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丨《读懂〈论语〉的六堂课·尾声》


讲《论语》本来不需要一个尾声,但《论语》这部书设计了尾声,那就是第二十篇——《尧曰》

在传统的经学家中,有人猜测到第二十篇《尧曰篇》很重要,但是,并没有人把第二十篇当成《论语》一书的总结或者尾声。很多人认为,第二十篇以“尧曰”开头是有深意的,因为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尤其孔子,最推崇的就是尧、舜。把《尧曰篇》放在最后压轴,表明儒家对尧的尊重,对圣主的期待。但是,只有这一句话其实是不够的。在我看来,《尧曰》是整部论语的总结。第十篇《乡党篇》是对君子的具体描述,第二十篇是对全书核心意旨的总结。我们把整部《论语》的六堂课,从“根”到“果实”都讲完了,讲完之后,我们再来看尾声,看一看第二十篇的《尧曰篇》到底是怎么总结的。

《尧曰篇》

1.先解决政权合法性的问题

尧要把帝位传给舜,他就说,舜,你过来!上天的天命,现在已经完全给你了,放在你身上了。你要“允执其中”,我们前面也提过“允执其中”,就是中庸之道,你要坚持用中庸之道来治理国家,把国家治理好。如果你最终没有把国家治理好,“四海困穷”,那么,“天禄永终”,就是说,“天命”就没有了。

舜继承了尧的帝位,很长时间之后,他把帝位给大禹的时候,也把尧的话说给大禹。并且还加了一些,这些增加的话在《尚书》等文献里都能看到,《论语》只是把这些文献都辑过来了。舜在“命”禹的时候说,“予小子”,这是古代帝王的谦称,意思是“我这个小孩子”。“履”是舜的名字,“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我用黑色的牛来昭告于上天大帝,“天”就是天命,“皇皇后帝”就上天。舜要告诉天:我来执掌天下的时候,对于有罪的人,我不敢随便赦免他,对于“帝臣”,我也不去蒙蔽他。我的任何事情,都在您的心中,大帝心里很清楚,我做了什么事大帝都知道。接下来,更重要的,也是我们后人看到也会很感动的,就是“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意思是,如果我有罪,您千万不要把惩罚降给我的子民,因为是我有罪;如果我的子民有罪,您千万不要惩罚我的子民,来惩罚我,因为是我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这才是有仁德的帝王,也是孔子理想中的帝王。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两个意思:一是尧、舜这样的帝王,他们之所以是帝王,是天命所归;二是这个天命也是因为他们有仁德,能把国家治理好,如果不然,天命就会离他们而去。

2.秉承天命的君王要依靠什么人来一起治理国家

接下来说,周朝有非常大的封赏,但只给善人,只要是善人就会“富”,因为善人就是好人,有仁德的人。所以,周朝就会奖赏善人,好的人,这还是在鼓励仁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周王朝的亲属都不如有仁德的人,有仁德的人才是我们最重视的。这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君王应该依靠仁德之人来治理国家。最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意思是说,百姓有过错,责任还在我这个治理者的身上,和刚才说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是一个意思。

3.具体的治理措施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这几句话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里很重要的治理措施。“谨权量”,就是要把度量衡谨慎得搞清楚;“审法度”,要把法度审慎地立好,不要错判,让法度可以更公平地处理民间纠纷;“修废官”,有些官职的作用已经不好了,就要重新修订,让官职的职责和能够民众相互对应。这样的话,“四方之政行焉”,整个国家的政治才能正常地推行。

这还是国内的部分,下一部分对我们的冲击更大,那才是对中国“天下观”更明确的表达,叫“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现在的西方政治家是不能理解这几句话的,中国古代的政治就是要“兴灭国”。如果一个国家被灭亡了、没有了,有道的天子就要“兴灭国”,就是重新兴复它,让它继续传承。一个有道德的天子,是不能把一个国家随便灭掉的。“继绝世”跟“兴灭国”的意思是一样的。其实,中国古代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古代的中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是,我们几乎没有像现在的西方国家那样,为了消灭别国而武装入侵。这是中华文化决定的,因为它本身就不带有侵略性。西方文化的侵略性是他们的文化的核心因素,直到现在,依然如此。所以,现在西方国家总觉得“国大必霸”、“国强必霸”,总觉得世界领导国家的替换,必然伴随着世界大战。前面几次的世界大战都是因为领导权的旁落而引发的,所以,这些年美国和中国实力的变化,其他国家的很多人都很胆战心惊,因为现在如果发生世界大战可能对人类来说是毁灭性的。但实际上,西方学者不了解中国文化。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是以“德”来“征服”别的国家,以“德”就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这样的话,“天下之民归心焉”,这里的“天下”不只是邦国,是全天下的人民都“归心”。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走在这个路上了。

4.治理国家的理念

接下来是治国的理念。第一个是从宏观的角度看,一个国家要想治理好,要重视“民、食、丧、祭”。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正如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也没有君王,所以要以人民为核心。关于这一点,我相信经过新冠疫情之后,大家都看得很明白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面对这样的重大疫情,我们还是不顾对经济的伤害,毅然按下了全国的暂停键,因为我们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以人民为核心的。我们都知道,之所以大力发展经济,目标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如果为了保经济发展而不顾人民死活,那这个目标就没有意义。但大部分西方国家并非如此,他们的制度核心是“资本”,资本天生是逐利的,在资本眼中看来,人民的性命与资本的获益之间也有一个比值,如果为了保百姓的命而遭受过大的经济损失时,他们就不会这样做。

既然以民为主,那么食物当然也极重要,因为“民以食为天”呀!没有物质供应,人民的生命也就无法维持。所以,我们可以把“食”宽泛地理解为物质财富,也就是刚才说过的经济发展,这个当然重要,但它的重要是建立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的。那么,如果人民拥有了物质财富后,国家应该怎么做呢?大家从我们前边讲过的章节中想想——对了,就是冉有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说“教之”,就是要教育人民,在儒家看来,教育的核心就是礼,“丧”与“祭”正如我们前边说过的,是凝聚人心之礼,所以,也是治国的重中之重。

第二个,是从微观的角度看,治理国家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品质。“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政策宽厚,作为帝王,你就能“得众”,民众都信服你。你把“信”作为首要的品质,民众就会“任”。“敏则有功”,这句话我们前面讲过,就是你要勤谨施政,不可有惰政,那样就会有成果。“公则说”,公平地对待民众,一视同仁,民众才会高兴。

帝尧画像

第二章是在第一章天命君王治理国家的基础上,再来讨论君子从政的事。

子张问孔子“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尊五美”,尊重五个美的德行;“屏四恶”,屏除四个恶的德行。孔子在下面说,“五美”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这是君子来执掌政权的方法。子张又问“何谓惠而不费”?孔子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就是你给了民众好处,但是,你又没有更大的浪费。怎么才能做到呢?就是“因民之利而利之”。人民群众有这样的需要,你满足了他们需要,没有费很大的力气,人民群众也很高兴,得到了实惠,就是这个意思。“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如果是“不可劳而劳之”,民众当然有怨言。“欲仁而得仁,又焉贪”?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或势力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端正,目光严肃,使人见了就生敬畏之心,这不就是威严庄重而不凶猛吗?

子张又问:“那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事先不加告诫便要求马上成功叫做暴;起初懈怠却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家子气。”先是说了五种美政作为榜样,让所有从政的君子来学习;然后又说了四种恶政来作为反面典型,让人知所警戒。

第三章,也是最后一章,很短,但是在我看来它是全书的总结。可能大家很期待我所说的全书最后总结,会是非常的精辟、精炼,是点睛之笔。但是看到这句话,会觉得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但实际上,孔子的很多重要观点都是通过这样很普通的话来表达的。

在这一章里,孔子说,作为君子,首先要“知命”,如果“不知命”,就“无以为君子也”。这一句话是这一章的“核心”。我们先暂时把它放下,先说后边的内容。

后面是说要“知礼”,“不知礼,无以立也”,有“礼”才能“立”。“知言”,要能分辨出言论,只有“知言”才可以“知人”。“知礼”,可以用“礼”来统治国家;“知言”,可以通过“知言”来“举人”,只有“举人”,才会有贤才来帮助你统治国家。所以,“知礼”和“知言”都能帮助你统治国家。

但是,这些都是其次的,非基础的,非核心的。“核心”在哪里呢?在第一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命”是什么呢?“命”是我们整个讲座的第一条,“敬天畏命”,君子要“敬天畏命”。我们反复说,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敬天畏命”。孔子也多次说到这一点,“君子有三畏”,“畏”什么呢?“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三畏”的第一“畏”就是“畏天命”,就是“敬天畏命”的意思。我们这六次课其实都是围绕着“敬天畏命”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敬天畏命”,而“敬天畏命”的潜台词,就是认为宇宙是有道德的。你为什么要害怕天?就是因为天是有道德的,你作为一个坏人,是要受到惩罚的;作为一个好人,你会受到奖赏。这样,就进入到我们讲授的体系中来:道德是要通过学习来培养的,道德在家庭中的表现就是孝悌,在社会上的表现就是政治,道德的外化就是礼乐,道德最后的完成就是君子。

所以,《论语》中反复提到“天”,“天何言哉”,“天厌之”等等。《论语》中说到的“天”都带有人格特点,古人认为“天”是有道德的,既然“天”是有道德的,那我们就要尊重道德,要“与天同构”。天重视人,认为人好的是好的,坏的是坏的,我们作为普通的人,也要认为好的是好的,坏的是坏的。所以,整部《论语》的核心才是“仁德”。这个判断并不是孔子自己说的,而是从我们对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的理解上推出来的。于是,《尧曰篇》的最后一章也是《论语》一书的最后一章也强调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现在的文化其实已经远离了“敬天畏命”,尤其是在掌握了强大的科技力量之后,人类开始傲慢起来,觉得“敬天畏命”是人类认识低级阶段的理念,而现在人类已经如此发达,世界就是为人而准备的。在这种观念之下,当代社会的运行便对自然产生了巨大的破坏。用什么来拯救或者修复呢?我个人一直认为,世界需要用东方文化来调节,甚至拯救。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很复杂的话题,我们不展开说,大家可以在读《论语》的过程中再仔细思考。

最后,我再作一个说明。《论语》是一个非常庞杂的思想体系,面对这个体系,稍微换一个角度,你就可以重新梳理出来另外一个框架。我自己搭建这个框架是因为觉得这样比较好把握《论语》的思想。但是,你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梳理出另外一些框架,通过自己的框架,可以把握到《论语》中更丰富的内涵。每一个框架的设立,都不是为了设立而设立,而是为了可以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具体到对孔子的每一个表述的解读,也是一样的道理:我的解读,是我自己认为合适的,但是,并非最终的解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阅读不只是用眼睛去读,实际上,还是要用你的智慧去思考。这还不够,还要用自己切身的经验去“折射”,折射之后,也许会发现,有一些解释,你未必认可,但是,你可以找到新的解释。说实话,所有可以自圆其说且有意义的新解释,对于孔子和《论语》都是一种贡献。我们说过,中华文化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阐释。你对孔子有了新的阐释,实际上,你不是在背叛孔子,而是在丰富孔子。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阅读,都能够构建出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孔子,他未必与专家讲的一样,但对你来说,却是属于你的孔子。

读懂《论语》的六堂课

——李小龙讲《论语》

北京师范大学

李小龙教授的《论语》大师课

六堂课助你读懂《论语》精髓

书名:读懂《论语》的六堂课——李小龙讲《论语》

作者:李小龙 著

ISBN:9787303273102

装帧:双色印刷+平装

出版日期:2022年4月

版印次:1版1次

页数:320

字数:221千字

开本:16开(155*227)

定价:58.00元

关键词:《论语》-青少年读物

中图分类号:B222.2-49

上架建议:文学 阅读

读者对象

高中师生,全国范围。

李小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带头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曾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胡绳青年学术奖提名奖、国家级教学奖二等奖。出版专著及古籍整理类著作二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及北京市社科项目多项。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形态。同时,《论语》被选入要求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文化经典著作,是中学必读、必考书目,自然也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

为解决师生在《论语》教与学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读懂〈论语〉的六堂课——李小龙讲〈论语〉》一书根据《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的要求,将《论语》作为“整本书文化经典著作”进行精讲,帮助师生了解《论语》中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体系以及话语体系。

本书将《论语》的理论框架比作一棵树,将“仁德”“学习”“政治”“孝悌”“礼乐”“君子”六个方面与树的不同部位相对应,利用思想背景解读文本,利用文化背景提升思辨能力,让《论语》不再“难读”“难背”“难讲”,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提升师生国学素养。

【让《论语》不再“难读”“难背”】

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使师生掌握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通过传统语言文字学方法正确理解文意,并且提高背诵和记忆的准确性;帮助师生对孔子思想中的仁、礼等专题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解决《论语》“难读”“难背”的问题。

【让《论语》不再“难讲”】

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使师生基本掌握《论语》中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体系,并能利用思想背景解读文本,从而解决《论语》“难讲”的问题;加强对孔子思想的体系化认识,解决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对专题、主题的概括存在片面或交叉的问题。

【提升师生国学素养】

通过本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典籍观,培养还原古籍的能力和在多种典籍解读版本中甄别真伪的能力,提高国学素养。

【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通过本书的学习,增强《论语》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和实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关链接:

李小龙丨《读懂〈论语〉的六堂课·缘起》

李小龙丨《读懂〈论语〉的六堂课·论朋友》

特别鸣谢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董京尘 谢琰

责任编辑:张艺萌

2023年1月1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正式实施。哪些人可以申请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如何办理?如何就医?就医前未完成备案的,还能享受吗?一文了解跨省异地就医直接..

财联社12月20日讯(编辑 潇湘)日本央行今日无疑引爆了2022年最后的一颗全球政策“惊雷”,几乎没有人能想到,明春即将离任的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会在任期即将结束..

6月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并发表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 开启金砖合作新征程》的重要讲话。这是时隔5年后,中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李云舒 薛鹏在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回首这一年..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部神作。伟人一生反复读数遍,成就了时代的丰功伟业;曾国藩将其列为传家宝,一生熟读多次;马云、康辉、王立群等名人,更常在公开场合说:是它..

12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世..

毛子水先生文︱周志文毛子水先生(1893-1988)原名準,字子水,浙江江山人。关于毛先生的《论语今注今译》,可以谈的很多,得先从其他方面谈起。他既本名毛準,为何又叫他..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群雄争霸,魏蜀吴龙争虎斗一场,最终却让司马懿坐收了渔翁之利。也许有人会说:这司马懿究竟有何德何能,竟然能笑到最后?其实,这正是三国的独有的魅..

读懂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辛识平近日,“宣言”文章《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相继播发。文章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指出“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奇迹背..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繁华的街上,有一个人举着牌子,站立在人流中,牌子上写着:我是HIV患者,拥抱并不会传染,陌生人,你能给我一个拥抱吗?遗憾的是,很多路人都刻意绕..

文末有抽奖福利《潜行者》剧照。一个月来,“俄罗斯”“乌克兰”“欧洲”“危机”“能源”这样的字眼伴随着社交网络上的图像和视频,一遍又一遍在我们眼前擦过。但我们仍然..

2022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正如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英国首相约翰逊通电话时说的那样:半个世纪来,中英关系虽有坎坷,但总体不断发展。说到这个遥远的西方..

“义激猴王”的校勘、义理与小说史语境 文丨李小龙由于《西游记》版本中传世的明代刊本稀同星凤,海内收藏绝少,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年整理此书时(以下简称“人..

《三国演义》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对于曹操我们更是再熟悉不过。他的经典名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被后人诟病,“奸雄”这一标签,他是无论如何也撕不下来了。除此之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报道3月23日,中共中央举行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根据党中央批准的方案,庆祝活动主要包括..

本文由 章黄国学 来源发布

李小龙丨《读懂〈论语〉的六堂课·尾声》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