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虚寒的窘境,孩子也不能避免,特别是胆小和黏人的孩子......



有的妈妈总抱怨自己的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简直就是“熊孩子”的代表。精力旺盛的孩子阳气充足,身体的阳气总是驱使他们向外奔跑,所以妈妈们需要时常拉着他们,免得他们到处调皮捣蛋。而阳气不够、体质虚寒的孩子,即使妈妈使劲去推,也不能让他们勇敢地向外面的世界跨出一步。

很久之前在街上看到一个妈妈当众数落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想让他勇敢点。当时那位妈妈大幅度地扯着孩子小小的胳膊,边扯边吼:“有那么难吗?啊,试试都不行吗?别的小朋友都可以,你怎么就不行呢?”孩子沉默着默默流泪,眼泪汪汪的,连哭都不敢大声,看着老心疼了。

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一样的,指责孩子逼迫孩子勇敢是没有用的,不够勇敢可能是孩子体质虚寒导致的,所以妈妈们应该冷静下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异常黏人

可能是虚寒体质导致的

2019年12月16日,中国在湖北爆发新冠疫情,到今天已经整整两年多了,这两年也有很多孩子如天使般降临人间,给这昏暗天空增添了一抹难得的彩色。

疫情期间出生的孩子,或者2~3岁大的孩子,为了少接触到外人,他们大部分时间是躲在家里的。因此他们缺乏了正常社交,以及户外阳光的滋润,变得格外安静和黏人。

之前看过一个哥哥带妹妹的综艺,里面有一个小妹妹只有3岁,很可爱很懂事,但就是怕生不爱社交。她看见人多就害怕,一害怕就会一直哭一直哭,边哭边吵着要回家。哥哥实在拿她没办法,只能把她用小被子包着,搂在怀里不停地安慰和鼓励。但即便如此,怕生的小妹妹也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去和其他小伙伴玩耍。

中医认为孩子是纯阳之体,出生后自带纯正的阳气,这种阳气就像是温暖的小太阳,温煦着孩子的身体,让身体茁壮成长。缺乏户外运动和自然阳光的滋养,孩子的阳气得不到补充,还会因为孩子长身体的需求被加速消耗,从而阳气不足而阳虚,阳虚就没有精力活动,所以变得内敛安静,异常黏亲人,怕生人,怕冷......慢慢的,就容易形成阳虚则寒的“虚寒”体质了。

什么情况会形成虚寒体质呢?

中医讲天人合一,自然界有太阳的照耀,才有了光明和温暖。所以我们的身体里也有阳光,这个阳光就是阳气。阳气每时每刻都在给身体提供热量,当我们喝凉水、吃雪糕的时候,需要大量的阳气给这些寒冷的食物加温,才能消化和吸收这些食物。

所以呢,孩子形成虚寒的原因无外乎先天和后天两方面。

“先天”是妈妈怀着孩子的时候,自身也是虚寒的体质,例如有常年痛经、手脚冰凉等。再加上孕期失于正常的调养,导致胎儿早产或胎儿出生后虚弱,一出生就阳气不足而阳虚。又因为“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主要体现在“肾阳虚”

“后天”类似疫情期间孩子被长期困在室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光照和运动,再加上不恰当的喂养方式,导致孩子脾胃差,胃口不好,不好好吃饭。为了维持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孩子体内的阳气被过多地消耗而阳虚。而“脾为后天之本”,所以主要体现在“脾阳虚”

阳虚时,身体供热的能力变弱,身体会慢慢冷下来不说,抵御外界寒气的能力也不足了,肾阳和脾阳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形成阳气虚的虚寒体质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是虚寒体质呢?

体质虚寒的身体,就像一个无人居住的房间,又暗又冷,又潮湿,还容易长霉。所以“冷”和“湿润感”就是身体常常的感受。体质虚寒的孩子,一般有这些表现:

1.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结实。

2.常见表现:平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易出虚汗,面色白,嘴唇白,舌头颜色淡,舌体偏胖,舌苔白滑。

3.脾阳虚表现:口淡不渴,喜吃热的饮食,大便稀,易积食。

4.肾阳虚表现:体内津液堆积时小便色清且尿多;津液少时或尿少,不易尿出。

5.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6.易生病:易水肿浮肿,易拉肚子,易患风寒感冒,易感湿邪。

7.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夏天不怕热,但冬天特别怕冷。

除此之外呢,孩子虚寒最让妈妈头疼的,还是孩子吃饭不香,容易积食,拉肚子等情况。若是在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还会导致孩子长高受限,身材瘦弱矮小,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未来呢。

春天虚寒体质的调理

希望每个有意识的妈妈,都能好好调理孩子虚寒的问题,这里我们给出从食疗到生活护理的几点补阳的建议,帮助妈妈们在日常生活中调理孩子的虚寒体质。

一、怕冷时喝姜枣茶

姜枣茶可以增加我们体内的热能,早上阳气刚刚升发起来,用姜枣茶再加一把推动力,让身体的循环运动更充分,寒和湿就都容易被代谢掉。

做法:

6颗红枣和6片生姜,比例上生姜可以比大枣再多一些。先用刀面拍瘪,让生姜和枣更容易出汁。冷水下锅,大火烧开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饮用。如果觉得太辣不够甜的,也可以适量加点红糖。

生姜温中散寒,搭配红枣平补气血,适用于体质虚寒、阳气不足的人,大人小孩都可以喝;虚寒体质的孕妇和哺乳期也可少量饮用,切忌不可大量,边喝边观察怕冷的情况有没有得到改善。若是有平时痰多、舌苔较厚的情况,暂时不适合喝哦。

二、春天养阳

1.天气寒冷时避免阳气过度消耗

①多加衣物避寒;

②不要过度劳累,不做剧烈运动,少出汗;

③多睡觉,恢复精力和体力。

2.晒太阳补阳

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适当进行舒缓柔和的户外活动、日光浴等。晒太阳最好的时候是上午10~11点等太阳最温暖的时候。

要注意晒背,在人体的头部、后背阳面分布着督脉、膀胱经等人体阳经大穴,充分晒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补充阳气,祛湿排寒。

3.春天也可以艾灸

督脉为阳脉之海,阳气在督脉上聚集和储存,可经常按摩督脉上的穴位,如长强、腰俞、命门等,可以起到疏通阳气、强身健体的作用。

按摩的同时,可适当用艾条艾灸中脘、肚脐和关元穴,也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取穴。给孩子艾灸建议每个穴位5~10分钟,总时长不要超过30分钟。要关注孩子身体的反馈,如果他不愿意,就别强求。

灸对了可能会出现一些排寒反应,比如,开始咳痰、痰多、痰白;大便变稀、或者拉稀;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冒凉气;艾灸的部位出水等等。

如果有舌质红、舌苔黄、爱出汗、怕热、爱喝凉水、手心烫、大便很臭、干结等热证,就不建议自己艾灸,而是应该在中医的指导下操作

如果艾灸后出现了上火、津液不足的迹象,也要暂停,比如口干、咽干、咽痛;更愿意喝水、更容易出汗;声音变哑、容易发脾气、容易尖叫;大便变干;嘴唇红、眼屎多、眼睛红等等。

小时候有一部叫《家有儿女》的电视剧,现在耳边都能响起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下成长的主题曲,希望每个妈妈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成长,也愿疫情早日过去,还世界一片湛蓝的天空。


|郑洪洋

编辑|橘郎中

校对|藿香

插画|茉莉红阿赖耶识

作者简介:郑洪洋,金牛座中医学毕业生,热爱中医文化与易经、喜欢学习中医儿科、妇科知识,对心理学、法医学、文学感兴趣,羊爸爸运营编辑。



本文由 羊爸爸 来源发布

全民虚寒的窘境,孩子也不能避免,特别是胆小和黏人的孩子......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