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之—腕踝针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之——腕踝针

腕踝针的定义

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方向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特色针刺疗法。

腕踝针特点:

☆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皮下针刺法。

☆腕部针刺点:大致排列在腕横纹上约二横指环腕一圈处,记作上1-上6。

☆踝部针刺点:大致排列在内踝或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下6。


腕部针刺点

踝部针刺点

腕踝针的优势

1、应用面广:针刺部位虽只限于腕和踝,治疗范围却包括全身的多种病症,对疼痛的疗效尤为显著,颇有“针到痛除”之速效。

2、安全方便:在腕和踝部行皮下浅刺,治疗时不需脱衣服,因此不受时间、环境和季节的限制。这些部位没有重要的组织和器官,只需避开皮下明显的血管,一般不会发生针刺意外。针刺入后留针期间,肢体活动不受影响,并能检查疗效。

3、简明易学:只要按要求、循序渐进,短期内即可学会,故便于普及。

临床实践

腕踝针适应症与禁忌症

1、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如急性扭伤引起的疼痛,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慢性腰痛、癌症疼痛等;腕踝针止痛效果确切,起效迅速。

2、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其他: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皮肤科等各科某些病症。

腕踝针无绝对禁忌症。进针部位有瘢痕、伤口、溃疡及肿物者,不宜针刺。女性正常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两侧下1。

针刺点的选择

1、按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所在区的编号,选择编号相同的针刺点,如右侧颞下颌关节痛,病症在右侧上2区,治疗时针刺右侧腕部的上2针刺点。

2、以前后中线为界,针刺点选在病症的同一侧。

3、横膈以上的病症针腕部,横膈以下的病症针踝部。

4、如果病症恰好位于中线,不能确定哪一侧时,则针两侧。如咽痛或咳嗽,病症定位于前中线,且在横膈以上,针两侧上1。

5、病症虽位于中线,倘有其他症状可作定侧时,可先针刺一侧,视疗效决定是否再针刺另一侧。

6、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如麻木、震颤、瘫痪等,发生在上肢针上5,下肢针下4。

7、不能定位的病症或全身性症状,如失眠、盗汗、全身瘙痒等,针两侧上1。

8、当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时,要分析症状主次,根据主要症状的定位选择针刺点。

腕踝针的操作方法

☆体位:视患者情况及病情而定。

☆消毒:75%乙醇或碘伏均可。

☆针具:0.25mm×25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

☆针刺步骤:30°角针尖快速刺入真皮下;使针循着肢体纵轴沿真皮下尽可能表浅缓慢推进,进针时以感到松软没有阻力,且患者无任何酸、麻、胀、重、痛等特殊感觉为宜,必要时需进行调针,针刺进皮下的长度宜至接近针体末端,以露出针身2mm为宜;用胶带固定针柄;通常留针30分钟,也可视病情而定,但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出针时,一手用无菌干棉球轻压进针点,另一手将针拔出。

腕踝针的注意事项

1、进针方向以朝向病端为原则,针刺方向一般向上,如果病症在手足部位时,针刺方向朝下(手足方向)。

2、针刺时,以医者感到针下松软,患者无任何特殊感觉为宜。若针下有阻力或患者出现酸、麻、胀、沉、痛等感觉,则表示针刺太深。应将针退出,使针尖到达皮下,重新刺入更表浅的部位。

3、注意不要刺伤血管,避免皮下出血。针身通过的皮下若有较粗的血管或针尖刺入的皮肤处有显著疼痛时,进针点要沿纵线方向适当移位。

4、留针时,不做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注意晕针的发生;应防止针刺部位感染;精神疾病患者不宜长时间留针;孕妇慎用。

来源:珠中护治疗室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微信群,赶紧加入

投稿:欢迎护士相关的原创稿件投稿

视频号: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关注: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

买书:护理书籍,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购买

本文由 中医护理 来源发布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之—腕踝针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