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难到崩溃,中考简单到发指?接下来网友的评论,说透“双减”用意!


今年是“双减”后第一个中高考,风向标如何偏移,不仅关乎着考生的命运,更关乎孩子未来的学习方向。

围绕中高考的评价,却呈现出了夸张的“分水岭”:

中考简单的令人发指,“全员高分”,满分660,600分还担心上不了普高!

高考难出天际,难得让考生“无法消化”...难得想让韦神附体!

对此,网上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今年中考题简单,明年是不是又变回来了?

中考简单,高考难,是不是自相矛盾?

“双减”+“选拔性”考试,孩子们该如何应对?

今天物理君就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看法,面对变幻莫测的教育政策,只有尽早找准方向,才能找到孩子的优势,提前规划好学习路线,少走弯路,最大限度地接近成功!

中考难度降低可能会继续

今年中考题的简单程度,让不少家长惊掉了下巴。其中,北京和广东不分伯仲,成为2022中考网红。

今年北京的中考数学试卷,第1题长这样:

这题被发到家长群里时,有家长说:“我家幼儿园宝宝也会做。”

有网友做了这样一张图,调侃北京中考的难度演变。

虽然是开玩笑,但能看出来,北京中考题难度的确在逐年降低。

而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广东省中考题,无论语文还是数学,小学六年级题目也第一次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中考考卷。

*2022年广东中考数学卷

很多家长表示:让小学刚毕业的娃来做,都可以拿到满分。

上海,文言文阅读考的也是六年级课文《两小儿辩日》,这种“不难”继而达到了顶峰。

再联想到不久前刚公布的北京中考分数。出现“全员高分”、“一分一操场”、“600分也要分流去职高”的局面成为必然......

除了以上,杭州、重庆等各地城市,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今年题目简单,明年就变回去的想法可能成为奢望!

从今年4月份,教育部颁布的《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通知》中,我们能够能看出:

其中“科学设置试卷难度”这一点,就指出:

中考、毕业考两考合一……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毕业考只要合格就行,但中考属于选拔性考试,却跟毕业考放在同一级别考量,出题人向下兼容,降低试题难度也是必然。

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其中也提到:

目前部分地方和义务教育学校存在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使用不当等突出问题,违背素质教育导向,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应考压力过大,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必须予以纠正。

规范考试命题管理,不出偏题怪题,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防止试题难度过大成为指导思想之一。

2022年的中考只是一个信号、一个开端,未来几年中,中考简单化恐将是大势所趋。

实行新高考,题目为什么会越来越难?

2022高考刚结束,一个“高考作文”,一个“高考数学”,因为“听取难声一片”先后霸占热搜!

语文作文涉及围棋、名著、人文、创新、时代精神……多个方面。

高考数学创最低“平均分”,更有人称是“十年最难的一次”。

基于今年的高考,联想到前几年,有些确实难得让考生无法“消化”。

比如山东省的2021年高考,学生普遍反映生物比化学难,化学比物理难,物理比以前难,反正考完每一科,学生的感觉都是:我太难了!

基于此,很多人预测以后的高考会越来越“难”。考试院给出的回应是:要发挥选拔功能。等于变相承认了大家的猜测!

中考越来越简单,高考却越来越难,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不然,中考和高考承担的教育使命不同。如果说现在的中考,从选拔性考试,慢慢转向为合格性测试;那么,高考,才是国家真正选拔人才(或者说高精尖人才)的开始。

前几年的中考“分流说”,让很多家长不甘心,认为过早的分流对那些有后劲,发育晚的孩子有些残忍。

现在中考变简单了,那些“细致又努力”的中上等娃,有了更多升入普高的机会。对那些不用功、基础不牢、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的孩子进行“分流”,国家因材施教,实现一枚“合格螺丝钉”的培养。

高考则要筛选出“真正聪明”,能从事“创新性”工作的人。从高考题是由大学教授命制或者把关,可见一斑。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任何一科的命题专家,都不会考虑其他科的难度,都是从本学科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也不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就想选拔出他们想要的人。

那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与国家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通过高考,为高校、国家选拔出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学生。比如在科技领域,有35种技术被以美为代表的西方“卡脖子”,中国怎么从这种境况下走出来?是需要创新人才的。

说到底,国家认为“颠覆性创新人才”不是靠中考就能筛选出来的;国家需要的优质“螺丝钉”,是要从不断提升难度的高考上不选拔出来的。

高考,作为全国性选拔性考试,国家缺少哪方面的人才,指挥棒就会向着哪个方向挥动。

有网友评价说:这种模式,就是先刷懒人,再刷笨人。

这话仔细想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教育到最后,总是要实现“高级选拔”功能的,无非是这个时间点放在高考罢了。

“双减”+“选拔性”考试

孩子怎么做,才能实现双赢?

01中考简单化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区分度降低,同一张试卷,高分的一大批。

今年的杭州中考,570+遍地,580+扎堆,590+不稀奇。

其次意味着,题简单,分都高了,容错率也低了。

今年的北京中考,海淀前2000名的入口,卡在了651分,失分率未超过1.3%。

也就是中考满分660,考651分只能扣9分。抛去体育因为疫情全员满分,剩下的7门功课,一定要有多门满分,才能给其他科目留下点容错空间,考进前2000名。

中考题目总体简单了,但是“一分一操场”,如何才能在高分中脱颖而出呢?

总体来看

1、更加注重基础,更抠细节,以往对难度的追求,将转移到对全面的求索上。课本知识多学几遍,力求学透;加大复习力度,训练孩子熟练度;培养学习习惯,做到细致细致再细致,一点失误都不能有。

2、范围扩大,以往数理化是大头,如今难度降低,就可以把精力和时间分一些给其他科目了。因为,在整体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做到“寸分必争”,偏科肯定是不行了。

细分来看

基础比较差的孩子:初中做到“认真细致”,踏踏实实的学,哪怕紧跟校内,会有一个不错的成绩。

自律又聪明的牛娃:不要沉溺于“做难题=聪明”的虚假快感里,细心是个优秀的品质,是聪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果孩子实在是天赋异禀,但又做不到耐心细致。特殊升学渠道则是最优的选择,在北京叫做“早培 ”、“八少八素”……上海叫做“自招”……

02高考越来越难意味着什么?

高考越来越难,很多连题目都看不完、做的都没考、考的都没做过、会但不完全会、考的知识咋都没见过……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知识开始揉碎了,混合了,多科目多角度的考、复杂而灵活的考。

光考语数外不行,政治、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美术、体育、音乐,统统加进来。

出题形式灵活、多变、延展。你不仅要知其然,还是知其所以然,要广知天下事,还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个题目多种做法,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高考,本来就是拉开孩子间差距的选拔性考试。可以说,新高考不是更难了,而是考得更活、更广、更深了。这样才能在众多考生中,选拔出佼佼者,这不是将教育分等 ,而是公平竞争,能者上位。

近几年的高考应试经验,也告诉我们:以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要采取题海战术,多刷题就能拿高分的时代已过时。

现在的高考试题

不再是老师口中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传递着创新和灵活的声音;

死记硬背、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用了;

不注重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孩子将来要吃大亏......

未来的教育

将更加注重孩子自身思考、内驱力、学习力、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未来的人才,一定是会思考、会学习、会灵活运用;

关注人文、历史、名著、时代等涉猎面极广的;

不偏科,提前找到优势学科,保持良好的心态......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双减”加高考难度提升的双重考验。但不管考试风向如何改变,家长的教育责任不变 。

只有帮孩子找准了学习和生活的方向、目标,认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帮他开拓了眼界,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未来的路,就交给孩子自己走。

父母和学校是领路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本身。相信,努力了,总会到达终点!



物理君开店啦

初高中学习必备教辅热卖中...

— END —
版权说明:文章转自网络,因无法查询出处无法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本文由 物理君 来源发布

高考难到崩溃,中考简单到发指?接下来网友的评论,说透“双减”用意!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