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个热门专业后,我却发现是天坑”


那些自认为读了“天坑“专业的人,当初为何会报考,后来又怎么样了?


采写 | 南都周刊记者詹丹晴

编辑 | 林意欣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报考大学那个专业吗?


近日,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红兵为“天坑专业”正名,呼吁“高等教育不是教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很多网友对此并不买帐。


所谓的“天坑专业”,指的是生物、化学、环境、材料专业,因为学习难度大、就业缺乏竞争力得此戏称。网友们指责邓红兵,“站着说话不腰疼”。


除了“生化环材”,一些被视为香饽饽的热门专业,有人读了同样后悔。


高考后,社区网站豆瓣上几个“大学后悔学xx专业”小组变得异常活跃,按照小组人数排名,后悔学法学、会计学的小组人数最多。他们在枯燥的法律条文、会计公式泥沼里挣扎,看着灰蒙蒙的职业前景,悔不当初。


那些自认为读了“天坑“专业的人,当初为何会报考,后来又怎么样了?南都周刊试着找到其中一些人。



名牌大学毕业变身打杂的律师助理


2009年,陈晓敏如愿被录取为广东一所211院校的法学专业本科生。


这是她填报的第一志愿,更准确地说,是她母亲的第一志愿。


母亲觉得,丈夫那在某省检察厅当检察长的同学和他那担任法官的妻子,是活得最成功的典范。她希望女儿以后也能有这样一份体面的工作。


陈晓敏并不抗拒,她对法学有过天真的想象。她以为学了法学,就会像电视剧里演得那样,变成光鲜的律师、体面的公务员或者是站在镜头前的法制记者。


法学一直是高考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根据中国教育网的报考指数,2021年,法学专业在所有专业中人气排名第8,位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之后。法学专业也在不断扩招。1977年,我国只有3所大学开设法学专业;到了2020年,这一数字变为619所。


但事实是,陈晓敏开始修读法学时就后悔了。她很快就因为法条的繁琐、现实案例的丰富、以及法条和现实间的盘根错节而倍感折磨。


而且,陈晓敏发现,学法学性价比不高,“法学很难学,就业竞争激烈。想要学好,并且把知识变现,过好自己的生活,难上加难。”


这也是“大学后悔学法学”小组成员最沮丧的地方——法学就业口狭窄。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一般有律所、司法机构、企业法务部。僧多粥少的司法机构不好考,想要成为光鲜亮丽的律师没有那么容易。


要拿到律师执业证、独立代理案件要闯很多关,最难的是要通过司法考试,还要在律师事务所实习一年。整个周期最快也要一年半将近两年。


除非是名牌律所,在这不算短的时间里,毕业生们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


“每个月2000元。”在广州某检察院工作的陈悠米回忆起8年前当律师助理拿到的工资。但8年过去了,律师助理的待遇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南都周刊从招聘网站了解到,以广州为例,律师助理每个月的薪酬多在3000-6000元之间,上万元的很少。


在薪资待遇不如意的实习期,很多人连律师真正的工作都摸不到边。陈悠米就告诉南都周刊,“我当时跟的律师不是很容易信任人,凡事喜欢亲力亲为。我做的事会比较琐碎,比如把律师手写的文书打印进电脑文档,跟当事人见面,跑法院,去立案,主要是打下手。”


“有些律师害怕被抢饭碗,不愿意传授职业技巧,导致很多律师助理都在打杂。”在上海一家律所工作了十年的奚海麟告诉南都周刊,“但是如果实习不满一年就拿不到执业证,这由不得你。如果想做律师,就要接受前几年都要‘啃老’的现实,还要熬得下去。”


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李莉就不想去律所,比起待遇低、工作强度大,更主要是因为通过实习真正接触这一行后,她明白自己不适合。


“在律所,能说会道的实习生很受欢迎,我也很羡慕这种能够在很多人之间游刃有余的人,但我自己就是做不到。”李莉称,“有时候给带教老师发消息,三行的消息我能琢磨十分钟,害怕用词有误。想到以后做诉讼律师要开庭、做非诉律师要不停熬夜就觉得很痛苦。”


奚海麟介绍称,“大多数律师的执业状态都是单兵作战,从销售到售后,一个人包圆了。除了专业能力外,律师非常看重经验、开拓资源能力和情商。”


李莉很后悔当初的选择,“性格对于法学专业真的很重要,不擅长沟通交流的人要远离法学,不然会很痛苦。”


陈晓敏就没有考虑过做律师,她觉得“在广州,律师助理的收入还不如餐厅服务员”,她也不向往司法系统,“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当多,压力也大,性价比不高。”


对后面这一点,陈悠米则深有体会。去检察院工作几年,她几乎没有试过准点下班,经常要加班到晚上9点甚至更晚,除了办案外,她还要兼顾一些行政性的工作。

热门专业变冷门


如果考生报考法学时或多或少被它正义的光环吸引,那报考会计学的考生多更加直接,是为了毕业后好就业。


每日在题海里奋战的考生对专业前景又有多少认识呢?


许宽是一名小镇做题家,高考后,他考虑过修读上海交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但是,老师和父母认为经济学比较宽泛,不如会计来得实际。


许宽不懂。在贫穷的县城里信息闭塞,忙于备考的他对大学专业、行业前景几乎一无所知。他听从长辈们的建议,报考了一所财经类大学的会计学专业。


毕业于某985院校的王萌会选择会计,则是因为高三时家里经济出了点问题,想着要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而会计则被家里长辈视为好就业的专业。


但是,曾经被视为“好就业”的会计专业,如今收入却很难跟游戏策划、计算机编程等相比。好就业的专业随着产业变迁在不断更迭。


数据管理咨询机构麦可思发布的《中国2010届、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显示,2010年毕业本科生月收入排名前五的是互联网开发员、财务分析员、管理咨询师、信贷经纪人和个人理财顾问。到了2019年,排名前五的是游戏策划员、互联网开发员、网络设计员、计算机程序员、计算机系统软件工程技术人员。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2010年本科生毕业后薪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到了2019年则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从现实的供求关系来看,经管类专业其实已经属于人才培养供给超过社会需求的‘冷门’专业。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反而会掉进‘冷门’的坑里。”


今年5月,网易数读统计了微博上与“专业劝退”有关的话题,在“专业劝退”榜单上,会计学排名第一。


上大学前,王萌只听说会计好就业,却不曾想,好就业不意味着待遇好。她所在的新一线城市,企业挂出来的会计岗招聘启事经常是这样的:要求工作经验5年以上,拥有cpa(会计注册师)证书,月薪7000-9000元。


王萌透露,有同班同学宁愿去当销售也不愿意做会计,同样是辛苦和有压力,销售待遇会好一些,“业绩好时,销售岗一个月能拿2万元,会计的月薪则不到8000元。”


2021年6月,东方数字财税研究院发布的《税务会计人才发展白皮书》显示,税务会计从业人员中基层员工数量较多,整体薪资较低,有59.4%的从业人员年薪在8万元以下。


许宽并不讨厌学会计,但真正从事相关工作后,他对会计的厌恶与日俱增。


“财务工作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去核对数据、整理凭证,确保每个数字、每个小数点没有差错,可是这种费劲的过程不会给我带来多少成就感,每次做完月报、季报、年报只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领导也很少会很认同我的工作。”许宽告诉南都周刊。


从事财务工作后,许宽基本告别了元旦、清明、国庆等假期,别人在休息玩乐时,他在加班加点编写企业的财务季报、年报。


在豆瓣上,“大学后悔学会计”的小组人数有21501人,仅次于后悔学法学小组。人们后悔的点主要在于会计门槛低、工作枯燥、天花板低、没有就业前景。


“会计是最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之一。会计琐碎、知识量大,本身难度不算大。用人单位更关注应聘者的实操能力经验和证书,而这方面只要大专生努力就不比我们差”。王萌说道,“我们还会被用人单位反向歧视,他们觉得学历差一点的候选人稳定性更好,成本更低。”


“就像凯恩斯的那句名言:‘从长期看,我们都将死去’。会计行业的饱和及易替代性就意味着它未来总体悲观。”许宽补充道。


把他们推向困境的手


南都周刊在跟十几位毕业生交流后发现,这些后悔大学修读某门专业的学生,当年高考后几乎都是依据长辈建议填报志愿的。


在熊丙奇看来,这些遗憾本可以避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不少学校不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新高考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根据兴趣选科、发展兴趣,可这依旧被功利对待,很多学校仍然只抓应试。等到填报志愿时,能够明确说出自己的专业兴趣的学生很少。”


事实上,在国外,针对学生兴趣、能力等的认识、引导早被纳入教育系统。1971年,时任美国教育署署长的西德尼·马兰正式提出“职业生涯教育”概念。1989年,美国《国家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方针》提倡要从6岁开始生涯规划。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也有很成熟的做法。


“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制定计划去完成、实现。我国已要求高中进行生涯教育,大学把就业指导作为必修课,但真正重视的学校和学生不多。”熊丙奇告诉南都周刊。


这种教育的缺失,使得少数有自己兴趣的学生无法明确自己的选择,在对专业就业前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他们最后很容易听信长辈的意见。


在“大学后悔学会计”小组,一位叫“x柴”的网友就发帖称:“我真应该遵从我心愿学历史专业……但是爸爸觉得我学历史没发展,高中稀里糊涂学理科,理科学得稀烂,高考分高不成低不就,稀里糊涂学财务,结果会计越来越卷,根本不是越老越吃香。”


在“大学后悔学商科”小组里,一位名为“钉某野蔷薇”的网友发帖称,“我更喜欢建筑学或者园艺相关的专业,但是被家里人劝说,工地根本不需要女生……”


熊丙奇指出,“对于那些迷茫的学生而言,职业生涯教育是必须补上的一课,要认真思考自己究竟适合干什么,怎么去改变。每个人的路是不一样的,要有自己的人生发展规划。”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些人,本来是不讨厌自己修读的专业的,甚至报读的就是感兴趣的专业,但在就业过程中后悔情绪不断滋长。


在“大学后悔学小语种”小组里,有网友发帖询问,“如果论爱好,大家会选什么语种学。”点赞数最多的答案是:“计算机语言。”


这一定程度道出了现在就业市场的真相——信息技术类专业才是香饽饽。明明他们当年同样是高分考进的专业,最后就业时却只能望着别人的高薪哀叹。


彷徨、转型、和解


王萌想要逃离会计行业。在校时她考虑过转化学专业,不被家里人支持,毕业后她花了两年时间考研,想要换道到哲学专业,但没有成功。


7月5日,王萌去了一家国企的会计部门报到,开始上班。自从学了会计后,她感觉人生处于一种停滞和倒退的状态。眼下,她正在吃药对抗抑郁症。


许宽刚刚从房企办理了离职手续,他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逃离会计岗位。


许宽劝要报考会计的考生要想清楚,要了解会计的就业前景。“如果真的要读,一定要和别的专业结合。比如会计+python,会计+金融等等。会计就业范围很广,但如果想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一定要和别的技能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后悔报读法学的李莉才刚刚大三,在人大法学院上进、狂热的气氛烘托下,不参加模拟法庭、不参加辩论赛、不加入学生会的她,在整个专业里显得格格不入。


“周围同学对法学的热爱,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可悲的讽刺。”李莉说。李莉还在等,等待两年后通过考取研究生、修读中文专业,脱离苦海。


刚上大一就后悔读法学的陈晓敏,大学四年都没有认真听课,就连对法学生最为重要的司法考试,她都随便应付,结果自然没有通过。直到第二次备战司考,陈晓敏花了三四个月时间认真备考后,才真正感受到了法学的魅力。


陈晓敏不讨厌法学了,但也不向往法律行业、司法系统的工作。


那些后悔读了某些专业的人,没办法坐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再做一次选择,但他们中也有一些人,正在积极地寻求改变,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毕业后,陈晓敏在二线城市一检察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再后来,她去了佛山开了一家咖啡馆,实现文艺青年的梦想。


陈晓敏那些后悔学法学的情绪早已释怀,“我是那种适合经营生活的人,种种花、做做美食比较适合我。虽然我没有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但法学其实很有趣。法律独特的逻辑思维,看待社会、历史问题的角度,都令我在学习其他东西时得到不少启示。”


像陈晓敏一样,因为后悔而转行的人并不少。在豆瓣,有不少“过来人”传授经验,例如在大学时期读多个第二学位,有读工商管理的第二专业是法学专业,也有有讨厌小语种的人转去学会计;毕业后厌恶会计的毕业生转行做了新媒体运营,也有不喜欢法学的人转行当记者。


如果还有一次选择的机会,陈晓敏不会读法学,她会遵从内心报考文学、心理学专业。


但是,陈晓敏也没有觉得选了法学就很可惜,“我学的东西都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我的生活里。人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白学的。”


(应受访者要求,李莉、陈悠米、许宽、王萌为化名)

END


本文由 南都周刊 来源发布

“读了这个热门专业后,我却发现是天坑”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