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越说“不”,孩子越要对着干?


母亲大学
点击关注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

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

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孩子觉得很多东西都新奇,一会儿跑到这里一会儿跑到那......

妈妈一个人拎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跟着跑,明显力不从心了,于是不停的喊:

“跟着我,别自己乱跑”,“不要去个水池边,那里太危险”,“那么多人你乱跑妈妈找不到你怎么办啊”,“快点回来”,“你到底听不听话啊”“早知道就不带你出来了,真费劲”

但孩子并没有因为妈妈的说教而停止乱跑,反而跑的更快,妈妈也是越来越崩溃。

各位宝妈们是不是也都有这种体会呢,你越不让孩子做什么,孩子越要干。

是不是也经常对孩子说类似的话呢?

“别乱跑”

“别偷吃糖”

“别看电视了”

“别再玩手机了”

……

“不行,不要,不可以”,这应该是妈妈们每天说得最多的话了,几乎成了口头禅。

可回想一下,你对孩子说了那么多“不”、“不要”、“不准”到底真的有用吗?

你的不允许为什么没用?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 ”,又叫“反弹效应”。

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简单来说就是当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已经成功的“扎根”在了不要做的事情上。

比如失眠患者告诉自己睡前不要乱想,结果脑子乱成一团,什么记忆都出现了,这是因为失眠者在睡前的时间里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我有没有乱想”这件事上,而越关注就越会乱想。

同时人一般都会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这样,我偏要这样。

所以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可能是他的脑袋还不能够完全按照指令来。当听到禁止的命令,大脑会做两件事:

第一步,构建出一个画面。比如要求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我们大脑中首先会出现白熊的形象。

第二步,才是否定。但对于孩子,一瞬间完成这两件事情有点不容易,他们往往在大脑中自动过滤掉了“不要”、“别”这些否定的词,只进行第一步。

你越说“不要乱跑”,孩子偏要跑;

你越说“别偷吃糖”,孩子偏要吃;

你越说“别看电视”,孩子偏要看.....

从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为了养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亲子对抗情景。你的屡屡禁止,其实有时候对孩子反倒是一种深深的诱惑!

有什么应对措施呢?

///不去强化孩子的行为

语言上,避免反复说孩子已发生的错误行为。

如果从早到晚对孩子发出的命令太多“赶紧起床,不能再睡了”、“不要总看电视”、“不要挑食”、“不准脱衣服,别感冒了”、”该睡觉了,不能玩太晚”……

慢慢的,孩子只会觉得自己的父母爱唠叨,爱管人,你禁令的效果在孩子那会大打折扣。

态度上,克制怒气。否则,当孩子窥探到你内心的怒火,极有可能会受到强化,从而继续错误的行为。

///用“肯定”代替“否定”

如你不想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对他说“别”“不要”这种负面词语,而是要用你期望他做的事,替换它!

先共情,对孩子的“喜好”表示理解,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喜欢”不等于“正确”,给孩子一些其他的选项,让他有个退而求次的选择。这样,孩子就会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就会事半功倍!

比如:不准吃那么多糖→妈妈知道宝宝喜欢吃糖,可是糖吃多了牙齿会长小虫子哦,我们今天只吃一颗好不好;

碗里不要剩饭剩菜→要把饭吃光光哦;

不许看电视了→妈妈知道宝宝喜欢看电视,但是看久了眼睛会坏掉,来跟妈妈一起画画吧;

不能说谎听见没→诚实的孩子妈妈更喜欢哦;

不要在地上爬来爬去,多脏啊→让我们去床上翻跟斗吧

……

///家长做个好榜样

很多时候家长会对孩子说:“你不要再玩游戏了,眼睛都要毁了。”一般很少有孩子会听话就不玩手机或者游戏了。

如果问他:“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孩子一定会说:“你也常常玩游戏看手机,你的眼睛也没有毁掉啊?”

其实孩子并不是对你说的东西不信任,而是对你这个建议表示不满。你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自己都没有做好,为什么要求孩子就要做好呢?

所以家长不能总是要求孩子去做什么,同样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这件事。

///和孩子用商量的语气

不能因为我们是家长就对孩子用一种不可置疑的语气去沟通,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

孩子的思维和大人的不一样,有些东西他们不一定能很快就接受。我们可以多用询问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

比如,“你觉得呢,宝宝?”,“这两个你更喜欢哪一个呢?”,我们以孩子的口吻和心态去看待问题,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没有需求的孩子,不是成长中的孩子。

不会执拗的孩子,不是有想法的孩子。

孩子发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后,会通过品尝、奔跑、哭闹等方式来探索未知的事物,也是在通过“对着干”达到试错的结果。

人生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在错误中找出正确结果,孩子也一样。如果爸爸妈妈不懂得如何和孩子沟通,只是以身份打压Ta,孩子被“屈服、压迫”久了,自然就会开始“唱反调”。

爸爸妈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理解Ta们做这件事情的原因,然后尊重孩子的人格,建立信任的关系,试着沟通,一起解决问题哦。

父母成长一小步,孩子成长一大步,

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最好的答案

本文由 母亲大学 来源发布

为什么你越说“不”,孩子越要对着干?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