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儿子纵火自毁,母亲痛哭:都怪我的优秀把孩子逼上绝路?


点上方蓝字i小学奥数可加关注

网课、下资料数学学习好帮手

家教
加油!妈妈

作者 | 可乐妈
来源 | 男孩派原创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看见与共情,而不是控制和挑剔。

否则,父母有多对,就会有多错。


最近,被热播剧《加油!妈妈》中的一幕看哭了:

吴越扮演的妈妈苏青正和老公李修平闹离婚,虽然两人一直瞒着孩子,但敏感又早熟的大儿子小夫早就察觉了端倪。

小夫误以为爸妈都想要弟弟,而不想要自己。

于是,在万分绝望之际,故意支走了家人,只留自己一人在房间,点燃了全家福的照片。

好在妈妈及时发现,最终才没酿成大祸。

然而,爸爸却以为小夫是故意惹祸,狠狠甩了他一记耳光。

面对盛怒的爸爸和哭泣的妈妈,小夫先是一脸平静地说:

“没意思了。”

随后,更是哭着喊出了自己的心理话:

“我学习不好,性格不好,已经没救了!你不用为难了,带小文(弟弟)走吧,走!”

看着小夫一边痛哭,还一边倔强地强调“是我不要你们了,我谁都不要了”的样子,爸妈又伤心又震惊:

一个才十几岁的孩子,本应该活得热气腾腾,怎么会变得如此悲观、厌世?

但其实,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病了的家。

而小夫父母的“病”,就是自身太过优秀、太过完美。

所以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武断地替孩子做决定,不允许他们犯错、失败,生怕自己会丢了面子。

最终,让孩子在不被看见、不被接纳中,一点点失去了对世界的热爱。

直至跌落到自伤、自毁的黑洞。

父母对优秀的执念,

正在剥夺孩子的快乐和健康

苏青和老公李修平,原本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但他们却靠着读书和努力,一路打拼,双双成为业界有名的律师,还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律师事务所。

事业上的成功,让苏青夫妇坚信:

只有自己走过的那条路才是对的,所以两个孩子也必须上最好的学校、考最高的分数。

为此,苏青用英语、奥数、特长班等填满了两个孩子的课余时间。

哪怕弟弟小文才上幼儿园,平时也没时间和小朋友玩耍。

而且,由于小文患有哮喘,加上工作繁忙,苏青对哥哥小夫的关心十分有限。

只有当班主任通知她,小夫成绩下降,或是表现不好的时候,她才会去接小夫放学,给小夫送饭。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小夫心寒不已,觉得妈妈在意的只有他的成绩。

于是,他在校门口冲着妈妈大吼:

“你分明就是怕我被开除,怕我给你丢脸。

妈,也许你其实并不偏心,但你的时间真的是太少了,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配得到。”

甚至直白地对弟弟讲:

“小文,你知道吗?

只要你成绩好,无论你干什么,都没有人把你当坏孩子。”

在父母这种“分数至上”的影响下,小夫变得越来越敏感、自卑。

在学校里,他沉默寡言,没什么朋友;

放学后,他学会了用抽烟、盗窃、打赏女主播等不良行为排解自己的压力。

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话:

“那些过早丧失童心和热望的孩子,很多时候并不是没人管教。

而是非常不幸地遇见了一对太过完美的父母,被完美地谋杀在父母的完美期待里。”

还记得电影《少年的你》吗?

那个叫魏莱的女孩,长相甜美、家境优渥,父母都是事业有成的知识分子。

同时,父母对魏莱的要求也很高。

甚至为了惩罚高考失利的魏莱,父亲整整一年不愿意和她说话。

被“唯分数论”压迫久了,魏莱的心里逐渐变得扭曲,表面上是成绩优异的乖乖女,背地里却霸凌同学、无恶不作。

最终,被同学误杀。

优秀的父母,本没有错。

对孩子抱有期待,也没错。

错的是,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和自己同样的高度,将期待变成了对孩子的无视与虐待。

让孩子一生都活在“不优秀,就不配被爱”恐惧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亲子关系中,

父母越正确,孩子离你越远

平日里,小夫很少主动和父母沟通。

有一回,妈妈恰好看见小夫对别人送来的蛋糕青睐有加,就追上去问他,是不是很喜欢吃蛋糕。

小夫头也不回地说“你才发现吗,妈?”

本以为母子俩能就此打开话题,可谁知妈妈却下意识地批评道:

“多吃甜食对牙齿不好。”

这下子,小夫彻底不想跟她说话了,只撂下一句:

“永远只能做正确的事情,特别没意思,你知道吗?”

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其实,这样的对话在他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

自从升入初中后,小夫的成绩就不好了。

但为了保住自己“牛娃家长”的形象,妈妈还是逼着小夫给别人做经验分享会,小夫跟她吵了起来,质问她:

“你是不是觉得你自己是律师,就说什么都对?”

可妈妈不仅没有反省自己,反而教训小夫: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现在的压力训练。”

教育家尹建莉曾说过:

“成人在育儿时,之所以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两个根本原因:

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那些永远正确的父母,就是后者。

他们坚信,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但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

用一句“都是为了你好”,将孩子拒之门外,亲手在自己和孩子中间划下一道鸿沟。

知乎上有个问题:和父母无法沟通,你有多绝望?

下面一则高赞回答这样写道:

逛街时,孩子说:

“我喜欢白色那件。”

可妈妈却说:

“你皮肤黑,不适合穿纯白的衣服,否则显得你更黑,还是那件棕色的更适合你。”

走路的时候,妈妈从后面狠狠拍了一下孩子的背,说:

“走路不能挺直腰板吗?本来个子就矮,还驮着背,一点朝气都没有!”

孩子准备出门找朋友玩,妈妈又说:

“别总跟小伟混在一起,他爸妈刚离婚,成绩也不好,跟他在一起久了,你只会越来越没出息……”

乍一听,妈妈的话,似乎每一句都对。

可结果,却是孩子对父母越来越厌烦,最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变得无话可说。

当父母永远处在“绝对正确”的位置上,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断贬低孩子的审美、习惯、择友标准时。

孩子不仅理解不了父母的苦心,反而会觉得崩溃和窒息。

别忘了,作为父母,我们的目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真实可信的父母,

比高高在上的神更能打动孩子

因为小夫纵火的缘故,苏青决定暂时不离婚了。

她和朋友喝得烂醉,踉踉跄跄回了家,躺到沙发上沉沉睡去。

这一刻,小夫终于发现了一个与平日里截然不同的妈妈:

她不再是什么官司都能从容应对的女强人,也不再是人群中八面玲珑的那个中心。

她只是个和自己一样会伤心、会迷茫的普通母亲。

像“小刺猬”一般的小夫虽然嘴里说着“我以为只有失败者,才会借酒消愁”,却难得流露出了心底最柔软的一面:

默默将妈妈扶进卧室,给她盖好被子。

还细心地准备了垃圾桶和温水,最后,关上了卧室的灯。

这世上并不存在完美的孩子,更没有完美的父母。

有的只是接纳了自己和孩子的缺点后,看见了各自的困境和为之做出的努力后,变得更加温暖的亲情。

就像《加油!妈妈》中的另一对母子,周南南和小阳。

虽然周南南是个收入普通的单身妈妈,还经常犯迷糊、做错事。

但她却清醒又勇敢,坦然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最真实的模样。

不把成绩当作唯一的标尺,也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面子。

在她的教育下,小阳长成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小暖男:

在家里,他温柔又懂礼貌,看见姥姥生病了会很担心,会主动关心妈妈,感谢家人的付出;

在学校里,他总是以最大的善意关心着周围的同学,有小朋友生病了没能去学校,他就把自己心爱的鸡蛋、泥偶送给对方;班里没人愿意扮演大马,他却主动站了出来……

而这,或许才是最高明的教育:

把孩子当成一个人,而非维护自己面子的工具。

不用完美去绑架自己和孩子,而是把自己的心打开,让孩子看见:

自己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人,也和孩子一样需要成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孩子。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接纳、理解和认可,才会认同父母、信赖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这世上,99%的人最终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

比起培养一个各方面都很完美但内心残缺的孩子,一个健健康康、自爱且爱他人,自尊且尊重他人的孩子,或许才是更值得父母追求的目标。

最后,请坚定地告诉我们的孩子:

如果你是天才,爸爸妈妈当然爱你;

可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注定过着平凡的人生,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也一点都不会少。

因为成为真实而勇敢的自己,是比扮演虚假完美的人设,重要100倍的事情。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的推送啦!笔芯

关注i微信公号


长按二维码--识别二维码

本文由 i小学奥数 来源发布

学霸儿子纵火自毁,母亲痛哭:都怪我的优秀把孩子逼上绝路?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