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心血管健康报告发布:5大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6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


623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在京发布。新版报告显示,2019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44.26%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刻不容缓!


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
中国CVD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据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房颤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农村CVD死亡率从2009 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 占首位。2019年农村、城市CVD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

2019年农村CVD死亡率为323.29/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64.66/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8.63/10万;城市CVD死亡率为277.92/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48.51/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9.41/10万。


五大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

1.吸烟率稍有下降

2017年,中国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0万,占全球因烟草使用而死亡人数的近三分之一,烟草使用对中国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更可怕的是,2018年,二手烟暴露率为68.1%,其中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35.5%。

目前电子烟使用率为0.9%。≥15岁吸烟人群戒烟率为20.1%。

2.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酒

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居民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增加,以猪肉为主。

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以猪肉为主。

鸡蛋、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仍较低。

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烹调用盐减少,但食用油和烹调用盐的消费量均远高于推荐量。

总能量摄入呈下降趋势。蛋白质摄入量维持稳定,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且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限水平,农村脂肪供能比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依然存在。

调查显示,我国成人饮酒率为43.7%,饮酒者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为28.3 g/d,危险饮酒率为9.4%,有害饮酒率达13.7%,饮酒率、危害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均在增加。

3.运动不足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国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身体活动达标率已有所改善,但高中生达标率没有明显改变。

国民体质监测显示,中国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率为33.9%。除70岁以上人群外,20~39岁人群经常参加锻炼率最低,60~69岁人群最高。

1991~2009年,中国成人平均身体活动总量呈下降趋势。2011年男性职业活动量较1991年下降了31%,女性呈类似趋势。

中国成人静态行为时间从1991年的平均15.1 h/周增加至2009年的20.0 h/周。

综合分析显示,2007年中国居民患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癌症和2型糖尿病直接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未达到WHO推荐标准)的比例分别为12.3%、15.7%、8.5%、11.3%和13.5%,同时,因缺乏身体活动而导致的超重或肥胖还可进一步加重这种风险。

4.每3个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

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中国标准)、7~17岁儿童青少年(中国标准)和≤6岁儿童(WHO 诊断标准)的超重肥胖率可能分别达到65.3%、31.8%和15.6%,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可能分别达到78995万、5892万和1819万。

研究显示,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CVD死亡人数为54.95万,归因于高BMI的CVD年龄标化死亡率为38.64/10万,11.98%的CVD死亡归因于高BMI。

据估计,全国每3个人中就有1人为腹型肥胖。

5.心情抑郁

Meta分析发现,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51%,0.5%~25.4%为重度抑郁症;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病率为34.6%~45.8%,3.1%~11.2%为重度抑郁症。

INTERHEART研究发现,中国心梗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为21.7%,明显高于对照组(10.4%)。虽然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低于全球其他51个国家和地区,但抑郁与AMI的相关性高于其他国家。

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HR=1.32),尤其是城镇居民的风险增加更为显著(HR=1.72)


六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5岁居民高血压的粗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中国高血压调查(CHS)发现,2012~2015年中国≥18岁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7.9%,加权率为23.2%,估计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血压正常高值粗检出率为39.1%,加权率为41.3%,估计全国有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

CHS研究发现,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加权率)总体上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治疗控制率先升高后降低。

2.血脂异常

我国居民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甘油三酯(TG)水平均较2002年升高。

2014年儿童青少年TC、LDL-C、非HDL-C和TG水平与10年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18岁人群血脂异常的总体患病率大幅上升,由2002年的18.6%上升为2012年的40.4%。

我中国居民血脂异常主要类型是低HDL-C血症和高TG血症。

2012~2013年一项研究调查发现,在6~17岁儿童青少年中,血脂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28.5%。

2012~2015年CHS调查显示,中国≥35岁成人对血脂异常的知晓率为16.1%、治疗率为7.8%、控制率为4.0%。

我国的一项多省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在低、中、高风险人群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干预可使10年ASCVD发病率分别降低4.1%、9.7%和15.5%。

3.糖尿病

2015~2017年的横断面调查显示,基于WHO诊断标准,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采用ADA诊断标准糖尿病患病率为12.8%。据估计,目前中国大陆成人糖尿病人数达1.298亿(男0.704亿,女0.594亿)。

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标化年发病率从2007年的164.85/10万人年上升到2017年的268.65/10万人年,年均增加4.01%,且在男性、年轻人和农村地区人群中增加更快。

研究显示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推迟糖尿病发病风险和时间,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复合微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风险。

4.慢性肾脏病

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的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CKD)的总患病率为10.8%,以此推算中国约有1.2亿例CKD患者。其中,肾功能异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²)]患病率为1.7%,白蛋白尿(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30 mg/g)患病率为9.4%。

2015~2016 CHARLS研究显示,在≥60岁的受试者中,肾功能下降的总患病率是10.3%。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的患病率不断增高。

2016年,CKD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为15405元,高于无CKD患者的11182元。血液透析患者平均花费89257元,腹膜透析患者为79653元。

5.代谢综合征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在≥18岁调查对象中,依据修订的NCEP ATP Ⅲ标准,发现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2%。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提出的诊断标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2.4%;依据Cook标准,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4.3%。

6.空气污染

环境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是影响中国DALY的第3位和第13位危险因素。

2000~2016年,中国归因于PM2.5长期暴露的超额死亡数逾3000万,年超额死亡人数为150万~220万。

2000~2016年中国归因于PM2.5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达3008万,自2013年以来,中国每年因PM2.5暴露导致的总死亡人数呈逐渐下降趋势。

我国系列研究发现,随着PM2.5、粗颗粒物(直径2.5~10.0μm)、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暴露浓度的增加,CVD死亡风险增加。此外,大气污染物暴露浓度升高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的死亡风险增加有关。

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是践行“健康中国”理念、推动“健康入万策”的先导性项目。截至2020年,在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成488个国家级“示范区”,覆盖全国17.1%的县(市、区),已超额完成《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的中期指标。

心血管

1.冠心病

201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1.59/10万,农村为130.14/10万。2019年冠心病死亡率继续2012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农村地区上升明显,到2016年已超过城市水平。

2002~2018年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19年略有降低。从2005年开始,AMI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

2013年中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中国大陆≥15岁人口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0.2‰,60岁以上人群为27.8‰。与2008年第四次调查数据相比(7.7‰),总患病率升高。2013年中国大陆≥15岁人口冠心病的患病人数为1140万人,比2008年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全年龄段冠心病患病人数增加了约108万。

2.脑血管病

2019年,脑卒中是导致中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达2189175例,与2009年相比,死亡人数上升了12.4%。2019年,我国新发脑卒3935182例,脑卒中患者达到28760186例。脑卒中也是2019年DALY的首位原因,DALY数达45949134,年龄标化DALY率2412.52/10万。

2019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9.56/10 万,占总死亡人数的22.17%。在所有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位列恶性肿瘤(162.46/10 万)和心脏病(160.26/10 万)之后,为死因顺位的第3位。

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29.41/10 万,占城市总死亡人数的20.61%;农村为158.63/10 万,占22.94%。中国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
2009~2012年,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3~2019年又略有上升,且农村地区相对显著。

3.心律失常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心脏起搏器置入量较2019年下降了4.8%。

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主要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5.0%)、房室传导阻滞(41.5%)和其他适应证(3.5%)。

希浦系统起搏,包括希氏束或左束支起搏,在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在国内进展迅猛。左束支起搏技术源于国内。

2012~2015年CHS研究发现,中国≥35岁居民的房颤患病率为0.7%,农村(0.75%)高于城市(0.63%),其中34%的患者为新发现的房颤,自己并不知晓。

CNSSS对40岁以上成人的调查显示,中国12%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房颤,以此推算,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的患者超过215万,而该部分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很低,仅为2.2%,其中98.2%的药物为华法林。

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比例逐年增加,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占总经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的比例分别为27.3%、31.9%、33.0%和32.2%。目前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仍以环肺静脉电隔离为主,占总体消融量的60.2%。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量较2019年略有下降。2020年植入的ICD中,单腔、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分别占比50%、53%和47%。

我国研究结果显示,长QT综合征(LQTS)的主要亚型为LQT1型(KCNQ1突变,占37%)、LQT2型(KCNH2突变,占48%)和LQT3型(SCN5A突变,占2%)。

4.瓣膜性心脏病

资料显示,在≥35岁居民中,瓣膜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加权患病率为3.8%,据此推测中国约有2500万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

风湿性瓣膜病(55.1%)仍是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而退行性瓣膜病(21.3%)的患病人数近几年明显增加。

5.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在全国多地均位居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首位。先心病检出率存在地区差异,多在2.9‰~16‰之间。

全国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持续上升,且从西部到东部地区逐渐上升,从南部到北部地区逐渐下降。

中国新生儿先心病检出率为8.98‰,女性(11.11‰)高于男性(7.15‰)。先心病死亡率农村地区(0.91/10万)高于城市地区(0.76/10万)。

202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714家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医院共开展先心病手术62704例,占所有心脏及主动脉外科手术量的28.2%,占比呈下降趋势,首次退居为心血管外科治疗病种中的第二位。此外,数据提示,成人先心病矫治手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在我国占较高比例。

整体上,中国地方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例数呈缓慢上升趋势。2019年大陆开展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地方医院达313家,医师数量达483人。

6.心肌病

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的调查显示,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粗患病率为0.16%,男性患病率(0.22%)高于女性(0.10%),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患病率为80/10万,据此估计中国成人HCM患者超过100万。

国内一项研究发现,43.9%的患者有明确致病突变,其中占比最多的是MYH7和MYBPC3基因。

7.心力衰竭

调查显示,2000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衰的患病率为0.9%,据此保守估计中国约有400万例慢性心衰患者。

CHS的分析显示,在≥35岁的中国人群中,心衰患病率为1.3%,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EF 50%)患病率为1.4%,中重度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为2.7%。

对因急性心衰而急诊就诊患者进行的5年随访发现,患者的5年全因死亡率为55.4%,CVD死亡率为49.6%,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

心衰患者平均年龄为(67±14)岁,男性占60.8%,心衰患者中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6.3%)、冠心病(48.3%)成为目前中国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

感染是心衰发作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心肌缺血和劳累。

HFrEF、HFmrEF和HFpEF分别占40.2%、21.8%和38.0%。

中国住院心力衰竭患者整体利尿剂的使用率变化不明显,地高辛的使用率受国际临床研究的影响呈下降趋势,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上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的整体使用率呈上升趋势,但因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问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使用率降低。

2020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植入量为3896例,较2019年下降13.9%。

8.肺血管病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1)肺动脉高压

全国多中心研究对确诊的成人肺动脉高压(PH)患者(551例)进行的分析显示,PH包括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487例(88.4%)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64例(11.6%)。PAH中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是先心病相关性PAH 56.1%、结缔组织病相关性PAH 13.1%和特发性PAH 30.8%。

2014年CSTAR的数据表明,若将PH定义为经超声心动图测得的静息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 40 mmHg,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PAH的患病率为3.8%。

进入靶向药物时代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及家族性PAH的1年和3年生存率可达92.1%和75.1%。

(2)肺血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形成

1997~2008年中国肺栓塞病死率显著降低,从1997年的25.1%降至2008年的8.7%。

经年龄及性别校正后,中国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住院率由2007年的3.2/10万增至2016年的17.5/10万,住院病死率由2007年的4.7%降至2016年的2.1%,住院时间从14d降至11d。

CT肺动脉造影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87.6%),抗凝治疗是最常用的初始治疗方法(83.7%);初始全身溶栓治疗的使用比例从14.8%减少到5.0%,急性肺栓塞死亡率从3.1%降至1.3%。

2016年的数据显示,外科住院患者发生VTE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开放手术(52.6%),内科住院患者则为急性感染(42.2%)。

所有患者接受第九版Chest指南推荐的预防措施的比例为14.3%,接受合适的预防措施的比例仅为10.3%。

9.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

(1)主动脉疾病

根据2011年中国健康保险数据进行估测,中国大陆急性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为2.8/10万,男性高于女性(3.7/10万 vs. 1.5/10万)。

Sino-RAD结果显示,中国主动脉夹层患者平均年龄为51.8岁,较欧美国家年轻10岁左右。

在治疗方面,对于A型主动脉夹层,开放手术治疗率为89.6%,药物治疗率为7.8%,腔内治疗率为1.6%,杂交治疗率为1.3%,住院死亡率为5.5%。而对于B型主动脉夹层,单纯药物治疗率为21.3%,死亡率为9.8%;外科手术治疗率为4.4%,死亡率为8.0%;腔内治疗率为69.6%,死亡率为2.5%。

(2)外周动脉疾病

调查显示,≥35岁的自然人群下肢动脉疾病(LEAD)患病率为6.6%,据此推测中国约有4530万LEAD患者。其中,1.9%的患者接受了血运重建,据此估测中国接受血运重建的例数为86万。

CSPP的分析显示,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患病率为0.5%。

单中心研究发现,肾动脉狭窄(RAS)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82.4%)、大动脉炎(11.9%)、纤维肌性发育不良(4.3%)和其他原因(1.4%);动脉粥样硬化由1999~2000年的50%增加到2015~2016年的85%。年龄≤40岁的患者中非动脉粥样硬化病因更多见。

臂间收缩压差≥15 mmHg是预测锁骨下动脉狭窄50%的一个强有力指标,可用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流行病学筛查和诊断。

10.肿瘤心脏病学

大规模队列研究发现,18%的癌症患者伴CVD危险因素或患CVD,其中13%至少有一种CVD危险因素,5%有一种CVD。

在调整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所接受的治疗后,合并心衰的肿瘤患者预后最差,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9%;其次是合并心梗的肿瘤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0%。

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1 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本文由 医脉通心血管 来源发布

新版心血管健康报告发布:5大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6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