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后,我过得还不如普通人


文 /邹雨

来源:书单(ID:BookSelection)

1

「毕业十年后,你的存款是多少?」

前段时间,B站出了个爆款视频,主题是三个北大同寝室的女生,毕业十年后「秉烛夜谈」。

单她们提出的这一个问题,就很抓人眼球。

很多人说,就算抛开几人北大毕业生的身份,这个视频也很值得一看。

在如此的盛誉之下,我打开这段视频后,满眼却只有两个字——「悬浮」。

在几人的讲述中,具体发生了什么,通常只是一句话带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阐述事件发生过后的感想和道理。

乍一听似乎很有收获,但过后你就会发现,全是鸡汤。

你说具有普适性吗?

点击量如此之高,当然和几人谈话带来的共情和价值有关。

但你要说北大一点作用没起,我是真的不信。

这是几个意气风发者的人生分享,或者说,是她们人生意气风发的切面。

或许是作为人的窥私欲,或许是带一丝嫉妒,我更想看到他们作为一个人,真正感受到失败、成长的片刻。

就如王小波所说的那样:

「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恰好近期另一档纪录片《真实生长》上线,真实记录了3位95后,从高中到工作初期10年间的人生状态,或许可以作为悬浮精英生活之外的一种补充。

2

全都是天之骄子?

2012年,北京十一中学,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试验,希望能推行一种更为开放、自由、包容的教育形式。

这所高中实行大学才有的「走班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导师,有可以畅所欲言的讨论式课堂,甚至还设立了一个名为「学生内阁」的组织……

原本拍摄的主角是这场改革,事实上,最初的纪录片题目就叫做《教育突围》。

但最后,导演张琳决定将重心落在经历这场改革的「人」身上。

(左起)周子其、陈楚乔、李文婷

能被选为纪录片的主角,三位主角当然也算不上是完全的「普通人」,他们也在不同的维度上,代表着某种群体。

先来说说第一位周子其。

北京土著,非典型学霸。

喜欢历史和哲学思辨,很自然地成了学校辩论队的队长。

据纪录片的导演张琳说,当时他们挑选拍摄人选的时候,第一个就选中了周子其。

你很难不注意到他。

纪录片的开场的第一个冲突,就发生在周子其身上。

老师前脚刚宣布完军训纪律,后脚周子其就开始和老师辩论:

「当军训的道理和人性是相违背的,那么我应该尊重人性还是道理?」

这场辩论结束后,周子其仍「不依不饶」。

他给校长写了万言书,在其中,不仅论证了军训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方向,还设计出了一整套可行的军训课程体系。

万言书引起了学校的重视。

最终,校方在讨论后,取消了初中的军训,把高中的军训砍了两天。

还有一次,学校在原本安排的自由活动时间内安排了考试。

这导致周子其和辩论队的其他主力军缺席了一场重要的辩论赛,并痛失冠军。

为表达不满,周子其写了篇名为《还「自主」以自主》文章。

此文一出,犹如平地惊雷,在同学间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接下来的一周,校方都没有安排课后考试。

而对于诸如周子其这样的「反抗」,李文婷则觉得很奇怪:

「应该去适应,而不应该去挑刺」。

出身山西县城的李文婷,性格内向,不喜冲突。

她是因为高考政策,才不得不来到北京求学。

据导演张琳透露,选择李文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学校里大多都是北京的孩子,对于采访不陌生,「但我们在人群中能一眼看到文婷的羞涩和怯懦,反差感很强。」

这个反差也是李文婷的痛苦来源,「感觉每天都会被很多人压着」。

这一来,还赶上了教育改革。

李文婷坦言以前考不好,老师会很操心,但「现在都没人管了」。

而「谁也管不了」的陈楚乔,更像是李文婷的反面。

在影片的公映会上,她自己笑称,那时的她简直就像个刁民。

陈楚乔,一个怼天怼地的文艺女青年。

自小她就格外独立,明白为自己选择负责的重要性。

她没有按部就班地升学,而是就读了国际班,避开了自己不擅长的常规考试。

在校园自由土壤之上,她和同学合作拍微电影;在选修课上分享「万能青年旅店」的歌词;在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中写下:「终于到来了,这是属于新世界的黎明」。

3

素质教育之外,他们成了谁?

看到这里,你或许最好奇的问题是,10年过去后,他们成了怎样的人。

这些某种程度上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是否全如自己所愿成了「天之骄子」?

结果并没那么理想。

15岁的周子其,很有社会责任感,「我以后想研究历史,或者考个律师证,伸张正义什么的」。

但按照家人的规划,更希望他去学经济,从事金融相关的行业。

大学还没上,他就开始担心,如果去搞历史,自己在婚恋市场上是不是就处于劣势了?

高考时,倒是如愿以偿,上了北大历史系。

因为他「考砸了」,分数不够父母期望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但他并没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反而有了更多的困惑。

北大的历史治学和他关注的现实理念并不一致;高中时自己是佼佼者,现在才发现厉害的同学多的是。

不是没有挫败感的。

和每个大学生一样,他会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会担心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

采访中,他甚至有点垂头丧气:

「这4年,就是见证自己从一个学霸,变成一个普通人的过程,甚至过得还不如普通人」。

这话真是有点狂妄啊,但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每个曾经觉得自己非同一般的人,不是渐渐变成了普通人,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在认知与经历都在不断拓宽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己本就是一个普通人。

就像「知识圆圈说」所说的那样——你知道的越多,你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

在无知之外,会有普通人的烦恼。

比如看似独立的陈楚乔,其实在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就十分迷茫。

她向往艰深的科学,对量子力学和宇宙大爆炸感兴趣,但却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擅长理科。

别人半小时就能完成的作业,她还一直在那抠几道题。

也偶尔闪现普通人的高光。

「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李文婷,慢慢适应了北京的生活,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甚至后来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了奖。

她还勇于跳出安全区,选修了一门体育课,试着去跳当年最流行的韩国女团舞。

一个内向羞涩的女孩,如今要穿着性感,暴露在人群的目光之中。

她试图要展现自己的另一重美。

这正是普通人的有趣之处,在还没走上新的道路之前,你不会确定自己是谁。

4

人生有标准答案吗?

我曾有一位学霸同事,说过这样一番话:

「如果你没有在18岁之前,在高考中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么接下来你大概率也不会有太多成长。」

我管这个叫做「学历决定论」。

当然不否认,高考这场选拔,能证明一个人的很多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逻辑思维……但这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也不该是教育的全部。

好的教育,不能够只提供一种标准答案。

说回开头提到的北大女生宿舍重聚视频,在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1个起点,3种精彩」。

而《真实成长》的导演张琳,在选角时也着意挑了三个不太一样的人。

在提及纪录片的片名时,她说:

「他们就像植物一样,只有根系非常发达,才能不断向上“生长”。

在这个关于教育的故事里,我们去探寻激发每个人的内驱力,以及激发他们真正不断向上生长的根基。

同时,他们在高中发现自己是谁,遵循自己的规律生长,这种成长更接近于“真实”的定义。」

她像观察三株不同的植物般,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长成什么样子。

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她还反复提到了一个词——修正。

年少时就内心冲突剧烈的周子其,长大后也延续了这一点。

大二时,他为了弥补自己没考上光华的遗憾,修了经济学的双学位,作为一种修正。

他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历史的热爱也始终没有消失,因此,又去读了芝加哥大学的公共政策专业,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去解决现实问题,以此作为新的修正。

在大学接受最后一次采访时,周子其说,要先去工作赚钱,40岁退休,再找个地方教历史。

毕业后他先去了教培机构,正好赶上「双减政策」,后面稍作休整,又做了留学咨询。

不算太顺利,但他要比之前从容许多。


不再会因为理想无法立时实现而过分痛苦,而是在不断为自己找到迂回前进的道路,不断修正。

这也是某种程度上普通人的处世之道。

知道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也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得到,但还是可以为了以后做些什么;明白自己会随时走上弯路,但也可以随时修正。

陈楚乔一如既往地醉心于创作,现在已经成了导演的同行。

李文婷按自己所愿,在银行当柜员,过上了几乎与世无争的简单生活。

「三位主人公都长成了珍贵的普通人,在走向大学、社会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修正自己」,导演张琳如是说。

她无意塑造成功学,只是想展示不同的普通人成长切片。

(左起)周子其、陈楚乔、李文婷

在纪录片的试映会中,三个主人公应邀来到现场。

他们都被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否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三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某种程度上,似乎又异曲同工。

周子其说:

「我不能说成为了当时想要成为的人,但还在往那个方向走。」

陈楚乔说:

「我觉得我比年少的时候空想的那个自己,更快乐、更平和。」

李文婷说:

「我觉得我成为了,就是自己所希望的那种,平凡、幸福的普通人的生活。」

在纪录片的结尾,导演特意避开了几人大学生涯的结束,某种暂时确定的可能性,而是摘取了几人离开高中校园的送别场景。

大会上,老师说:

「楼道静了,可是我眼前浮现着你们迎面走来的样子」。

「最后,祝你们捷报频传」。

部分参考资料:

[1]纪录片《真实生长》三位主人公都长成了珍贵的普通人,羊城晚报

[2] 95后成长纪录片:考上北大后,我成了普通人,一条



©作者简介:邹雨。本文转载自一个推荐好书的微信公众号“书单”(ID:BookSelection):那里有一群老派的读书人,与你分享思考,欢迎关注。当世界下沉,我们阅读。转载请联系“书单”公众号。英语美文(ID:beautify_english)经授权发布。

英语美文小程序

12月9日晚8点15分,柳智宇在直播中讲述自己的恋爱细节引发关注。柳智宇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获得者,被称为“数学天才”,2010年大学毕..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12月3日,一封由姚洋等六位经济学家联名发表的《关于放开经济活动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引发市场关注。 从目前反馈来看,这是..

真实故事计划(zhenshigushi1)|来源李遥|口述袁境远|撰文林正茗| 编辑孟夏 | 排版"李遥是石家庄一个中产家庭主妇,她对生活有着自己鲜明的追求,这种追求一..

联合国难民署2月26日表示,随着乌克兰局势恶化,估计有15万乌克兰人已经逃离了家园,并跨越边境沦为难民。他们主要的目的地是波兰和摩尔多瓦,也有一些人选择稍远的匈牙利..

北大经济学、应用数学双学位专业GPA高达3.92两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这些都还不足以描述“学霸”刘浩宇他还有个荣誉——“马季杯”全国大学生相声大赛第一名..

最近,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号楼门口的日更电子屏火了!这块电子屏上每天都有新花样,有的是对同学们的“表白”,有的是和季节呼应的浪漫风景画,还有的几乎能拿去给散文..

还记得掌握15000+英文词汇量的北大“网红保安”许文龙吗?近日许文龙在工作之余完成了所有大学本科课程并通过答辩即将获得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本科学历但许文龙学习的脚步..

随着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发酵,近期,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谈及日本及欧美学者对南京大屠杀态度的一段公开课视频火了。在这段视频中,戴锦华回忆说,一个偶然..

军阀割据时期,可谓群雄并起,比如说西康王刘文辉。然而偏偏就是刘文辉,在蒋介石妄图于西南地区负隅顽抗的时候,直接率众起义,给蒋介石来了个“倒戈一击”,气的蒋介石几..

本文由 英语美文 来源发布

北大毕业后,我过得还不如普通人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