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两次,80后青年从“呆子”到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主任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要是我光在门诊上的话,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神医’。因为你看到的,复诊的都是效果好的,效果不好的可能就不来了,大夫随诊跟不上。”


2003年读本科,2008年读研究生,2011年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研二期间就开始代课,从学生到临床大夫兼老师,80后的宋荣强是很少数具有一定标杆意义的中医教育经历的青年中医。



来源 |同有三和基金会



01
“呆子”复读两次学中医

“我是穷二代。”我们刚见面坐下来,宋荣强就对我说。高考填报志愿,他选择了学医,还是很多人不看好的中医。

“你怎么走上学医这条路的?”我问。

宋荣强说:“我家世代务农,我父亲和祖父在当地都算是比较有文化的。父亲读过高中,因为全国没有恢复高考所以回家务农。后来他到当地中学做了初中老师,在我两岁左右的时候,一向身体很健康的他突然得了一个奇怪的病,四肢逐渐没力量了,最后连走路都成问题,在当地医院几经治疗也没有好转,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父亲开始自学中医针灸推拿及中药。大约两年后,父亲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我小时候经常拿着针灸针玩耍,这也是我从小就接触了中医。此外,有一个爷爷比我父亲大10岁,两个人是忘年交,他是我们村里的村医,后来乡镇建了卫生院,他去干了几年院长,再后来我们家盖了房子的时候跟他成了邻居。他们多少影响到我的高考填报志愿时的选择。

宋荣强读本科期间留影

读大学,是宋荣强的第一个人生分水岭。但是,他初升高,高中考大学,都是连考两次。

“我从小上学成绩一般。不如我爸,周围人都说他学习很厉害。”宋荣强说:“五岁前人们都以为我犯傻。大人说我开口说话很晚,反应特别迟钝,成天光傻乎乎地笑,不怎么会哭,一个马扎自己能坐着玩半天。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老师找到家里大人说她教小朋友唱歌,别的孩子都唱,就我一个人不唱,不过把我抱到台上也能唱下来。家人为我着急,甚至找人算卦,担心这孩子长大行不行啊,这脑袋有问题啊,在家里人们都叫我‘呆子’。”

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他高考志愿填报了中医专业。家里人对他选专业没有提什么意见。但是一学上中医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就大幅度提高。为什么读大学后自己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十几年过去了,宋荣强自己也没有想明白。

喝了一口茶,右手端茶碗停了片刻后,宋荣强说:“我上高中的时候语文成绩是不错的,背诵古文能力很强,古文成绩比较好。我有个关系一直很好的高中室友,巧合的是我俩报考了同一所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现在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部),我的专业是中医他是针灸推拿。我俩学习是有点比着的,记得学习针灸课时,我经常跟他比谁背的歌诀更好,当时我的胜率挺高的,呵呵。”

“学中医需要一定的诵读医古文能力,还有一个好学伴。”我点头说。

宋荣强大学读书成绩一直很好,甚至得过第一批国家励志奖学金,足足5000块。当时他每个月生活费一两百块钱。眼中闪出一丝光彩,他微笑着说:“我们那一届在校生,总共就几个人获得。当时,学校的一等奖学金一两千块钱而已。”

他又专又红。上大学前他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进了大学校门后虽然一开始站在台上讲话腿直打哆嗦,但是大三的时候就当班长了,并且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等等,连他自己都感觉像变了一个人。他大二成为党员积极分子,大三预备党员,大四正式入党。

我问宋荣强:“相对来说,学习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但是当班干部、入党,不太一样,需要处理好跟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你是怎么做的?”

他说:“从前上台讲话的时候老是担心,后来我就想台下坐的人都是你的朋友,他们不是来给你挑三拣四的,是来帮助你的,这样我的心态就越来越好了。我人缘比较好。记得我申请入党的时候,我们团支书积极地推荐我说‘只要我们每个人找宋荣强帮忙的话,他从来没有拒绝过的。’这句话至今我记得还很清楚。”


02
如愿考取研究生的前前后后

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宋荣强读大学的时候,也萌生了备考读研的想法。他想考回家乡山东,但是他不知道,自己至少要闯过两道关。

第一道关,选研究生导师。一开始他钟意的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的姜建国老师,虽然笔试成绩第一,但是复试成绩并不很理想,最终没有被姜教授录取。爱才惜才的姜老师专门给他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博士生吕翠霞老师,宋荣强很高兴,悬起来的心终于落地了。

他说:“我研究生考试的分数还可以,超了一类线80来分,读北中医、上中医应该是可以的。”

第二道关,读研的学费关。他从读大学起,直到上研究生,每年家里都要跟亲戚借钱给他凑学费。幸运的是,在读研一上学期的时候,宋荣强的一个师兄,比他高两级,介绍他去一所私立大专讲课。大概到研二下学期和研三的时候,课程较多时他一周上30节课。

“我这个师兄讲课特别好,很多学校都找他讲课,有一次我们一起给本科生搞一个关于如何考研的讲座,他认为我讲的不错,以后他的很多课程就让我代他讲。”宋荣强说。

研究生入学后,宋荣强继续自己的“优秀学生”之旅,先后当选班长、研究生会主席。他喜欢给本科生、班里的同学组织个小讲座什么的,经过3年研究生历练,他很善于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了。

“说一说读研期间影响你比较大的老师?” 我问他。

“除了我自己的导师吕翠霞老师外,还有陶汉华老师,姜建国老师。”


“陶老师是我学医以来最佩服的一个人。他是我接触的所有人中,境界最高的。陶老师理论、临床功底都很扎实,做科研、学术求真务实,生活中淡泊名利,经常资助一些需要长期吃药的穷人。他的境界真是太高了。


宋荣强跟研究生导师吕翠霞教授合影


“临床上,陶老师并不是都用经方,他的方子看起来很中庸,但是效果很好,虽然我专业是学《伤寒论》,坦诚说我受到陶老师的一些影响。陶老师学术上不造假,通常来说如果他看不惯别人做法的话,肯定要怼的。但是陶老师很能理解别人,他一点都不愤青,他对谁都不会怎么样。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他的一个研究生,跟我是同一届的一个老大哥,从乡医自学一步步考上来的研究生,他经常跟陶老师说‘陶老师你应该宣传宣传,对病号也好啊,你多看的话对病号也是造福啊!’陶老师只是笑。他太淡泊名利了,至今还是住着我们上学时候的那个房子。”

“陶老师对你影响不小。”我继续问他:“除了跟姜老师读研外,陶老师有什么特别的中医师承吗?”

“陶老师学医没有家传,他就是自己学的,但是他很聪明能干,比如国家的课题做得很好。他曾经当过一段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书记,不过时间很短,说不干就不干了,他说‘我实在干不了,成天出去吃饭,咱又舍不得浪费,又不能喝酒,光吃,这一年就长胖很多。’”

“是一位可爱可敬又有趣的老师。”我禁不住点头地说。

03
从大学附属医院新人到中医科主任

2011年宋荣强研究生毕业,他应聘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工作,当时中医科就两个医生,一个魏铭老师,一个姜学连老师,两位老师都是滨州当地的知名中医专家,魏老师研究生期间师从于山东中医教育家周次清先生,姜老师更是滨州中医界的传奇,因为从小患有肝病,大学期间转学中医,后来成为中医博士。宋荣强从两位医术医德俱佳的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行医做人的道理。

“你是怎么得到两位老师的青睐的?”

“很有幸,两位老师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山东省组织学经典活动,要求各个医院的科主任都要参加。当时省中医药管理局在我们研究生里抽调两个帮忙的,我就报名去了,当看到二位老师,发现竟然是滨洲的老乡,我就主动跟二位老师聊起来,后来我在服务之余,也给老师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概平时聊天的时候两位老师感觉我还不错,他们也让我感觉到滨州的中医临床疗效并不弱于省城这边。后来,我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滨州市中医院和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两边都考虑了。经过实地走访,见到二位老师后,我就倾向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这边工作了,后来很幸运也如愿了。”

患者赠送宋荣强锦旗

因为工作单位是大学附属医院的缘故,宋荣强从到医院上班开始,在出门诊的同时,开始带一些实习的学生了,后来就讲临床课,中间断了几年,这几年又继续讲课了。

去年他接魏老师、姜老师两位老主任的班,开始担任中医科主任,工作角色和内容更多了,出门诊、病房查房、给学生讲课、帮扶基层社区,我帮他算了一下,他几乎一周工作六天。而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在医院里做药剂师。

“工作十年了,整天这个状态你不感觉累吗?”

“可能有些人会说成天看病很累,有时候我确实没有这种感觉,比如上个周三,我就看了70多个病号。除了开方外,我还要做一些埋线和浮针治疗。”

“去年疫情给你们中医科造成了什么影响吗?”

“有一些影响,但是并不严重,比如两位老主任退休后,出诊时间变少了,可能病房住院率等有所下降,但是影响并不大,大概3%-6%之间,今年一定会增加很多。”

宋荣强门诊工作中

附:问答实录(采访时间:2021年3月)

问:你怎么看自己的性格特点?

我这个人从小脸皮薄。读书、工作这么多年下来,我现在可以跟很多人自如交流,平时我也经常自嘲,讽刺自己,自然心胸就逐渐开阔了。当你真正喜欢一件事,可能也就不太在意了。要学会给自己解压,我认为人不要想的太多,有些事情就别太较真,有些大夫会说‘唉呀,我手上爆皮了,是不是病人的病气传到我手上了?’我就会说哪有那么多事,不要在意。

问:在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做中医有什么不同感受?

答:我认为,因为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医形势整体确实在变好,但是距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知道,有些中医院病人住了半个月的院,大夫还没给人家开个中药方呢,患者喝不上中药。在综合性医院,中西医科室硬件和人员配比等差距很大,地位上不会对等,这是一个事实,另外,中西医科室之间互相会诊是很常见的,现在老百姓对中医认可度还是不高,成天会碰见。比如,当你到病房给病号做诊断,话说了半天后,开始下医嘱说,我给你开点中药吧?患者一听,开中药?眼神就说明了一切。中医人要自强,自强才有自尊。

问:你强调患者对医生的信心吗?

答:很多患者为什么相信你,因为你把他的病一次治好了,很多次都治好了,慢慢地才相信你。不是说医生非得让人相信,不要对患者要求太高了,大夫先好好地给患者治病,大夫要求患者做什么太难了,把自己能做好就很不错了。像有些大夫在朋友圈里发的类似“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渡无缘之人”这样的话,我从来不发,为什么患者来看病就要特别相信你?没理由啊。甚至我对有些比较熟的关系好的同行说,我说你不要发这些东西,让患者一看就认为你很清高,不容易亲近患者。

问:你对社会上普遍认为的“中医越老越吃香”怎么看?

答:我认为并非年纪越大,医术就一定高。对一个中医来说,不是说你岁数大了,你就越会开方,我感觉四五十岁可能是最好的时候。我估计50、55以后自己的脑袋也不如以前灵光了。之前我也注意到有些老师的门诊量有下降趋势。

问:十年临床工作下来,你怎么看中西医?

答:我感觉普遍来说,西医治病太积极,特别是一些过度医疗,比如腰腿疼什么的,往往上来就是手术,其实大部分的腰腿疼,不用手术。现在,我中医学生和西医学生都教,学生都是差不多的。上课时候我对西医学生说,不要求你们记多少东西,到时候不要太反对中医就行了。

问:国家现在重视医生继续教育,你对进修学习的想法是?

答:终身学习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我很想出去学习进修下,打破一下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我曾经去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教授那里学醒脑开窍法,我感觉很客观,就是你扎行我扎也行,只要掌握了操作方法,容易复制,扎好以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还有埋线技术,也是差不多的特点。我想学这种很客观、容易复制的。

不过,我目前主要是时间不够用,现在医院门诊、病房、教学、下基层这四块业务工作很满,而且还有科室主任的行政工作,尤其是有些老病号,下基层时候的病人,还有外地的病人,都放心不下,老百姓看中医主要还是看人,不是说你随便找个人坐在这里,他就让你看。现在就是时间紧张,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再考虑外出进修吧,哪怕几个月时间,坦诚说,我也希望调整下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

问:你对中医科的发展有什么想法或者计划吗?

答:今年是我当科室主任的第二年,去年的新冠疫情多少是有些影响的,今年我们门诊搬迁重装修,扩大规模,我也跟领导提了一下发展的思路,主要是两点,首先,我们不是基层医院,在大学附属医院里,在学科上要适当做些专业分工,现在十来个大夫基本是什么病都看,如果不分专业的话,可能不便于患者就诊。具体说,就是要建立针灸、妇儿、颈肩腰腿疼等专科门诊。


其次,希望把参与全院各科会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我们医院现在3000多张床位,日均门诊量六七千人,这个基数是很大的。我想,中医有很多类似针灸、埋线、小针刀这样特色技术,是值得尝试跟其他科室深度合作的。


04
学中医能让人变得聪明

宋荣强说尽早上临床,尝到中医的甜头是学习道路上的推动力。他开出的第一张方子是学习《方剂学》后大三放暑假,他父亲腿上整天的痒,自己天天挠,用蒲公英、紫花地丁等熏洗也不管用,宋荣强就给他父亲开了几天的消风散,效果很好。

宋荣强读研一期间留影

大四学针灸课的时候,学习和考试重点可能就100多个,教科书上大概300多个穴位,他基本都记住了。考试的时候因为马虎就被扣了几分而已。年底放寒假,他没立刻返乡,一个人先跑到唐山市中医院,跟针灸科主任学了一段时间后才回家过年,开学前那段时间,家人、亲戚谁有问题他都乐意给扎针,甚至主动上门,一分钱不要。

“我就是在那一个寒假期间就练出了针灸的感觉,扎针就不怵了,而别的同学学完针灸结束考试后就扔下了,总之,早点上临床多动手,特别重要。”宋荣强说:“关键是有效果,我有两个嫂子,一个是成天低头炸油条有颈椎病,一个是失眠,疗效都不错。所以从那时候起我针灸一直没有丢下,我也比较喜欢。”

“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意外?”

“有的。记得有一次扎太阳穴,肯定扎了小动脉了,起了一个大疙瘩,真是很大,我第一次遇到,当时吓得我赶紧给针灸课老师打电话,老师安慰我说别着急,告诉我怎么简单处理,后来确实也没事。这些一点一滴都是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

宋荣强读研究生的时候,考取医师资格证书后,只要听说他回家,他母亲就提前跟亲戚朋友们打个招呼,他回家一次一天至少能开10来张方子,一律免费看病,免费他也很高兴,只要有人找上门他就很高兴。

多年前他读过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书上说必须要有清华、北大学生的资历,才能学好中医。他当时感觉很自卑。现在他经常跟学生说,学中医让我变聪明了,如果不学中医,我肯定不能开窍,变不了聪明。


05
“要是我光在门诊上的话,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神医’……”

宋荣强门诊工作中

在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做中医,宋荣强感觉有动力也有压力。因为能到中医科看病的,往往不是患者信任大夫,就是西医同行来找自己会诊,中医科设有病房,虽然床位数不多,目前九张床,但是宋荣强发现,作为中医大夫开的方子疗效好不好,能很容易看出来,很考验人。他说:“要是我光在门诊上的话,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神医’。因为你看到的,复诊的都是效果好的,效果不好的可能就不来了,大夫随诊跟不上。”

他坦言,在病房里很多时候是束手无策的。比如肝硬化腹水病人,水肿得很厉害,晚期肺癌患者躺在病床上“呼呼呼”的痛苦喘息声,让他充满压力,也提醒自己学无止境。

宋荣强强调,当医生一定要能受得住压力,忍受得了挫折,失败就是常态。虽然“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但是当一个人特别喜欢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就不怕失败了。

他说:“我门诊上小孩病号特别多,比如小儿抽动症,他们大部分都能吃中药。有些小孩能坚持一连吃几个月。大部分抽动症患者,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西医大夫介绍来的。我的经验是,治疗总体有效率能到90%以上,痊愈率可以达到60%-70%。现在得抽动症的小孩太多了,属于精神类疾病,往往因为父母管教比较严,情感得不到释放,户外活动量少等原因而发作,包括我女儿,我亲外甥都得过这个病,我给孩子们都是吃的中药。”

十年中医临床工作,值得宋荣强自豪的是应西医邀请会诊病人。“因为科室间会诊效果好的越来越多,慢慢的西医大夫就相信你这个年轻中医了,我现在很有成就的是很多西医大夫都找我看病。”宋荣强说。

比如,医院呼吸重症科护士长,有哮喘问题,西药用上后效果不太好,找到他。皮肤科的老师推荐很多自己病人找他看,甚至皮肤科老师本人的内科病也找他。宋荣强成了医院里很多西医大夫的家庭医生,身体一有不舒服就想到他。

宋荣强回忆说,门诊上一个外科主任,他的孩子得了过敏性紫癜,为治疗想了很多办法甚至去了北京协和医院,效果不理想。无奈又回到附属医院皮肤科来看。皮肤科老师转介绍给他,他给开了方子后,孩子吃了药后全身皮疹就下去了,孩子的爷爷说“宋大夫,中药里面是不是也有激素啊,怎么好像比激素(治疗)还快呢?”后来疗效很稳定,即使犯过一两次,很快就好了,也就不再用药了。

疗效说明一切,后来,这个主任就在自己科室里向大夫和护士们推荐中医和宋荣强,说“我给你们介绍一个‘神医’……”陆续很多人就专门挂年轻大夫宋荣强的号,他看过了以后更多人相信中医,后来孩子的爷爷膝关节退行性变,西医说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吃了宋荣强开的中药以后就缓解了,慢慢的,平时活动什么的都没什么影响了。就这样,他的患者越来越多,名声越传越远。

谈到应邀参加科室会诊,宋荣强说,他对大黄使用有一些心得。

“有一个男病号,80多岁了,家属说糊涂了,谁都不认识了,送过来住院治疗看看。我到病房后,问病人多长时间没排大便了,说好几天了,我一摸他下腹部有明显的硬块,而且询问病人,他也确实是谁也不认识了,并且有用手搓绳子的动作。我一看,这不就是教科书上的症状嘛,一模一样。我立刻开药,病人用药后泻了一次大便,就认识人了,好了。

还有一个男病号,是一个熟人的亲戚,六十岁左右,主要症状就是发烧以后变狂躁了,骂人打人,病人有肿瘤问题,不过之前一直没有精神方面的症状,而当时精神症状特别厉害。我进到肿瘤科病房的时候看见他的两只手都被捆在病床上。

其实,当时主治医生已经给患者用上精神类药物了,效果并不是很好,还是狂躁。我经过诊断后给开了承气汤,三付,病人吃完药后我再去看,精神状态就已经很好了,跟换了一个人似的。”

宋荣强认为,对住院病人来说,大小便特别重要。因为二便对情志的影响非常大。

他还提到一个会诊案例,患者是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当时60多岁,症状就是反复肠梗阻。1米8多的身高,骨瘦如材,体重也就七八十斤。已经住了好几次院,消化内科上下都很头疼,然后他们就找宋荣强去会诊,他看了以后给用了大黄蛰虫丸。

他的依据是在《金匮要略》里面有一句话叫“有故无殒”,意思是说只要人体内有实邪,就可以用泻药。

主任用药后大便很快就通下来了。再接再厉,宋荣强持续给用了一年多的大黄剂,结果主任的体重增加到120多斤,并且再也没住院了,持续用大黄治疗了好几年,现在可以干一般的活,一顿饭一个多馒头,体重恢复到了130多斤。

结合其他病人用大黄后的临床经验和思考,宋荣强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曾经专门讲过大黄的养生作用。他说,据报道,科学家注意到有一些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部落,个个长得特别肥特别壮,经过研究他们的生活习惯,科学家发现他们打了饮用水以后,都会往水缸里面抓上一把大黄,结果就是人活很长寿,骆驼养的很肥壮。

谈到看病,宋荣强讲述了一个小姑娘的故事,她得的是先天性的巨结肠,主要症状就是排不下大便。但是他没有用大黄。他接手治疗的时候小姑娘6岁多,当时已经动过三次大手术了,结肠全部都切掉了。病情严重到经常要送到重症监护室,最长的时候要待上一个多月。即便是出院以后,她也是几乎常年住院在小儿外科,不过因为她住院但是不做手术,以往的治疗方法又不理想,让病房大夫们特别头疼。宋荣强被请过去会诊,检查后他发现小孩子的肚皮就跟纸似的,薄薄的,一条条静脉,清晰可见,严重消瘦的样子,让人不忍直视。当时他对病情的理解是,中医里面有一句话“小肠主液”,她的结肠都给切掉了,肚子里面只剩小肠了,当轻拍她的肚子,就能听见咣浪咣浪的水声。

宋荣强开始给她开中药,自从吃了药以后,小姑娘就再也没住过一次院,一年吃了200来付中药,迄今有两年的时间了。现在她能正常上学了,肚子长肉了,肚皮也比以前厚了。

目前,宋荣强正在考虑,要想出办法给她稳妥停药。之前经验是,往往停上半个月药,最长不到一个月,小姑娘的肚子就又会难受了,但是吃点中药很快就会缓解。

已经看惯一幕幕生死无常的80后医生宋荣强说:“这个小孩很可怜,本来家里条件不太好,前段时间他父亲又出了车祸,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很长时间,现在人还在昏迷中,我才给他家捐了些钱。”

宋荣强说,他除了对大黄使用经验比较多,对麻黄也有一定心得。因为时间原因,我没让他具体展开。

宋荣强说,组织上安排他到基层医院做帮扶,这家医院的一把手院长,西医外科大夫出身,喜欢技术工作,业务能力强,辞去院长职务,跟宋荣强在医院内开设了颈肩腰腿疼专科,二人搭档中西医结合服务老百姓,宋荣强负责用中药治疗。患者很多,现在他更忙了。


06
“最主要的是热爱,热爱是能培养的”

2003年读本科,2008年读研究生,2011年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研二期间就开始代课,从学生到临床大夫兼老师,80后的宋荣强是很少数具有一定标杆意义的中医教育经历的青年中医。

他认为当前社会环境下,想要学好中医,除了首先功利心要少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奋,因为中医学科的特点就是需要记的东西特别多,背诵能力一定要强。

他说,最主要的其实是热爱,热爱应该是能培养的。比如小时候或者是接触过,或者是有一些老师,讲课讲得比较有趣、有意思,可能就能提高人的热爱程度。也许这就是所谓缘分吧。

宋荣强深入基层做帮扶

研二期间他校外代课,有一个女学生,就属于很爱学习的,“我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就能感受出来,她对学医的想法跟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她私立大专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了,现在一个滨州下辖县的中医院工作,干的很不错。“学生爱学习对老师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他说,自己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有时候会对学生提到可能考试会涉及哪一些内容,学生们往往就很用功,对课本上的知识很用功,但是当他有时候让他们重点记住什么,以后可能工作中会有用的,学生们却不一定记。但有些学生就会记,这些学生以后可能就会有出息。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女学生,考研备考期间,往往大家多少都有一些压力。这个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属于中上等,但是她就总担心自己考不上。记得有一次病房查房,我就对包括她在内的几个学生说,王清任的几个活血化瘀的方子,包括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这几个方子要记住,以后对临床很有指导性。他们就把这几个方子都背过了。

过几天后我再问他们,虽然这几个学生学习成绩都很好,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没记住,那几个方子也确实很难记,偏偏就那一个女同学记住了,我对她说你考研究生肯定没问题,你放心就是了,并且告诉她说你以后学中医肯定会学得不错。后来她报考研究生,还是没敢去报考更好一点的学校,最后大概是被辽宁还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录取了,考试分数很高。”

宋荣强在读研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教学任务,一学期要上10来节课,老师眼中他是擅长讲课的,所以他属于讲课多的,授课对象包括本科生,专升本学生,甚至本硕连读的学生。他发现,学习最积极的就是专升本的。专科上本科了,基础好,学的扎实,继续读本科以后,知识重新记了一遍,不太积极的就是本硕连读生,因为研究生不用考直接就能上了,读书没有压力。往往一个班里只有几个学得好,大部分都不行,最后很多人都不干中医了。“很可惜。”宋荣强说。

“还有一个月就高考了,你对高中毕业生们有什么建议吗?”

“如果高考后填报志愿考虑选择中医专业,我希望他们首先要增加自己的热爱,然后读书期间尽量提前进入临床,不要等学完了五年的理论课,然后再开始临床,一定要争取提前,可以跟老师诊甚至自己动手,这些都能够培养自己对中医的热爱更深一些。同时,既要有热爱,又不能太鲁莽,对中医药要相信,但也不能迷信。既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又不能凭空臆想。

“你还能再说说热爱中医的例子吗?”

“我前面说的从乡医考上陶汉华老师研究生的同学,这个老大哥比我大12岁,不太谦虚地说他中医经典背不过我,但是他学习非常认真,是一以贯之的。比如,他跟随陶老师一上午看10多个病号,下了诊后还能继续整理到下半夜。包括陶老师开的方子是怎么演变的,加了哪一味药,为什么加,他都挨个分析。

他一直在整理陶老师的学术,总结陶老师的经验,研究生毕业后他就去了县医院工作,他的习惯是并不特别重视读经典,临床上他以用陶老师的一些方子为主。治病效果很好,很快就干出名了。他平时在病房工作,没有门诊,单位给他安排了中午门诊,病号都上病房去找他,他热情不减,主动让病号留下联系方式,过几天就随访。”

看上去敦厚、随和的宋荣强对于讲课有自己的理解和特点,他说自己喜欢打比方、讲故事,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这样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能不能举个例子讲一讲?”我问。

他说:“比如,有次课我讲中医整体观,讲人与社会是一个整体,我说社会影响特别大,人怎么受社会影响?我说你看以前的时候社会上每家都是生一个孩子,生一胎的时候,人看这个年轻人还是生活比较好的,就一个孩子,也没有那么辛苦,现在国家放开二胎了,像我这样的就跟风生了二胎,以后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回家以后不想着给你们好好备课,首先得哄孩子,你说受社会影响大不大?呵呵。”

“讲得很现实。再说一说?”

“还有,你看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怎么让同学们理解表里关系,我就说当看到一个女孩子后,一个男孩子给人家写了封求爱信,最后署上四个字‘肺腑之言’。我说同学们,你们一定要记着,千万不要相信肺腑之言。因为肺的腑是啥呢?是大肠,大肠发炎(言)能是好事吗?大肠发言就是放屁,所以如果谁跟你说是肺腑之言,千万不要去信。呵呵。”

宋荣强喜欢讲课,带学生,到滨州医学院后,一开始教书,中间有几年停了,这两年又开始带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前就是教中医专业的,临床课、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等,他都教。甚至一学期教三四门课。他给学生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往往会讲到中医能够让人变聪明。学生们也喜欢他,有的同学,虽然早就毕业离校了,还跟他保持着联系,甚至有的是他研究生期间代课的学生。

他说:“前几年,医学院每年都要评“最受学生欢迎的带教老师”,全院就几个名额,每年都有我,学生们对我评价还不错,现在不评了。我也代表我们滨州医学院参加过全国的医学院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得了两个奖项,其中一个是全国教学风采奖。”

07
尾声

结束这次访谈前,我问了宋荣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重新选择专业,你会选择什么?”他一如既往地微笑说:“如果不学中医的话,我感觉我别的干不了,人说君子不器,我感觉我也就适合学个中医。虽然我现在是临床、讲课、带学生、下基层都干,将来我应该是向临床倾斜。尽管工作都有挑战,我最喜欢的、乐趣最多的还是做大夫。”

I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同有三和基金会”,作者/老才,采访时间:2021年3月。内容有删节。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更多阅读-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澎湃新闻记者从曹凤岐教授多位友人处获悉,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曹凤岐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1日中午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公开资料显示,曹..

唐蔚华和儿子磊磊失踪前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 汤健记者 | 任江波 蔡晓仪责编 | 邓旆光 编辑 | 郭..

“茶光村封了,我一个快30岁的男人,一个人支起一个早餐店……”3月15日凌晨2点,在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网友“Antsmoving”写下了这样的留言。没想到,这条留言..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21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计划入选名单。全国有30人入选这一计划,而四川仅电子科技大学有1人。很快,学校官微的一篇推文引发关注..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字数:6769,阅读时间:约13分钟编者按:最近,根据著名网络小说《风起陇西》改编的电视剧终于开播了。其背景就是整个三国阶段对于陇右地区争夺最..

至元十一年(1274年)十月初五,元军驾船逼近了位于日本海上的对马岛。当时,日本正处于镰仓幕府时代,守备对马岛的是时任对马岛守护代(即代理藩主)宗马允助国。这是一个..

作者:铁骑如风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4800字阅 读 需要 13分钟现在网络平台上有很多被称为“德棍”或“精德”的网友,喜欢德意志和普..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冬天,十月,邺城,夜沉沉。曹丕,满脸的欣喜,又是满脸的惊惶,今天是他的好日子,刚刚被册封为世子。被大弟弟曹植多少年的碾压,被小弟弟曹冲..

本文由 医馆界 来源发布

复读两次,80后青年从“呆子”到三甲综合医院中医科主任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