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出现传染现象,中国车市真正进入普涨阶段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玉超

涨价,已然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今年上半年的一个主旋律。从上游原材料到动力电池,再到终端车型产品,都在涨价。

最初是受国补退坡政策的影响,从2022年1月起,主要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调价,也就是涨价。这一波涨价并未受到外界过分关注。

新一轮涨价出现在3月,领衔的是特斯拉,从2022年3月10日起,10天之内连续3次涨价。如此快速且幅度较大的涨价并不多见,其幅度之大,堪比股市波动。

接下来,涨价的不止是造车新势力,包括比亚迪、极氪、领克、荣威、魏牌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都开始涨价。



汽车商业评论注意到,奔驰宣布在华车型涨价前,基本上中国汽车产品宣布调价的都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电动汽车。奔驰打破了这个惯例。

4月2日,奔驰宣布上调部分在售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涉及车型包括奔驰E级、C级、S级、GLC、CLA等,价格幅度900元-12.1万元。奔驰成为国内加入涨价的第一个燃油车知名品牌。

紧随其后的是宝马,4月12日,宝马中国对旗下宝马3系、X3、X4、4系以及Z4共计五款车型进行了价格和配置的调整,价格上涨1600-11000元不等。也就是说,燃油车涨价在当下中国市场已经不是新生事物。

但是,虽然奔驰、宝马是主流豪华汽车,毕竟它们还是属于细分市场,现在更劲爆的来了。

自5月11日起,上汽大众旗下大众品牌上调所属车型的厂商建议零售价。此次价格上调涉及上汽大众大众品牌的新能源车型(含ID.纯电系列,插电混动系列),上调幅度为3000元至5000元不等;燃油车型上调幅度为1000元至3000元不等。

相比其他车企,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此轮涨价的幅度不大,燃油车的涨价幅度更是“克制”,但除了新能源车型,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被注意到成为又一个燃油车涨价的品牌。

在一片普涨的潮流中,大众汽车涨价的做法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不过,相比奔驰和宝马,大众品牌的燃油车涨价更具有风向标意义。主流合资品牌的涨价意味着中国车市真正进入普涨阶段。

当前,车型涨价已经出现企传企、车传车现象。据汽车商业评论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0多家车企将近上百款车型宣布涨价。

我们该如何理解当下的汽车涨价现象?

涨价情非得已

所有涨价汽车品牌在宣布调价时都强调,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上涨。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出了车企同行的共同心声。

他说:“原材料特别是电池原材料今年涨得太多,近期也看不到下降趋势,本来想扛一扛,疫情这么一搞更扛不住了,涨价也是迫不得已啊,还请大家理解。”



电动汽车的涨价可以追溯到碳酸锂等电池原材料的价格飞涨,涨得有多凶呢?

碳酸锂的价格在2020年6月大概是4万-5万元/吨,到了2021年9月涨到大概14万-15万元/吨,到了2022年3月价格就到了大概50万元/吨。两年间,价格涨了近10倍。

镍、钴等关键材料同样在2021年至2022年一季度出现大幅度上涨。今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镍发生了历史性逼空事件,期镍盘面报价从2.977万美元/吨升至5.5万美元/吨,盘中最大涨幅超90%。

进入4月,镍价有所回落。5月9日,伦镍价报收2.915万美元/吨,创3月23日以来新低,但相比2021年3月约1.5万美元/吨的价格仍处于高位。

原材料的飞涨直接导致动力电池成本上升。2021年,动力电池成本普遍上涨30%-40%。压力之下,动力电池企业的电池价格到年底普遍上调了20%-30%。

电池涨价的压力再传导至整车这里,不涨价,车企真的扛不住了。

从数据可以看出,从上游到下游涨价幅度是依次递减的。车型的涨价幅度低于电池的涨价幅度,电池涨价的幅度又低于上游原材料的涨价幅度。

也就是说,目前车型的调价其实已经是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层层消化了成本上涨压力之后的结果。

如果说电动汽车的涨价主要受电池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那么燃油车就可以置身事外吗?

答案是否定的。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多地的轮胎业迎来涨价潮。韩泰、锦湖和耐克森三家韩国企业都宣布涨价,调涨范围涵盖全球轮胎市场,涨幅最高达到10%。

而轮胎也只是涨价的原材料的代表之一。除了原材料的上涨,芯片短缺、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紧缺等因素也在推动车企成本上升,进而抬升车型价格。而且,这波涨价潮并非只发生在中国,而是波及全球。

这波产业链自上而下的涨价潮,是对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抗压能力的大考。如果能通过大考,长远来看,将有助于整个汽车产业链渡过经营压力期,也有助于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

回归产品竞争

自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井喷,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汽车进入中国家庭。而中国市场几年后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以来,车市降价一直是主旋律。

最初也是最为惊心动魄的是2004年6月由南北大众掀起的降价潮。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包括大众在内的合资品牌的价格从上市指导价开始也逐步降低。这同样也影响到豪华品牌,价格进一步下降。

如果说先前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相比还有较大的品牌溢价能力,今天,这样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上,后起的品牌甚至更有优势。

中国汽车市场上的洗牌已经在过去的几年内频繁发生。那些仅仅靠性价比来求生的车企首当其冲处于劣势。降价已经不再是车市竞争的法宝,产品力本身的强弱,品牌塑造能力高低成为了新的竞争武器。

于是,在时代演进到2022年,在新冠疫情防控、新全球化变局时代,面对原材料、零部件价格上涨,面对已经越来越弱的盈利能力,不得不通过调价来进行新一轮竞争。

这是在新的维度上的竞争,需要底气,也就是需要强有力的品牌力和产品力支撑。



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来说,在前沿科技配置上有大幅提升,几乎全车系标配ACC自适应巡航、启停和能量回收系统等,同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慧车联系统、抬头显示系统等也都大量应用在新车上。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回归本源,拿出更好的产品,以契合消费升级的需求,这可能是未来中国汽车竞争的新风向标。好车也值得更高的价格。长远来看,这是对企业自己负责,也是对用户对行业负责。



上汽大众此次调价可以说是大胆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未来的竞争,更值得期待。

其实,当下的市场,可能除了房价,诸多商品价格都在上涨,汽车不涨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而这可能还要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审视。

今年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创下40年以来最高纪录,在重创本国经济的同时,也拉着世界各国陷入“泥潭”,此轮通胀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最高水平。受此轮通胀影响,各国物价纷纷上涨。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很多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正陆续出台。不少地方政府省市直接拿出真金白金补贴消费者。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很有可能今年年底前要结束的新能源汽车享受的购置补贴政策将在明年延续。类似政策,对于作为GDP重要依靠的汽车产业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

但这并非是决定性的,对于当下的中国车市来说,还是让政策的归政策,让竞争的归竞争。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扫码加入读者微信群

交流汽车话题


暴跌之后的报复性消费还会再现吗


新一轮汽车促消费政策来了


涨价难题未解,紧箍咒又来?

跟着何小鹏的节奏感,浪起来

点击阅读原文


4月1日国内疫情最新消息:4月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吉林省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44000例,吉林市长春市管控区内社区传播仍未阻断..

近日,浙江大学的一名工科在读博士生孟同学,因“读博8年中经历3年延毕、面临清退,目前送外卖”、“自入学后课题组无一博士按时毕业”、“是否存在导师压榨” 等问题..

4月1日国内疫情最新消息:4月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吉林省疫情仍处于发展阶段,累计报告感染者超过44000例,吉林市长春市管控区内社区传播仍未阻断..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3月1日至31..

肥皂水加入硬水中会出现起浮渣现象。因肥皂的成分是硬脂酸钠(C17H35COONa),在水中硬脂酸钠被水电离,形成硬脂酸根离子和钠离子。而通常硬水中存在大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由于暴雪与网易的授权协议到期,《魔兽世界》《炉石传说》《暗黑破坏神3》《守望先锋:归来》等暴雪知名游戏将于1月24日后在国内停服。今日,《魔兽世界》消息爆料人、行业..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谈及“中国的防控政策只有管控和放开两个阶段”这种看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近日在受访时表示,“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很多公众和网友反映,感觉中国的防控政策只有管控和放开两个阶段,而不是一直科学精准地去管理调控。..

本文由 汽车商业评论 来源发布

涨价出现传染现象,中国车市真正进入普涨阶段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