游客“报复性用脚投票”。被行业整体不景气的痛点掩盖的旅游乱象,如果随着市场活力恢复一同被释放,也许会让旅游市场更加脆弱,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谈不上是好事。

5月26日,云南大理洱海及周边村落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视频中的导游提到,“该交的费用你还给云南就行了”,虽然购物的钱不知道会如何交给云南,但这次事件的代价,显然会再次由当地来背负。

热点视频推荐
↓↓↓
更多内容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超一本线42分或无大学可上?努力不该被辜负
“学习困难”为何一号难求?
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合法上路,未来已来?

智能笔监控学生写作业,边界在哪?

火爆的“村BA”,让我们看见体育的本真

文字:吴亚琦
图片:澎湃新闻、新华社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王远方 吴亚琦
本文由 光明日报 来源发布

“白领至少消费8000”,旅游还有最低消费?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