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拿自家孩子跟谷爱凌比的劲头,不如努力学学谷爱凌的妈



归化运动员谷爱凌是这两天的顶流,可以预见的是,这个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

冰雪项目有自身特殊性,门槛较高。如果一个孩子要从小参与相关项目,最终将兴趣爱好变成事业,需要一定的家庭经济支持作为基础。相比旧的专业队模式,归化运动员可算是一个捷径,可以借助冰雪项目老牌强国的科学训练,吸纳拔尖人才。

通过资料可以看到,归化的华裔运动员普遍有着相当优越的家庭条件,父母多是专业人士,比如硅谷程序员、医学博士和律师等,完全有能力支撑孩子的爱好。谷爱凌就是典型,她的母亲毕业于北大化工系,之后赴美留学,留在了华尔街。从小在美国长大的谷爱凌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但擅长冰雪项目,长跑、篮球、瑜伽、骑马、足球、攀岩和射箭都不在话下,而且还会钢琴、芭蕾舞,去年更是以SAT1580分(满分1600分)的成绩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含金量极高。

也正因为这样,谷爱凌夺冠后,网上流传着“鸡娃不如鸡自己”的说法。虽然“拼爹”这个词早已异化,被许多人所痛恨,但它更多应该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平,使得“拼爹”跟“拼权力”划上等号。而在相对公平、权力不大于一切的社会里,“拼爹”也是存在的,但却是以合法且正常的方式存在,即父辈通过自身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之拥有更广阔的人生选择空间和更高的成才几率。


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一个父母拿谷爱凌这种“别人家孩子”说事儿,那么自家孩子很可能会来一句:“那你当年怎么不去北大,不去华尔街?”

当然,孩子是否成才,与父母是否有能力创造优越条件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能说拥有优越条件的孩子,起点会更高一些,如果自身足够努力,那么人生选择空间就会很广阔。我也不赞同孩子这样怼父母,因为能创造优越条件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时候,人正是因为自己当年不够努力,或者没有机缘,才对孩子有更高期待,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种理解并不等于为人父母者可以“为所欲为”,将对孩子的过高期待视为理所当然。

这几十年来,中国教育始终探讨的话题中,“过高期待”就是其中一个。80后求学时,最常遭遇的就是“过高期待”,他们的50后父母因为时代原因,多半没有完整的求学经历,很多人甚至没读过什么书,也因此动不动把“被耽误”挂在嘴边,希望孩子利用难得的好条件认真读书。这种心态当然可以理解,但有不少父母因为这种期待,对孩子过分苛求,最终酿成悲剧。

到了新世纪,“过高期待”的主角有所改变,70后和80后父母被裹挟在鸡娃大潮中,希望孩子能有更高成就,同样酿成不少悲剧。

很显然,将自己的人生遗憾当成孩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很不合适,而且很容易造成家庭隔膜和孩子的崩溃。

更糟糕的一点是,大多数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和审视自己这件事情上,存在着严重的双标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前面所说的段子就并非荒唐无稽——你要求孩子像谷爱凌那样全能,那么即使无法为孩子创造同样的条件,是不是也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思维?你有拿自家孩子跟谷爱凌比的劲头,是不是该先去学学谷爱凌的妈?


学习人家的妈,要学的并不仅仅是努力和成就,也不是教育方式和观念。首先要摒弃的,是那些没有逻辑、能让孩子一句话怼回去的双标思维。

比如“苦难哲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很有道理,但实际上经不起推敲,甚至毫无逻辑的俗语,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吃苦从来都不是“人上人”的必要条件,而许多中国人热衷赞美苦难的行为,也是一种极端化的病态。

说到“吃苦”这个词,在中国家庭教育里出现的频率实在是超高,老一辈最喜欢将之挂在嘴边,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大型的反智双标现场。

之所以说是双重标准,是因为老一辈在批评年轻人的时候,就会说“你们这代人吃苦太少,所以比我们差远了”,但当他们提及自己的人生,需要掩饰自己的无能为力时,又会慨叹“我没赶上好时候啊,小时候太苦了,要是有你们现在的条件,我的成就肯定更大”。

这是不是明显到不能再明显的自相矛盾?但一代代中国父母,总是将这两套自相矛盾的话术交叉使用,批评人时就让人多吃苦,开脱自己时就说自己吃苦太多被耽误了。

如果只是无逻辑的自相矛盾,那也没什么,毕竟生活中没逻辑的话术实在太多。但中国人提及“吃苦”,往往呈现一种极端的病态,形成“赞美苦难”的荒谬哲学。
其实,中国人讲吃苦,常将辛苦与苦难混淆。一个人若要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必须要付出巨大努力,比如音乐领域的“一万小时定律”,但这样的辛苦跟社会对个人施加的苦难,完全是两回事。

苦难从不伟大,真正清醒的人,应该质问为何有这样的苦难,又该如何避免这样的苦难,而不是歌颂苦难伟大。

再比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一句很常见的俗语。见到那些家境困难但自强不息的孩子,人们会说这句话,老人要批评孩子时,也常会用上这句,顺便加一句“别人家孩子”……

但是,这句应用场合无限多的俗语,真的有道理吗?或者说,那些出身贫困家庭又自强懂事的孩子,真的会是大多数吗?比例能够支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样的结论吗?

这句话在农耕时代,当然有其道理,穷人家孩子要早当家,只要搞定洗衣做饭加种地,就能养活自己。换言之,当时的“当家”只是“生存”。

不过如今的人使用这句话,往往将“当家”等同于“生活”而非“生存”,即不局限于洗衣做饭,还将学习乃至人生远景一起纳入。这样一来,这句话就显得非常片面。

一个早当家的好孩子背后,是无数个无力当家,甚至无力求学的可怜孩子,早早失去了人生的可能性。

在人类历史上,寒门的上升途径从未被封死,即使许多人高呼“阶级固化”的今天,寒门子弟仍然有实现阶层上升的空间。但不管哪个时代,寒门子弟都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实现阶层跨越。即使是今日欧美,阶层固化的现象也相当严重,中产以上家庭的子女成材率更高。数据显示,中国每年高考录取生源中,农村学生比例一直在下降。2015年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高考状元都是“非农业户口”。曾经被视为改变阶层命运的高考,也逐渐被固化,其背后是考生的家庭出身、父母的培养和视野、学校和社会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叠加。

运动领域同样如此,在旧模式下,许多冷门运动项目都曾是穷孩子的专利,只要有天赋、能吃苦,早早进入专业队,闭门苦练十几年,拿到奥运冠军就能改变命运。但近年来,中国年轻运动员的面貌已经有了相当之大的改变。比如射击等项目,一个孩子要从小参与,培养兴趣,继而进入专业领域,多少需要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而在这次冬奥会上,归化运动员们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不需要生活的苦难,也不需要“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只需要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父母支持,还有足够宽松的氛围。

想让自家孩子学习谷爱凌,那么即使你做不到谷爱凌妈妈那样,起码也不要赞美苦难,收起那种“我吃过苦所以我比你明白,你条件好所以啥都不懂”的作派。这样的话,你在孩子眼中会可爱得多、高大得多,也正常得多。



中国减肥神药的疯狂40年


有的网民,就像婴幼儿


真实的谎言——我们是如何被事实和数字欺骗的?


中国智商税简史


“韭菜”简史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是什么让人们丢掉了思考


比玩手机上瘾更可怕的,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傻


关弹幕,保智商


更多阅读点击下方标题,查看更多文章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努力,而是深度思考力
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
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长期接收碎片化的知识有什么弊端?
殷海光:逻辑为什么重要?
美国小学作文,不止是组词造句,更训练说理
丘成桐:训练逻辑思考是中学最重要的科目
中国缺乏的是逻辑启蒙
美国大学怎么教学生说理、论证?| 逻辑学
说理、辩论的几大误区,你能避免吗?
中国学校的必修课:讲理!
逻辑思维对孩子有多重要?从美国天才班甄选标准说起…
常见逻辑谬误的破解之道,果断收藏吧!
请对照这24种逻辑谬误自行打脸
一堂实用的逻辑课:高效评估你的说理是否可靠

长按上图,扫二维码
即可关注“逻辑学”
本文由 逻辑学 来源发布

你有拿自家孩子跟谷爱凌比的劲头,不如努力学学谷爱凌的妈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