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600字
阅 读 需要 7分钟



公元前3世纪,被誉为“西方地理学之父”的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在测算地球周长时,曾估算出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从而引来无数人赞誉。不过,埃拉托色尼对于子午线毕竟只是估算,而非实测。

直到公元724年,唐代僧一行才率先实测出子午线,这比阿拉伯著名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还要早上90年。按理来说,测出子午线后,便不难测算出地球周长;可奇怪的是,中国到了明代以后,仍没有人测算出地球周长,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图_一行(公元673年~公元727年),唐朝僧人。中国唐朝著名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


一、地球子午线是怎么测量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僧一行实测过程的本末。

僧一行,本名张遂。《大唐新语》以及一些史书说他是初唐名将、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公谨之曾孙(一说支孙)。或许是因为这个出身,则天大圣皇帝之侄武三思才会极力拉拢张遂。

然张遂志不在此。为躲避武三思,他逃往嵩山削发为僧,并更名为一行。无奈的是,僧一行终究未能摆脱做官的命运。唐玄宗即位后,强行征召僧一行前往长安,令其主持新历的编修工作。

按照惯例,修订历法需要不少天象数据进行参考。于是,在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僧一行带领众人正式开始了他的“大地测量”工程。

为此,僧一行还发明了一种名为“复矩”的新型测量工具,用以“定表样,并审尺寸”。只可惜,史书并未记载“复矩”的式样。



上图_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在这之后,僧一行便安排众人分别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实测,其中包括太原、武陵、襄阳以及更为遥远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国境内)共计13处测量点。

测量队赶赴现场后,分别在冬至与夏至时分实测了当地的日影长度与北极高,并及时将这些数据汇总,“回日奏闻”。僧一行收到后,“以南北日影较量,用勾股法算之”。

为了便于比较和测算,南宫说小队沿用隋代刘焯的计划,于黄河两岸的平原地区分别选取了渭州白马、汴州浚仪太岳台、许州扶沟以及豫州上蔡武津馆(四地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作为测量点,最终得出的结论为:南北“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极差一度”。



上图_南宫说小队在黄河两岸的平原地区选取的四处测量点数据



按唐例,五(唐)尺为一(唐)步,三百(唐)步为一(唐)里;而一周天又为365.25(唐)度,再换算成现代单位,即可得出:地球上子午线1度相对地表弧长为129.2公里。

此结论虽然与现代(1度相差约111.2公里)有些差距,但它毕竟是最早通过实测得出的数据。只不过,僧一行能测出子午线,有部分“机缘巧合”,因为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子午线”的存在。



上图_高僧观棋图(僧一行为观棋者)


二、僧一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上文已经提及,促使僧一行组织这场“大地测量”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修订历法。范文澜先生也说过:“一行在制造‘黄道游仪’的同时,又造‘覆矩图’,开始实测九州晷影和北极高度,以定各地食分的多寡和南北昼夜的长短。”

不过,僧一行等人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打破当时人们在传统认知上的“障碍”。

须知,具有典型意义的“黄河两岸平原测量计划”,原本出自隋代刘焯之手。而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计划,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流传已久的“寸差千里”之说不可信。

这个说法,起源于《周髀算经》。此书相当古老,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再加上它托名为周公所著,因此后世不少人都对书中内容无比笃信。因此,《周髀算经》在唐初时,还是国子监的主要教材之一。



上图_《周髀算经》原名《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



书虽老,却不见得都是真理。据《周髀算经》记载:“周髀长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正南千里,勾一尺五寸,正北千里,勾一尺七寸。”

每隔千里之地,日晷影长便相差一寸,这个说法一度流行上千年。直到南朝刘宋时期,有人才通过实测发现了“寸差千里”说的错误。至梁朝,已有人得出“二百五十里而影差一寸也”的结论。

又据《隋书·天文志》记载:“(刘)焯(计划)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随气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不用。至大业三年,敕诸郡测影,而焯寻卒,事遂寝废。”

不难看出,南宫说等人的测量方法,正是采取了刘焯的计划。然而,这几位先辈还是都被带“偏”了,他们误以为:日晷影差与两地距离是成正比的。


上图_日晷 结构图


好在,僧一行等人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已得出了“凡日晷差,冬夏至不同,南北亦异”的结论。为此,僧一行乃“修大衍图,更为《覆矩图》,自丹穴以暨幽都之地,凡为图二十四,以考日蚀之分数,知夜漏之短长”,从而为当世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场理论的“革新”运动。

由此可见,僧一行的“大地测量”虽然不是直奔子午线而去的,但他的确得出了“北极高相差一度,地面距离相差351(唐)里又80(唐)步”的结论。

按唐制,一个周天为365.25度。既然已求出了子午线的一度,那么只要再乘以圆周的度数,地球周长便迎刃而解了。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僧一行自始至终都未曾踏破这临门一脚,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图_埃拉托色尼,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

三、中国是如何错过这一机会的?

显然,僧一行尽管实测出了子午线,但他本人只是发现了这种规律,并没有意识到子午线的存在意义。这是因为:古代天文学中尚未出现明确的地球概念,以致于世人不知道,地球其实就是个“球”。

而埃拉托色尼当年能估算出地球周长,便是受到了“地圆说”思想的指导。当时,他们已通过极高变化这一现象,联想到了地球的球形状态。


上图_浑天说示意图

上图_古代天圆地方之说


反观中国古代,却陷入到“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中,要么认为“天平地平”,要么认为“天曲地曲”或“天地之间有一方为曲”。

此外,“浑天说”中的一个分支曾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这种说法显然更接近“地为球形”的事实,但可惜的是,它主要解释了天体形状,并未进一步说明大地形状。

及至元代,阿拉伯人札马鲁丁才将“地圆说”传入中国;到了明初,吴伯宗还将一些先进的天文知识翻译到了国内,可“地圆说”仍未引起较大反响;直到晚清时期,国内才逐渐认识到“地球”的概念,但也更多是出自于政治上的考量。



上图_地圆说表述图



这个事实虽然让人惋惜,但僧一行的“大地测量”,还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他虽未曾测算出地球周长,但却真正打破了“寸差千里”的谬论,并对当时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怪,英国学者李约瑟会将此次测量活动称为“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

参考资料:《周髀算经》《隋书》《中国通史简编》《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关于张遂(僧一行) 的子午线测量》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宋朝为何要设兵部、枢密院、三衙等多个军事机构,到底谁说了算

2.近在咫尺的爱尔兰,为什么能从“强大”的英国手中独立

............................END............................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赞”、在看”了没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来给大家分享三角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三角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文字对应的知识和见解,内容偏长哪个,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三角形周长公式是什么?三角形周长公式是:C=a+b+c。举例说明:1、三角形的底a为6cm,腰长b、c均为5cm,则周长是..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地球的周长是多少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地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地球的周长有多少米?40076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字母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角形的周长怎么算?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1、不规则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C=a+b+c(a、b、..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为止很多朋友对于地球周长多少公里和地球直径多少公里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地球周长多少公里相关的知识点,文章篇幅可能较长,大家耐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地球周长多少公里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公里)。人平均每天..

大家好,关于扇形的面积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扇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扇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1、扇形的面积已知圆心角:其中弧度制为:其中π是圆周率,r是底圆的半径,θ是圆心角的弧度数。角度制为:其中π是圆周率,r是底圆的半径,n是圆..

“一头奶牛每天的草料费大概要80元,牛奶没人收,几十头牛的牧场,养一个月能亏几十万元,在短期看不到好行情的希望下,只能杀了奶牛卖牛肉,及时止损。”安徽省宿州市一名..

施珊珊(章静绘)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施珊珊(Sarah Schneewind),曾任美国明史学会会长,是明代政治史、思想史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她的著作《..

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美]施珊珊著邵长财译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2022年2月版428页,78.00元━━━━文︱邵长财在传统认知中,明代是中国专制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明..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虞姬不愿拖累夫君,在舞剑之后选择了自刎,项羽强忍悲痛拜别爱妻,亲率八百人马从汉军的十面埋伏中突围了出来。经过一路的逃跑奔波,..

无论领导干部还是专家学者,在各类文章、讲话中,经常引用传统经典中的名句,来说明其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些经典中的名言警句往往时常出现,这其中,就有西汉刘向所编撰的《..

现在确实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看历史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精彩的转折点,现在我们面临就是无限复杂的未来。根据全球媒体报道来看,新冠病毒就是美国搞的。本来是准备搞死..

乾隆十八年(1753)的春天,60岁的郑板桥宣布退休了。在山东干了12年的小官后,他退出官场,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扬州。不久前,他在给堂弟的一封家书里已表明心迹:“速装我砚..

文 | 网络· 图|网络· 编辑 | 译史唐朝是诗画之家的盛世,造就了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的大诗人,在让唐诗名句的江湖中,能够..

文 | 网络· 图|网络· 编辑 | 译史在唐代,人人皆会写诗。帝王会写,如唐太宗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和尚会写诗,如僧皎然的“近..

朝文社的朋友们周末好,今天推文的主题,依然还是推书,推这一套《了不起的中国军事》关于这套书的内容、主题、特色,我们的“伯乐”青岛出版社,写了一篇很棒的推文:&nbs..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1974,阅读时间:约5分钟历史提问清朝为什么没人愿意娶宫女?答:在各色情节开脑洞的“清宫剧..

文 | 网络· 图|网络· 编辑 | 译史《全唐诗》是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文学瑰宝,里面一共收录了近四万多首唐诗,而且大部分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01说起沉船事件,想必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一定是泰坦尼克号吧?泰坦尼克号作为当年最为豪华的邮轮,最终也是因为撞上了雪山而导致沉没海底,而且后来被拍成电影之后,..

本文由 历史D学堂 来源发布

唐代就有人测出子午线,为何到了明代,还没人算出地球周长呢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