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为何不捕鱼打猎呢?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981,阅读时间:约8分钟


历史提问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为何不捕鱼打猎呢?

答:在古代典籍中的历史记录里,最让人不忍卒读的,就是对古代灾荒的种种描绘,那些“大旱”“大饥”“流离失所”“饿殍遍野”等恐怖景象,让多少读史者读到心头滴血,却也叫一些“聪明人”一拍脑袋:“古代动植物资源这么丰富,没粮食吃可以捕鱼打猎嘛,古人为啥这么想不开?”

那么,古代饥荒时“捕鱼打猎渡荒”的主意,到底靠谱不靠谱?确实有靠谱的时候,历朝历代的灾荒时节,也常有离乡背井的流民钻进山林,靠打猎捕鱼讨生活。最出名的就是唐朝中晚唐年间,生活在嵩山山区里的“山棚”,基本都是各地逃荒到这里的流民。但更残酷的事实是:放在那些破坏力巨大的灾荒面前,“捕鱼打猎”的法子,基本没用。

为何没用?明末大饥荒时,原籍陕西安塞县的官员马懋才,就在奏疏里来了个现身说法:在马懋才看来,他自己在全国多地当过官,还是从辽东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什么样的惨景都见过,却是“未有极苦极惨如所见臣乡之灾异者”。也就是哪怕战场上的尸山血海,都不如饥荒里的灾区惨:陕北闹旱灾后,简直“草木枯焦”,老百姓只能跑到山里吃树皮野草,树皮野草吃光了就只能吃泥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近代史上保守估计饿死一千万人的晚清“丁戊奇荒”,更是生动写照:在直隶山西陕西等受灾省份里,“有尽村无遗者”,整个村子全都饿死。还有灾民“望地而”。那活着的人都吃什么?一开始是苜蓿和柳叶,后来就是杂草和树皮,家家户户“经年不见谷食者”。灾区的儿童们各个皮包骨头肚子肿胀,让他们去“捕鱼打猎”?几乎痴人说梦。

所以,碰上这样的大灾,就算能靠山吃山,山里的动物大多跑光,特别是在“草木枯焦”的旱灾里,河流也大量干涸,哪里有什么鱼虾,就算有,又怎能供得起这么多灾民?

而对于饥荒里的百姓来说,“饿死人”往往只是苦难的开始,首先是瘟疫肆虐,大量的灾民死亡,随后就带来大面积的瘟疫。比如明末大饥荒里的河南地区,就是“瘟疫大作”,开封府治下的武阳县,就在瘟疫里“死者十九”,荥阳县由于死人太多,以至于春季三月时节“路无人行”。然后就是持续的动乱,比如在马懋才的家乡安塞,幸存的灾民为了活命,就开始“相聚为盗”,而后就走一路抢一路,“而抢掠无遗矣”……

而当饥荒引起的动乱,发展成规模后,就是震撼全国的大乱,一连串连锁反应下,周边原本没有饥荒的地区,自然被无情波及。还是以席卷明朝北方的“明末农民大起义”来说,不止是灾区在动乱里血流成河,原本富庶的江淮地区,也在一波波战乱和横征暴敛里受害严重。官员徐标途径江淮进京上任,一路看到当地“蓬蒿满路,鸡犬无音”的惨景,他在这个春耕时节走过江淮各地农村,竟连一个种田的农人都看不到……

这一番惨景,叫看到徐标奏疏的崇祯皇帝,也是边看边流眼泪。可再流泪又有什么用呢?就连这大明王朝,此时都已进入“倒计时”—— 如果说饥荒好比一个王朝的伤口,那么接下来因“救灾不力”而引发的种种惨状,就好比各种凶猛的并发症,一轮接一轮的爆发,直到完全吞噬这个王朝的生命。明朝的灭亡,就是生动的样板。

所以,比起“让老百姓捕鱼打猎”之类的馊主意,中国古代历代“大一统”王朝在“饥荒问题”面前,都重点在一桩大事上开动脑筋——如何提升粮食储备,增强抗灾能力。以现在的话说,就是要“重视粮食安全”。

在这个问题上,从元末大饥荒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明王朝,曾经一度“弦崩得紧”。明太祖朱元璋开基建国后,除了延续了宋元王朝的“常平仓”政策外,又在全国各地广建“预备仓”,不遗余力储备粮食。他在位晚年时,明王朝就出现了“府县仓禀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的盛况。甚至在“放粮救灾”方面,明朝官场一度也有“红线”——官员救灾不力,有可能会被处死,倘若灾情紧急,地方官完全可以不经请示,先行开仓放粮。

雄厚的粮食储备,也曾是明王朝亮眼的“名片”。明末时拉达、利玛窦等外国传教士们,都记载过明朝“远比欧洲富裕得多”的盛景。哪怕在万历十年改革家张居正去世时,此时的明朝依然“太仓粟可支十年”,仅太仓积攒的粮食,就是“十年吃不完”。理论上说,这样的明朝,完全可以扛得住任何饥荒。

而取代了明朝的清朝,立国后也牢记着明王朝“饥荒亡国”的教训,对于“粮食安全”不敢放松。特别是雍正年间时,经过“摊丁入亩”等一系列改革,清朝的粮食储量达到了惊人的二千八百万石。乾隆皇帝登基后,更把储粮标准提高到了四千八百万石。追求“十全文治武功”的乾隆,在粮食政策上却无比务实,乾隆年间的救荒政策,不但彻底取消了官定利息,且有严格的“各省互救”国策,千方百计杜绝饥荒。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明清两朝都曾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那么为何在其末世时,都出现了景象惨烈的“奇荒”现象呢?因为破坏“粮食安全”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就以明朝为例,虽然明朝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但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丰厚的储粮也成了官员眼中的肥肉,贪占挪用粮食成了惯用套路,就连一度遍布全国的“预备仓”,到了明末已彻底不见影,许多“预备仓”甚至改建成了王府。万历“亲政”的几十年里,由于他擅做甩手掌柜,明朝的粮食储备更是锐减,比如万历四十六年时,“天子脚下”的京仓,竟然就“仅有两年之积”,通仓“仅半年之储”。

外加明末商品经济发达,原本作为“产粮区”的江南地区,大批农田都改种了经济作物。而在全国各地农村,大批农民都扔下土地涌入城市,哪怕北京周边农村,也是“土旷人稀”,一批批农民进入城镇矿山谋生。粮食产量自然锐减,就算在经济富庶的苏松地区,明朝万历晚期的十年里,粮食价格竟不知不觉涨了一点六倍。表面繁荣下,已是巨大的粮食危机。再然后,就是明末大乱里,“缺粮”的晚明王朝,陷入到一轮轮困境里,直到灭亡。

晚清年间的“丁戊奇荒”,更是“人祸破坏粮食安全”的写照。在“丁戊奇荒”前的二十年里,出于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北方各省大片良田都改种了鸦片。比如在“重灾区”山西省,全省五百三十万亩农田,有六十万亩种上了鸦片,于是山西境内哪里产烟最多,哪里就“饿毙者多”。在山西境内大片“罂粟花”下,受灾百姓多达五六百万,“每日饿毙者何止千人”。丰厚的鸦片收益,喂饱了极少数蛀虫,也碾碎了清王朝的“粮食安全红线”。

这一幕幕并不遥远的景象,对比“灾民捕鱼打猎”的遐想,怎能不让人深深思考?

而比起那些让我们不忍直视的惨痛教训来,同样需要后人明白的是,无论身处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时代,“粮食安全”“饥荒”这些字眼,都不是一个遥远的词汇。联合国最新的报告告诉我们:目前全球就有六点九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也就是说至少每11个地球人里,就有一个人正在挨饿。以这个意义说,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每一顿饭每一粒粮食,就是当下我辈的“粮食安全红线”。

参考资料:《崇祯亡国史》《丁戊奇荒述略》《明代粮仓研究》《明代张居正的理财思想》《洪武皇帝大传》《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民食安全研究》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汉周严选

一直以来,《朝文社》都把做最好的历史内容作为己任。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也期待您能支持我们的茶品牌:汉周严选。
点击我们公众号菜单栏的“买茶去”,添加微信就可选购各类优质茶。
或者长按以下图片二维码:

也可点击如下小程序:
汉周严选

老年间,每逢赌咒发誓,乃至于当街骂人,常说一句口头语:“男盗女娼”。似乎这天底下,举凡男人做贼,女人为娼,便是最为卑贱之人,几乎不齿于人类了。既然为他人所不齿,..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结发在古代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结发在古时是指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结发在古代指结婚时的什么?”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男女双方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结发,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

今天给各位分享十一月有什么节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十一月有什么节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十一月份有什么节日1月1日:天下圣徒之日 11月2日:世界对称日 11月6日:防止战争和武装冲突 糟蹋环境国际日(2001) 11月7日:十月..

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明旦,以王后令,策(策命)太子即王位,大赦。十月.汉献帝告祠(告祭)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三上书辞让,辛..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分享士兵怎么画的相关知识,通过是也会对古代士兵怎么画相关问题来为大家分享,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的话,希望大家别忘了关注下本站哈,接下来我们现在开始吧!拿枪的士兵怎么画在白纸上用线条和曲线画出解放军战士的头部轮廓,并画出他的五官和头上戴着的帽子。然后再..

大家好,关于古代故事的成语是什么意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代故事成语大全及解释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历史故事的成语和意思1、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

大家好,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这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古代教育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哪儿本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问答音频探究视频辟谣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4591,阅读时间:12分钟 ..

作者:林森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400字阅 读 需要 6分我们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的圆..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054,阅读时间:7分钟历史提问古代没有洗衣粉,所以衣服是不是又脏又臭还特别油?对于现代日..

若说到封建社会中权力比天还大的,自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皇帝了。作为天子的他们,不但可以随心所欲,更是有着旁人嫉妒眼红的荣华富贵的生活。而在那个男尊女卑和重血缘关..

清明节 从汉字看古代葬制的变迁文丨黄泷怡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清明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扫墓。扫墓凝聚着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民族精神..

作者|我方作者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654,阅读时间:7分钟历史提问古代攻城时,第一批登城墙的士兵明知必死,为何仍然要冲?答:..

“寡妇改嫁”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丈夫既然不在了,妻子有权利继续追求幸福。但是在古代,寡妇想改嫁那就难了。古代的男人都是三妻四妾,难免会导致劳累过度..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城外,大顺军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仿佛在向大明王朝索命。困守城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召来自己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想抓住最后一根..

【湘纪话廉⑮】古代廉吏的“拒礼诗”中国人很看重礼尚往来,在古代,清官廉吏严于自律,常常赋诗拒礼拒贿,并借诗以明志。唐代诗圣杜甫专门写过一首题为《太子张舍人遗织成..

天下一家传达了中国人对于世界大同的美好祝愿。这一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脉络,中国古代一批最杰出的思想家,对天下一家进行了诠释,为后人留下一笔丰厚遗产。子夏:四海之内..

《清朝与中华传统文化》是海外汉学界为数不多的系统关注清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注。本书囊括清朝的方方面面,包括其历史沿革、政治秩序、经济制度、社会生活、语言思想、宗教..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问答音频探究视频辟谣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九鱼亭《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121,阅读时间:6分钟用活人..

本文由 朝文社 来源发布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为何不捕鱼打猎呢?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