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享越团年终特辑|青年中医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


中 医 馆 行 业 的 良 心 和 大 脑



青年中医在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时通常会陷入两难抉择: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如果放在20年前,体制内是绝大多数人毋容置疑的选择;然而,20年后的今天,体制内真的还是“香饽饽”么?体制内外的差异在哪里?青年中医在体制外如何发展?




撰稿丨桔梗

近日,“青年中医交享越团”第26期交流分享会在深圳大通中医馆大通学堂举行,交享越团隔周举办一期,作为2021年度最后一期,以及成立一周年总结性活动,本期的交流主题一改往期的中医学术内容,深度探讨“青年中医的发展空间及成长路径”。与会者都是邀约制邀请的临床实战派青年中医才俊,精彩见解不容错过。




01
体制内一定会比体制外“香”么

体制内相对稳定,如果想要获得职称头衔,倾向走科研的道路,选择体制内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想在专注中医的路上快速成长,体制外也是很好的选择。

第一,体制内漫长的规培时间无疑会耗费掉学习中医的黄金时期,在医院里需要做许多与中医无关的工作,留给青年中医研习中医的时间比较有限,而且医院内部职场关系错综复杂,青年中医在医院使用纯中医手段治疗病人时经常会因为年资问题受到很多管束限制,体制外则自由许多。

第二,在体制内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课题写论文,竞聘职称的过程激烈又艰辛,许多医院的晋升职称主要以论文、SCI为评判标准,就算参加过中医学术传承项目对晋升评级也意义不大。




02
体制外青年中医的发展空间

一、体制外收入并不低

现代中医馆的发展已经今非昔比,一个属于体制外的时代正悄然到来。

二、工作关系简单,时间更加自由

“在中医馆青年中医的想法更容易得到支持,能更自由地发挥,能更方便地将古人扎针用药的思路实践于临床。”

“体制外能更好权衡家庭和工作,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家人和学习。”

“到现在中医馆同事之间的相处都很好,有困难都会互帮互助,而如果在医院会经常疲于处理领导和同事的关系,个人的学习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三、中医氛围更加浓厚,青年中医的想法容易得到支持

“专心在医术上,医术一定会提高,医术提高了,口碑也会提高。”

一位医师明确表示医馆的中医氛围更加浓厚,在这里只要做好中医的事,其他事都会有专人处理。领导对中医很支持,对下级的需求反馈也很快,比如他想买任何中医书籍或者想搞什么专利,很快就能得到审批,最快的甚至第二天搞专利需要的门诊就成立了。而且在这里年轻人的想法能得到更多尊重,他曾经还和团队成员曾经尝试制作膏方应用于临床,结果疗效反馈也很不错。



03
从行业角度看青年中医

行业资深人士许小华先生从行业角度出发表达了他对青年中医发展空间的看法。

首先,青年中医需要对中医的发展空间有预判,要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明天,要坚信做中医是有未来的,不管是从医学还是中国发展史来看,中医经历多次生死劫仍屹立不倒,表明社会对中医是有需求的,体制内外的发展空间虽然有所区别,但是就整个社会大环境而言,只要坚持走好中医的路,不管何时何地都有发展的空间。

第二,中医馆的发展出路与青年中医息息相关。从中医馆近些年的发展速度来看,选择体制外的青年中医是有很可观的发展空间的。在体制外不仅更容易练就中医的真本事,而且就社会地位而言,体制内不见得比体制外高,诸如很多老百姓对国医大师并不熟悉,相较之下,许多体制之外的老师却为众多老百姓所认可,从粉丝数量和忠诚度来看,体制外医师显然比体制内更具有优势。而且体制外的医生更容易摆脱医院平台红利凭借个人能力获得忠实的粉丝群体进而实现粉丝变现。


第三,既要做好传承,也要做好创新。青年中医发展更强调的是在临床应用上的创新、围绕疗效上的创新,甚至还包括如何加强与患者沟通的方式上的创新。




04
青年中医的成长路径

“我在体制外的时间很长,或者说从未上过岸,我在深圳、香港、北京都待过,坐冷板凳的时间应该是在座最长的,青年中医从零到有的过程我也是经历了三四回,所以对这个过程可以说深有体会。”刘锦龙医师将自己在体制外多年的成长经验总结为“降维,专注,口碑”三大方面。

1、降维

这里指心态上的降维,青年中医心态上不能总想证明自己的医术而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解决疑难杂症上,要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将解决疑难杂症作为提高能力提高逼格的途径之一,而非个人发展中的主要项,日常应多关注常见病和基础病的治疗。

2、专注

在个人功力尚且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舍弃一些方面,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方向的发展,才能跑得更快。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在选择好体制内外作为大的发展方向后将精力集中于专病专科的发展上,但这并不代表要青年医师舍弃全科的成长,只是通过强化医师专项能力的方式实现医生形象标签化,让患者在初步接触医生时能更快速把握到医师的情况。

“标签越清楚,患者才更容易认识你。”陈英杰博士对刘锦龙医生提出的方向专注表示了高度的认同,青年中医需要找准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很小,甚至只是某个病种,或者疾病的某个阶段。

3、口碑

“口碑并不等同于疗效,酒深也怕巷子深。”

口碑对医师尤其重要,拥有好的口碑就拥有了可以裂变的患者群体,但是刘锦龙提出疗效并不是口碑的唯一决定因素,他总结了一个公式:口碑=疗效+服务+体验。

假如疗效为40%,服务为25%,体验为35%与疗效为60%,服务为20%,体验为20%产生的口碑效益是可以等同的,这里的疗效,服务,体验指的是从患者感受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医者感受的角度出发,比如“疗效”应该是患者感觉的疗效情况而非医者认为的临床疗效。




05
打造团队才能走得又快又远

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从门诊量、个人技术提升而言,医生个人打单独斗的天花板上限较低。组建团队,不仅是突破天花板的有效途径,对提高门诊量、优化流程及提升效率都有很大的助益。

医生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搭建团队后成长空间会随之扩大,能做的事情更多,比如能持续更新案例分享,跟进患者的疗效反馈等。




06
打造医生的个人品牌

张海林医生分享了做自媒体的经历感悟,他认为现在患者流量获取的突破点应该在于新渠道的宣传。体制外的医师不只需要医术过硬,还要懂得除了通过中医馆等医疗平台积累患者外,还要通过营销个人的医生形象来吸引粉丝。

他建议医师们在初期可以多向成功账号借鉴学习,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只需要坚持每天投入少量的时间到短视频等新媒体宣传中,但是必须保证持续又系统地向群众进行中医的内容输出,这样能快速积累粉丝基础,实现个人品牌的打造,也有助于后续线上线下业务的开展。

精彩发言


许小华:中医的眼光格局应该跟其他的不一样,不要总跟西医比,这两个医学的发展决定条件不一样。中医是由社会需求、文化传承来决定的,中医人不能拿今天的眼光看明天,更不能拿昨天的眼光看明天。


体制内外的选择困难点主要在于职称头衔的取舍,很多医师将职称头衔等同于社会地位,其实以我的理解,体制内的社会地位应该定位为行业地位而非真正的社会地位,所以体制外没有头衔职称优势,难道社会地位就不能实现了吗?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这个是体制外的机会,但是如果不努力,不管在哪都没用。


回到体制外青年中医的成长路径上来说,青年中医首先要热爱中医,要具备坚信中医是有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强大信念,这个是必备条件,对往后成长十分重要。


其次,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医师十分重要。这个突破口不仅是技能、专科病种上的突破,更是实现与患者链接上的突破,比如获取患者流量上的突破,因为与患者产生链接是所有诊疗行为进行的先决条件,而技能专科突破上则应该选择一些西医无奈、中医擅长且患者需求广泛最好是刚性需求的领域。


第三点要坚持通过团队作战,这对医师及病人都大有裨益。这里的团队包括组建个人的协助团队,也包括与其他医师组建的医师团队。


陈英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20年。青年中医交享越团团长。


“青年中医因为经验见识比较少的原因,会感觉慌乱不定无方向感,但是正如许小华先生所言,要认准中医是有明天的,这样就可以选择勇敢走下去,至于冷板凳毫无疑问必定要坐的,但是要懂得寻找技巧,把坐冷板凳的时间缩短。


然后当青年中医面对来自不同流派的医者时,倘若出现观点不一致之时不要去互相攻击。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格局要大,要能包容不同人及不同见解,甚至包容过去的伤害,不要被让自己经常被不良情绪左右,这样心境才能好。”


刘锦龙: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有深圳、香港两地的执业经验。


前面大家也讨论到现在体制内也并没有以前那么香,随着政策的逐渐开放,未来可能会慢慢地往体制外的方向去走。当然,并不是说体制外就是天堂,但起码也不是地狱。很多青年中医在选择体制外可能会抱着这样一个想法,有技术就不怕坐冷板凳,病人自然而然会慢慢变多,其实现实中仅凭这样能真正做起来的比例很小,要做起来还是需要掌握除技术外的其他方法的。


知道了方法后为什么有些人做到了有的人做不到,最关键的点就在于,光想光讲没有用,一定要实践,只有尝试去做才会有可能改变,而且我们是年轻中医也不要怕出错,因为我们最差的结果就是今天,明天就是越来越接近‘老中医’了。

青年中医交享越团”由中医药界资深人士许小华先生、中医博士陈英杰、青年中医刘锦龙等联合发起的跨机构中医学术组织,其主旨是:交流、分享、超越、抱团,通过对中医学术、经验、体会等的交流分享,实现对自己对同行医术上的超越。

医馆界后记:

随着青年中医交享越团第26期的圆满结束,我们看到了这个成立仅一年的中医学术组织焕发的蓬勃生机。医生是个终身学习的行业,学术交流一直是体制外医馆的短板,青年中医交享越团给中医馆行业树立了典范。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医学术经验能得以分享,越来越多真实的声音能被听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青年中医必将成长为中医发展的中流砥柱。

I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撰稿/桔梗,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桔梗 视觉|花椒

-更多阅读-


-商务联系-

青黛|13418986412(微信同号)
本文由 医馆界 来源发布

交享越团年终特辑|青年中医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