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新加坡读书是什么体验?听完两位妈妈的大实话,才明白何为优质教育....



很多人可能对新加坡的教育印象不错,但具体到细节似乎又不甚了解——那么本文中两位陪读妈妈的细致分享,一定可以帮助到你。她们的孩子一个在公立学校,一个在国际学校,就读体验都相当好。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考虑将新加坡作为求学目的地,这个“小”国家的教育,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文丨柯察金 编丨Leon
本文原文来自:外滩教育
微信号:TBEducation

查看近几年各种“留学白皮书”,很容易能得出差不多的判断:流水的环境变化,铁打的出国热情——这不,老邻居东南亚也越来越火,即便在疫情期间,求学人数仍翻了一番。

而要说东南亚诸国谁最抢眼,新加坡又无疑是坐在前排的尖子生。

这个人口不到600万的国家,各方面给人的印象都不错,毕竟“亚洲四小龙”、“花园城市”的美誉不是白来的。

被称作“狮城”的新加坡

论教育,新加坡盛名在外,在PISA测试中常年位居榜首,“武林”中算是个熟面孔。

但除了这些最基本的印象,新加坡的教育到底强在哪里?

正巧,外滩君这几天听两位“过来妈妈”分享了在新加坡的陪读生活:她们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分别去了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于是我们也得以从不同视角,了解到新加坡教育的真实情况。

先下个小结论: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在新加坡属于泾渭分明的两种路径,但同时它们又都非常不错。所以提到新加坡求学,没有简单的“好与不好”,只有适不适合。

01.
离开上海的双语学校,
奔赴新加坡

认识Yeung妈妈之后,外滩君终于相信,不鸡娃的家长真的存在。

用“佛系”来形容Yeung,似乎也不太贴切,准确来说,她是那种打心眼信奉全人理念的家长。用她的话来说,“自己算是个理想主义者吧”。

女儿K从小到大没被施加过压力,基本是随着兴趣开枝散叶、自由生长。也正是“情怀”两个字,让Yeung妈妈多年前只身带着K奔赴新加坡……

1.对S学校一见钟情

好的学校,原来是能让人“来电”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Yeung在新加坡参观了S国际学校,当时便一见钟情:“不管是老师,还是学校的氛围,都让我觉得特别轻松自在。”

S学校校内一览,Yeung妈妈摄

S学校在全球都有姊妹校,上世纪70年代便落地新加坡,积淀不可谓不深。Yeung妈妈的一见钟情,倒不是看学校的“门面儿”——尽管S学校硬件上很完备,但一眼看去,不会给人压迫感,反而让人感觉朴素低调,“没有所谓“高大上”的校园,进去后一下子便让人感到亲切”。

S学校校内一览,Yeung妈妈摄

“初中阶段,学校的老师会跟你讲‘enjoy life’,在他们看来,青春期本来就是一个‘大脑混乱’的时刻,如果再施高压,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在S学校的所闻所见,与Yeung本身的理念不谋而合。

尽管女儿原本就在上海一所不错的双语学校就读,但被S学校“种草”的Yeung妈妈“后劲”很大,回国后便向S学校递交了申请。

2.求学过程十分顺利

之后的过程超乎想象地顺利,女儿通过了面试,并且拿到offer。算是“一时冲动”的申请居然有了结果,Yeung也是特别果断——那就去新加坡吧!

这里提下新加坡的相当友好的留学政策:相比欧美较高的门槛,新加坡政府贯彻“网罗人才、从小做起”的政策,不论公、私立的中小学校,皆可招收外国学生,且允许17周岁以下学生的母亲在新加坡陪读。

于是,母女俩很快奔赴这片热带土地,“那时候中国人还不算多,”Yeung说,“现在细想有些贸然,但也算是歪打正着,学校完全符合预期。”

S学校壁画一角,Yeung妈妈摄

K在S学校的生活极为充实。早上8点左右上课,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包括:两门语言、数学、科学、体育、戏剧、音乐、绘画,计算机编程、设计与工艺等。学校也面向所有学生开放IB课程。

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左右,但孩子们几乎都不离校,而是拎着各种器材奔向俱乐部。和学校很多其他同龄孩子一样,K的兴趣很广泛,游泳、排球、钢琴、小提琴都很擅长,并在学校乐团待了5年。

S学校校内一览,Yeung妈妈摄

3.适应语言环境,孩子其实并不容易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一个非常有优势的地方,在于其纯正的英文环境。不过凡事有利有弊,Yeung妈妈的经验便是,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学东西快,就能自然而然、很容易地适应。

在新加坡这几年,不管是学习、社交还是生活,K都表现得不错,而Yeung妈妈一直表示满意——但直到去年她才了解,女儿几乎花了两年时间,才完全融入新加坡的学校。

“听到女儿说这些时,我才突然地意识到,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要比家长想象中困难的多。”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华人占比不高,英语是绝对的主流语言。相比在上海,K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英文。甭管孩子在国内雅思能考到7、8,一猛子扎到纯英语环境,感受完全不一样。

Yeung苦笑:“女儿说,她一开始时其实听不太懂老师的指示,别的同学在外面活动的时候,她自己跑到教室里来,老师问怎么一个人,她比较要强,慌忙中说是来拿书看。”类似的尴尬发生过不少。

庆幸的是,Yeung做了个十分英明的决策——给女儿连报了两年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辅助班。

S学校的老师们也很支持Yeung的决定,并最大程度地帮助K提升语言能力:“特别是来自英国的几位老师,经常给K推荐原汁原味的经典书目,例如儿童桂冠作家麦克·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的作品,令孩子受益颇深。”

麦克·莫波格的著作以文辞优美著称,他的书词汇量大,同时用词典雅。

到6年级时,K便不再是那个搞不懂状况的小女孩了,英文水平的跃升令她充满自信,甚至迷上“模拟联合国”这种对语言表达要求很高的活动。

“她现在属于是英文比中文利落,所以我反倒跟K强调,要多读读中文啊。”

4.文化上,取东西方之所长

说到中文,新加坡的教育也不差。现在很多中国家长视野开阔,希望孩子有全球视野,同时中国文化的根不能丢。而在新加坡的国际学校,这点做得很好。

“S学校开设中文母语班、二语班,甚至外国人学中文班,这样的学习足以保证学生们以后参加IGCSE和IB的中文考试,”Yeung妈妈介绍,“此外,学校经常会举办一些跟中国文化相关的活动,每个学期,老师都会带孩子喝中国茶、吃小笼包,让学生通过中国的饮食文化,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与感受。”

取东西方之所长,在多元文化中力争平衡,这是新加坡的特色与优势之一。

S学校校内一览,Yeung妈妈摄

Yeung还补充道:“新加坡70%的居住人口是华人,华人在新加坡保留了传统的文化习俗,国内人对此很有亲切感。

同时新加坡又容纳了印度裔、马来裔和其他种族,不同的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各族群之间互相尊重和包容,相比纯西方的环境,新加坡更加适宜低龄留学生的成长。”

5. 孩子长成了一个纯粹的人

新加坡的国际学校,说实话,压力要比国内要小很多,那怕是跟国内的民办学校比。一方面,学生人数本来就少;另一方面,作为英联邦国家,语言、文化与欧美更亲近,升学成功率相对更高。

一旦教育回归到教育本身,孩子也必将更加纯粹和快乐。Yeung觉得,女儿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感和内在的动力。

S学校校内一览,Yeung妈妈摄

“她热爱并积极参与和领导社区服务,无论去做NGO也好、参加社会服务也好,是真的发自内心地想要做点事情,而不是为了任何其它目的。为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了女儿生命的一部分。”

孩子长成了一个纯粹的、有思想的人,这是Yeung作为妈妈最为欣慰的事,也是她当初“贸然”选择S学校、奔赴新加坡的初衷。

02.
性价比爆棚的政府学校

新加坡的公立学校即政府学校,中国的孩子同样可以报考。

Grace妈妈决定带女儿Amelia来新加坡的原因很简单:2019年,丈夫到新加坡工作并拿到永久合同,而这个三口之家的理念,便是一家人必须整整齐齐。

决定赴南洋后,Grace去学校给孩子办理了半年的休学,一到新加坡,找了家辅导班备考AEIS,考试科目有英语和数学。

“因为出题和改卷都不在新加坡本地,而是英国剑桥大学,所以能否通过每年只有10%录取率的AEIS考试,只能等到12月才会接到通知。在两个多月的等待期,确实担心孩子万一没通过考试,上海的学校休学期限已过,没有回头路。”

好在Amelia一次性通过,全家人松了口气。

新加坡景色,Grace妈妈摄

1.被分配的,是后80%的学校

AEIS是国际学生考公办学校的统一入学考试,由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时间在每年的9月或者10月。通过的学生,会被就近分配,并在第二年的1月份入学。

大家注意这个“就近分配”,Grace介绍,由于新加坡政府的优先顺序是按照“公民、PR、外国人”来排位,所以作为外籍身份的中国孩子,会被分到居住地所在大区的邻里学校,跟最好的公办学校无缘:

“孩子的学校就是一所很普通的邻里学校,在硬件高端配置和课外活动种类上,没有前20%的中学好。”

新加坡景色,Grace妈妈摄

外滩君此刻是有些不解的,因为Grace妈妈自己也曾是任教近20年的一线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质量不可能不重视。那么,她为何“甘心”让孩子就读后80%的学校?

随着探讨的逐渐深入,我们才发现新加坡政府学校其实大有文章。

2.普通公办学校,下限很高

Grace妈妈满意的主要原因在于:新加坡政府学校的下限水准很高,即便是普通的邻里学校,单拎出来也很有亮点。

于是外滩君惊奇地发现,Amelia被自动分配的“普通邻里学校”,条件其实超乎我们的预想。

“新加坡的政府学校普及STEAM综合教学模式,每个学校都有很好的实验室等配套设施,”Grace表示。

新加坡景色,Grace妈妈摄

“政府学校相较私立或国际学校,可以利用很多本地其他学校的资源。比如Amelia每周的音乐课,去的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有大笔宗教资金支持,专业的大型演奏厅、录音室以及各种器乐室等应有尽有。”

CCA(课外活动)这一块儿很值得一提——政府学校拥有充足的资金、场地及人员支持,能够开展各种专业且免费的课外活动

有体育运动类,如羽毛球,篮球,英式女篮,足球,籐球,曲棍球,皮划艇,游泳,高尔夫,马术,跆拳道等;

表演艺术类的,如钢琴,吉他,管乐,弦乐,华乐,英文戏剧,华文戏剧,合唱,舞蹈等;

制服团体类的,如童子军,NPCC(全国学生警察团),救护队等;俱乐部和社团类,如创业社,机器社,写作,数学社团等。

“像Amelia,在7年级时选择了NPCC,这两年又陆续学习了马来语口令、急救、绳结、野外生存、射击、破案等知识和技能……”

师资方面也挺让人惊喜的:

由于政府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致,且老师会在不同学校流动,所以师资相对均衡。

新加坡对于教师的门槛,卡的还是很严的,名校背景出身的并不少见。“Amelia的化学课老师,就是南洋理工毕业,此前在南洋中学任教。”

重要的是,政府学校性价比还高:国际生每年需缴纳1600新币,虽说逐年涨价,但相比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花销仍是小巫见大巫。

而且外国学生在新加坡读公立,优惠政策很多。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出行,交通费只要正常价格的1/4;

新加坡公交车,前半部分都是为给特殊人群服务的,婴儿车,老人开的四轮电动车,都有专属的地方。Grace妈妈摄。

图书馆的借阅卡免费,且功能强大:“如果你有什么书在这个馆里借不到,可以申请在全国范围内调阅,”就资源的便利程度而言,实在值得一赞。

了解国内一般公立学校的人,听到以上介绍可能都会比较惊讶——有这个条件,还要啥私立学校?!

3.公立、私立,分属两条赛道

乍一想确实如此,但Grace妈妈提醒我们,新加坡是个把精英教育摆到台面上的国家,考试的作用就是分流——小六会考(PSLE)、O水准、A水准,一路考到大学……

外滩君了解到Amelia的情况后,发现她应该是代表某一类孩子,简称...“学霸”。

在国内的时候,她便在上海的一所区重点公立学校读书,而且还有羽毛球和机器人特长,上的是实验班。到了新加坡后,又一直保持在快捷班。

Amelia在国内就没上过学科补习班,到了新加坡后,更是没有去过培训机构。课业压力总体来说也比在国内要小,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到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与个人兴趣中来

“她保持了在上海时每天弹琴、打球的习惯,而且有更多自己的时间看喜欢的书和电影,做自己喜欢的事。”

Grace与女儿之间的快乐一刻

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非是对每个孩子都很轻松的事。要知道,新加坡同样有很多孩子,放了学就要钻进培训班,竞争压力还是很大的,稍不努力就要被刷下去。而新加坡的课程,据Grace妈妈说,在英联邦里属于难度最高。

新加坡有个独特的词汇“Kiasu”,源于福建语“惊输”,意思是“怕输”,害怕事事落后于人——培训班在新加坡并不稀奇,尽管新加坡近年来的教育改革,试图弱化“分流”的残酷性,但政府学校“结果导向”的特性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新加坡的公立和私立学校,是泾渭分明的两条赛道。

新加坡景色,Grace妈妈摄

相比后80%的学校和前20%的学校,快捷班和普通班之间才是最明显的差距所在。Amelia的学校,每个年级5个班,其中2个快捷班,3个普通班。所用课本和考试难度也不同。

快捷班4年制,学快捷课程,参加新加坡剑桥O-level考试;普通班5年制,学普通学术课程,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

“普通班的学生,好好学习,可以凭八年级的成绩,进入九年级快捷班;同样,七八年级快捷班的学生,如果不好好学习,九年级会进入普通班。”

4.公立学校也重视学生软实力

和Grace聊过后,外滩君的一个体会是:像Amelia这样学习主动、底子又不错的孩子,公办学校还是利大于弊的。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新加坡虽然讲“分流”,但并非是应试主义相反,学校对于孩子的软实力培养非常重视。前面所说的各种课外活动,其实已经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Grace表示,女儿到了新加坡后有长足的进步,主要就表现在主动思考与探究能力上:

“在上海的实验班、奥数班,老师一步步教,学生认真听讲和练习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新加坡的老师,则更注重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论文写作,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只有主动的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Amelia八年级时在实验室种菜,每个小组从几种LED光源里选择两种,从种子开始,无土栽培不同蔬菜,要观察记录并完成论文。

要看学校对孩子来说是不是适合,一个很好的指标是看它是否能够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Amelia就读的学校,在这点上做得不错——Amelia对科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并逐步发展成为志向。

“明年她打算考O-LEVEL,上一个好的JC(初级学院,相当于大学预科),未来走科研路线。希望女儿能在两年JC的学习中,进一步找到喜欢的专业,将来按专业来选大学。”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O-LEVEL相当于新加坡的中考跟A-LEVEL衔接,由新加坡教育部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局共同主办,成绩受英联邦各国承认。一般来说,除了以后读私立大学的情况,有两种升学路径:

成绩最好的学生,可以进入JC,两年毕业后参加A水准考试,优异的学生既可考入新加坡公立大学,也可以申请国外的大学

其次,是申请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5所),三年毕业后,可以继续读新加坡公立大学,也可以直接就业。拿的是专科文凭,但其与中国的“专科”概念不可同日而语,其受社会认可度超高,毕业后就业率达98%且薪水不低于本科生。

03.
结语

两位妈妈热心分享了超多干货,限于篇幅,在这里难以尽述。不过她们对新加坡的评价,总体来说都是“便利”、“放心”以及“文化多元”。

在和Yeung妈妈讨论的时候,有一点令外滩君印象很深。

来新加坡这几年,Yeung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社区服务中,并成为学校家委会的核心骨干。她用这种方式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并且有一个身体力行的观点:“只有家长自己努力地融入、理解这个新环境,才有可能真正地去了解孩子。”


年纪小的孩子都是强力海绵,在国外“吸”个几年,思维观念会剧变。Yeung经常告诉新过来的家长,不要认为陪读只是简单的照顾,它一定是大人和小孩一起成长的过程,“否则到后面,你和孩子之间的gap会越来越大,彼此之间互不理解。”

Grace妈妈也有类似观点。学习方面,孩子的自主性其实最重要,有了自主性,家长不用过度操心;作为陪读妈妈更需要注意的,是怎么处理好跟孩子之间的关系。

至于说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怎么选,真的是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答案。

政府学校在性价比上无敌,虽然也有指挥棒,但却不是纯应试教育。不论硬件、软件条件,都算可圈可点;

而国际学校则有点教育“桃源”的味道。相比国内双语学校,政策上更加稳定,语言环境更原汁原味,与欧美大学衔接度也更高。在升学方面,压力更小,选择的弹性更大。

整体来说,新加坡作为留学目的地,今后会越来越热门。Grace妈妈补充道:“留学新加坡会越来越难,因为每年AEIS考试只保持10%的通过率,考生越多,竞争越大。”

至于出不出国,要考虑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新加坡在地图上看起来挺近的,但疫情期间,距离总会被放大到无限遥远。

Grace一家两年多没回中国了,但她家算是扎根在了新加坡;Yeung则是每个长假都会带女儿回家和家人团聚,她深知中国是他们文化的根,也乐意让孩子更多的亲近自己的母语文化。

所谓选择,大抵就是如此。你觉得值得,那它才是真正值得。
外滩教育(ID:TBEducation)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并系列化提供面向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优质在线课程。

直播业到底有多赚钱?8月3日,网红主播彩虹夫妇发布视频称,直播带货一天卖2.3亿元,净赚约400万元。还曝出2022年全款4300万买下800平独栋别墅,称网红真的很赚钱。该消息..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丽环报道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印发三年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部署举措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治理能力增效。各级纪检监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报道美国车企特斯拉在中国新疆新开了一家展销厅,一些美国政客坐不住了,指责其无视或支持该地区侵犯人权的行为。对此,外交部新闻发言人..

电视剧《三国机密》(2018)中的卞夫人曹操的原配夫人姓丁,因为曹操的母亲也姓丁,有人推论丁夫人或许是他表妹。少年夫妻,表哥表妹,感情基础应该不差。丁夫人无所出,早..

“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相信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听过这句话,当年,四十多岁的刘备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水镜先生便告知他这句话,让他去寻找“卧龙”、“..

文 |清和智本社社长1818年,托马斯·斯坦佛·莱佛士前往马来半岛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挑选商站,发现此处被荷兰抢占,转寻他处,发现了新加坡。莱佛士登上新加坡时,岛上..

其实一个国家的存在,更多的还是民族的相同,文化的相同,甚至是习俗信仰的一致。正是因为如此,在古代王朝中,一些华人在外开拓的土地,最终也加入了国家。所以其实很多人..

本文由 常青藤家长会 来源发布

带孩子去新加坡读书是什么体验?听完两位妈妈的大实话,才明白何为优质教育....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