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我将12岁的儿子送入急诊室,泣不成声……|每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都在寻找心灵上的归属。


置顶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作者:可乐妈

来源:男孩派(ID: boy666dj)


去年年初,发生在儿子身上的那件事,让我至今都心有余悸。
事情是这样的:
12岁的儿子,刚上小学就架上了眼镜,后来更是因为频繁使用电子产品,近视度数一直在增加。
我和老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三令五申不许他多看屏幕。
然而那天,儿子又不知道从哪个同学那里借了一部手机,躲在被窝里偷偷地玩。
结果,一个不小心,手机重重砸在了眼睛上。
据他说,当时只觉得一阵阵眼花,也没怎么当回事,就继续玩了起来。
可没想到,睡觉前,他用力揉了揉眼睛,再一睁眼,竟然发现自己眼前仿佛蒙了块黑布似的,什么都看不清了。
儿子大惊失色,一边举着手机,一边大喊:
“妈妈,妈妈,我眼睛看不见了!”
当时,我和老公都被吓了一大跳,连夜带着孩子前往医院看急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我们,孩子右眼的视网膜大部分脱落,即便立刻手术,他双眼的高度近视也可能会继续发展。
最坏的结果,就是彻底失明。
得知这一消息后,一向镇定自若的老公突然被抽干了力气般,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而我,也捂着脸放声大哭了起来。
哭完后,我愤怒地将儿子紧紧握在手里的手机抽了出来,砸了个稀烂,恨恨地想:
“这该死的手机!”
“这无良的游戏!”
“我儿子的一生都要被它们彻底毁掉了!”
1
那天在医院,医生先是向我和老公说明了诱发视网膜脱落的原因。
比如,高度近视、受到严重外伤。
再比如,长期熬夜,或是某一时段集中且过度用眼。
之后,那个看起来年长我几岁的女医生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孩子还小,当父母的一定要多花心思。
像我之前遇到的一个男孩上网成瘾,一年内视网膜脱落了两次,做手术都没用了。”
医生的话,字字戳心。
儿子沉迷游戏,其实不是一天两天了。
记得有一回过年,我和老公带着儿子回了老家。
家里的老人许久不见孙子,刚一见面,立马忙前忙后端出了不少好吃的,围着他嘘寒问暖。
可儿子的眼睛却始终盯着手机,面对老人的热情,也只是敷衍地“嗯嗯”着。
老公来了脾气,夺过了他的手机,命令他好好跟家人说话。
结果,儿子比他爸爸脾气还大,当场大发雷霆,一遍遍嘶吼着:“还我手机,快还给我!”
没办法,老人只能打圆场: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让孩子好好玩吧。”
说罢,向老公讨来了手机,塞回了儿子手里,这才止住了他的哭闹。
那一刻,我觉得他不像是我的孩子,倒像是一个犯了毒瘾的瘾君子。
而手机,就是他的解药。
我也时常觉得困惑:
这手机到底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就让儿子一秒钟都移不开眼呢!
直到儿子被推进手术室,我的耳畔又回响起医生的话,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有千斤重。
那一天,我暗自发誓:
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让儿子戒掉手机,让他变成一个正常、阳光、积极的少年。
2
为了这个目标,我和老公收起了家里所有的电子设备,各自给手机改了密码,连电视机都搬去了亲戚家。
儿子见我们动了真格,果然没了办法。
可没想到,没过多久,我就觉察出了不对劲。
有一次,我无意间点开了手机的“屏幕使用时间”,发现每天竟然高达8、9个小时。
不用说,准是儿子趁我们睡着后,偷偷破解了手机的密码。
当天晚上,儿子果真又悄悄溜进了我和老公的卧室,被我一下子抓了个正着。
他告诉我,自己挨个试了我们一家三口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楼层号、纪念日等,早就解开了手机密码。
每天晚上,他都会偷偷拿回房间玩一会儿。
玩完后,还会给手机充好电,确保我不会因为电量而产生怀疑。
没想到,一直在学习上不灵光的儿子,为了玩游戏,居然能想出这么多“妙招”。
我和老公欲哭无泪,相互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苦涩和无奈。
可是,摔手机、改密码、装监控……该想的办法,我们都想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甚至求助了心理咨询师。
咨询师告诉我们,所有沉迷网游的少年,都是在寻找“精神上的父母”。
很多孩子,因为无法从真实的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爱与接纳。
他们每天睁开眼看到的,都是父母的指责和批评,那么他们就会去虚拟的世界里,寻找被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满足感。
听完咨询师的解释,我才突然意识到:
或许,不是手机夺走了我的孩子,而是我亲手将孩子推向了手机。
一直以来,我和老公都是含蓄,甚至有些传统的父母,很少表扬孩子,更不会直白地表达爱意。
每天儿子回家后,对话的内容也基本围绕着“作业做完了没有?”、“考试又考了几分?”
而手机,自然就成了他孤独时的那根救命稻草。
3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内疚不已。
等儿子放学回了家,我试探性地在餐桌上问他:
“儿子,你平时都玩什么游戏?能不能推荐给妈妈,让妈妈也体验一下?”
可能是我平时对游戏的厌恶表现得太过明显,儿子听完,一脸警惕地望着我:
“你什么意思?我最近可没有偷偷玩手机。”
我没有放弃,继续跟他“套近乎”,将我在网上查到的一些关于游戏的资料说给他听。
儿子来了兴趣,告诉我他玩的并不是时下最热门的那几款,而是一款生存闯关类的游戏,通关过程需要队友的配合。
因为他技术好、不骂人,很多朋友都喜欢跟他组队。
看到我心情还不错,他试探性地提出可以打一局给我演示一下,我也点头答应了。
没想到,儿子一上线,就有无数的私信响起。
有人问儿子最近怎么不玩了,有人说开出了一个宝物,一直给他留着呢,还有人邀请他立刻组队。
看着儿子操作时自信从容的模样,我有一瞬间的恍惚:
在我的印象里,儿子没有什么特长,学习也不好,性格还特别内向。
自从他开始沉迷游戏,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更是一落千丈,成了“喜怒无常”、“没救了”。
可没想到,在虚拟的游戏中,我居然看到了儿子的另一面:
他聪明,即使是从没玩过的地图也能迅速找到过关的诀窍;
他耐心,从来不会因为队友的失误而发脾气;
他还很受欢迎,游戏里有一大堆朋友。
直到这一刻,我才知道,在老师、家长眼中没什么存在感,还有不少小毛病的儿子,其实也渴望着能够被认可、被尊重。
游戏,就是他给自己找的避难所,帮他隔绝了外界所有的忽视和批评。
4
一局结束后,儿子虽然意犹未尽,但还是果断把手机还给了我。
我想了想,把咨询师的话学给了儿子听,并向他道歉:
“以前,爸爸妈妈对你的关注不够,让你失望了。”
儿子却摇了摇头:
“其实我也知道总玩手机不好,但我真的管不住自己。”
那一天,我和儿子聊了很多。
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儿子曾为了戒掉游戏,狠心让同学帮自己改掉密码。
可一转身,面对我和他爸爸轮番地哭诉、谴责和说教,他又自暴自弃地找回了账号。
记得在《正面管教》一书中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为人父母,当我们发现孩子存在某种不良行为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愤怒、羞耻和绝望。
而是要懂得,这里面至少有一半责任,是家长的。”
经历了这一切,我才真正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
每一个满身毛病的“熊孩子”,其实都在哭着说:
“爸爸妈妈,救救我。”
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发脾气,不是讲道理,而是在父母的引领下,想办法一起打败问题。
于是,我跟儿子约定好要一起努力。
同时,也做出了以下改变:
放下诋毁,向游戏“借鉴”经验
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益”,指的是由于“逆反心理”的缘故,越是被限制的东西,对人越是具有诱惑力。
而这一点,在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上,尤为明显。
没收手机、断掉网络、反复说教……
这些办法都只能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
与其用打压、控制、要挟等手段制服孩子,倒不如结合实际情况,在学习和游戏之间,探索出一条平衡之路。
我发现,儿子玩的那款游戏中,往往会把较大的任务细化成一连串的小挑战。
在打通最终关卡之前,玩家会先面对比较容易的对手,磨练自身技能。
闯关的过程中,不仅称号会不断升级,自信也会逐渐累积。
其实,对一个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来说,三令五申要他好好学习根本没用,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从何开始。
而了解了游戏的机制后,我和儿子一起设立了学习目标,把它称为“终极Boss”。
并跟儿子制定了一个“通关”计划,在期末考试到来前,一步步“闯关”,把没掌握的知识当作待提升的技能。
整个学习的过程,尽量模仿游戏的设定。
一段时间后,儿子走神的频率果然是越来越少了。
用新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让孩子得到现实关系的滋养
记得儿子小时候,我工作比较忙。
每次他吵着让我给他讲故事、一起玩的时候,我总是会把手机丢给他,让他自己玩一会儿。
再后来,当我想让儿子远离手机时,却发现他已经深陷游戏无法自拔。
《习惯的力量》一书告诉我们:
任何一个习惯都不会凭空消失,只会被另一个新的习惯所替代。
意识到这一点,我决定跟孩子一起培养新的习惯。
因为儿子平时喜欢看那些野外生存方面的节目,我加了不少野营、徒步的群,置办了相关装备,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一起去了不少地方。
还找了一家能开卡丁车、玩真人CS的店,办了会员卡,奖励给努力不去碰手机的儿子。
尽管儿子的成绩还是没什么起色,但丰富的业余生活,却让儿子变得健康、快乐了不少。
在学校里,也慢慢有了说得来的朋友。
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友爱的同学关系的滋养下,儿子遇到烦心事,第一反应终于不再是点开游戏界面了。
邀请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肯定孩子的努力和尝试
当时,儿子也曾试图通过改密码的方式戒掉游戏。
只可惜,因为我和他爸爸的“拖后腿”行为最终没能成功。
但我大大表扬了儿子一番,鼓励他再想新的办法。
有一天,儿子兴冲冲地告诉我,他在一本名叫《动机心理学》的书中看到了这样一个办法:
删掉保存的进度。
这样在玩了四分之一,或者一半之后就必须重新开始。
可这样一来,游戏中那些具有新鲜感和刺激感的部分就消失了。
而且重玩一遍之前玩过的部分,也会十分无聊。
即便妥协了,决定重玩一次。
之前删掉游戏进度用来戒掉游戏的经历,也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羞耻感和厌恶感。
我听完,开玩笑地问儿子:
“删了进度会不会因为舍不得而哭鼻子?”
儿子却坚定地摇了摇头,用大人的口吻说:
“算啦,还是你和我爸更重要,可不想再看你们哭鼻子了。”
5
之所以讲出我家的故事,就是想给那些因为孩子行为不当而困在焦虑中的家长们打打气。
愿今后,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都能意识到,孩子身上的每一个“毛病”,做父母的,都要承担起一半的责任。
并且最终,能够帮孩子战胜问题的,从来不是来自父母的控制和羞辱。
而是来自父母的接纳、理解和信任。
点个“在看”,希望我们的孩子在父母的引领下,都能渐渐变得自律、高效,重回正轨。
-END-
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分享到朋友圈哦!

* 作者简介: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实习生 段琳杉7月2日,江西乐平市上长坞村14岁男孩李宗江从爷爷家里骑电动车出走后,至今未归。事发后,家属报了警并发布寻人启事。7月9日,极..

今日,大家都被上海东方医院护士因自家医院停诊延误治疗,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事件刷屏,医院也出具了一份情况说明作为回应称:该院急诊部因疫情防控需要,正暂时关闭家属遂将..

一周7天,10080分钟,急诊科医生孙东辉陀螺一样转个不停。2023年第一周,他所在的三甲医院急诊和发热门诊每天涌入1000多人,是平时的一倍多。医生们相当于不到2分钟就要接..

扬子晚报网3月22日讯(见习记者 陈燃),曾在网络上感动不少人的“火灾中丈夫舍身救妻子”当事人家属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今天凌晨1时30分左右,烧伤严重的“丈夫”陈某..

扬子晚报网3月22日讯(见习记者 陈燃),曾在网络上感动不少人的“火灾中丈夫舍身救妻子”当事人家属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今天凌晨1时30分左右,烧伤严重的“丈夫”陈某..

【编者按】2022年不易,但值得铭记。医护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经营者全力守住赖以生存的小店,“网课时代”进入第三年,师生们以另一种方式守护课堂。2023年无法预测,..

曾在网络上感动不少人的“火灾中丈夫舍身救妻子”当事人家属告诉记者,今天凌晨1时30分左右,烧伤严重的“丈夫”陈超产伤情恶化不幸离世。陈超产哥哥在电话中抽泣着向记者..

聚焦中国为黑土地保护立法夯实粮食稳产基础。最高法:我国毒品犯罪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我国四成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超1.12亿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

“又是安徽警方又是上海警方又是萧山瓜沥派出所……”“这么多警察,到底哪个是真的?”近日在杭州萧山工作的周女士连续接到3通电话电话那头都说是警方只是一方称其涉案要..

近日,有科普博主发布视频称,他们暗访百果园门店时,发现有门店工作人员不仅售卖隔夜果切水果,还把即将变质的水果进行切块售卖。素材来源:内幕纠察局7日凌晨,百果园官..

3月25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出现疫情驻守在麻栗坡县边境一线的全体民辅警勇毅逆行疫情防控一线积极参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排查、毒菌消杀等工作全力遏制疫情扩..

2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广东9例,上海8例,吉林2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西1例),含2..

文章来源公众号:好奇心实验室ID:feizhengchang123L|作者孟夏 |编辑如果动物界也有运动好友圈的话,那雨燕一定稳稳位居鸟类前几名。人家不仅飞行速度很快,在已知的鸟..

Vista看天下(vistaweek)|来源寒冬 |编辑全世界都在为汤加的火山提心吊胆。这个南半球岛国,上一次拥有如此高的存在感,可能还是在东京奥运会上。汤加代表团的旗手小..

12月29日晚,上海迪士尼官方微博发文称:今年【2021达菲和朋友们圣诞系列商品】售卖活动已经结束。非常抱歉不能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我们将不断改进和持续优化,努力给大家..

随着各地气温降低,一些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更严重了。续航里程缩水、电池充不满电、不敢开暖风……这些老大难问题依然困扰着很多车主。有些新能源车主甚至凌晨四点起..

本文由 儿童心理课堂 来源发布

凌晨4点,我将12岁的儿子送入急诊室,泣不成声……|每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都在寻找心灵上的归属。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