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看见的中国「低头族」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


最近,《中国三农报道》记者在河南省汝州市庙下镇走访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不管是马路边上,疾驰的车辆上,还是户家的院子里,随处可见的孩子都是低着头玩手机的——小到两岁的娃娃,大到十几岁青春期的孩子,这些「没人管」的孩子们,终日以手机为伴。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的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了,把孩子们留给爷爷奶奶。孩子们又不愿意跟爷爷奶奶玩,就只能扎堆玩手机。

以往周末在街上能看到孩子们你追我赶,跑着玩的场景,现在几乎看不到了。

如果要找这些孩子的话,也很容易——谁家爷爷奶奶管不了孩子,基本上他们家一放学就会挤满了玩手机的小孩子们。

7岁的男孩昊义在采访的整个过程中,眼睛都没有离开手机。

父母给他买手机,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学习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视频聊天沟通感情。即使知道昊义经常打游戏,他们也不敢没收,生怕耽误了孩子学习。

唯一的办法,就是爷爷奶奶跟孩子「打游击战」,把手机藏起来,可往往孩子很容易就能找到手机。即使有了史上最严防沉迷规定,孩子们依然可以想各种办法,用父母的身份证登录……


我们无奈也好,心酸也罢,但这些鲜有人关注的「低头族」背后,折射出的正是真实的农村现状:

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和不懂得如何教育的家长。

根据2019年调研数据显示,全国超过90%的农村家庭只有不到5本宝宝读的书;超过85%的农村家庭玩具数量不到5个。

还有一项调研表明:北大农村学生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比例仅占17%……

这两项研究之间的关联,值得我们深思。

大家都是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可有的孩子,「空」到没有家长的陪伴,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念。




我们常常说,家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孩子的人生就是什么样的。

健康童乐园公益项目曾记录过一位「不说话的娃娃」,三岁的男孩小路很少开口说话,父母一直在外务工,小路跟着爷爷长大。

听邻居们说,这孩子「不正常」,三岁了还不会说话。他们劝小路爷爷带孩子去医院看看,爷爷坚决不去:

我娃好得很,能跑能跳的,去什么医院呀。

我让他不发烧不吃药顺利长大,也就算完成任务了。

工作人员想要深度探访一下小路,正好碰上爷爷穿戴好雨具准备去田里干活,小路则被爷爷用两根绳子捆在身后,乖乖地趴着。

爷爷说,小路的爸爸妈妈偶尔会跟孩子聊聊天,爷爷就很少跟孩子说话。一方面是自己不善言谈,另一方面觉得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无所谓。

没时间、不懂教育,觉得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爱」,这正是当下乡村教育或者乡村养育人的局限性。

不知道买什么书,就买本唐诗三百首随便读读;没时间陪伴,就让孩子自生自灭。

家长是无力的,孩子是无辜的。

很多时候,家长如果再开明一点点,再多关注教育一点点,孩子的人生就会大不相同。




纪录片《出路》中有一位女孩叫马丽娟,她12岁时也曾有过梦想,她想去北京读大学,想每个月挣一千块钱,给家里人买些面和油。


曾经,她也非常认真用功地读书。

但当一家人搬到城里之后,马丽娟再努力,也跟不上进度了。家人觉得「孩子读书没啥用」,既然读书不好就退学吧。

退学后的马丽娟没有学历,不会电脑操作,最终的结局就是「16岁嫁给了表哥」。


如果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母没有任由她自生自灭,而是带着她慢慢追上来,一点点补课可能她这辈子真的有机会去北京读大学。

可惜没有「如果」。

农村庄稼的成长,是靠天吃饭;孩子的教育,也是靠天吃饭。

家长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局限,就是孩子人生的天花板。

他们没有地方去学习教育知识,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就是这么长大的,孩子也可以这样长大」。

时代不同了,每个年代的人都有他们的历史使命。

我们无力去责备家长教育,他们爱的能力或许存在局限,可是爱的初心却同样厚重。




电视剧《小舍得》中,米桃一家曾经引起过广泛争议。

有人说,米桃妈妈告诉米桃「不要买漂亮裙子,要买大一号的衣服」是穷养;

有人说米桃父母怪她「内向不合群」,是不尊重孩子的情绪;

有人说米桃妈妈拿她跟别的同学比较,是伤害她的自尊心……


可是,如果我们站在米桃父母的角度,就会知道他们真的已经用了洪荒之力:

在大城市靠卖水果养家,省吃俭用就为了把女儿接过来一起住;自己舍不得买一件衣服,只想给女儿报个好的补习班;他们不懂教育是真的,爱子之心也是真的……

在他们的世界里,在他们的认知里,在他们现有的能力下,为人母他们已经拼尽全力。

只不过,他们的力量太有限。

像这样的中国家长,其实有太多;在乡土中国,更有无数的孩子正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

健康童乐园公益项目记录过很多这样的孩子:

2岁的利利,从小被妈妈背着去田里干活,唯一的玩具就是一个坏了的玩具车。妈妈很爱利利,可是她不知道除了吃饱穿暖以外,还能为孩子做什么;

24岁的年轻三娃妈妈阿花,每天照顾一家人起居就已经筋疲力尽,她的小女儿两岁了还不说话,明显发育缓慢,可没什么文化的她不知道孩子到底怎么了;

3岁的留守儿童超超,跟人交流很困难。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只需要做到不生病、听话就好了,至于其他的,爷爷奶奶不知所措……

同样是对孩子100分的爱,有爱的能力的家庭,能让孩子接收到120分的爱;没有爱的能力的家庭,只能让孩子接收到30分的爱。

这些「有心无力」的家长,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帮助。

他们需要免费的、优质的教育课程,告诉他们到底怎么爱孩子;

他们需要放在家里的玩具,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他们需要学习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走进孩子的内心。

为了帮助这些无辜的孩子,为了提升更多孩子的成长质量,为了用最小的力量帮助改变中国的下一代,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安利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了「健康童乐园」儿童早期发展计划。


「健康童乐园」项目真正关注且助力于农村0-6岁的儿童的营养健康和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努力地为他们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比如给这些六岁以下的子们提供玩具物资、搭建游戏角;



帮助孩子家长一起为孩子提供适合农村养育人的儿童早期发展线上课程;


定期组织教育进家庭的线下社区活动,等……我们的一点点善意,就能给农村儿童提供一个相对温暖公平的开端。


当我们看到过那些孩子虔诚的眼神,看到过他们脏兮兮的衣服,看到过他们被背在身后的无助与无奈时,我们才能意识到,真的有很多人,希望被拉一把,需要被拉出沼泽。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项目同时也得到了「创益品牌+计划」的加持:

腾讯与品牌通过共同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能够让公益事业得到各方位的社会关注度、汇聚全方面的社会力量,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的落地与创新。

人这一生要做很多事,可是能够改变世界,改变他人的事情却不多。

我们上面提到三岁还不会说话的男孩小路,在健康童乐园项目帮助之下,他们拥有了积木可以亲子共乐,爷爷学会了如何跟孩子有效交流:

当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突然说出那句「爷爷,可不可以把那块积木递给我」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天籁之音。


帮助一个孩子,就是改变世界,帮助他人最简单、却最温暖善意的事情。

20元一杯奶茶的钱,我们就可以为农村孩子提供一本适龄优质绘本;

30元一顿外卖的钱,可以为孩子捐赠一个玩具 (球、手拍鼓等 );

50元一份甜品的钱,可以为农村孩子捐赠一次身体指标筛查服务;

100元一件T恤的钱,可以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个AI早教机……

我身边一位朋友说,深夜很空虚的时候本想点一份外卖,意外看到了「健康童乐园」项目,把外卖的钱捐给了他们。

想到又有一个孩子,可能拥有了一台早教机,他觉得那种满足感,才是生命的力量。

有力者,请出力,中国农村0-6岁儿童家庭等着您善意的援手!
本文由 麦子熟了 来源发布

不被看见的中国「低头族」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