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最好的教育是“妈妈说了算”?这个一夜爆火的爸爸晒视频,告诉你答案!


同事最近和丈夫吵了好几次,问她原因,同事叹口气说:别说“诈尸式育儿”了,他连“尸”都不诈一次。

我觉得不管是把主导权交给谁,执行是必须要做到的。

作为爸爸,不管有多忙,带娃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 桑榆晚


无意中刷到一条短视频,忍不住为爸爸点赞。
这个爸爸叫“恭喜爸爸”。
在短视频平台一夜爆火。
老婆和孩子闹矛盾,
我该帮谁?

妈妈和孩子因为一道数学题吵了起来,
他一看,小事一桩嘛。
正准备脱口而出:
“哎呀你跟孩子置什么气……”

转念一想,不管事情如何,
自己必须和妈妈站在一边。


“你是不是又惹妈妈生气了?”
“需要爸爸抱抱吗?”
他让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然后转过头去安抚妻子。

和妻子统一想法后,
再找孩子慢慢谈。
不得不说,这个爸爸的教育方式太赞了!

父母教育想法不一致太常见了:
➡️妈妈觉得必须先把作业写完,
爸爸觉得先玩一会儿没什么;
➡️妈妈觉得孩子要专注课本,
爸爸觉得多看点课外书挺好;
➡️妈妈觉得不能沉迷手机游戏,
爸爸却觉得玩游戏也能开发大脑……

在孩子眼里,爸爸常常比妈妈好说话。
在妈妈那里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时,
就会向爸爸告状,
甚至向隔代的老人求助。

爸爸,妈妈又不让我看电视了;
奶奶,妈妈又不给我吃冰激凌了;
爸爸,妈妈又不让我玩游戏了……

在这种时候,爸爸一定要坚决支持妈妈。
要统一战线,要告诉孩子:
家里妈妈最大,妈妈说的是对的。

好爸爸,不要“拆台”,要“补台”


前两天看了一档综艺,特别有感触!
一个11岁的男孩, 沉迷手机游戏成瘾。
半夜 4:30,爸妈起来上厕所,
发现他在屋里偷偷拿着手机玩;
10点钟就说自己要睡了,
结果夜里去他屋里,一摸手机还是烫的。

家长换了不少密码,
他能用荧光粉撒在屏幕上,通过观察痕迹,
判断密码是多少。

后来发展到,偷偷拿妈妈的手机,
打赏给主播 8000 块钱。
妈妈说:“你再玩我就掐你。”
男孩一脸无惧:
“行啊,掐10下让我玩10分钟。”

有嘉宾忍不住说,是不是家长太纵容了……
然而随着镜头的深入,
事实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原来,妈妈前脚说不能玩游戏,
爸爸后脚就和孩子一起组起了队。
下班回家,常常和孩子一起杀上一局;
游戏失败了,爸爸还鼓励孩子再接再厉。


哪怕妈妈多么三令五申,
爸爸在背后的“拆台”,
让妈妈的教育瞬间化为乌有。

男孩一上节目就说:
“爸爸是好爸爸,我给爸爸打10分,满分!”
“妈妈是坏妈妈,给妈妈打零分。”
“不行,打负分!”

心理学上有个手表定律
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
他可以准确地掌握好时间。
当他戴着两块或更多的手表时,
他就无法确定准确的时间,
同时也失去了对时间把控的信心。

这个爸爸没有意识到:

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感。

之前的规则也会“土崩瓦解”。


一个孩子的成长,
取决于他对他人、和世界的感知。
在孩子还没有自主判断能力的时候,
习惯的培养,品行的养成,
靠的是父母。
母就像家里的两根顶梁柱,
顶梁柱的方向不一致,
房屋必定七扭八斜,
下面的孩子怎么可能站得稳,站得高?

家庭教育不统一,伤害的是孩子

楼下一家人最近硝烟不停。

男孩才6岁,奶奶就经常给他买可乐、鸡腿。

妈妈看见了,好言好语劝婆婆:

“孩子还小,不能常吃零食……”

“高盐高油高糖,不健康……”

孩子奶奶不以为然:

“孩子爱吃就让他吃嘛,你看他多高兴。”

妈妈很无奈,转头找丈夫当说客。

“咱妈老让孩子吃垃圾食品……”

爸爸也一脸不当回事:

“你让孩子少吃点不就行了。”

妈妈没办法,只好把零食收起来。

这下可好,捅了孩子的马蜂窝!

“坏妈妈!给我好吃的!”


就这样,家里变成了三代人的战场。



妈妈说什么,孩子也不肯再听。

后来不仅过度肥胖,还早早近视了。

家庭教育不统一,

伤害的其实是孩子。

孩子是最聪明的机会主义者,

他会在意见分歧最薄弱的地方加以突破。

久而久之,学会了钻空子、看脸色,

这样的家庭,规矩很难建立;

这样的孩子,是非观也难以建立。


《安家》里有一个片段。

海清饰演的妇产科大夫宫蓓蓓刚生完二胎,

因为孩子教育问题,

和住在一起的公婆矛盾重重。

孩子一边吃饭,一边玩平板电脑。

她过去耐心劝孩子:

“看平板对眼睛不好,

不专心吃饭对肠胃不好。”

旁边的公婆面露不悦:

“这个小区哪家的孩子,

不是吃饭看动画片玩玩具。”

孩子本来就不愿意放下 ipad,

一看自己有“盟友”,索性闹起了脾气:

“你不给我看,我就不吃饭。”


家长观念不一致,

孩子就会“钻父母的空子”,

游刃于家长之间的“管理空挡”,

行自我放松之实。

时间久了,越来越难养成好习惯。


演员陈龙在剧组拍戏两个多月,

一直是妻子章龄之一个在家带孩子。

陈龙与家人视频聊天,脱口而出问孩子:

“妈妈今天是不是很凶?

言外之意,妈妈很严厉,对孩子很不耐烦。

这一句问话,会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

·妈妈不该凶,妈妈错了;

·妈妈太凶了,连爸爸都看出来。

“拆台式”的教育,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孩子不会去想妈妈为什么凶,

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只会按爸爸的引导,怪妈妈态度不好。

好在后来陈龙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给妻子道了歉。

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持续下去,

会让妈妈失去威信,

让孩子学会自我纵容。

教育孩子就像拔河,

如果绳子都南辕北辙,

又怎么能到更远的目的地呢?


一个家庭,一定只能有一种声音。

妈妈往往更有原则,

也更懂得共情孩子,

所以这个决策者,最好是妈妈。


教育孩子,一定要“妈妈说了算”


合力教育上,很多爸爸就做得很好。

演员黄觉的女儿在家练芭蕾基本功,
妻子在旁协助。
小姑娘有些偷懒,练着练着哭了起来,
边哭边找爸爸说:“妈妈欺负我。”

对于女儿的哭诉,黄觉选择了无视
从客厅起身离去,并不回应


事后,黄觉解释说:

在妈妈教育孩子时,他不能唱红脸。

事实也证明,找不到“援助”的女儿,

慢慢就恢复了平静,继续练习了起来。


好多中国家庭信奉教育孩子,
一个要“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唱白脸”的,负责让孩子害怕;
“唱红脸"的,负责安抚孩子,开导孩子。
这样看似有效,实际上危害很大。

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
父母二人一个宽大、一个严厉时,
就会逐渐走向两个极端。
父母之间的分歧会越来越大,
孩子也会越来越没有方向。

作为爸爸,只要妈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那就坚定地站在妈妈的立场,
理解和尊重妈妈的意见,
贯彻执行她的理念。

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教育方法有疑问,
可以避开孩子和妈妈商量,
千万别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黄磊也曾说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们夫妻没有什么红脸,白脸,
我永远是跟妈妈一头的,
我跟多多说,咱们俩都得听妈妈的。

网上有对婆媳在教育孩子上闹矛盾。
奶奶觉得:“孩子不管吃什么,
只要愿意吃,那就是越多越好。”
妈妈看了很多科学养育书,
不希望孩子贪吃高糖高盐食物。

孩子爸爸知道后,把老人拉到一边:
“这事得听妈妈的。”
每次看到隔代教育理念不一致,
爸爸都会悄悄跟奶奶说:
“听孩子妈妈的……”
久而久之,老人也开始学习好的教育方法。



其实,好的教育就是如此。
妈妈是教育的决策者,
爸爸是教育的执行者。
一个好爸爸,应该做好家庭的润滑剂。
一刚一柔中,碰撞出教育最美的火花。



当然,都听妈妈的话,
是不是意味着:妈妈说的一定对?
是不是意味着:教育都是妈妈的责任?
当然不是。

为什么决策权要交给妈妈?
教育学家跟踪了一批
分别由爸爸带大和妈妈带大的孩子。
他们发现:

养育男孩,
爸爸教会孩子格局、勇气、责任感等品质。
妈妈培养孩子好的品质和习惯。

养育女孩,
爸爸给孩子安全感,自信心,
给女孩好的婚姻模板;
妈妈培养女孩的三观、情商、性格和品质,
决定女孩的人生高度。



父母责任不同,分工也不同。
爸爸需要做的主要是:
陪伴、榜样的力量。
而妈妈主要的职责是:
建立规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做事的方式。

从科学养育上来看,
妈妈更合适做决策者,爸爸适合执行,
以及竖立好的榜样。

妈妈的观点未必绝对正确
在育儿这条路上,没有人是一直正确的。
我们都有试错和磨合的过程
千万别把教育的锅背给一个人。

养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应该更尊重妈妈的意见。

这种尊重,不是让妈妈承担所有责任。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要想赢得多少尊重,

先想想自己有多少付出。


好好沟通,好好陪伴,

妈妈做决策,爸爸多做事。

父母拧成一股绳,才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听妈妈的话,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

—— End ——
作者:桑榆晚,撰稿人,理性且文艺,用文字陪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ksjgs.com。

本文转载于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30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



往期推荐

每小时就有8个男人被性侵
中年夫妻婚姻实录曝光:你我本无缘,全靠娃纠缠……哈哈哈,太真实了

关注医知袋鼠
陪您和孩子一起成长
如果认可这篇文章
别忘了点赞
点这里

编辑/排版:SUN 责编:Qing 审核:李云每次化妆的时候我都在想:天哪,我的唇纹怎么会这!么!多!这!么!深!唇纹,你太知道害一个人怎样害一生。别人是“胸中有..

很多朋友对于喜出望外的望是什么意思和喜出望外的望是什么意思,并造句最好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喜出望外的望是什么意思 喜出望外的望是指希望。喜出望外是一个成语出自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

本文由 医知袋鼠 来源发布

为什么最好的教育是“妈妈说了算”?这个一夜爆火的爸爸晒视频,告诉你答案!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