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项工作抽检不合格,教师、高校都将被问责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不少人关注: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发布《关于202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根据《通报》显示,广东省此次抽检的134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7篇论文被认定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占送审总数的0.52%;另外54篇论文,各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占送审论文的4.03%。

去年11月,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其中,全国招收硕士生99.1万人,在学硕士生267.3万人。可以说,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但只有保证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国才能成为研究生教育强国。

近些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成为国家保证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教育部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旨在研究生论文审查上进行严控。



2021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总督学在教育部发布会上表示,四川对高校硕士研究生论文抽检结果存在问题的9所高校,相应调减当年研究生招生计划108人。

2020年11月,湖南省教育厅公布2019年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抽样检查结果,共有32篇硕士学位论文“不合格”。

……

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持续升级

硕士学位论文抽检,源于2014年出台的两份文件。

2014 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

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又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文件规定,学位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实施,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比例为5%左右。对连续2年均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予单位,进行质量约谈。

该办法还规定,在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中,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对“存在问题学位论文”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学位授权点,依据有关程序,责令限期整改。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所授学位的学术水平,将撤销学位授权。

此后,教育部针对研究生论文抽检情况的关注也不曾减少:

2019年2月,教育部将强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查处,开展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抽检等工作作为当年工作要点对外公布。

2020年9月,在我国研究生规模持续增长但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存在培养条件建设滞后等问题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适当扩大抽检比例。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曾这样评价论文抽检:“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已成过去式

国家层面加大论文抽检力度外,不少高校也收紧了研究生“出口关”。

如清华大学在2020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加强对已授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后评估工作,加大抽查力度。

又比如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厦门大学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

教育部严控论文质量审核标准,高校收紧“出口关”。双拳出击下,不再有研究生浑水摸鱼拿到文凭的可能,“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真正成为了过去式。去年9月,广西大学曾发文称,全校有138名研究生由于论文质量问题,两次申请学位均未能通过审核而失去学位申请资格。

并且,硕士未能毕业,导师也将受到影响。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

上文提到的广西大学在同一篇文章提到,自2020年以来,全校共有44名导师因所指导的研究生中有多人次未通过学位申请审核(或个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被界定为“问题论文”),被先后暂停2020年或2021年招生资格。

提升论文质量,应严把“培养关”

许多专家学者在谈到研究生论文质量提升的话题时都表示,“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 “培养关”。

“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应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研究生指导方式,潜心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比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了提升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开展了几方面的探索:

建立健全导师规章制度体系。该校先后制定了多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对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兼职博导、MBA硕士导师等的遴选办法、工作职责和评价机制。

实施立德树人导师考核机制。该校不断强化对导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考核,明确了师德一票否决制的实施细则。研究生院开通专门栏目、电子邮箱和电话,接受研究生、家长等对导师立德树人履行情况的沟通与反馈。学校每四年组织一次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活动,明确将立德树人成绩突出作为评选优秀导师的基本条件。

探索实施导师评聘分离制度。学校不断严格对导师学位论文指导质量的考核和结果使用。例如相关办法明确规定,同一指导教师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当年盲审有累计2人次或连续两届有研究生论文评阅意见为“不合格”的,将停止招生一年。

优化导师遴选的个性化机制。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放宽遴选资格对职称的要求,尤为注重对高水平年轻博士的引进,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讲师(或相当于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符合相关条件者均可申请。

构建能力导向型的培训体系。学校不仅注重对导师信息素养、育人能力、实践能力的培训,还重视利用学校信息特色和优势,对导师开展前沿的信息技术培训,进而带动研究生教学与导学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高校只有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切实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才能真正令研究生学有所成,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广西大学网站、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教育部网站、麦可思研究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期责编 | 麦可思傅业洋

我们的视频号上线啦~
快戳↓
关注我们
观看更多视频

往期推荐

01.正在崛起!这类型高校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该如何做?

02.六年两获“持续卓越”认定,它靠什么?

03.清北博士扎堆!这个职业真的这么“香”?


本文由 麦可思研究 来源发布

注意!这项工作抽检不合格,教师、高校都将被问责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