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权威的有效期只有10年,这三次角色转变,一定要跟上


一起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右下点

右上点【分享】就是最好支持


作者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ID:boy666dj)



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父母的影响力最大化,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虎妈

前段时间,看了一场关于“家校社共育”的公益直播。

其中一位嘉宾的话,令我备受启发。

他是张锦庭,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同时,也是一位有着28年基础教育经验的小学校长。

(右边,张锦庭)

在直播中,张锦庭校长表示: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效就像打在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是具备“有效期”的。

3岁前,“最有效”;6岁前,“有效”;10岁前,“次有效”;等到了12、13岁,父母的权威也就基本“失效”了。

而3岁到13岁,这10年,正是孩子性格塑造的关键期,也是父母教育的黄金期。

一旦错过,花再多的金钱和时间都无法弥补。

所以在此期间,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

0-3岁

父母是照顾者,要建立依恋

经过多年的调研,张锦庭校长发现:

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3岁前,妈妈的重要性高达90%。

这时候,孩子与妈妈几乎是共生的关系。

如果在这一阶段,孩子能够得到妈妈温柔的照顾,他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并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但如果,父母早早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成功率就只剩14%。

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曾做过一项著名的“恒河猴实验”。

研究人员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分别交给两位“妈妈”:

一位“妈妈”是用冷冰冰的金属丝网制作的;

另一位“妈妈”则是由软绒布和海绵包裹着木头制作的。

结果发现:

尽管金属丝网“妈妈”身上挂着奶瓶,但小猴子还是更愿意跟没有奶水的软绒布“妈妈”依偎在一起。

哪怕要喝奶了,也依旧抱着软绒布“妈妈”,只将头凑近奶瓶。

这是因为软绒布“妈妈”更接近真实妈妈的触感,能够让小猴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

当小猴子受到惊吓后,会立刻奔向自己的软绒布“妈妈”,并在对方的怀里逐渐平静下来。

而那些无法接触软绒布“妈妈”的小猴子,则会立刻瘫倒在地,疯狂地抓挠自己,不断地撞击头部、大声尖叫等。

看起来,就像精神病院的患者发病了一样。

它们即便后来回到了猴群,也难以恢复和其他猴子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

通过这项实验,哈洛证明了:

对刚出生的孩子而言,他们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食物。

母亲的爱抚、接触和心理上的关怀,才是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的保障。

0-3岁,是一个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黄金期。

虽然孩子长大后,几乎会失去这一时期的全部记忆。

但父母每一个温暖的拥抱,每一次轻柔的抚慰,都会深深地渗入孩子的骨髓,成为孩子成长的养料,决定着他一生的幸福。

斯坦福医学院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就表明:

如果母亲能在孩子0-3岁时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孩子不仅能获得更多情感上的安全感,而且能承受更多压力,并调节自己的情绪。

等他长大后,也能理解他人的社交暗示,拥有更高的情商,与他人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3岁前,再苦、再难、再累,也一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给孩子提供充沛的心理养分。

3-12岁

父母是教练,要建立规则和榜样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学会放下架子,跟孩子做朋友。”

然而,张锦庭校长却在直播中说:

“教育的过程,就是寻找‘重要他人’的过程。


所谓‘重要他人’,就是那个让孩子‘又敬又畏’的人。”


“小学阶段,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需要很强的引导性,家长在这个阶段要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实施‘权威型教育’。

在最该给孩子立规矩的年龄,把撒手不管当成静待花开,把纵容溺爱当成爱的教育。

却不想,失去权威的爱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毁了孩子,也伤了自己。

“河南都市频道”曾报道过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沉迷游戏,辍学在家。

妈妈担心他长时间对着屏幕,会损害身体,就偷偷断了他的网。

谁知男孩从房间出来后,二话不说,照着妈妈的脸就是几记响亮的耳光。

爸爸见状,问他怎么能动手打妈妈。

男孩冲进厨房就拿起一把菜刀,扬言要砍杀父母。

没办法,夫妻二人只得仓促报警。

然而,通过采访才知道,孩子身上的问题,家长都要负一半的责任。

一直以来,父母对男孩的态度都是包容至上的:

想玩游戏就玩游戏,小学没念完也没关系。

爸爸在儿子面前,甚至不敢说一句话,不敢做一件事。

正是父母的软弱,让自己彻底失去了权威,也把孩子惯成了无法无天的逆子。

其实,就像《规矩和爱》一书中写的:

“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


只有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才能学会自信与谦卑。”

在孩子3-12岁期间,父母一定要做权威型教练,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成为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他人。

比如,平日里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比如,立好规矩就坚决执行,绝不会因为孩子的哭闹、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协,朝令夕改;

再比如,同一件事不能妈妈说“不行”,爸爸却说“可以”,而是要让家里只有一个声音……

只有小时候给孩子“扎针”,长大后,孩子才能长出一双能够自由飞翔的“翅膀”。

12岁以后

父母是朋友,要学会尊重和放手

最后,张锦庭校长还建议:

当孩子进入初中后,父母要实施“民主型教育”,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

作家刘墉曾在书里讲过自己与儿子的故事:

中学时代,儿子刘轩极度叛逆,学习一塌糊涂,还一度将考过零分的赛车手舒马赫当成自己的偶像。

面对青春期的儿子,刘墉没有用暴力镇压他,而是和儿子约定:

如果儿子也能在答满试卷的情况下考零分,从此以后,自己就再也不干涉儿子的学业。

一开始,儿子很高兴,觉得只要瞎蒙就行了。

直到后来,他才发现:

考零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需要知道所有题目的正确答案才可以。

这一刻,儿子才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苦心,不再与他针锋相对。

后来,儿子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哈佛大学。

还成了知名的作家、主持人。

看到儿子的成长,刘墉很是感慨,他意识到: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最忌讳的,就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简单、粗暴地贬低孩子的偶像和喜好。

而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战友”,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和孩子站到一边。

这是因为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孩子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正如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的:

“十几岁的孩子对不请自来的关注和建议感到愤怒,他们会努力让自己显得成熟、独立和自主。”

这时候,如果父母再用对待小孩子那一套,威胁、恐吓,甚至打骂,多半会发现不管用了。

只有把孩子当作平等的大人来对话,才可能找到突破的关键。

在一档节目中,演员邓超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期,说“我叛逆到令人发指”。

当时,他染头发、打耳洞,还经常离家出走。

一开始,爸爸总试图用暴力“打醒”他。

直到有一次,邓超离家出走半个多月,只身一人跑到广州的一家歌舞厅打杂。

为了不再失去自己的儿子,爸爸决定换一种教育方式,把邓超当“哥们”,看到儿子喜欢跳舞和表演,就鼓励他考中戏:

“试试看,万一走狗屎运呢?”


“如果不行,咱们就当逛逛北京,看长城去!”

而邓超,也渐渐收拢了身上的“刺儿”,重新接纳了父母。

其实,每个孩子到了青春期,和父母都必有一战。

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所以,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

日本早期教育鼻祖木村久一曾提出过一个“潜能发展递减法则”。

在他看来,如果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合理教育,就有可能挖掘到孩子100分的潜能;5岁开始会降至80分;10岁开始则降至60分。

同时,这一法则还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最终发挥出来的潜能就越少;

二是不可逆转,一些能力如果在特定发展期没有及时开发,就可能会被永远埋没。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

在幼年时,给孩子爱与陪伴;

在少年时,成为他们的榜样和权威;

在青年时,学会放手和尊重。

点亮“在看”,愿每位父母都能在孩子人生最重要的10年里,用心耕耘、悉心栽培。

相信终有一日,我们会迎来花开花落、果熟蒂落的涅槃。

- END -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点击名片关注,获取更多升学资讯
大家都在看

小升初:

▫成都2022年高层次人才子女、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入学办理指南!

▫成都英才学校2022幼升小入学指南

▫汇总!成都招生入学政策打包送上

中考:

▫重磅!青羊区暴增39个!七育水井坊15个,石室联中陕西街15个,38中16个...2022年479指标到校生计划出炉,谁是赢家?

▫速递!锦江、青羊、武侯、成华、金牛、双流、天府新区初三二诊考试试卷(含答案)新鲜出炉!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成都西川中学、西川中学南区2022年招生简章

高考:

▫速递!理科660分以上1033人,625川大,648武大;文科630分以上178人...成都2019级高三三诊省排名换算新鲜出炉

▫速递!成绩马上公布,2022届成都市高三三诊考试题型及难度解读来了,这些题该不该错?赶紧对照查看

▫重磅官宣!扩招!今年新增3所重点高校启动招生!

/ 壹牛家长圈 /
点个赞再走
本文由 壹牛家长圈 来源发布

父母权威的有效期只有10年,这三次角色转变,一定要跟上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