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 惊蛰:微雨众卉新


节气文人画《惊蛰》 朱樵

辛丑年正月廿二,

2021年3月5日,16时53分,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三。

一声春雷,蛰虫萌动。

《二十四节气》系列手绘动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惊蛰,二月节。《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古代,人们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桃始华丨桃花是月始开,山野尽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仓庚鸣丨仓庚,即黄鹂,“仓庚”之名源自其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处处可见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鹰化为鸠丨天空中已看不到雄鹰的踪迹,只能听见斑鸠在鸣叫。

“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惊蛰三候对应的花信分别是:一候桃花,二候棠棣,三候蔷薇。

桃花丨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其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之一。

棠棣丨北方常见的野生植物,春季开花,桃红色的或者白色的花蕾缀满树枝,繁密如云,夏季深红色的果实累累垂垂,是著名的观花观果植物。

蔷薇丨色泽鲜艳,气味芳香,是香色并具的观赏花。枝干成半攀缘状,可依架攀附成各种形态,夏日花繁叶茂,有“密叶翠幄重,脓花红锦张”的景色。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雷神敲响了鼓,万物被唤醒,春神就来到了人间,于是民间百姓顺应天时蒙起了鼓皮,以助神威。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老人说,惊蛰这天祭白虎能够祛白邪,除百害。如果觉得年头不顺犯小人,要在惊蛰之日祭白虎,祈求一年平安顺利,祛除小人和病害。

惊蛰节气的到来,象征着农历二月来了,这时候伴随着雷声,唤醒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里面的虫蛇就多了,出来四处觅食。所以在惊蛰当日,百姓们就会手持艾草等来熏家中四角,来驱赶虫蛇。久而久之,就渐渐演变成在生活中不顺心者,通过拍打对头人来驱赶霉运,这亦是打小人。

据说,打小人一般在三叉路口、桥底、路旁、山边等阴暗的地方进行,相传这样的地方煞气大,较易招惹鬼神,克制小人。

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

龙抬头,是指“青龙”七星开始出现在东方,万物此时开始真正苏醒,春天真的来了。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

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同时,北方地区在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邓若雪

本文由 章黄国学 来源发布

节气 | 惊蛰:微雨众卉新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