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辆车,阿里北线无人区穿越~



我是爱美丽,
一枚爱美丽也爱户外的妹子。

从贡嘎到哈巴,从墨脱到夏特,
户外带给我很多刻骨铭心的回忆,
只是2010 年那篇《走进夏特,与时光对话》游记
在当时的知名户外论坛爆红后,
我反而从户外圈渐渐淡出。

恋爱,结婚,从一个人到两个人,
这些年虽然不再局限于户外,
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作者@爱美丽蟋蟀头

来源公众号@两个人旅行
编辑@乌木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作者,未经允许请勿盗用
文章因篇幅原因略有删减

带着婚纱去肯尼亚,
从不靠谱的印度到自驾美国西部,
从墨西哥到古巴,从亚洲的--尼泊尔、缅甸、柬埔寨、土耳其、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朝鲜,斯里兰卡,以色列,约旦,到欧洲的--冰岛、英国、法国、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西班牙......

作为一枚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我们充分榨取年假等各种假期,
只为想走更远的地方。


疫情让我们的国外旅行按下了暂停键,
却让我们在时隔 9 年后,再次回到西藏……


两个人,一辆车,山转水转

9 年前,我们一群户外人从青藏线自驾到西藏,冈仁波齐转山,然后从新藏线到新疆。



9 年后,我们两个人,一辆越野车,二次进藏。

第一次进藏路线

从一群人,到两个人。
时光变了,但我们骨子里的冒险精神,一直在那儿,不曾远去。

从一个人,到两个人。
我还是那个爱美丽,那个爱户外、爱旅行、爱分享的爱美丽。


这次,就从我们荒凉而壮美的西部开始,从这次自驾开始,我将把我的旅行用心分享于你,我想带你去看那西部的山,山里的路,路上的坑,坑里的措,措上的云……



出发!唐蕃古道,温暖的热身小插曲


西宁—玛多,480 公里,7 小时

318 已然很成熟,就不再赘述,这里就和大家主要分享这次自驾行的重点——阿里北线无人区穿越。

要抵达阿里,还得先进藏——川藏线、滇藏线、青藏线、新藏线都已走过,不想重复,唐蕃古道,自然成了最佳选择。

据说 1300 年前,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走的就是这条大道。从唐王朝的国都长安经鄯城(今西宁)到吐蕃都城-逻些,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到西藏拉萨。踩着古董走,想想就兴奋。


文成公主走唐蕃古道,3000 公里,足足用了半年时间。

曾经的古道,如今已是高速和国道,
西安-西宁,青兰高速+京藏高速;
西宁-玛多,京藏高速+西丽高速;
玛多-类乌齐,西丽高速+214 国道;
到了类乌齐,就到了川藏北线,最后沿川藏北线 317 到拉萨。

如此一来,沿古道从西安自驾到拉萨,只需 7 天。


我略去了西安到西宁这段高速路,直接从上海飞到西宁。蟋蟀头则从上海一路自驾过来,开了 2200 公里,与我在西宁汇合。

480 公里,是从西宁到玛多导航的距离。

一路上虽是高速公路,但车辆极少。我们像是承包了这条路。因为公路下的冻土融化,路面因塌陷而变得高低起伏,如跳舞一般。

这种路其实很好玩,一般很难遇到。不敢开快,一快就有起飞感,PP 吃不消。只能慢慢开,让车像汪洋里的一片小舟,慢慢飘……

抵达玛多时,天色还亮,海拔 4260 米。

玛多县,是通往黄河源头的姐妹湖扎陵湖、鄂陵湖的门户。一到玛多,便想着往姐妹湖的方向开过去看看。

之前在网上查资料时,有说目前禁止前往扎陵湖、鄂陵湖旅行,但由于没有更多详细说明,我心里一直对此打个问号。

没承想,却由此牵扯出一段小插曲……


在酒店向前台打听,藏族小姑娘居然对此一无所知,建议我们自己开车过去看看。谁知,开车刚出县城,路口便设有简单路障,生生把路给拦住了——路旁广告板赫然写着禁游通告。

心里登时一凉!

虽然当值已经下班,路障也可轻松跨过,但我们是有武德之人,不会乘人不注意溜进去。只能打道回府,心里却放不下。遇人便问,想要打听个究竟。

结果发现,跟街上的藏人几乎无法交流。他们似乎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我们更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没想到,在国内旅行还会遇到语言问题。


蟋蟀头说,我们得找个汉人开的超市打听消息。这是个好主意。结果,我们还真的在一家小超市找到新突破。

超市的一位江苏小伙给我们指了条明路——“去找生态环境保护局的刘局,开封介绍信。

而这个江苏小伙,居然是当地县消防大队的大队长。他大方地给了我们他的手机号,指导我们明天去找刘局开介绍信,“你们明天过去,就说是我的朋友。”
幸福来得太突然……


朋友“几米”说,他 2007 年来玛多时,县里只有两条街,住的是招待所。但现在的玛多,已是今非昔比,几条主路,纵横交错,有广场,有超市,酒店更是比比皆是。

不得不说,国家这十几年发展迅速,即使在西域这偏远的小县城,也是变化巨大。


我们入住的这家酒店,藏式风格,有暖气、有投影,24 小时热水淋浴。


玉树,摧不毁的城,生生不息的魂


玛多—玉树,325 公里,4.5 小时

这天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去找刘局开介绍信。介绍信的开成与否,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去拜访黄河源头。

刘局不在办公室。政府公务人员墙上,刘局的手机号码赫然在目,打电话过去,自报家门,并且赶紧把消防队邵队长的名字搬了出来。

路线早也规划了,自以为准备妥当,只欠路条……但刘局依然给我们泼了一头冷水,向我们解释道:为了黄河源头的生态保护,玛多从 2017 年就发布了禁止旅游的通告,禁止所有单位或个人进入保护区旅游、探险,对擅自进入的人员,会重罚。

至于开介绍信,是针对因工作需要进入保护区的人员,而且还得出具公函,说明进保护区的工作事宜,否则是开不了介绍信的。


刘局一番通情达理的介绍,虽然让我们打消了去黄河源头的念想,但并不觉得难受。为了保护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我们欣然接受,并大力支持国家这一决定。


出发,向玉树方向。

一路都是高速公路,路上的风景,让人沉醉。铺天盖地的云,在天上、在水里、在路的尽头,无边无际,无边无垠。

下了高速,还未到玉树,会先途经嘉那玛尼堆——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距离玉树还有7公里左右。
“玛尼”是梵文佛经《六字真言经》“唵嘛呢叭咪哞”的简称,刻有六字真言的石头被称为“玛尼石”,垒起来的玛尼石便是玛尼堆。

在藏地见到玛尼堆并不稀奇。垭口、湖边、路口,那是藏民的一种祈福方式。但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简易的玛尼堆。石头上并没有刻六字真言。



但那也是玛尼堆。每放上一枚石子,便是一次祈祷,一次与神的对话。内心至诚,最简单的石子,也可以是最真心的祈福。

虽然我对玛尼堆并不陌生,却从未见过规模如此宏大的玛尼堆。

这个由一世嘉那活佛于 1715 年创建的玛尼堆,用 25 亿块玛尼石堆积而成,又被称为“世间第一大玛尼堆”,已于 2002 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实话说,被称为嘉那玛尼堆,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实际上是一片东西长 283 米,南北宽 74 米,高 2.5 米的宏伟经墙,面积几乎达到航空母舰的面积,只不过这经墙是由一片片玛尼石堆积而成。

所以,高德地图上,如果你搜索“嘉那玛尼堆”,跳出来的其实是“新寨嘉那玛尼石经城”。的确,把它称之为经城,会更加确切。
因为,这分明就是一座用信仰砌成的城。

我们随着转经的人流,顺时针走了一圈。第一次,需要抬头仰望这些高耸的玛尼堆。

嘉那活佛创建玛尼堆时,玛尼堆规模并不大,但随着岁月流逝,玛尼石越来越多,直到1955 年,累积到多达 25 亿多块玛尼石。

这里曾在特殊时期被破坏,2010 年那场 7.1 级玉树大地震,又重创了嘉那玛尼堆。失去的已经失去,但增加的依然在增加。不断有新的玛尼石,被人们添加进去。

你可以亲手把经文刻上玛尼石。

也可以花点钱从路边的小摊上买一块玛尼石,小的15元。

只要生命不息,便可信仰不止。


了玉树,迫不结古寺看日落

结古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在玉树地区的主寺,历史上出过许多高僧,最出名的便是一世嘉那活佛,也就是那位创建嘉那玛尼堆的活佛。结古寺有经堂 2 座,僧舍 220 间,以名僧高徒较多而闻名于藏区。



顺着一条宽阔的大路开车到后面,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城镇。

恰在此时,雨过天晴,一轮彩虹忽然跃于山谷之上。天空中厚重的云雾还来不及散去,但山谷里的城镇,已经在阳光中明亮起来



心中无限感叹。

无论是我们目前所在的结古寺,还是山下那座明亮的城,都曾在 2010 年 4 月 14 日的早晨 7 点 49 分,几乎毁于那场 7.1 级的大地震。
10年,弹指一挥间。更加宏伟的结古寺,重新矗立于山头,俯视着山下那座愈发繁荣昌盛的城……


西藏到底有多少个小瑞士?


玉树—类乌齐,380公里,7小时

离开玉树,前往类乌齐。也终于离开高速,开始214国道。


似乎只有离开高速,才算是真正驶入风景。

沿着一条小路往山谷里开过去,直到山谷间挂满五彩的经幡……文成公主庙渐入眼帘。

据说,白纳沟这里是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当文成公主翻过巴颜喀拉山,渡过通天河,平安抵达白纳沟后,为感谢神的护佑,文成公主率领从长安带来的工匠,在白纳沟的岩壁上刻下了数十尊佛像和许多佛塔。


如果不是导航提醒我们,已经抵达目的地,我不会相信,这个背靠悬崖的小庙会是鼎鼎大名的文成公主庙。因为它实在太低调了。



传说文成公主离开白纳沟后,有一年,几位从拉萨来的高僧路过白纳沟,在此歇息,烧水煮饭。捡几块石头搭锅,却没想到,跑遍整条山沟,找遍每块石头,上面不是刻有佛像,便是印着经文。

于是,白纳沟是圣地的名声,便不胫而走,以至于许多藏民不远万里,前来朝拜。



继续上路,路牌上写着一句广告语:“西藏小瑞士,类乌齐。”

之前有听说过林芝、鲁朗是西藏小瑞士,又多了一个类乌齐?是不是在西藏,只要有漫山遍野的绿,便可称为“小瑞士”?



孜珠寺,只一眼,便已沦陷!


类乌齐-孜珠寺-丁青 169 公里 3.5 小时

类乌齐是川藏北线 317 上的一个县城,从类乌齐开始,我们将一路向西,经那曲、尼玛、阿里无人区、亚热,直到狮泉河。

今天的路线并不长,重点是孜珠寺。


N 年前,蟋蟀头无意间在电视里看到孜珠寺,便对我说,“我们一定要去那里!”
从此,心心念念。

那几年,我们喜欢往国外跑,感觉外面的世界无比新鲜。但时不时,蟋蟀头总会提起,我们什么时候要去一趟那个有着拱门山的寺庙。
他已不记得孜珠寺的名字,不知道具体地址,唯有天空之寺的身影,在心中无比清晰。他充满向往地对我描绘,那个如同拱门一样的山峰,那个如同世间并不存在的神迹。


从山脚到海拔 4800 米的孜珠寺,是一段 13 公里长的盘山路,碎石、坑洞、急弯,山险路陡,并不好开。所以有说,若非信徒,确难抵达。难以抵达的,却总是更显神秘与神圣。

第二次来,蟋蟀头已是轻车熟路,但依然花了我们足足 25 分钟才开到山上。当孜珠寺再次出现在眼前时,我们安静地仰望着它,好一会儿没说话。这种感觉,很特别。内心平静,却又澎湃。



我曾一个人穿梭于那些小屋前的小径,试着向拱门走近,却总是走到无路可走。这一次,我们打算一起,在这迷宫般的小径里走一走。



穿过寺庙,穿行于山坡上的小路。


虽地处 4800 米高原,依然能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朝气。

他们是修行人,也是凡人。


外墙斑驳、其貌不扬的土屋,却有着这世上最棒的风景。

站在孜珠寺所在的孜珠山上,于拱门之下,向外望去,是另一幅赏心悦目的风景。


悬崖上的那个白色小屋,最早是一个山洞,占巴南喀曾在这个山洞里修行。你如果现在去,仍能看见占巴南喀留在地上的脚印。
“占巴南喀大师,公元前 915 年诞生在沃莫隆仁圣地,是象雄国王的王子,文殊的化身,被誉为“密宗之父”,“本教密宗第二佛陀”,象雄八十大成就者之首。”


白色小屋是后人在山洞的基础上修葺而成,还装了一扇门。



一喇嘛依窗盘腿而坐,看见我,便指引我,让我去看地上占巴南喀大师留下的脚印。

随后进来的蟋蟀头,一脸开心,他完全没想到,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小屋,居然可以走进去,实在太意外了。

拜完菩萨后,他也盘腿而坐,和喇嘛聊了起来。喇嘛汉语并不好,但仍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我们半听半猜,大致是说孜珠寺已有 3000 年的历史,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转山的方向是逆时针,跟藏传佛教顺时针转山不一样。


我们向喇嘛告别,他却随我们一起走出小屋。示意我们,继续向上爬,穿过这个洞口。


钻出洞口,又是一块方寸之地。

他指引我们看岩壁上四智者的脚印。斑驳的岩壁上,那些脚印却“依然清晰”。岩壁上搭着一个木梯,如果沿着木梯继续向上攀爬,便可抵达山顶上那个用来修行的简易小棚。
喇嘛主动提出帮我们拍一张合影,于是便有了这张我们出发几天以来的第一张合影。
下山时,我们万分感慨,感恩这段相遇,也终于明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再来。
你得相信,冥冥中,一切总有指引。



车头向西,阳光朝东


丁青-巴青-那曲 476 公里 9 小时



曾经走过的路,因为季节不同,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丝似曾相识的感觉。曾经白雪皑皑的山,如今披着一层清清浅浅的绿。


唯有云,一路相随。
这时候,我们对一路相伴的云,早已习以为常。还不知道,等到了阿里,云是多么稀缺。

巴青的路,还在修建中。需要暂时离开317主路,走一条临时替补的路。

土路上迎面走来一群“马路霸主”——牦牛。它们倒是悠哉悠哉,自顾自的,挡在车前,根本不把我们的车放在眼里。说起不懂交通安全的牦牛,4月底进藏还真发生过一次比较危险的状况。赶夜路。车在山坳里盘旋,被浓浓的黑笼罩着,伸手不见二十指,唯有车灯照到的地方,才有一丁点昏亮——车灯被飞虫糊住了。



突然,灯光所照之处出现几团模糊的黑影,蟋蟀头本能的踩下刹车,大力的踩,几乎就要撞上了,我也惊得大叫。

车的 ABS 启动,在刹车钳与刹车片尖锐的作用中,明显感到车胎与路面剧烈摩擦,嘎嘎嘎,一路刹车印。终于,紧贴着黑影,车停了下来,这才看清楚:我的天啊,是!牦!牛!!它们一脸懵懂地看着我们,主人还在身边,要命的险,要是再晚小半秒踩刹车,必撞上无疑。

在藏区,如果撞上牦牛可不是开玩笑……自行想象。

插播结束,继续我们的路。

路不好走,坑洼不平。车辆经过时扬起的尘,更是铺天盖地,遮蔽了视线,也遮蔽了天际,车里充满尘土混杂着沥青的味道。





到了傍晚时分,终于体会到什么叫车头向西。
金色的阳光,洒满高原,也穿过车窗,直直地射向我们的眼睛。

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高原的阳光,非常刚烈,一点也不温柔。

此时与我们对视的夕阳,那似火的热情,令我们完全睁不开眼睛。而这种状况,将会持续到我们抵达狮泉河。

夕阳即将盛装落幕,而我们的行程还在继续。




我的梦,神的门,圣象天门


那曲-圣象天门-班戈 488公里 9小时

从那曲到班戈,沿国道317,一路向西。新修的路,路况非常好,3个半小时就可抵达。

笔直的公路上,几乎没人没车。只是一直向西延伸,延伸。

这种感觉,非常令人迷惑,感觉我们不像在西藏,反而是在冰岛。路况太好,车速不知不觉在提高,却浑然不觉。
又迎来一群“马路霸主”,慢悠悠,笃定定,却让人猝不及防,赶紧刹车。羊先生,请先走,撞不起,等得起。

还有 21 公里就抵达班戈时,调转车头,离开 317,向南驶去。班戈是今天的最终目的地,但今天的重点却是,纳木措北岸的圣象天门。

圣象天门,传说中隐藏的圣地。据说直到 2015 年,藏历羊年,按照藏族“马年转山,羊年转湖”的传统,纳木措成为信徒们朝拜的目的地,为方便信徒转湖,政府修通了纳木措的环湖公路,才让隐藏在圣湖北岸的“圣象天门”出现在大众面前。

距离纳木措的最后 59 公里时,路越来越烂,最开始还只是坑坑洼洼,到后面,搓板路一起上。我们这才相信,导航为何显示,明明 60 公里不到的路,我们却还需要1个半小时之久。

我们的车蹦跳着缓慢前行,路边草地上突然窜出一只狐狸,奔跑的速度似乎比我们还快。

愿这些草原生灵,永远在草原自在生息。


当地上的车辙乱七八糟,似乎处处都是路,也似乎根本无路时,纳木措那温柔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成为浓墨重彩的乌云下,一抹恬静的亮色。

恰好有车往回开,告诉我们,前方的路被封了,需要往另一条路走,折返前往的路上,却发现另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去圣象天门,居然要提前三天在拉萨预约,凭预约券才可买票进入。

这个消息犹如一盆冷水,瞬间把我们之前看见纳木措的热情给浇灭了。虽然面面相觑,我俩还是决定把车开到检票处再说。


我试着跟检票处的人求情,我们远道开车过来,能否通融一下。没想到,检票人马上给了我一个拉萨的手机号码,说是预约处的工作人员,让我打电话过去试试。

电话里我解释后,工作人员让我加他微信,让我用微信把身份证照片及西藏健康码发过去,再填写了车牌等相关信息。

几分钟后,他便把我俩的预约券微信给我,我们也终于顺利购票进入!感谢这位工作人员!


之前两次去纳木措,都是从当雄方向过去,即纳木措的南岸。现在发现,无论是南岸还是北岸,纳木措都一如既往的美。

这种美,无关乎与它对望的神山念青唐古拉,而是它与生俱来的恬静气质。


爬上一个小山坡,站在悬崖高处,远眺圣象天门。蓝色湖水如绸缎般在眼前绵延铺开,一头“圣象”安静地站在湖边,遗世独立。

整个世界,似乎都安静下来了。这梦中的画面,总让人觉得那么不真实。但吹在脸上的冷风,却无比真实,让人瑟瑟发抖……

傍晚 7 点,准备离开。天,意外放晴,露出蓝色的姣好面孔。

蟋蟀头贪玩,非要走烂路。虽然正路也好不到哪去。突然,我们的车陷进松软的沙土里,怎么也出不来。

蟋蟀头早就准备了脱困的装备,因而并不慌张,左腾右挪,不断尝试,车终于咆哮着爬了出来。我们也大出一口气。

单车穿越,最怕的就是路上出现问题,所以我们车上不仅备有两个轮胎,还带了各种修车工具。

不远处一辆车就没这么幸运了,轮胎被石子划破两次,连备胎也被划破了 。我们开过去,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他们说打了救援电话,正在等 100 公里外的修理车过来。天色已晚,只能祝他们好远!

一错再错,从这里开启


班戈-色林措-尼玛334公里5小时

我们的阿里中北线环线之旅——“一错再错”之旅,从班戈开始。昨日纳木错,今天班戈错、色林错、错鄂、恰规错、达则错,大错小错,错错相连,错错相扣。

和传统的阿里环线不同,我们相当于是反穿阿里北线。这意味着,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过渡,一开始就是艰辛。既有海拔高,又有路不好走的问题。



班戈到尼玛的路,已全部修好,全程只需不到5小时。
之前有朋友告诉我们,色林措非常美,不要错过——必须安排上!作为西藏第一大湖,很长一段路上,我们都能看见它蓝色的身影。虽能看见,却不能近前,317 与色林措之间,距离至少几公里远。
为了亲近色林措,我们选择离开 317,拐进省道 301。但最近处,依然隔着一片沼泽地,只好放弃。

最大的惊喜,便是寻路过程中,偶遇一群羚羊。

不过既然是“一错再错”之旅,所以色林错仅仅只是开始。

后来,当我们轻轻松松地来到错鄂的湖边时,的确有点小小的惊愕。

我向错鄂走近时,一位牧羊人赶着一群羊,从我们车的另一侧经过。连眼睛都没向湖水瞟一眼,只一心关注着他的羊群,那几只调皮的羊,不要又一不小心跑丢。


我们眼中的美景,对牧羊人来说,也许就只是他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他的生活,也许就如最近大火的“甜野男孩”丁真一样吧,“大部分时间和弟弟一起放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躺在草地上,也能躺上一整天”。

离开错鄂,继续寻找下一个错。

有些错,我拍下了它的美,却忘记了她的名。我承认,这是我的错。


有时,为了从高处看到错,我们也会把车开上山坡。

那沁入心脾的蓝啊!在这样的道路上开车,怎一个舒心了得。


过去的阿里北线,荒芜、贫困,但今日之阿里,部分已是今非昔比。
比如尼玛县,距离太阳最近的县城,却也是西藏最年轻的县,1983 年 8 月 1 日才正式成立。尼玛,在藏语里意为“太阳”,代表光明与神圣。

然而,寓意吉祥的名字,却并没有给它带来幸运。平均海拔 4800 米,高寒艰苦,地广人稀。太阳尼玛县一度是贫穷的代名词。直到 2019 年,才终于完成全部人口脱贫。


我们入住的尼玛大酒店,2018 年开业,虽然不能以内陆城市的大酒店标准来衡量,但24 小时热水、氧气,暖气、WIFI,硬件设施和环境都相当不错,简直可以用惊喜来形容我当时的感觉。
这一路走来,真心感觉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
骄傲,我的国!

为了与你相遇,我只能选择艰辛


尼玛-当惹雍措-扎日南木措-措勤 7小时

如果从尼玛沿 317 国道一路向西,走阿里大北线到狮泉河,路好走,但会与阿里北区所有美丽的错,失之交臂。

因此,我们必须选择走一条艰辛的路,从尼玛经文布南村、当惹雍措、扎日南木措,最后抵达措勤。

上路伊始,我们就已做好心理准备,迎接烂路的到来。
但老天似乎很眷顾我们。一开始就是新修的120 公里油路,直到文布南村,我们只用了 2 小时。
正在为这意外的馈赠庆幸不已,一个蓝色的错突然闯入我们的视野——是当穹错。

这一路上,无数的错,虽有姓名,却无名气。如果不是在此相遇,又哪里知道它的美丽?

苯教最大的圣湖——当惹雍措距离当穹错并不远,其地位极高,与藏传佛教所认为的世界中心——神山冈仁波齐以及圣湖玛旁雍措身价相等。

“雍措”,在藏语中意为碧玉似的湖。西藏有几千个大大小小的“措”,但却只有六个“雍措”——当惹雍措、玛旁雍措、羊卓雍措,还有山南的普莫雍措、冲巴雍措、拿日雍措。连鼎鼎大名的纳木措,都不能被称之为“雍措”。

为了与圣湖合影,我特意穿了一条美裙,但拍一张美照却比想像中困难许多。海拔 4540 米的地方,风大得几乎让你无处遁形。


离开了路况良好的 205 省道,驶上那没有名字的土路——终于开始了,这未知的道路。

离开当惹雍措后的风景,荒芜到寸草不生。会无聊吗?
当然不会。一起来感受颠簸吧。


最大的乐趣,还是与这些野生动物的偶遇。

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羚羊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打量着我们。

刚刚还在为与羚羊的偶遇兴奋不已,忽然间,又邂逅一辆前脸和挡风窗被撞得稀烂的皮卡。看得出,之前发生了很严重的事故。


我俩唏嘘不已。这辆破车,于我们而言,似乎是个提醒。告诉我们,前路凶险!小心,小心,再小心。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说的便是这里。
无数车辙,生生地压出了这样一条路。

但有时,车辙散落在整片荒野上,让人无所适从。如果你认为,沿着一个大方向开过去就对的话,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距离原方向越来越远。

三次没有及时看奥维地图,车就发生了偏移。最严重的一次,我们甚至找不到路了。


荒漠有着最好的迷彩,迷眼没商量。

轨迹和车迹都是飘的,左右不定,看来是导航出现问题了。我们再次把车停了下来。怎么办?
蟋蟀头比我冷静,“正确的路,离我们肯定不会超过5分钟”。
“既然路就在附近,那我们边开边看吧!”我建议。
蟋蟀头没听我的建议,依旧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然后缓缓的说了以下对策:
第一:等一会,抽根烟,看导航是否能恢复正常;
第二:抽根烟,开一会,看导航是否正常;
第三:看是否有路过的车;
第四:如果前三条都不行,最坏打算,就是在野外过夜。

好在水、高山气罐、火、快热米饭,足够两天的生活,干粮零食也有许多。油,用掉了两大格,但还有满满一箱70升副油箱,最少可开800公里,油够。应急电源,最少可以保持8小时最亮照明,手机、电台充电无忧。抓绒睡袋两个。防野兽装备也有……唯一的不足是没带帐篷。


抽完一支烟,做好最坏打算后,蟋蟀头决定按第二套方案,先开一段路,看看导航的反应再说。

隐约看见几条车辙印,在路上撞到铁丝网之后,导航重新恢复正常,航点不飘了,轨迹点也稳稳的跟车一起联动。

无边无际的荒芜,很容易让人心生荒乱。不安全感渐渐泛滥。但蟋蟀头一直信心满满。
路遇的牦牛,也总是气定神闲。毕竟,它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这一望无际的荒芜,直到扎日南木措的出现,才换了一种味道----另一种荒芜。

原来,荒芜也有许多相貌。扎日南木错,阿里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湖泊,海拔 4613 米,湖水美得让人心醉。

我们相伴着扎日南木错走了很长一段路,试着向它靠得近一点,再近一点。
不能再近,再靠近就要陷车了。


隔着一片盐碱滩,遥望着它,
因为光影,水面变幻莫测,如剑、如渊、如刃、如镜... ...


离开扎日南木错,立刻遇到史上最难搓板路,峰谷间相差高达十多公分。

但在这样的路上,如果开 60 公里时速,车保证散架,只能压低速度,保持时速在 10-20 公里左右。这也是我们最煎熬的一段路。

一路尘土,一路颠簸。
抵达措勤时,感觉人已快被颠麻木了。车里车外,一层厚厚的尘土。



很久没有这么艰苦的旅行了,
但这也许就是阿里北线的魅力吧。



今日小目标:天黑之前搬行李


Day9措勤 -- 仁多 280公里7小时

今日线路,措勤至仁多,依旧是在无人区穿越,“无路”可走的状态将持续,自驾将比昨天更加艰难。

为了避免在无人区走夜路,蟋蟀头定了今天的目标:天黑之前搬行李。


出发。路,很烂;天,很蓝;车,很赞;人,很帅。


山峦、湖泊、滩涂,颜色浅浅淡淡。大自然的色调,似乎随便涂抹一下,就很好看。
浓淡总相宜。




从帕江乡到扎布耶错的十几分钟车程,突然变成路况极好的油路。

从无尽颠簸到丝般柔顺,其中酸爽,也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说是阿里无人区,看来,这种说法也需要修正了。只不过,那一排排新建的一模一样的房屋,说明这里很可能是某地援建。

后来跑完整个阿里,我们发现,在西藏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援建屋,它们的特征就是,长得一模一样。这种做法类似于我们新冠疫情期间“一省包一市”援助湖北,比如江苏包孝感,浙江包津门。看来,这是我们一贯的优良传统啊!

只要有人居住,就一定会有 4G 信号。这不,刚到帕江乡,原本无信号的手机,突然变成 4G。

刚离开帕江乡,就到了扎布耶错。

扎布耶错和其他错都不一样,奶蓝色的湖水镶着白晃晃的边,有种清丽脱俗的美。


蟋蟀头对美的看法,跟我不一样。

之前那些错,我感觉好美,他认为还行;扎布耶错,我认为还不错,他却惊为天人,不仅把两个单反一个旁轴全部拿了出来,连无人机也出动了。


作为普通摄影爱好者,拍照工具只是手机的我,拍完几张照片后,就无事可做了,只好坐在湖边刷视频等他。

扎布耶错,还有另一个名字,扎布耶茶卡,“茶卡”在藏语中即盐湖,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

所以,那白晃晃的湖边,其实是白色的盐。

继续沿湖边行驶,甚至只见盐,不见湖。



没有鲜艳的色调,却恰如水墨画般美妙。




油路只持续到扎布耶错。离开扎布耶错后,烂路又回归了。

如果说,只有走烂路,才能和藏野驴相遇。
那么我的答案是,我愿意。

我愿意看到它们肆意地奔跑,悠闲地吃草,懒散地晒太阳,温柔地耳鬓厮磨……


但很快,颠簸把我从畅想中拉回来。烂路、野路、石路、水路,继续变着花样向前延伸……

上山、下山、急弯,一路循环。震动颠簸,从未停止。

蟋蟀头,稳稳扶住方向盘,紧盯前方,刹车、加速、左右摆动,以避开水坑、尖石、枯草。此时,他也像个战士。

不过,这位战士叼着根烟,时不时还拍几张照,吊儿郎当的样子其实很好笑。


远远的,还在山上,我们就看到了山下仁青休布错那靛蓝色的身影。只不过,它像一条腰带,镶嵌在黄色的荒原上。

离山下越来越近,那条蓝色的线却似乎变化不大,总是远在天边的样子。
望山跑死马,大概也就是这感觉了。

仁青休布错,相比之前那些错,蓝得更加幽深。不知道是因为它的湖水来自于冈底斯雪山的缘故,还是因为现在时间已经是傍晚 7 点过。


过了仁青休布错,距离仁多就近了,但天色也开始越来越暗。想着今天出发时定的小目标,我们更加有点着急。越着急,越看时间,越是感觉路变得漫长。


好在,我们还是在天完全黑透的时候抵达海拔 4870米 的仁多。

地处阿里腹地的仁多乡不大,就一条街,3 家客栈。要在平时,一定是冷清的。毕竟,在这里落脚住宿的,也都是自驾穿越阿里中北线的旅行者。

但今时今日和往年很大不同。因为疫情,大家不能出国旅行,喜欢自驾的都往西部少人烟的地方跑。又恰逢国庆假期,阿里穿越,竟成了一条热线。

仁多心悦客栈: 17789918858

13908904915

仁青休布措旅馆:13638920278

13398086509


紧挨着旅馆的小饭馆,一走进去就热气腾腾,无比热闹。房间里生着炉子,既是烧水,也是取暖。和屋外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屋里的氛围,像极了户外的样子。来自山南海北的人们,无拘无束的侃侃而谈。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
久违的户外圈。

“逃”出无人区后,回忆便从这里开始


Day10 仁多-亚热-革吉-狮泉河 400 公里 8 小时

按计划,今天下午就可以出无人区。


清晨 8 点,对阿里来说,天也只是刚刚亮。


海拔 4870 米的仁多并没有让人留恋的地方,只是作为阿里中北线上一个必不可少的休憩点,仁多距离前面的狮泉河 400 公里,车程 8 小时;距离后面的措勤 280 公里,车程 8 小时,这一路上完全不可能加油。

但仁多暂时还没有中石油,要加油只有桶装的私油,别无选择。


仁多至亚热的 90 公里,依然没路。不过相较之前的路况,又似乎好了许多。

最令人惊喜的是,从亚热开始,全是崭新的柏油路,亚热乡也因此显得异常繁华,餐馆、旅馆、小超市,热闹非常。
据说亚热也就这两年才通路。
想着仁多客栈老板今早的报怨,他说仁多没水没电没路。不过,既然油路已修到了距离仁多 90 公里的亚热,仁多通路,还会远吗?
有了路,繁华便指日可待。
我的爱国情绪又油然生起。在阿里这些鸟不拉屎的地方,国家一直在默默地扶贫、修路,这些都是肉眼看得到的变化。

一路上无路、无人、无车,但有一样东西一直在,那就是电线杆。我们不知他通向何处,但一定是通向光明。

只是,一旦阿里全程通路,一条自驾越野的终极穿越路线,也就彻底消失了。
是不是很矛盾?

刚离开亚热,便遇错呐错,我们“一错再错”阿里北线反穿的最后一个错。
为什么阿里所有的错,都可以这么美?


开上柏油路,路好了,但规矩也多了起来——比如,限速。路太好,却限速 70。蟋蟀头不习惯,开车开得昏昏欲睡。

恰好来了一群藏原羚,准备过马路。我们便干脆把车停在路边,看这出好戏。

藏原羚怕车,一直在路边望着马路另一侧的山坡,跃跃欲试,却又不敢造次。一头藏原羚,一羊当先,率先冲到了马路另一侧。
余下的羚羊,没有这么勇敢,磨叽着,一次次想尝试,却又一次次被呼啸而过的车吓退。即使终于鼓足勇气,走上马,也还在马路中间磨磨蹭蹭。看得人干着急。
终于,藏原羚还是安全过了马路。
一家羊,平安相聚。

因为路好,我们比预计时间早了许多抵达狮泉镇。至此,车里所有东西,都是厚厚的一层灰。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

好在,酒店里绿意盎然,处处如春,花技茂盛,流水潺潺,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透过玻璃橱窗,看着忙碌的厨师,想到我们即将上桌的大餐,开心又兴奋。

说不清,这是怎样一种反差。

身体还有在荒野中晃动的余感,可眼前又是春暖花开,既幻、又实。再想起昨晚住在仁多的小屋,似乎很遥远,好像不曾经过,又好像在梦里经过。

艰难的经历,却也是美好的回忆,回忆的检索里又多了一个你 ——“阿里”!


有些美,在路上;有些美,深藏于洞窟


Day11 狮泉河-东嘎·皮央遗址-札达 300 公里 6 小时

今日路线,狮泉河至札达。终于离开北部高地,转向南线。也终于,总体海拔可以低点了。

路好走。219 国道(新藏线),5 个半小时即可抵达札达。
出发伊始的 219 国道,很无聊。光秃秃的山,光秃秃的天,一副了无生气的德行。查一下高德,发现有一条县道可抵札达。于是,毫不迟疑,果断放弃 219 国道。

方向盘一转,进入 701 县道。深入群山,蜿蜒的公路也变得荡气回肠。


在我们看来,西藏县道的“玩味”远比国道来得有味:多山,蜿蜒,曲折,全是我们要找的趣味和“虐”感。

去往札达的这条县道,粗略估计,至少翻越六座大山。上上下下,左弯右折,超车,减速,停车拍照……忙得不亦乐乎,忙得大呼小叫,忙得手忙脚乱,忙得心跳加速,好在没有忙得高反发作。


不知不觉中,大山渐渐退去,画风陡然一转,我们开始进入土林的环抱。
这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众神林立。时光,把这一片山雕造得凌厉挺拔,高妙层叠。

这里,有巴山溯水,有庙塔高悬。谷间,隐隐传来号角陈陈,马啼巍巍。
一时,我们没有言语;一切,都沉浸于这片旷世纪的原野。


眼前忽然多了许多洞窟。我猜想,估计是皮央石窟到了。果不其然。

皮央和东嘎是两个村子,一前一后,相距 2 公里左右。因为这一片山上散落着 1000 多个洞窟,所以被称为皮央东嘎洞窟

1992 年时,在皮央东嘎的洞窟中发现栩栩如生的壁画,于是成为中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石窟遗址之一。因为壁画太美,又有“第二敦煌”之美誉。

售票处没人,也没有所谓的入口,我们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藏族小伙出现了。他就是流动的售票员,兼讲解员,热情,却又腼腆。

准备上山前,他才开始收门票费,皮央石窟+东嘎石窟,联合票价 50 元。直到他给每人一张门票,我们才相信,他可是正经的公职人员,而非随便乱收费的闲杂人员。

目前东嘎有 3 个石窟可供参观,分别是千佛殿、坛城殿和密宗殿。前面两个石窟相同大小,密宗殿相较之下小许多,只可供几个人同时在里参观。
3 个石窟都分别修了大门来保护,并分别上了几道锁。每到一个洞窟前,得所有人都到齐,管理员才会掏出钥匙开门。参观结束,我们一离开,管理员便立刻把门给锁上。
我们进入的第一个洞窟是千佛殿。之所以被称为千佛殿,是因为墙面上画了 3300 尊度母,分别是白度母和绿度母。
壁画之精美,保存之完好,大出我所料。一走进洞窟,密密麻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佛像铺满整整三面墙壁,我瞬间被震惊到了。
而且,因为光线较好,一打开大门,不用任何照明,明亮亮的光就立即点亮了整个洞窟。每个佛像,看上去都无比生动,熠熠生辉。(可惜不允许拍照)

回到皮央石窟。
上山的路没有东嘎石窟修得那么好,全是土路,并且仍在修建中。



皮央可供参观的有两个石窟,但因为石窟内部不大,每次只容几个人参观,所以在第一个石窟外面,游人已经排成了长队。
等候时,往山下望去。这样的风景,毫不真实,让人有点恍惚。
我这是在地球吗?还是,另一个时空?



进洞窟参观壁画时,会先经过一个看守人的小屋,再进入要参观的洞窟。也因此,光线极暗,必须借用手电筒,才能看清墙面上的壁画。

所绘内容也更加丰富,各种佛传故事,各种密宗曼荼罗,佛、菩萨、比丘、飞天,以及动物、植物和不同种类的装饰图案。


告别东嘎皮央,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们沿 701 县道往札达县城赶路。这是土林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夕阳给土林洒上一片灼灼的金光。

夕阳的余晖与土林的神威交织在一起,亦真,亦幻。我们也仿佛穿越于时空与梦境中,带着虔诚与臣服之心。



正所谓:
众佛披衣殿重重,
苍草茫茫裹烈风。
神阁仙塔百步外,
石镜一面照从容。


外星的镜像,地球的“魔界”


Day12札达-托林寺-古格王朝-霞义沟-札达

今日休整洗车,趁着洗车的时间,顺便去托林寺故地重游了一番。
虚掩的大门,一度让我们以为托林寺暂不对外开放。

旁边就是售票处,买好票,推门进入,里面除了两三个喇嘛,几乎没有游客。
午后阳光下的托林寺,有种别样的安静。

始建于北宋时期的托林寺,是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区建造的第一座佛寺。托林寺原有建筑规模较大,但不同历史时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到现在,仅存三座大殿和一个佛塔。

我俩进入红殿和白殿两个佛殿拜了拜,便退了出来。佛殿内肃穆的氛围,总是让人心生宁静。


从托林寺出来,车也洗得差不多了。开着焕然一新的车,我们继续去古格王朝遗址“故地重游”。

战争、气候恶化,以及土壤的迅速沙化,让这片曾经能养活 10 万人民的绿洲,所剩无几。

放眼望去,除了黄土,还是黄土。



如今的札达县城,依然被黄土所环抱。

但时不时,会有一小片或黄或绿的树林。只要有那么一点颜色点缀,无论是绿水,还是黄树,画面立刻生动起来。

路边有札达人新种的树,甚至有洒水车过来浇水。土林还是土林,干旱仍然干旱。但札达人依旧努力着,坚持着,种下一棵棵树,也种下一片片希望。


离开古格王朝遗址,我们沿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中的县道,开车驶向霞义沟土林景区。
霞义沟是最近几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中,据说最初是被一个摄影师发现。但知道的人依然不多,去的人就更少。
开车穿行于札达土林的这 1 小时车程,沿途风景只觉奇幻无比,似乎是在众神的宫殿中穿行。随盘山公路抵达高处后,山下的土林像一幅连绵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出发前,我曾一度情绪低沉。即将上路的自驾行,也无法让我提起一丝精神。再乐观的人,也总会遭遇自己的情绪低谷。对未来迷茫,对自己怀疑。

而这一刻,当我依崖而立,放眼望去,所有的消沉都随风而去。
换个角度看世界,似乎一切都豁然开朗。张开双臂。那一刻,我像拥抱了全世界。


去霞义沟的路,2017 年时还是土路,但现在柏油路已经通到了霞义沟前面几公里处的小村子。村里建起了客栈,也立起了欢迎摄影人入住的广告。
村子入口处拉了一根绳子,有人收门票费。门票并不贵,一车 30 元。


傍晚 6 点,光线正好。沟里就我们两个人,一辆车。
蟋蟀头放飞无人机,我一个人四处溜达,沿着一条小路往山坡上走。


四周很静,只有风声,还有无人机的嗡嗡声。
空无一人。有种进入外星球的玄妙感,太不真实。


忽然有种害怕的感觉。似乎再往前走一步,便会遁入另一个世界。

好在,回过头,车还在,他仍在。

塔钦,挡不住的回忆杀


Day13札达--塔钦230公里,4小时

札达至塔钦——冈仁波齐转山的起点。9 年前曾和一帮朋友去转山。但这次我们并不打算完整地转山。到塔钦,一为瞻仰神山,二为怀旧。
沿札达往东行,这一带的土林,相较之前,更加大气磅礴、波澜壮阔,连绵的城堡、宫殿,如史诗一般的壮丽存在。

没有任何预警,路突然被一根横杆拦住。路边的守卫告诉我们,前面修路,不能通行。

“修路?”

如果不从此路走,必须向北,翻山越岭,经东嘎皮央,走 701 县道,回到前天我们从狮泉河到札达的山路,再绕行到 219 国道。
如此一绕,原本还有 2 小时即可抵达塔钦,现在路线却突然被生生拉长到 6 小时。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守卫毫不妥协,我们也没办法。

蟋蟀头猜测,此时正值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中国历来有声东击西的战术,札达地区地处边境,封路极有可能是因为军事演习。否则不可能如此突然。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必须支持。嘴里哼着“我的祖国”,方向一打,径直往北。
同样的路,我们居然这么快又重走一次。完全意想不到。到底是我们舍不得这风景,还是风景舍不得我们?


终于再到塔钦,9 年后的变化大到让人不敢相信。

2011 年,我们去转山时的塔钦,只是一个有着几家客栈的小村庄,而且都是各家自己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并非由政府供电。
我们当时入住的客栈——川北宾馆,是塔钦唯一用液化气的客栈,也是当时的塔钦唯一可以洗澡的客栈,但即便条件最好,每到晚上,客栈也依然会停电。


现在的塔钦,不仅客栈数不胜数,而且还在不断的修建扩张中。
我们特意去寻了川北宾馆,绕过一个巨大的工地,它依然在路的尽头,似乎并无变化。有变化的,其实是站它面前的我们这两个人。
9 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我们甚至还能记起小戴站在门口拍视频,大家一个个从餐厅的门口走出来。说着话,带着笑,一个个对着镜头装怪或傻笑。

曾经同行的伙伴,虽然散落天涯,小美丽甚至去了大洋彼岸,但大家都越来越好了,不是吗?

所以,我并不愿意回到过去。
虽然,那时的我们,还年轻,也气盛。
能拥有可以怀念的美好旧时光,足矣。


鬼湖“拉昂错”,我要为你正名



Day14塔钦-玛旁雍错-拉昂错-萨嘎 530 公里 7.5 小时

塔钦的消费不低,早餐 20 元一位,馒头+榨菜+鸡蛋+粥。老板娘抱怨,“有客人嫌我们早餐贵,但这里什么东西都要从外面运进来,能不贵吗?”

这对开餐厅的夫妇来自重庆北碚,老板娘健谈,听说我是重庆人,话更多了几分。

“啷个想到这儿来开餐厅喃?”我问。

“没办法三,我是纺织厂的下岗女工。”下岗后,他们一时没了工作,又听说这里赚钱容易,便到了塔钦开餐厅。

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赚的钱啊!来了后才知道,这里高寒缺氧,物资匮乏,很多原材料都要从内地进。店铺房租相比内地是便宜了不少,但原材料就贵了许多。房租虽然便宜,但一年也只能做半年生意,就拿塔钦来说,到 10 月中旬,天气寒冷,转山的人不来了,他们的餐厅就要关门了,等明年 3 月再来开门。


告别塔钦,上路,今天的目的地萨嘎。

但去萨嘎之前,我们要先去一趟圣湖——玛旁雍错距离塔钦并不远,只需 48 分钟就可抵达。

传说,玛旁雍措是世界上的“圣湖”之王,是佛祖赐给人类的甘露,也是胜乐金刚道场。

她是雍仲本教、印度佛教和印度教的所有圣地中,最古老,也最神圣的地方。众神的香格里拉。


这次有缘,我们很轻松就将车开到了湖边。

来自冈底斯山冰雪融化而来的湖水,清澈透亮,幽蓝宁静。

玛旁雍错身后的纳木那尼雪山,偏于一侧。纳木那尼,藏语称之为“圣母之山”或“神女峰”,海拔 7694 米,是喜马拉雅的主要高峰之一。

隔着玛旁雍错,与神山冈仁波齐遥遥相望。



艺术家在湖边放飞无人机。我向着纳木那尼的方向,沿湖边散步。

湖边大片大片的红色植物,在淡蓝色湖水的衬托下,显得分外夺目。


我一度以为这是藏红花。惊叹着,圣湖就是圣湖啊,湖边长的都是藏红花。

而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还真的马上百度了一下,藏红花的样子——藏红花,原来并非红色的花,而是紫色的花。市场上销售的红色的藏红花,取的其实是花蕊部分。如此一来,很容易给人错觉,以为藏红花就是这样一丝丝的红草。

还容易让人误会的是,藏红花,也并非产自西藏。而且,西藏的气候根本不适合种植藏红花。实际上,藏红花的学名叫番红花。只不过,还是藏红花这个名字更被大家所熟知。


离开玛旁雍错,开车驶向拉昂错。15 分钟左右,路的尽头就出现了拉昂错的身影。

鬼湖拉昂错和圣湖玛旁雍错,一路相隔。

拉昂错,藏语意为“有毒的黑湖”。据说经常无风三尺浪,周边寸草不生,所以谓之鬼湖。听这名字,容易给人阴森恐怖的感觉。
然而,纳木那尼注视下的拉昂错,一片祥和安宁,水清如镜。
只是,湖边是沙滩,当然寸草不生。与一路之隔的玛旁雍错,形成强烈对比。尽管没有草木陪衬,也不能否认,拉昂错本身的美。


其实,拉昂错之所以湖边没有植物,只是因为拉昂错是咸水湖。而水草丰美的玛旁雍错,是淡水湖。
传说中,将两湖相通的水道称之为宇宙之门,门的一侧,水清爽甘甜;另一侧,则苦涩难咽。

一神一鬼,一正一邪。和谐共生,和平共处。
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认为的世界。

在传说中,总有一天,圣湖的水会流进鬼湖,到时,会有一条红色的鱼和一条金色的鱼随圣湖之水游进拉昂错,鬼湖的水从此就会变得甘甜起来。
希望,这样的传说,最后可以梦想成真。
只是,人们总是简单地把我们的世界想象成非黑即白,非善即恶;总是幻想着好治愈坏,善拯救恶。

其实,哪有那么简单的二元对立。可怜的拉昂错,却因为人们天真的想法,被冠以鬼湖之名,其实并不公平。

猝不及防的意外,完美错过的日落@珠峰



Day15萨嘎-佩枯错-珠峰曲宗村373 公里8 小时

2011 年我们一行人去塔钦转山时,也在萨嘎住过一晚。当时的萨嘎县城,只有一条街,而且严重缺水,每天只供水几小时。全县只有一个宾馆可以洗澡,而那个可以洗澡的宾馆早已客满。其余旅馆,条件极差,有的墙壁都已生霉。
如今的萨嘎,已不存在缺水的问题,洗澡也不再是问题,我们入住的华府宾馆甚至有地暖。东部来的生意人,更是带来了新思维。开车出萨嘎县城的一路上,超市、餐厅、各种小店,摩肩接踵,非常繁华。

萨嘎的变化,让我们格外欣慰,也非常感触。
今日行程,是到珠峰看日照金山。珠峰的日照金山,最美的时刻并不在日出,而是日落。所以,我们今天的行程,只需在日落之前,抵达珠峰大本营即可。欣赏完日落,住在大本营附近的绒布寺招待所。

上路之初,一切都是美美的。山美景美,心情也很美。
尤其是看到这个不知名的错,那完美的水中倒影,我惊呼,这不就是蟋蟀头的作品《大乘》吗?

抵达佩枯错时,看见远处的雪山,让我们误以为是珠峰,一阵欢欣。但实际上,它并非珠峰,而是希夏邦玛峰。
传说如果在佩枯错能看到希夏邦玛峰的人,都会交好运。
但似乎这个传说一点也不准,4小时后马上就证明给我们看了,哪有什么好运?

去往珠峰的路上,原以为会像阿里北部那么荒芜,实则不然。时不时,就会看见一片片修葺良好的房屋。这些排列整齐,长得一模一样的房屋,一看就知道是国家援建。



这一个个村庄,其实就是现实版的“吊庄”,和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吊庄一样,来自异地移民搬迁。

除了已经建好的房屋,还有许多推土机、挖掘机正在荒山上施工。

那黄土高坡上奋力劳作的一排排红车,是这一路上我们看到的最动人的风景。就如村里墙上写着的标语“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不仅住进了新房,当地藏民们也开上了新车。这一路上,本地车非常多。这位大叔甚至开发出小汽车的另一项功能。他悠闲地坐在后背厢里,拖着拉土的小车,如此一来,又省力又跑得快。果然,真正的聪明人都是懒人。
我们看得忍俊不禁,慢慢地跟着他的车,开了好长一段路。大叔不以为然,哼着小曲,看着风景,分外洒脱。


从 219 国道转至珠峰路没多远,便到了珠峰保护区大门口,需买票后进入。车与人都要买票,无论车还是人,门票都是 160 元。所以,我们一辆车,2 个人,门票费 160 元*3=480 元。
另环保车往返 120 元。
现在为了环保,珠峰已经不允许自驾车开到珠峰大本营,而是在距离绒布寺 20 公里远的曲宗村,设置了一个环保车转换中心。自驾车只能到转换中心,再换乘环保车到绒布寺,车费每人 120 元。
进入珠峰保护区后,沿山路一路盘旋上升,直到海拔 5198 米的加吾拉山口。


下车拍照。我在欣赏风景,蟋蟀头却突然发现车有点不对。

“有没有闻到一股焦油味?”蟋蟀头弯着腰,往车下一边张望,一边吸着鼻子。
他这样一说,我也赶紧凑过去,“好像,真的有味道。”
坐在旁边休息的一个藏族小伙子,立马站起身来说,“我帮你们看看。”
话声一落,他便直接钻到车下,完全不顾及身上的羽绒服。
果然,车正在漏油。
滚烫的机油,正一滴滴顺着横梁往下滴。

“有工具吗?”藏族小伙问,“我帮你把螺丝拧紧。”
蟋蟀头赶紧把工具箱找了出来。


但小伙子一直说工具不对,于是,蟋蟀头干脆和小伙换了位置,自己钻到车下。

小伙真心不错,虽然换了位置,却并没有离开,依旧在旁边帮忙递工具。
过了好一会儿,蟋蟀头终于从车底钻出来。虽然自己亲手拧紧了螺丝,但他依然不放心。

“要不我带你们去村里找修车师傅吧!”小伙提议道。
“或者我们就不去珠峰了,直接到定日修车?”蟋蟀头不放心村里的修车师傅,纠结半晌,对我说道。

“啊!不去珠峰?没必要吧。”听他这样说,我差点跳起来了。在我这个外行人看来,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而珠峰的日落,就在不远的前方。

但蟋蟀头有他的担忧:不一定是外壳漏油,但又判断不出问题在哪儿……

讨论的结果,我们继续前行,不过要先去村里修车。
小伙子跳上他的摩托车,在前面带路,我们开车在后面随行。
过了加吾拉山垭口,视野一下开阔起来,风景也更加壮阔。
一路上都可以看见珠峰和她的几个 8000 米俱乐部的兄弟姐妹:卓奥友峰 8201m,洛子峰 8516m,希夏邦马峰 8012m,马卡鲁峰 8463m。

小伙领我们到了扎西宗乡,找到那个修车的藏人。原本他是修大货车的,但听说我们的情况后,还是马上从一辆货车上跳了下来,二话不说就钻到了牧马人的车下。


车下那厚厚一层土啊,而那位藏族修车师傅好像完全不把这当回事。
他查看一番后,便叫他的助理拿来工具。再一会儿后,他从车底钻了出来。
“好了,没有问题了!”修车师傅拍拍身上的灰说道。
他这一说,蟋蟀头才终于完全放下心来,马上掏出烟递过去,“谢谢谢谢。多少钱呢?”
“随便给。”师傅丢下这句话,就继续修他的货车去了。
这随便给,反倒有点麻烦。但蟋蟀头的意思是,宁愿多给,也不能少给。路上所有的帮助都尤为珍贵。所以,我们给了师傅和那个热情助人的小伙子一人 200 元。
他们很满意。我们也放心的继续上路。

只是,不知不觉中,日落时分早已过去。天,已渐渐黑了下来。
珠峰最美的时刻,我们却在距离它咫尺远的地方修车。

与珠峰的日照金山,就这样完美错过……

站在海拔最高的寺院,看世界



Day16曲宗村-绒布寺-定日-日喀则 368 公里 7 小时

继续上山,到达转换中心的停车场,然后买票上环保车大巴,去绒布寺欣赏珠峰——20 公里,25 分钟即可抵达

大巴发车频次很高,基本上一坐满就发车,不需等待太多时间。
每辆大巴上面还配了一名导游,在出发伊始,给大家讲述珠峰的故事,以及为何要设环保车转换中心。旅行团的即视感。



从绒布寺到珠峰大本营只有 8 公里。过去,自驾车可以开车到绒布寺,再花 10 分钟,就可以从绒布寺开车到珠峰大本营。
现在,如果实在想去大本营,只有徒步。
站在普通游客亲近珠峰的最近距离,此时的珠峰,像朵莲花在眼前盛开,完全不像 8848 那么高不可攀。


转个身,再向前走 200 米左右,便是绒布寺。
绒布寺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海拔约 5154 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位于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冰川的末端,距珠峰峰顶约 20 公里。

绒布寺分新旧两处,我们现在去拜访的这个是新寺,说是“新”,但建于 1902 年,距今也有 119 年了。旧寺位于新寺以南 3 公里处,靠近珠峰,据说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绒布寺,只是一座小小的寺院,但曾经,绒布寺一度规模很大,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来因历史原因被毁。

寺院的左边和右边有一些民居,估计是喇嘛或比丘尼的住所。


进得寺院大门,几乎没人,只有两只羊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踱步。


大门外的售票处没人,进来后依然没人,就算我俩大摇大摆走进大殿,估计也不会有人干涉。
见有尼姑经过,我俩赶紧主动上前询问,哪儿可以买门票?



她往大殿方向喊了几声,不一会儿,一个喇嘛拿着门票走了过来,问我们要几张门票?
看到这儿,你会不会感觉奇怪,一个寺庙,怎么又有尼姑又有喇嘛?

不用奇怪,绒布寺是一个僧尼混居寺,最兴盛时曾拥有僧人三百多名和比丘尼三百多名。现在虽然人数不多,但依然保持着僧尼混居的地方特色。
绒布寺的门票费 30 元/人,微信支付给喇嘛——是的,海拔这么高,4G 信号却是满格!果然在西藏,只要有人居住,就会有 4G,真正是人在哪儿,网在哪儿。

少许喧哗后,一切又归于安静,
只有风的哗哗,鸽子的咕咕,经幡的刷刷声。
偶尔,再有两声羊脖子上的钉铛声。

5100 米高原上,寂寞,自由,空灵。


该和珠峰说再见了,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离开绒布寺,坐环保车回到曲宗村,再重新坐上我们自己的车,经定日,到日喀则。

开车离开曲宗村时,村民正聚集在一起打水。


出发之前,蟋蟀头又再次检查了车。没有漏油。没有了对车的担忧,风景又再次回到蟋蟀头的眼中。
连绵的雪山,雪山注视下的蜿蜒山路,路上的村庄,以至于荒山开裂的皱纹,都是极美的画面。


好景不长,刚出珠峰保护区的大门,机油味又冒出来了。蟋蟀头赶紧下车察看,果然,机箱又开始渗油。
所有的好心情,随之立即散去……

在定日县找到一家还算正规的修车店,修车师傅肯定了蟋蟀头的判断,分动箱漏油,但最终的解决办法,只有到 4S 店才能操作。最近的 4S 店,应该也只有拉萨了。

从定日到日喀则的 240 公里,路上的风景已经和之前大有不同。
只是,我俩眼中再无风景。



拉萨烈阳下,偷来了一天


Day17日喀则-拉萨277公里,5小时,Day18拉萨

从日喀则到拉萨的 277 公里,最初是 318 国道,到接近拉萨的 53 公里,开始变为高速公路。

距离拉萨越近,风景也开始变得婉约起来。

只是,三次进藏都错失羊卓雍错,眼巴巴看着岔路口那条延伸向羊湖的 349 国道,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心情 down 总是难免的……


当晚和清静、S 姐、宝宝等一帮上海来的朋友,以及长驻拉萨的暗月,在拉萨排名 Top1 的川菜馆吖啦嗦相聚。
在上海,大家一年也难得见一次面,唯有在朋友圈,天天见。
在拉萨,从中国的最东部到了最西部,反倒是说聚就聚。
这种感觉很特别。
虽然旅行路上,两个人,不孤单;但一群人,才热闹。




今天是从西宁自驾出发的第 18 天。至此,我们已走完唐蕃古道、阿里无人区、阿里南线,回到拉萨。余下的几天,我们将沿川藏南线,开回成都。
拉萨的阳光,直接而热烈;用蟋蟀头的话来说,清晰且锋利。

下午1点过,似乎正是小孩子中午放学的时间,家长们不仅把校园门口堵得死死的,甚至把校外的马路也堵得死死的。

老街的小巷里,没有游人,没有喧闹,只有最真实的拉萨平民生活。

暮然间,前面一个哆嗦着走路的藏族老太太,忽然在墙根蹲下小便,慌忙得连裤子也来不及脱下。
因为距离我们太近,我俩太震惊,几乎没反应过来。等老太太小便结束,扶着墙颤巍巍地起身,我们才回过神来……
我和蟋蟀头对此意见不一致。他认为老太太是因为太老了,实在忍不住了才这样;我却认为这是藏民的习惯,作为游牧民族,他们习惯了在户外随便找地方解决,所以即使在城市里,老年人依然改变不了这样的习惯。


走出小巷,来到商业街。阳光,倾泻而下。

街上非常热闹,不是卖土特产,就是卖手工艺品和生活日用品。明亮喧哗的街道,和幽暗宁静的小巷,形成鲜明对比。

转入八廓街,这条随大昭寺一起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街道,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以往的八廓街,除了手持转经筒的藏民,还有许多磕长头的藏民。但今年,因为疫情,八廓街也是空落落的,不再有磕长头的人群。

少了这些磕长头的藏民,我总感觉八廓街上少了些什么。
虽然,信仰仍在。




转经道之外,八廓街现在更成了旅拍一条街。
从扎一头藏辫,换一身藏袍,再到各种POSE,都有摄影师和化妆师一条龙服务,旅拍店也比比皆是。街上那些鲜艳的墙壁,便是最美的背景墙——特别是玛吉阿米餐厅的黄墙,热门得还需排队拍摄。

不过,我们最爱的,还是唐卡店。喜欢唐卡,更喜欢那些专注于绘制唐卡的神情。


唐卡的绘制要求极为严苛,画师必须按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严格进行。
我们站在一旁,看画师一边用笔细细描绘,一边口中念念有词。
我们不敢多说,不敢多问,连呼吸也尽量放轻一点,生怕打扰了他们。
绘制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长则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绘画的过程,便是修行。画师把自己对佛的敬重,对善的理解,对美的向往,一笔一画,全部融入唐卡。

离开八廊街,我们便直奔朋友暗月的家。
暗月是我们一个户外驴友,在一次户外徒步后,他说要去西藏旅行。然后,他便不再回来,定居在拉萨。

他爱拉萨的阳光,爱这里无拘无束的生活。闲时,骑着他的摩托,带着心爱的 QQ(QQ 是一条极可爱的狗,可惜前不久在一次去纳木错后,莫名去世了),到处旅行;忙时,尤其是虫草季,便专心虫草代购业务。帮虫草产地的藏民,把好虫草更多地卖出去。


总有这样的人,不为传统所束缚,随着心意,过着这样另类而自由的生活。
我们羡慕他,却不能成为他。

暗月邀请我们去他家吃烧烤,还约了在塔钦遇到的阿毛,正好他也在拉萨。喝着暗月用虫草煲的鸡汤,聊着我们各自旅途中的故事。
拉萨在这一刻,于我们而言,更是多了几分温存。

故事已经结束,故事也正在开始……


about我 他,this is我们

我,爱美丽:喜欢户外徒步,旅行中度患者。虽然也喜欢臭美爱打扮,但包包这些奢侈品对我来说,完全不及旅行的分量。比如,我会这样折算,一个 LV 包,相当于 2 个人 2 趟往返意大利的机票,所以对我来说,买一个包,还不如去一趟意大利。
他,蟋蟀头:广告人,因为玩户外开始玩摄影,然而一旦开始触摸相机,便一发不可收。从摄影爱好者,到商业时尚广告摄影,再到伦敦艺术双年展获得摄影三等奖,被老外称为“艺术家”,仅仅用了 10 年。

我俩在户外相识,只不过,
爱美丽喜欢走徒步虐线,
蟋蟀头喜欢走摄影轻线。
两个原本并无交集,走在不同路线上的人,
怎会走在一起?
只能说两个字啦——缘分。

我们在一起 10 年,一起旅行 10 年。
旅行中的默契,让我们终于知道,
两个有缘人,
即使走在不同路上,也终将相遇。
愿你也能遇见心仪的风光,
和那个一起陪你一起看的人。


文章来源于▼



欢迎关注《徒步中国》

《徒步中国》活动商城
中国深度户外旅行线路100条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1月8日,有三个与马云相关的公告引发市场关注。1月8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马云先生将不再控制君瀚和君澳持有的蚂蚁集团多数投票权。同日,恒生电子也公告,..

3月17日,拼多多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截至2020年底,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7.884亿。平台四季度新增5710万活跃买家,去年累计新增活跃买家规模超2亿。如市场此前..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无人之境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无人之境和无人区玫瑰一样吗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无人之境(2016)》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无人之境(2016)》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阿里王坚当选院士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阿里云博士王坚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阿里云创始人:曾被人称为“骗子”,马云却为其投资100亿,现在如何?“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

本文由 徒步中国 来源发布

两个人,一辆车,阿里北线无人区穿越~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