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自杀步骤详解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老王:本文取自正史,非演义。

这是个一头野猪冲跨聚会的故事。


01
董卓发迹

东汉末年,帝国大乱,为乱之首:董卓。

董卓,陇西临洮人,父亲是个小官吏,后来当上了颍川纶氏(地名)的县尉,类似于今天县区公安局长的角色。

主管当地的治安管理,那就断不了的跟地痞流氓,强盗无赖打交道,董卓也在成长的过程中耳熏目染,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形成了豪爽的性格。

西部民风彪悍,来来往往的人大部分都是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主要是羌人。

为了争取到中原地区丰盛的物资,羌人、胡人免不了组团进行打劫。

而董卓年轻气盛,又具有天生小混混的基因,生长在那里如鱼得水,也不时跟随他们疯狂一把。

并且很有监守自盗的意味,跟那些团伙首领们打得火热,犹如亲兄弟一般。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家立业之后,估计老婆管理很严格,也就不再去胡闹了,回家买耕牛,置田地。

家庭条件不错,这不是难题,很快就过起了逍遥的田园生活。

时间久了,他那些亲兄弟们——羌人首领,想念他了,坐到一块商量:今天歇工,不出去抢了,看看咱们的兄弟去。

相约一块到了董卓家里。

兄弟们都来了,得好好招待吧,这个自然是人人都知道的礼节。

但很少有人做得像董卓那样:从田地里把耕牛拽回来,当场宰杀,招待贵宾。

我们知道,现在的董卓还是以种地为生呢?

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耕牛的分量就不用说了,那就是大型生产资料啊!

羌人首领一看,大为感动:兄弟,你真是我们的亲兄弟啊,你放心,今后,你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有用得着我们的,尽管说。

都是豪爽的一根筋。

其实,董卓这牛没有白吃,羌胡首领回去以后,不仅仅是感动,他们是真的被董卓征服了。

实在不过意,竟然凑足了一千头猪牛羊送给了董卓。

这不是借一还十啊,这是真正的借一还千。

看到了吧,吃顿饭是小意思,关键是能够吃出水平来。

从中也可以看出,董卓在拉关系上确实有一手,不计成本啊!是成大事的人。


再后来,政府征兵,这次征兵还有附加条件,必须是官吏或者良家子弟,以充当羽林郎(禁军官名)。

董卓完全符合报名条件,因武艺高强进入军队,一路升迁,做到军司马,此时的董卓即在官府为官,又与土匪强盗那些兄弟们亲密交往,左右逢源,可见其文武兼备,黑白两道通吃。

绝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

自此,董卓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董卓的发家依赖于早年的带兵经历,战场上是挺能打的,军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一步步走向巅峰。

要想建立一番事业,资本与资历是必要的。现在同样如此。

最初征伐并州的时候,胜利归来,为表彰他的战功,提升他的官阶,升为郎中,并且得到赏赐九千匹绢。

董卓没有把这些赏赐搬到自己家中,而是把所得的赏赐全部分发给冲锋陷阵的将士,仅从这一点来看,此人抱负极大——不爱财者,必有大志。

(这只是他的早期表现,后来,就成巨贪了。)

就在这一时期,董卓官运享通,首先当上了广武县的县令,又升为都尉,校尉。

后来又出任州郡长官,成为一方诸侯,在此期间,不断的征战。

后来,韩遂在凉州起兵作乱,董卓重披战袍,为西部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征讨羌胡。

(事实上,羌胡不断作乱,董卓镇守西北,他们是经常刀来剑往的,打得不亦乐乎。注意:这时候就不再提亲兄弟的事了。)

当时,东汉王朝征集六路大军,进攻羌胡,其中五路大败而回,第六路就是由董卓率领,被羌胡数万大军包围,粮草供应不济,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大功一件。

假如只靠匹夫之勇,与羌胡拼个鱼死网破,结局也就只能与其他五路一样,也就显现不出董卓的智谋。

董卓借用粮草供应不济的理由,下令拦河筑堤,蓄水捕鱼,以充军粮。

羌胡大军欣喜若狂——不用打仗了,他们都快饿死了,就准备开个庆功会吧。

河堤越筑越高,挡住了敌对双方的视线,董卓大军就在敌人狂欢的眼皮底下,沿着大堤脚下业已干涸的河床悄然而退,后卫部队过河之后,扒开了大堤,河水犹如下山猛虎,奔流而下,瞬间填满了整个河床,羌胡发现之后,只能望水兴叹。

能够在败中取胜,可以想象董卓的智谋。

此战全身而退,保存了生力军,虽败犹荣,董卓升为前将军,踏入高级将领行列。也为他后来的专制残忍提供了条件。

也有可能东汉灵帝政府看出了董卓具有不安定的因素,在中平五年,六年(188年,189年)连续两次想解除他的兵权。

中平五年,下令调董卓到洛阳任少府。

这可是京官啊,人人都盼望着呢,董卓也高兴啊,但是,后面还有附加条件呢!——把手下的兵将移交给皇甫嵩。

(皇甫嵩也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当时为左将军。)

董卓明白了,这是夺兵权啊。

不去。

不去的理由是什么呢?

很简单,很正大光明:羌胡还没灭呢,这正是我效力沙场,忠于朝廷的时候,怎么能贪图安逸的少府职位呢?

中平六年,朝廷又任董卓为并州牧,这可是地方最高长官了,但附属条件仍然是把部队移交皇甫嵩。

很明显,此时的董卓与皇甫嵩有争功之嫌。

董卓仍然以守卫边疆任重道远为由,拒绝赴任。

估计也就在这时候,董卓和皇甫嵩结下梁子了。

要想站稳脚跟,就得有实力,军阀混战的年代,有部队才有腰杆。
董卓连续两次抗命,誓不离开军队。

其实,之所以敢于抗命,恰好就是有军队的原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连续两次抗命,董卓也有点忐忑不安,终归是违抗皇命。

但他不知道的是,皇帝已经没有精力,确切的说是没有机会来管他了,直到大将军何进召他进京的那一天,他才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02
蹩脚的计划

皇帝死了,都城乱了。

怎么回事呢?

汉灵帝死了,年幼的少帝继位,权力机构处于青黄不接的薄弱环节,成了动乱形成的温床。

历史上凡是这种时候,动乱多于安宁。

个人权力欲望的实现,是要整个社会付出代价的。

我们大家从中学课本上就都知道,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专政,祸乱朝纲。

著名的十常侍把握中央政权,搞的鸡犬不宁。

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诛杀十常侍。

这个何进就是何太后的同父异母的哥哥。

东汉的大将军为最高军事长官,他不可能容忍十常侍的争权夺利。

在此插一句,袁绍为何要参与诛杀十常侍呢?

其实,他也有公报私仇的意思。

袁绍是贵族子弟,也有贵族气质,交往的都是一些社会名流,也就是说,与他来往的人都是高人、侠士,比如张邈,伍德瑜(请大家注意此二人)。

此时都是能为袁绍效死力的人,为了跟袁绍在一块共事,官府让他们去做官都不去。

这样,无形当中就形成了以袁绍为中心的一个小团体。

袁绍结交社会名流也无可厚非,不过宦官掌了权,就爱多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又恶意十足的话:袁本初那小子,养这么多高人侠士,他想干什么呢?(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咋滴,小子,三公的位置你们家都占了,莫非还不知足。


这就不言而喻了吧,袁绍记恨在心。

何进计划设计好之后,禀报太后,打算一举消灭十常侍。

但在何太后的审查中出了差错——太后不同意。

因为十常侍对太后有恩,据说当年是在十常侍的帮助之下,何太后才取得了皇上的恩宠。

真是妇人之见,妇人之仁啊。

难道自己的哥哥还不如几个宦官?

无奈之下,何进接受袁绍的建议,召董卓进京,打算用武力胁迫太后。

想法是好的,但是采取的这个措施有点不太恰当,既然朝廷早已怀疑董卓具有不安定的因素,怎么还能让他进京呢?

糊涂啊。


当时也有明智之人:曹操,曹操得知计划之后说过,杀几个宦官,用个牢头就可以了,还用得着地方军队的出动。

(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

可是,何进不听啊。

引狼入室,大祸临头了。

洛阳即将进入大乱时代。

董卓还没到,十常侍也得知了这个计划,(保密工作做得真不好啊)一齐跑到何进那儿苦苦哀求:大将军啊,你何必跟我们这些小人过不去啊,你就高抬贵手吧,我们知错了。

值此机会,袁绍就建议:快刀斩乱麻,一杀了之。

但是,何进没有得到太后的同意,不敢擅自为之。

(真是杀猪的出身,猪脑子啊,没有政治家果断的气魄。)

不敢杀就不敢杀吧,还抛出狠话:听着,你们作恶多端,恶贯满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回去等着吧,马上就要杀你们了。

这不是找死吗?


何进计划泄露,十常侍抢先动手。

假传太后懿旨,召何进进宫,有要事相商,袁绍劝他不要去,既然跟宦官已经摊牌了,进宫是非常危险的,可见,袁绍这时候思路还是很清楚的。但是,何进这杀猪的脑子就是不够用。

进去了,死了,让宦官们像杀猪一样杀了。

要说这宦官也真够狠的,杀了何进之后,害怕袁绍等人,干脆劫持皇帝作为人质,逃出洛阳。


十常侍逃出洛阳之后,剩下无权无势的宦官可就倒霉了,袁绍他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冲进宫中,见宦官就杀,看见有人就跑过去砍一刀,杀红眼了,甚至把一些没长胡子的人也都当做宦官杀了,吓得年轻人见到官兵先褪下裤子,让他们验明正身。

宦官缺知识啊,你干嘛要逃出洛阳啊,守着皇帝,利用坚城,谁敢进攻啊,谁进攻就揍谁。

后来的曹操不也是利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取的辉煌成果的吗。

要不就说嘛——知识就是力量。


劫持皇帝,逃出洛阳,这就叫谋反,人人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这不是自寻死路嘛。

恰好为董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03
迎帝还朝

董卓要争功,何进的部属要报仇,很快就志同道合,合二为一。
赶紧追吧,先把皇帝接回来再说。

皇帝哪儿去了呢?

出了洛阳榖门之后,宦官劫持皇帝沿黄河逃走,越逃人越少,越逃希望越小,追兵渐进,长路漫漫,前途无望。

这些宦官不仅缺知识,心理素质也不好,胆子大的逃跑了,胆小的直接投河而死了。

到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一个就是少帝,另一个就是陈留王,这个陈留王就是少帝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兄弟两人,一个14岁,一个9岁。

此时,这一对难兄难弟无亲无故,与流浪儿相差无几。

爸爸死了,妈妈没了。

回家吧,家在哪儿呢?

皇帝,王爷,混到这个地步,无话可说了,漫无目的的走吧。

白天还好说,晚上黑,害怕啊。

说来也似有神灵保佑,漆黑的夜中,前方出现忽明忽暗的火光,一群萤火虫引导着兄弟两人前行,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一户农家,农家也是好心人,套上牛车继续向前走,走到了北芒。

北芒,注定在历史上留名。

先前有一首谜一般的童谣“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

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到了此时,谜底终于揭穿。

董卓听说皇帝到了北芒,立即率领部队,带着王侯将相,来到北芒,迎接皇帝返回洛阳,由此看来,董卓也是一个大大的投机分子。

(拥有机会的袁绍就没这么干,当然,后来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他也没干,反倒让曹操抢了先,只能说他政治嗅觉太不灵敏。)

皇帝在北芒城远远望见董卓的兵将,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啼哭。

这也不能怪他,近阶段受到的惊吓太多了,都吓糊涂了,并且他也不知道董卓的目的,是来保护的,还是来砍脑壳的。

就连跟随而来的王公大臣也不知道董卓的真实意思:本来他就是不安定因素嘛。

皇帝马上传出话,大军停留,不准进入北芒城。

王公大臣很听话,板起面孔命令董卓:皇帝有令,不得入城,你只得驻扎此地,听候调遣。董卓火气马上就来了:你们这些老东西,身为国家大臣,皇帝流落至此,国家动荡不安,你们无力匡扶,不尽自己的职责,我来保护皇帝,你们还在这儿闲言碎语,都给我滚到一边去。大摇大摆的带兵入城。

看来,此时的董卓已经把自己看做力挽狂澜的中兴之臣。

拜见皇帝之后,董卓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可是皇帝都吓懵了,东一句西一句说不明白。

董卓一看,哎呀,这是什么皇帝啊,这不是个窝囊废吗。

毫不客气的教训起皇帝来了:陛下啊,你平时宠爱宦官,今天沦落到如此地步,都是你的责任啊。

就差没让小皇帝写份检讨书了。

言行举止毫无臣子之礼。


倒是旁边的陈留王有问必答,字字清晰,从头到尾,把来龙去脉表达的非常清楚。

董卓立马就喜欢上他了,回洛阳的时候,董卓还抱着他共乘一匹马。

自此,在董卓心中就埋下了废立皇帝的伏笔。

应该说董卓并没有篡汉之意,至少此时是没有的,否则,自己扶持一个能力较强的皇帝来代替一个窝囊废,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04
力量的壮大

皇帝回洛阳了,身后跟着董卓。

首先来说一下洛阳的现状,此时,洛阳已经乱成一片,毫无秩序。

皇帝离开都城以后,何进也身首异处,袁绍还忙着杀宦官呢。

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兵将们显出了他们的恶性,不同派系互相攻击,整个都城,刀来剑往,成了一个战场。

何进的部将吴匡与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平常就不和睦。

经常恶语相加,并且吴匡现在更加憎恨何苗,原因就在于诛杀宦官这一事件中何苗并没辅助何进,甚至有与宦官同谋的嫌疑,导致何进计划失败。

于是借机联合好朋友董旻(董卓的弟弟)怂恿士兵哗变,他所采取的行动很简单呢,只喊了一嗓子:“大将军是何苗杀的。”

在这个时候,各种事情乱糟糟的,都没有理清头绪,很多人唯恐天下不乱。

当然,也有很多借机发泄私愤的,所以,就这么一嗓子,何苗立马没命了。

要说此时洛阳也有一个军事首领,那就是丁原———何进的同盟军。

官拜执金吾,丁原倒没有什么本事,关键是他手下还有一个人——吕布。

(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

如果将帅一心,应该也能维持洛阳的秩序,但是,董卓来了,一切都变了。

看看董卓的行动吧。

董卓刚来洛阳的时候,力量并不强大,步兵、骑兵算在一块也不足三千人,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收拾各路军阀。
如何来增加自己的震慑力呢?

如果有三万人就好了,这需要动动脑筋。

董卓智力是不低的,谋略是不浅的,办法是能想出来的。

他命令自己的三千人马,白天大张旗鼓,人喊马嘶,从洛阳东西南北四城门蜂拥而入。

夜间,悄悄地,出声的不要,偷偷再出城。

第二天,再重新演练一遍进城仪式,并且还有口号:我们的后续部队又来了。第三天,再一遍,第四天…第五天…人数够了吧,不够就再来几遍。

天才啊!

只来虚的是不够的,还要来点实在的。

董卓利用董旻与吴匡的朋友关系,想把何进、何苗的部队拉过来,正好何苗死了,吴匡他们也如无头苍蝇一般,想寻找新的主人,恰恰董卓是理想中的靠山,两厢情愿,皆大欢喜,瞬间,董卓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洛阳城里还有丁原的部队没有收过来,对此,董卓早已垂涎已久,尤其是那一员武将:吕布啊。

要想占有他们,还得从吕布身上想办法。

吕布,怎么说也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并且还具备各种欲望,金钱了、美女了、权利了等等等等。

这就好办了,满足你的各种欲望,只要求你听我的话。

结果是,董卓如愿以偿,丁原死了,部队归属董卓了,都是吕布干的。

(此时的董卓应该是异常兴奋的,但是他想不到,不久的将来,吕布会把同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再实践一遍。)

好了,到此为止,都城洛阳所有的兵权集中在一人手中,那就是董卓。

为所欲为的时候到了,乌云覆盖了东都洛阳。



05
祸乱洛阳

董卓主政洛阳了,一切都得听他的。

先提高自己的地位,有了名分,做事才能名正言顺。

刚来到洛阳,不能莽撞行事,想提高地位,也要让大家心服口服,最好找个适当的理由。

不管目的如何,这牌坊还是得要立的。

既然有实力做后盾,找个理由还不容易嘛。

那个时候,占卜是很时兴的。

比如天象了、卜筮了都能够左右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恰巧那一年天大旱,久久不下雨。

那就算一卦吧。

一算,明白了,要免个大臣,天就下雨了。

免谁呢?

这个,老天说了不算,还要看董卓的意思,董卓思量:免哪个位置合适呢,三公的位置还说得过去,就免了司空刘宏吧。

刘宏走了,职位不能空啊,那就我董卓劳累一下吧。

看见了吧,三公的位置都能任意罢免,也太疯狂了吧?

不,疯狂的还在后边。

不久之后,又自己升自己为太尉(后为相国),假节钺。

假节钺啥意思?

就是皇帝不在场的时候,代替皇帝掌握生杀大权。

说白了就是皇帝老大他老二。

这次事情做得有点急,连牌坊也没来得及立。

这够厉害了吧。

不,厉害的还在后边。

地位虽然很高了,但终归是老二啊,上边还有一个呢。

算了,你也别在上边装腔作势了,下去吧。

董卓做出了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杰作”,为大汉王朝更换了门庭。

公元189年,董卓废皇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辩为帝,即傀儡皇帝汉献帝。

废立的理由很简单,也就是一些司空见惯的套话:皇帝如何如何昏庸,陈留王如何如何聪慧,废立之举如何如何英明。

其实,这都是废话,忽悠人的。

董卓终于当老大了,也可以说,东汉末年,最早实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董卓,而不是后来的曹操。

当然,在废立过程中,也出现了几个小插曲,也有刚正不阿的大臣出来阻拦,第一个就是卢植(此人是刘备的启蒙老师),理由也很简单:皇帝是圣明之君,年富力强,行为得当,措施得力…

(估计卢植只顾说话了,就没抬头看看董卓的脸色。)

董卓的反应更简单:罢官,杀头。

(人啊,一旦掌权,无所顾忌。)

幸亏蔡邕(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吧,他有个女儿也比较出名——蔡文姬)求情才免了死罪。

私下认为,董卓对于蔡邕的话还是能听进耳朵的。

再一个反对者就是袁绍,袁绍属有实力的人,有实力的人说话是有底气的:皇帝没有大错,擅自废立,恐众人不服。

董卓明白:谁敢不服?也就你小子不服吧。

立马脸色就变了,把刀拔出来,在袁绍面前晃了晃,顺便嘟囔了一句:小子,你以为我董卓的刀不锋利吗?

董卓是一个非常残忍的人,这样的话他能说得出,当然,也绝对能做得出。

袁绍也害怕啊,但是,他还是坚持着说出了一句具有英雄气概的话:难道天下的英雄们都要看你的眼色行事吗(仅仅是一句话而已)。

话一说完,掉头就跑(打不过还躲不过啊)。

但是,他倒是跑了,留下的一家人,包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让董卓来了一个满门抄斩。

所以,对于袁绍、袁术两兄弟来说,后来讨伐董卓既有家仇又有国恨。

整个洛阳之内,再也找不到与自己抗衡的人了,再也找不到不听话的人了,都是一些软骨头了。

好了,董卓的初步计划通过武力和霸道达到了,自古有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该提拔提拔自己的族人了。

老母亲:池阳君
老弟董旻:左将军
侄子董璜:中军校尉
怀中幼子:封侯(这个所谓的幼子,我是真没搞清楚到底是谁。)
孙女:渭阳君

反正这么说吧,叔叔伯伯们,七大姑八大姨们,凡是有亲戚关系的,都来朝廷做官吧。

请大家注意一点,封了那么多人,甚至孙女都封了,唯独没有董卓的成年儿子,估计应该是早死了。

史书中也没有提到他的儿子,只提到他的一个女婿:牛辅。

(这个以后再说)

说完了董卓的家人,再说一下董卓的家。

董卓的家那是真阔气啊,家里的房子呀,家具呀,这个就不用细说了,只告诉大家两点就够了。

第一:董卓住的地方叫郿坞,郿坞什么样子呢?

郿坞的城墙与京城的城墙一样高,囤积的粮食够里边的人吃三十年。

进可攻,退可守,不管霸业成不成,此处都可以作为牢固的根据地。

看来这是做了长远打算的。

(不过,郿坞是个不吉利的地方,阴气太重,董卓最后死在这里,就连后来的郭汜也是在这里丧命的。)

第二:这么大的家,如何管理呢?

董卓才不操那是个心呢,他自有办法。

我们大家知道,一个县里才有县令、县丞,人家董卓家里有家令,家丞。

服了吧。

好了,董卓到此时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权有权,要利有利,洛阳由我控制,朝廷由我主宰,万事由我说了算。

或许,此时的董卓已经有了更长远的理想:做做皇帝也不是不可以的嘛。人失去了监督,就会显出恶性,人失去了制约,就会极度疯狂。

董卓刚进洛阳,就显出他可怕的一面。

对于民众,滥施刑罚,轻刑重判,并且,借机打击报复:

我记得,你什么什么时候骂了我一句,今天我就判你个杖责一百;
小时候你打算我一巴掌,今天我就判你个流放千里。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还有点进行社会治安的意思,下面这些行为可就让人有点咋舌了。

董卓曾派一部分部队进入阳城,碰巧赶上了当地的百姓正在举行集会活动,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消夏晚会。

这可是军民同乐的大好机会,也是董卓宣传亲民政策的良机。

但是,我们看到的竟是另外一番情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

部队看见百姓就像看见敌人一样,挥舞刀枪,冲入人群,见男人就砍,见女人就抓,百姓就像陷入虎狼之群,

(可以肯定,他们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眨眼之间,所有的男子都躺在了地上,尤为令人胆战心惊的是,所有男子的人头都被剁了下来,绑在百姓的牛车上,又把所有的女子赶到牛车上,一块拉回洛阳,途中还高喊:出征剿贼,大获而归——恬不知耻啊。

回来之后,在城门外,把人头堆在一块进行焚烧,恶心的气味弥漫天空,久久不散。

所有的女子都分派给士兵作为婢妾。

战乱年代,人不如狗啊。看到这儿,我就在想:到底谁是贼啊?部队应该是保护百姓的呀。

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大开杀戒。

有一个侍御史,叫扰龙宗,有事向董卓禀报,在进入大殿时,可能一时的疏忽,没有把佩剑解下来,董卓顿时大怒,对于扰龙宗来说就是塌天大祸:乱棍打死。

(董卓也不想想,他见皇帝时,何时解过剑。)

何进的老母亲,舞阳君,抓起来,杀,不许收尸,任野狗撕咬。
活人打死,死人也不免。

何进的弟弟,何苗,不是早已经死了吗,挖出来,鞭尸,然后,肢解。

更有甚者,董卓淫乱后宫,跑到皇帝宫里,见到妃子、公主,一个也不放过。

这在封建社会就是大逆了。

从洛阳移到长安之后,董卓的残忍变本加厉。

他设计诱降了一些起义暴乱的首领,至于到底是怎么诱降的,史书中倒没有介绍,反正董卓的谋略也不低,加上暴乱的首领文化再低些,估计降服他们,对董卓来说并不是难事。

关键是降服他们之后,董卓对他们采取的手段简直是令人发指的。

下边这些文字你可要看仔细了:

董卓搞了一个派对,邀请文武大臣都来参加,气氛和谐,其乐融融。酒至酣处,要表演节目了,演员列队入场,场面宏大,有几百人吧,都是清一色的起义投降人员,就在大臣们的餐桌之前,总导演董卓拉开了节目的帷幕。

为了不致于让你有恶心反胃的感觉,我用史书原文给你介绍:

“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间。”

大臣们吓得筷子都拿不住了,可是人家董卓饮食自若,该吃吃,该喝喝。

要不说,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呢,当然,兽跟人更不一样。

上述所说,都为正史所记载的事实。

是董卓本性恶毒?

还是他想以通过杀伐而来立威?

但是,他应该知道,屠杀老百姓是与立威背道而驰的,掘墓鞭尸也只能说明他度量的狭小。

我宁愿相信前者。



06
四面楚歌

董卓擅长的只是霸道,残忍与战争。

绝对不擅长搞政治,进入洛阳不到一年的时间。

不但没有重振朝纲,恢复洛阳的治安管理,倒是弄得民怨四起,人人自危。

董卓也清楚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培植自己的力量,要有自己的亲信。

应该把军事行政等大权牢牢握在手中。

所以上台之初,提拔自己的亲信周毖,伍琼等人。

让他们大力发展自己的力量。

周毖,伍琼也不负重托,推荐了好些人才,下面列举一下: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

都是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人物。

董卓也很给面子,封给他们官职,不是太守就是刺史。

但是,天作孽犹可恕,人作孽不可活。

即便是董卓亲手提拔的这些将领也都高举义旗,反了。

董卓很伤心,伤心的结果是杀了周毖,伍琼。

谁让你们给我推荐了一群对手兼仇人啊,这可怪不得我。

先前还有一个非常另类的人物——袁绍,对,就是那个怂恿何进诛杀宦官的何进,他对董卓的反应更为强烈。

就在董卓废立皇帝的时候,袁绍就显现了他强硬的一面,不过终归胳膊扭不过大腿——力量太小了。

现在袁绍终于找到了同盟军。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进兵洛阳,诛杀董卓。

当时还歃血结盟,推举袁绍为盟主,下定决心,死无二志,不胜不归。

史称关东联军。

阵容是强大的,确实把董卓吓了一跳,实际上倒是一个纸老虎。

尚书郑泰就把关东联军的实际情况向董卓分析的头头是道。

首先,他分析了关东军的领导阶层。

袁绍:
高干子弟,花花公子,从小长在蜜罐里,尽管身居高位,但他知道什么是战争吗?充其量就是扯大旗。

张邈:
整天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看似严肃,故作深沉,胸有城府,实际是腹中空空,啥本事没有。实际上就是一个牌位,

孔伷:
耍嘴皮子的,就像现在某些专家,大师一样,更像街头卖老鼠药的,你只要不打断他,他的话就永远不会停下来。能把活的说死了,也能把死的说活了。这样的人能上战场吗?纯粹一个大忽悠。

其次,他们要进攻洛阳,那是以下犯上,这是有违纲常的,我们就会在民心向背上占据优势(啊~呸)。

最后,关东地区,是汉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多年以来很少有战事发生,人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旦有战争发生,他们就会惊慌失措,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拥军,也没有优良的兵源。

而关西地区,常年与胡人、羌人作战,战斗经验丰富,就是个妇女也能拉弓上阵。

兵源到处都是。

郑泰的分析到底对不对呢?

看看关东联军的战绩吧。

首战,王匡勇往直前,带领他的泰山兵埋伏在一个隐蔽处,想给董卓来个措手不及。

但他忘记了,董卓是战将出身,打了一辈子仗了,不会轻易上别人的当,他早早派一小撮人引诱王匡,真实的主力部队已经绕到了对手的背后,倒是给了王匡一个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

最令人失望的是,同盟军们都眼巴巴的看着王匡挨揍,畏惧董卓的实力没有一个伸出援手的,结盟时的决心荡然无存。

(其时董卓的西凉兵确实勇猛无敌,又有一员勇猛的大将为他统领全军,那就是吕布。)

真令王匡寒心啊。

这种形式给董卓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关东联军纷纷败退,望风而逃。

当然,在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之中也有智谋勇猛之士,他们一心讨贼,匡扶社稷。

我看到两个最为突出的英雄:孙坚,曹操。

孙坚该出场了,他在幕后已经等不及了。

(三国中,孙氏父子组成了一个最为豪华,最让人敬佩的一个家族。)

孙坚本是袁术的部将,但是在征讨董卓的过程中,比他的上司表现的好多了。

出兵之始,就是一脸杀气,如有敢于阻拦者,杀无赦,以至于一路上人见人怕,地方行政人员早早备好车马粮草,军械物资。

下面我们看一看孙坚的讨贼之路。

孙坚跟随袁术起兵讨伐董卓,他认为干的是顺应民心的大事业。

所以,不管是百姓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为他的前进之路创造有利条件,早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所以对于那些不太听话的政府官员,他会以杀立威,这也是一个将军的正常思维。

在经过荆州地面时,夹带着干了一件公报私仇的事,那就是杀了和他一向不太和睦的荆州刺史王睿。

(顶天立地的孙坚心胸并不开阔,并且杀戮成性,他的儿子孙策也遗传了他这种性格。最后两人都死于非命,不能不说与这种性格是有很大关系的。)

到了南阳之后,又杀了太守张咨,原因是“道路不治,军资不具。”

说白了,就是没把我孙坚侍候好,影响了我讨贼的进程。

如此一来,有谁还敢不听。

光说不练是不行的,看一下他的战绩。

董卓派遣数万人进攻孙坚,先锋部队来到阳人(地名)城下,恰在这时,孙坚派公仇称到袁术那儿去请求粮草,只带着文职官员和少数的礼仪兵在城外大摆筵席,为公仇称送行呢,形势非常危急。

孙坚很冷静,让礼仪兵列队相应,但是,很奇怪,只是列好队形,人人不得轻举妄动,就像迎接外宾一样,而孙坚还在那儿大吃二喝呢。

董卓军队也有点懵,唯恐有诈,也不敢进攻。

就在头脑成一片浆糊之时,孙坚已经组织部队有序的退入城中。
这也算一个空城计吧。

没有胆量的人是万万做不出来的。

进城后,孙坚说出了自己的道理:不敢打啊,真要打起来,你们这些文官早没命了,你们也是军队的无价之宝啊。

这样的领导,能不让人爱戴吗。

退入阳人城之后,重整军马,再战,战绩辉煌,斩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
(看好了,这可不是关羽的功劳,与关羽一点关系都没有。演义当中让我们误解了很多很多。)

军事胜利,形势一片大好,在这关键时刻,孙坚待在阳人城,单等公仇称向袁术请来粮草,手里有粮心不慌。

然后直攻洛阳,捣毁董卓的老窝。但是,一等不来,二等不来。

孙坚还是不太了解他这个老领导啊。

袁术这个人,志大才疏,偏听偏信,心眼小的跟针尖一样。

他实际的想法就是怕孙坚攻克洛阳之后,功高盖主,就无力可以控制了。因此就在粮草军资上故意制造麻烦。

(你说这人,连个大方向都认不清楚,还想打天下当皇帝呢。去你的吧。)

万般无奈,孙坚在夜间骑马到鲁阳去见袁术,两地之间有一百多里路呢。两军对峙,主帅竟然为了粮草亲自跑回来。

见了袁术之后,孙坚发表感慨,句句落地有声:

我之所以奋不顾身的冲锋在前,说大了是为国家讨伐逆贼,重扶社稷,造福黎民百姓;

往小里说,是为将军你报家仇私恨那,你遭到了董卓的灭门之祸,就不想报仇啊。

我与董卓又没有这样大的仇恨,何苦呢?

我这是为你效力啊,你怎么能这样啊,听信别人的谗言,连打仗必须的粮草都不供应了。大功即将告成,而因缺粮退兵。

愿将军深思。

袁术无言以对,羞愧的调发军粮。

(真窝囊啊。)

孙坚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从董卓的一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董卓在大败关东联军之后,曾经这样说过:关东联军都是一些鼠辈,没有一个不怕我的,唯独孙坚这个人搞不掂,真令人头疼啊,真的想个法子啊。

看来真是让孙坚打怕了。

办法想出来了,还是老一套,封官,大大的封,凡是孙坚的叔叔大爷,儿子侄子都来做官吧。

这对董卓来说不容易了,除了他老董家,整个家族都封官的就他老孙家了。

不行,董卓估计只有这些还降不住孙坚,再加一条:和亲,咱们做亲家吧。真难为董卓了。

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人,董卓根本了解不了孙坚的为人,更了解不了孙坚的抱负。

孙坚回话了:你是真不要脸啊,皇帝让你给废了,朝廷让你给搞乱了,大臣让你给杀了,百姓你都不放过啊,你这是犯了死罪啊。你还想和亲,亏你想得出。

应该说,孙坚此时绝对没有独霸一方的想法,能够拒绝董卓如此高规格的封赏,足以说明,孙坚是一心为国除贼。

刻不容缓,乘胜进兵,以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直捣洛阳干掉董卓。

孙坚大军进驻大谷(地名),距离洛阳九十里。

被孙坚逼的实在没办法了。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董卓又做出了他一生中的又一“杰作”:焚毁洛阳,逃往长安。

可怜一把火,让东汉王朝几百年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风而去。

皇宫,宗庙,府库,民家,方圆百里,一扫而光。

无辜百姓死者无数。

地面上已经寸草不留,地下也要挖干净,凡是王公贵族,富裕人家的的陵墓一律发掘清理。

洛阳是都城啊,陵墓中的宝物众多,都装到了他董某人的腰包,连死人的东西都不放过,标准的第一盗墓贼。

另外洛阳所有土财主、洋财主的家产归公,其实就是归董卓。

名为坚壁清野,实为与民争利。

除去孙坚,还有一位猛士:曹操。

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同盟军雄踞关东与董卓对峙,当时兵力非常雄厚。

袁绍屯兵河内,张邈、刘岱等人驻军酸枣,袁术在南阳,孔伷守颍川,韩馥守邺城。如果一鼓作气,大事可成。

但是,他们已经让董卓吓破胆了。

曹操的意见是:

我们是正义的,顺应民心的,来诛杀残暴的董卓,并且我们已经歃血立盟,怎么到了阵前,都畏缩不前呢,这成什么话。

现在正是好机会,董卓焚毁洛阳,劫持天子,盗掘陵墓,残害黎民,已经失去了民心。

此时不出兵,如果一旦让董卓抓住时机,反败为胜,我们就更没机会了。你们害怕,那就我来当先锋。

说实话,这个时候的曹操翅膀还没硬,跟上边几个人还不是一个档次的,还远远算不上一方诸侯,仅仅是个中层领导。

人微言轻,你说的即便再有道理,也没人理会你。说多了还要遭到呵斥,“一边待着去,愿意去自己去。”

自己去就自己去。

曹操兵力不多,关键时候还是朋友多了好,好友兼同盟军张邈(曹操、袁绍、张邈铁三角的关系,后来变成铁蒺藜了)派兵协助曹操。

在进攻的路上来到了荥阳,遇上了董卓的名将徐荣,这个徐荣的战斗力不低于三国时期的吕布,大战在此展开了。

战斗打得很艰难,死伤也很严重,当然这是对曹操而言的,因为徐荣胜利了。

那就直接说严重的后果吧。

大将鲍信的弟弟鲍韬被砍了脑袋,鲍信也被砍了,不过幸亏不是砍的脑袋,算是勉强跑回来了。

曹操也在跑,不过他的跑和鲍信就不一样了,人家鲍信怎么说也是骑着战马跑回来的。

你再看曹操,简直就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步伐的频率那是非常的高,后背上还插着弓箭,当然,弓是自己的,血也是自己的,只有箭是人家的。战马早就被砍死了,再不跑人也没命了,只有这个时候,人的潜能才可以完全发挥出来。

即便是完全发挥出来也是有限的,伤员终归是跑不过追兵的战马。
关键时候还是自家兄弟,曹洪来了。

曹洪来了也没用,他是挡不住这么多追兵的。

其实人家曹洪根本就没去想阻挡追兵,他用另一种方法很容易就把这个难题解决了。

他把自己的战马交给了曹操。

这个方法想出来很简单,做出来很难。

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曹操还跟曹洪客气了一番:兄弟,不用管我了,你快逃命去吧。

曹洪没跟他客气,一句话直击要害:天下没了我曹洪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有你可就塌天了。

曹操在前边骑马跑,曹洪在后边撒腿跑。

很难想象曹洪竟然能跟上,如果放在今天的话,百米和马拉松都得是他的冠军。技不压身,看来还得多学点技术,关键时候能够救命。

跑到了汴水岸边,水还挺深,根本过不去,曹操可不想学习楚霸王,乌江刎颈的傻事他不做,他的理念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还是幸亏曹洪找到了一条小船,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尽管战败,但是,也显示了自己的力量,使得董卓军再不敢进攻同盟军的大本营——酸枣(河南延津)。

事后,曹操再一次力陈出兵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一系列的反抗尽管没有彻底打垮董卓,但董卓也意识到了自己所面临的处境,不得不从洛阳退兵到长安。


07
“野猪”终于死了

在迁都长安的过程中,在董卓随心所欲的指令下,也有朝廷大臣站出来阻挠。

终归这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司徒杨彪(此人就是的杨修的父亲)、太尉黄琬、司空荀爽(荀彧的叔父)摆出了很多理由来阻拦迁都。

什么迁都应顺应民心了,什么长安已成废都了,什么天象不详了。
反正就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迁都万万不行。

董卓对此反应很干脆,你们咋这么多事啊?

看把你们能的,这么着吧,都回家种地去吧,朝廷里没有你们什么事了。

全都罢官了。

三公齐上阵,不仅无功,且自身难保。

董卓,典型的强权+无赖+流氓,和在东汉横冲直撞的野猪没啥区别。

还有一个人,朱俊。

这个人估计应该是董卓看得上眼的,董卓想提拔他作为副相国,给自己当助手。

而这个朱俊倒也有几分正气:

副相国就免谈了,我干不了。

但是现在迁都是万万不行的,不仅使天下人失望,让大家认为相国你败局已定,迫不得已才迁都,同时也会给关东军提供进攻的机会。

董卓也没有采纳朱俊的建议,还好,没有难为他。

其实,在迁都长安之前,不仅仅是这些语言上的劝阻,也想到过进行兵谏或者直接废除董卓。

当时,皇上已经迁到长安,趁着董卓还在洛阳做一些善后工作。

京兆尹盖勋就劝说左将军皇甫嵩:

将军,你现在看一看,董卓这是做的什么事儿啊,对百姓残暴无恤,对皇上,任意废立。

不如现在就趁着皇上在长安,以将军为首,我们迎接至尊,向东讨伐董卓,与关东的袁绍等人东西夹攻,不愁董卓不灭。

可惜,一代名将皇甫嵩不听,不知他是忠于皇上,还是恐惧董卓。

就这样,董卓我行我素,迁都长安。

上帝说了:想让你死亡,先让你疯狂。

到长安之后,董卓又给自己升格了。

他觉得自己命里注定要当皇上。

(“我相,贵无上也”)

首先,给自己换了座驾——竿摩车。

什么意思呢?

其实,古代跟现代一样,不同级别的人就得乘坐不同级别的车,县长不能坐市长级别的车,市长当然也不能坐省长级别的车。

竿摩车,说白了,就是皇帝的轿子,谁坐这个车谁就是皇帝的级别。

董卓的心思是什么?

这回明白了吧。

第二步,董卓想学学姜子牙的作风,你姜子牙能作“尚父”,我董卓也能做“卓父”。

就在这个计划即将实施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自然现象:地震了,并且是京师地震了。

那个时候人们迷信啊,地震就说明情况有异样。赶紧问问明白人吧。

问谁呢?

蔡邕。

蔡邕说了:

这是大臣逾越祖制引起的呀,现在太师你的功劳就像巍巍泰山,大家都看得到呢,但是,要称“卓父”,还是要打败关东联军,回归东都洛阳再说吧。

还有你那辆竿摩车,尽管大家都不说,但是,意见大着呢,换了吧。

对蔡邕的意见,董卓全部采纳。

既然天象有异样,那就看看如何避免灾害了。

我带头,不称“卓父”了,也不坐竿摩车了,那么大臣之中是不是也得付出点牺牲呢。

这是应该的,况且,太史(这里应该是巫师)说了,杀个大臣就没事了。上回不是免了司空刘宏以后就风调雨顺了吗。

这回该谁倒霉呢?

是太尉张温。

表面上是祈求上苍降临福音,实际上就是借故泄私愤。

看来,这杀人是个技术活,要杀的绝不是庸人,但也绝对对领导没有丝毫价值。

那么,张温又如何得罪董卓了呢?

说来话长,那还是在边章韩遂作乱凉州的时候,朝廷派张温为车骑将军,到凉州平乱。

董卓也受张温的调遣,但是在平乱过程中,董卓经常迟到、早退、旷工,自己的分内的工作做不完、做不好。

这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张温的批评。

董卓心眼小啊,从此以后就记恨在心了,要不说,宁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

当时,张温还有一名部将,就是大男子汉孙坚,他列举了董卓若干罪状,最后建议,干脆杀了董卓,以绝后患。

(也说不定,孙坚早已看透董卓,这也可以解释在征讨董卓的征战中,孙坚为何如此卖力。)

张温太仁慈了,放了董卓一码。

这回轮到董卓了,董卓太残忍了,他没有放张温一码。

张温不听孙坚之言,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董卓杀张温,实际上就是恩将仇报。

张温死了,谁还和我董卓不睦呢?

我再想想,想起来了,皇甫嵩,在镇压黄巾起义时,老是和我争功,还想把我的军队霸占过去,这不是我往死里整我吗?

现在他的境况如何啊?

看看老朋友去。

皇甫嵩见到董卓来到,慌忙跪地迎接。

此时两人之间的对话出现了两种版本。

据《山阳公载记》记载:

董卓:义真(皇甫嵩字义真)啊,现在你该佩服老夫了吧(“义真服未乎?”),你该知道老夫的能力了吧。你们这些小燕雀啊,哪儿会知道鸿鹄的志向啊。当年你们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今日不也是伏在老夫脚下吗。

皇甫嵩:当年真没有想到,太师会有今天的伟业。过去我们都是鸿鹄,今天太师都成凤凰了。

董卓:你如果早明白事理,今天就可以免你下跪了。

据张璠《汉纪》记载:

董卓:义真,你害怕老夫吗?

“义真怖未乎?”

(问的真直白啊。)

皇甫嵩:太师如果以德辅政,全国人民欢庆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害怕呢?如果滥施淫行,整个天下都会是一片白色恐怖,害怕的就不是我皇甫嵩一人了。

(不愧是官场上的老油子啊)

董卓默许了,或许,皇甫嵩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地位,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不管怎样,他放过了皇甫嵩。

私下希望《汉纪》所记载是真实的,他表现了皇甫嵩作为辅国重臣的正直面目,表现了胸中的那股傲气。

(有人说,皇甫嵩是东汉最后一员名将。)

同时,也表现了董卓还有一点人性,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本善的一面。

如果说杀张温,戏皇甫嵩还有点政治斗争的意味。

但是,连小人物也不放过,就很能说明这人小肚鸡肠,睚眦必报。
董卓手下的喽啰也狗仗人势,无恶不作,违法乱纪的事那是经常发生的,无人敢管。

偏偏就有那么一个不信邪的掌管京师的行政官员,那时叫司隶校尉,名叫赵谦。

把一个罪该万死的小喽啰正法了。

他以为这是秉公执法,可能自己估计董卓还会奖赏他。

还真的奖赏他了,只不过是赏了他一顿棍棒,棍棒打多了,直接打死了。

他真不了解董卓,他太高估董卓了。

董卓的意思很明白:我就是养条狗,也没人敢朝着它呵斥,你胆肥啊,竟敢杀我的人。

(“我爱狗,尚不欲令人呵之,而况人乎!”)

这像一个当权者说的话吗?

简直就是无赖。

对待手下的官员如此,那就更不用说敌人了。

与关东联军战斗期间,对待俘虏的手段令人发指。

先找来几匹布料涂上厚厚的猪油,然后就用这匹布把俘虏缠裹起来,最后,点火烧。

烧也是有规定的,要先从脚点火,这样烧,人一时半会儿死不了,烧得时间长。

这种行刑方法俗称“点天灯”。

还有更方便的方法,烧开一锅水,把人扔进去,完事儿。

打击政敌,虐待俘虏,残害百姓,弄得人人自危,人人不知道今天脱了鞋,明天还能不能穿上。

天下让他祸害透了,该结束了。

当时朝廷大臣中,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就密谋为国除害,拯救大汉王朝,计划除去董卓。

王允、士孙瑞尽管是高级官员,但是要想拿刀砍人,估计还差得远。

所以,要想计划成功,必须要找到同盟军。

这个同盟军必须要武艺高强,并且能够得到董卓的信任,能够接近董卓,同时还要憎恨董卓。

巧了,具有那么一个人,谁啊?

吕布。

吕布的武艺就不必详说了,那是董卓的亲兵队长兼高级保镖。

按说保镖和雇主关系应该很融洽才对。

不过,董卓那脾气,谁都受不了,有时生了气,随手摸起东西来,连保镖都揍。

(你也不想想,保镖是干什么的?关键时候,即使他不反水,站在那儿袖手旁观就够你受的。)

还有一件事,使得吕布与董卓的关系拉远了。

刚才说了,吕布是董卓的亲兵队长,当然就整天围着董卓转了,转着转着就和董卓的一个小妾好上了,尽管董卓还不知道,但吕布是提心吊胆的,不用说,一发现就没命了。

如想保命,还是先下手为强。

王允、士孙瑞把刺杀董卓的计划和吕布一商量,吕布开始的时候还一脸严肃的表白自己:这怎么行啊,我是人家的保镖,怎么可以害自己的雇主呢?

其实啊,吕布真实的想法你猜会怎么样?

还用商量啥呀?

巴不得呢,废话少说,赶紧动手。

此时,社会上出现了两种谣言,为什么说是谣言呢?

因为我认为,这应该是后人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杜撰出来的。

第一种谣言是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犹不生。
意思很简单:董卓要死。

第二种谣言是一种猜谜活动:
就是一个白胡子老道扯着几尺布条,布条上用浓墨写着一个大大的“吕”字。并且在董卓面前晃了晃,可惜,董卓没有猜中。

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机会了。

机会来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皇上大病初愈,为了庆祝,召集文武大臣,在未央殿搞了一个大型派对,董卓当然在邀请行列。

他兴高采烈地去了。

说来也巧,走在半路上,那马就是不往前走了。

看到这种情况,董卓心里也感到奇怪,这是怎么了,要不就不去参加派对了。吕布看到董卓犹豫不决,就加以怂恿:没关系,有我保驾,你就放心吧。

(没你保驾还好点。)

其实,吕布早已经在宫门外埋伏下了刀斧手,就等董卓来了。

董卓还真来了,瞬时伏兵四起。

董卓赶紧招呼保镖吕布来救命,吕布来了,又给他补上两刀,彻底玩完了。

不管你多么残忍,也不管你多么霸道,说到死,一刀就足够了。

不管多么强权的人,死,也是瞬间的事。

董卓在残害他人的时候可能没想到自己有这一天。

董卓太令人憎恨了,人们用同样残忍的手段来对付他。

真正做到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把尸体扔到大街上,肥胖的身体开始腐烂,膏油流的满地都是,看守尸体的人别出心裁,把破棉絮拧成绳,插在董卓的肚脐眼儿里点燃,就是一盏长明灯,连续几天不灭,夜晚可以照明看书,以解烦闷。


08
遗留祸根

王允的政策就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痛打落水狗,坚决不让董卓的势力死灰复燃,想法是好的,只是做法不太合适。

董卓的兄弟,杀,
董卓的侄子,杀,
董卓九十多岁的老母,杀,
董卓的亲信,杀,
董卓的部属,杀。

长安城内,凡是与董卓有亲近关系的人都尝到了血雨腥风的滋味。

在这杀声中,不加分辨,不加区别,一律杀。

此时王允的想法就是杀一批,立一批,把国家机构的人员大换血,以图重振大汉朝纲。

比如大文人蔡邕,在董卓当政期间,竭尽所能的为大汉王朝服务,劝导董卓以德治人(尽管见效甚微),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的精英。

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被王允杀了,原因似乎很可笑:“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后令吾徒并受谤议。”

(仔细想一下,也不可笑,无非就是王允心虚了,心底深处对自己无可奈何的滥杀无辜进行无意识的抵制。)

蔡邕都落到如此结局,那么,董卓手下那些助纣为虐的领兵将领更是罪不可赦,整天岌岌可危。

领兵将领是谁呢?

当然是最亲的人了。

史书中没有提到董卓的儿子,带兵将领是董卓的一个女婿——中郎将牛辅。

牛辅手下有几个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

都是战场上滚出来擅长玩命的人。

董卓是死了,但是长安即将迎来更大的风暴。

王允要收拾这批人,最终导致西凉兵谋反,长安又迎来了又一场浩劫,东汉真的走向了末路。

一场大戏的帷幕就此拉开。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怎么系红领巾这个问题,怎么系红领巾的步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怎么系红领巾红领巾的系法如下:1、首先把红领巾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并且两端一样长,如图。2、右边的那一端放在下面,左边的一端放在上面,交叉,如图。3、把右边的一端提起向右拉起,如图..

大家好,关于洗碗步骤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洗碗步骤图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洗碗的正确过程?1、用水把碗上残留的食物残渣和明显的油渍冲洗一下;2、然后在水中加几滴洗洁精稀释,把碗放进去,用海绵刷将碗的里面和外面擦一遍;3、最后把碗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开..

大家好,关于毕业论文排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毕业论文排版格式设置步骤的相关知识,文章篇幅可能较长,还望大家耐心阅读,希望本篇文章对各位有所帮助!论文怎么排版在word文档中,进行排版。打开一个word文档,对这篇文字进行排版,首先修改标..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贵妇膏怎么用使用步骤这个问题,贵妇膏的使用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贵妇膏怎么用?取黄豆大小的量将贵妇膏均匀点在脸部和颈部,用手指沿着面颈部轮廓轻拍(注意记得要以轻拍或者按压的方式)至膏体完全吸收。贵妇膏因为内涵奢华成分,内含人参精粹、玫瑰..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matlab柱状图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matlab画柱状图详解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请问如何MATLAB画柱状图?matlab画柱状图使用的是bar函数bar(x,y)画出的是以x为横轴,y为纵轴的柱状图..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人民币叠心步骤图和人民币叠心简单方法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人民币叠心步骤图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人民币折爱心桃步骤1,将长方形的人民币对折。2,将对折好的二..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洗衣服的步骤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洗衣服的方法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洗衣服的步骤洗衣服正确步骤介绍1、装一盆自来水,倒入适量洗衣液,并搅拌出泡沫。2、将需要清洗的衣物放入..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种大蒜的步骤图和种大蒜简单方法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种大蒜的步骤图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种大蒜的过程图片 步骤选品种大蒜分红蒜和白蒜,红蒜蒜皮呈红色、..

拆空调的步骤和方法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不仅适用于大型场所,还有适用于家庭使用的各种小型空调。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对空调进行&n..

三级化粪池厕所的结构由便器、进粪管、过粪管、三级化粪池、盖板五部分组成。1、便器:由工厂加工生产或自行预制,便器采用直通式,与进粪管连接,也可使用水封式便器,不..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千纸鹤怎么折步骤图片这个问题,千纸鹤的怎么折图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千纸鹤怎么折图片 步骤千纸鹤如下折:需要工具:卡纸。1、先把正方形彩纸对折,折成一个长方形。2、把长方形向中间折成一个三角形,翻转过来,同样的方法对折成另外一个三角形..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颖字的含义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颖字的含义详解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颖字的寓意 颖字的寓意是什么1、颖字的寓意:颖字其本义是禾穗的尖端,所以“颖”引申指草木的嫩芽;..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试讲的基本步骤10分钟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试讲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试讲的基本步骤如下:1、选题。一般情况下考察人员不会让面试者自选题目,主要是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

12月22日,三届奥运会举重金牌获得者吕小军,因兴奋剂检测样本被查出违禁药物,被国际兴奋剂检测机构临时禁赛。这在全球体坛引发轩然大波。次日,吕小军发声明表示,自己已..

3月12日0-24时,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1412例(轻型1398例,普通型14例),吉林省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744例。为何感染者激增?资料图:长春部分区域正开展第三轮全员核酸检..

极具诗意的倒计时设计、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浪漫唯美的雪花火炬台、璀璨夺目的数字光影、独具创意的环保点火,绘就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20..

截至昨天(1月3日),陕西西安全市实施封闭式管理已经12天。疫情总的趋势呈现下降态势,前期防控成效显现,但仍处于防控工作的攻坚期。疾控专家表示,西安市要解除管控措施..

本文由 历史教师王汉周 来源发布

董卓自杀步骤详解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