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热炒外资撤离?不实!调查显示:在华外企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


在本轮疫情期间,有关外资撤离中国市场的报道不断见诸国外媒体,事实真的如此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家外资企业和商会后发现,他们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并未动摇,且已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挖掘潜在的巨大机遇。


在国际经济与政治格局影响之下,产业链供应链逐渐呈现区域化、近岸化、本地化的发展趋势,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布局和发展也形成了进一步考验。

近期,中国市场对于外资企业是否还有吸引力的讨论开始出现。然而,《国际金融报》在采访多家外资企业和商会后发现,中国市场仍是外资企业期待深耕之地,特别是贯彻“在中国,为中国”发展策略的企业,均认为中国市场有巨大机遇,仍旧不断加快在华业务的发展步伐。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格局进入新的发展周期,外资企业也开始进一步思考:应当如何加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程度,深度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去?

近年来,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平稳上升,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

不过,外资撤离中国的报道不断见诸外媒,此轮疫情期间,类似声音也不少。

今年5月,中国欧盟商会称,23%企业会员因疫情防控,考虑将投资从中国挪到其他国家。

近期也确实出现了如芯片厂商安森美(OnSemi)、从事旅游房屋租赁业务的爱彼迎(Airbnb)等外企离华的个案。

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在硬件和软件上显著进步。不过,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此前上海的停摆,对外资的信心造成冲击。

“外资最大的担忧并非疫情本身,而是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此轮疫情之后,跨国企业会把全球供应链多元化作为一个紧迫的战略问题来考量。如果说过去跨国企业在供应链上更加关注效益和及时(Just in time),今后会更关注供应链的韧性,并愿意接受经营成本的适度提高,以达到以防万一(Just in case)的目的。新冠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迫使不少跨国企业为了满足订单而临时调整供应链,把原来在华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国。此外,由于地缘政治原因,跨国企业迫于本国政府的压力,或许会将某些敏感产品的生产迁回国内或到其他国家。”郑艺表示。

面对新常态,企业经营需要考虑的维度侧重已经发生变化。“后疫情新常态下,RCEP、中欧CAI等新的区域间合作悄然改变着全球经贸格局,也让全球供应链布局向着区域化、敏捷化、数字化、多元化的方向加速演变。与疫情前企业更多以效率优先、服务水平、可持续性作为供应链的重点相比,现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企业更关注韧性和市场可获得性,推动供应链设计理念从效率最优到平衡布局。”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何大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近期召开的“制造业外企在华投资的前景”国际论坛上称,针对外商在华投资的形势,可以从国家、企业、城市三个角度进行观察。

“从国家层面来看,影响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外资企业对于是否继续留在中国市场仍然持有不同看法。从企业层面来看,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有些外资企业提出采用‘中国+1’计划,即在利用中国市场机遇的同时,分散供应链风险,关于中国和周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关系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从城市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原材料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市场条件均成为外商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选址落地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综合评估上述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郭万达表示。

郭万达认为,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外商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以更好地应对当前中国利用外资所存在的问题。

受疫情、国际局势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稳外资确实面临挑战。但最新数据证实,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仍旧保持增长,一些外资企业加码在华布局的脚步不变。

中国商务部5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6.3%、53.2%、80.4%。

同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就中国欧盟商会有关外资撤离的调查结果回应称,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带来了挑战。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继续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也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我们将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提高精准服务水平,为广大外资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从国家到地方,正在密集采取措施,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这些举措为外资企业投下“定心丸”。

“疫情之后,中国仍然会继续成为跨国企业青睐的制造基地之一。”郑艺表示,绝大部分美资企业仍然看好中国市场,希望能在华有长足的发展,他们希望中国能继续对外开放、政策环境更稳定和透明、法制更健全、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高、外资企业的国民待遇能得到落实。不少美资企业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其产品部分或全部出口,他们希望中国的经营成本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进出口关税合理、物流高效。此外,美资企业希望不受地缘政治和民粹主义的影响,希望承担企业责任,为当地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022年3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2022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0%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仍是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66%的受访企业计划今年增加在华投资,83%的公司没有计划将生产转移出中国,或者不在中国采购。

《国际金融报》记者近期采访多家外资企业,征询意见,这些企业也都表达出对中国市场持续的信心。

4月期间,尽管上海疫情仍旧严重,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霍尼韦尔深耕中国市场近90年,疫情不会动摇公司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由衷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韧性以及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愿景。近年来,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给霍尼韦尔带来了新的机遇,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正在加快步伐”。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长足发展,在亚洲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显著提升。虽然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全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经济依然重新走上了正轨,并成为世界发展重要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阿斯利康自1993年进入中国,将总部设在上海,多年来持续加大在华投入。王磊称,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近30年的跨国企业,阿斯利康将坚守“在中国,为中国”的承诺,扩大战略布局,深化政企合作,积极发挥国际桥梁作用,持续立足上海的重点项目如进博会等,加大在生命健康领域国际资源对接的力度,“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

LinkedIn(领英)全球副总裁、领英中国总裁陆坚也表示,中国始终是领英至关重要的战略市场。在领英超过8.3亿的全球会员总数中,中国会员数量达5600万。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增长引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在中国市场的7年间,我们观察到,中国城市正在努力转变为全球创新中心和世界经济的重要贸易、投资和商业中心。领英中国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和深圳均设有办事处。我们将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致力于为本土客户提供更贴近所在市场需求的服务。在中国‘双循环’发展战略背景下,我们坚持‘在中国,为中国’,挖掘中国市场需求,帮助本土客户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并拓展国内外的业务发展。”陆坚称。

“当前全球疫情延宕反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加剧,抓住新机遇、寻找新增长点,是跨国企业共同的心愿。很多跨国企业在华投资的意愿还是非常强烈,并把中国市场作为战略发展重点。他们对长期投资中国抱有信心,期待拓宽合作领域,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何大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中国马来西亚商会上海副会长许顺利来到中国已经有20多年,他亲身经历中国市场在营商环境以及商业模式上的改变,也目睹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市场主体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为中国”已经成为诸多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主要策略。

“中国市场巨大,一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有很大的利益空间和依赖度,撤走对其自身不利,因此也不会离开。”许顺利告诉记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在“制造业外企在华投资的前景”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吸引外资方面依然保持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区域上呈现出结构性差异。欧美国家对华投资意愿有所下降,但亚洲国家对华投资热度不减。日、韩等国家抓准了中国产业升级的机会,不断深度布局中国,如三星在中国加大半导体的投资等。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丁可称,疫情对在华日企造成冲击,但围绕全球产业链的中日经贸合作依然具有韧性。他表示,当前,全球供应链中的中日合作逐渐形成了两大模式:一是日本企业形成围绕中国市场的“地产地销”,在中国国内打造一条从设计、研发、生产到销售,相对独立的供应链,“地产地销”型供应链中的日企,从中国转移的意愿很低;二是分散中国风险的新型供应链,但由于中国的加工配套优势,新型供应链仍然无法彻底排除中国因素。

“全球供应链是否真正会从中国转移,是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未来影响中日产业链合作的因素,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地缘政治风险,它将推高贸易成本,是阻碍中日合作的最大障碍。二是贸易协议,如果成功签署和有效执行高水平贸易协议,将会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产业链合作走向新的层面。”丁可认为。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玄相伯指出,尽管当前营商环境有些艰难,但中国市场对于韩资企业仍具有重要性。现阶段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是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目的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因此,预计短期内,韩国企业不会大规模搬迁到第三国,但韩国企业在中国新增投资有可能会维持现有规模。

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商业竞争力研究部部长阮明涛表示,基于巨大的市场、良好的设施、便利的航运等优势,中国仍然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东盟国家已经体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并逐渐成为企业进行供应链多元化布局的热点区域。投行瑞银认为,东盟是一个具吸引力的投资点,外国直接投资的正净流入东盟是全球逆风背景下韧性的标志。阮明涛所在的越南,已经引发“未来越南制造能否取代中国制造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话题讨论。

阮明涛坦言,东盟国家与中国在某些领域处于竞争位置,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都制定了吸引外资的政策。但相较而言,中国的优势还是不可忽视。如果中国能够做好定位,控制好疫情,投资者的信心得以恢复,在中国进一步加大投资的意愿也会增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在促外贸稳外资方面,中国具有全产业链的优势,但未来仍需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贸易成本。

曹钟雄则认为,当前中国营商环境总体稳步提升,应当理性看待制造业外企外迁,我们在加大改革的基础上,优化外资发展环境,加大新兴产业布局、吸引更多外资来华补链延链。

后疫情时代,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过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国营商环境和政策条件都发生了改变,外资企业也需与时俱进,以变化的视角将企业发展与中国市场实际相结合。

何大勇表示,在中国的跨国企业需要重新加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深度参与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当中。在未来,想要继续赢在中国,跨国企业需要从“Think global,act local”向“Think local,act global”转型。

他具体解释称,首先,建立适应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其次,快速地响应中国消费者本土化的需求,通过积极地授权缩短决策链,减少总部的审批的流程;再次,将中国继续视为创新突破的前沿阵地和全球创新的能力中心,积极整合本土化的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以及产业链优势,实现中国制造惠及全球;最后,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的层面,融入中国发展的大势。在追求自身商业目的的同时,利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能够促进社会和社区的进步。

陆坚则称,中国经济有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在华外企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跨国新循环格局中的结合部与枢纽作用,把握经济新趋势,在中国分享更多机遇,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曹钟雄指出,诸如制造业等外资外企需要深入切入当前中国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强链的强大需求,优化区域布局,找到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机会,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

国际局势和疫情发展背景之下,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如何寻求更强的韧性更加重要。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韧性’是下一个十年的核心关键词之一。”何大勇表示。

何大勇认为,为解决全球化语境下的种种不确定性,面临全新商业投资环境与市场,企业应当坚持提前预警、敏捷响应、分散缓冲、融合创新、平衡致远的能力。

郑艺认为,新冠疫情是百年一遇的灾难。经历过这起“黑天鹅”事件之后,企业必须从风险管理角度进行反思和规划。无论是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加工、销售市场等各个经营环节都需要实现一定程度的多元化。“也许在短期内,‘韧性’和‘效益’相互矛盾。但从长远来看,经营的可持续性会给企业带来更长久的效益”。

许顺利则认为,经营企业要思危思变,“曲”中求全,迂回变通。在危机中寻求答案,多一份主动,适应变化。类似疫情考验中,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会遇到更多困难,更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进化应对,进行模式创新。

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之一,人才资源在企业经历危机后复苏过程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陆坚表示,在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格局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资本的跨国循环流动形态面临重塑。领英调研发现,38%的中国企业表示,受疫情影响流失了更多人才,这实际上正是“危机”的一种信号。但同时可以看到,越是人员构成多元化的企业,面对危机的韧性与抗风险的能力越强。一旦度过风险期,企业便可快速进入复原阶段,把疫情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正因如此,78%的亚太地区企业已经采取措施,建立更加多元包容的人才团队,这一比例在中国更是高达85%。这实际上是不少企业在寻求提升韧性中所采取的手段之一。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在疫情考验后变得更为紧密,进一步维持好这些关系,是企业能维系重要资源,持续增强韧性的关键。

记者 袁源

编辑 王哲希

责任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这场扣船风波,意有所指!将如何收场?

蚂蚁集团要重启上市?证监会重磅回应!

美政府:全美处于“高度威胁”之中

“国会山股神”凭什么收益超巴菲特?美国人:有内幕

拜登正研究取消对华关税,可能在这些行业……


IT之家 3 月 31 日消息,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今日晚间在推特发布消息,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今年已削减约 1.7 亿部订单,占原 2022&n..

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随后,民航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工..

3月21日14时38分许,东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执行昆明-广州任务时,在广西梧州市上空失联并坠毁。机上载有乘客123人、机组人员9人。随后,民航局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派出工..

对于Paxlovid在2022年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中出局,辉瑞1月11日回应澎湃新闻,虽然Paxlovid未能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辉瑞仍将一如既往地配合政府和其他相关合作方,确保Paxlovid在中国市场的充足供应,以持续满足中国患者的新冠治疗需求。本地化生产方面,辉瑞表示目前公司和华海药业正在积极推进Paxlovid地..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今天(21日)发表声明称,近日,部分网友和考生向该院反映,有少数自媒体平台发布所谓“付费可提前查分”“高价权威志愿填报指导”“江苏高考数学均分揭露..

中国网信网关注到,1月19日网上流传“中央网信办出台《互联网企业上市及投融资操作规范》”信息。经向中央网信办相关部门负责人核实,中央网信办从未出台此文件,信息内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报道 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在北京开幕。这是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国际展会,也是我国..

部分特斯拉车主,注意啦!日前,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五种举报不受理,以及五种举报不受理举报不实算诬告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12345五种举报不受理12345这五种举报不受理:1、投诉事项不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责,或者本行政机关不具有处理权限的。2、法院、仲裁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

17年前,位于北京亦庄的奔驰厂区,摆放着一辆贴着00001字样的银色奔驰E级,这是第一辆国产奔驰车,正是它,拉开了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本土化生产的序幕。转眼17年过去了,..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奔驰方面了解到,全新EQE即将在中国市场上市,这是奔驰首款基于EVA纯电平台正向研发的国产纯电车型,以“中国制造,全球品质”的标准生产,针对..

‍‍‍分享关注宝马汽车公众号,欢迎点击关注:在阅读文章之余,欢迎点击文章右下角的“在看”和“收藏”,为笔者的辛苦和坚持增加人气!近日,北京奔驰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保定不只有驴肉火烧,还有中国最具活力的民营汽车企业。而魏牌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中国第一代民营汽车制造企业在经历一轮轮竞争淘汰之后的一面旗帜,它不需要踩着任何一家公..

情理之中,意料之内。在经历了名存实亡后,广汽菲克即将退出历史舞台。7月18日,Stellantis集团发布消息称,将采用轻资产方式在华发展Jeep品牌,并与广汽集团协商终止本地..

日前,大众汽车集团披露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情况。2022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供应链压力的持续影响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下简称“大众(中国)”)与..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多点暴发、芯片持续短缺等因素影响,中国市场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1.7万辆和120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和6.6%。在此背景下,跨..

一向在汽车市场顺风顺水的保时捷遇到了增长阻力,来自各方面的因素造成该品牌2022年上半年总销量微降。数字背后,有保时捷电动化转型的实践,也有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的努力。..

总编| 钟昆作者| 葫芦侠编辑 | 陈抒豪来自汽车葫芦圈的报道“我愿意做一个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志之所趋,穷山距海,不可阻挡。”在《大江大河》这部小..

本文由 国际金融报 来源发布

外媒热炒外资撤离?不实!调查显示:在华外企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