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小讲堂】中医四诊—闻诊之其他


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声自然、声调和畅、刚柔并济、语言流畅、言与意符。在病理情况下表现为患者语声异常或出现本不该有的声音,病变声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音

指的就是语声的强弱和清浊。在疾病过程中,语声高亢有力,声音连续,前轻后重,多言而躁动,多属阳证、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断续,前重后轻,少言而沉静,多属阴证、虚证、寒证:语声极弱,气短不续,想要言语却又无力言语,是宗气大虚的征象。语声重浊,多由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致肺气失宣,肺窍不利所致。



2.音哑和失音

声音嘶哑,叫做音哑,完全不能发音,叫做失音。新病音哑或失音,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湿内蕴,致使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所致,属于实证:久病音哑或失音,多因肺肾阴亏,精不上承所致,属于虚证。如果久病重病而声音突然嘶哑,是肺气将绝的征象。另外,暴怒喊叫,耗伤气阴,声门失养,可致音哑或失音;妊娠晚期,孕妇出现音哑或失音,叫做“子痦”,属于生理现象。多因胎儿阻滞,压迫肾之脉络,肾精不能上达咽喉,声门失养所致,产后可不治而愈。此外,应注意失音与失语的区别。失音是声音不能发出,失语是没有言语的能力。失语多见于中风病。



3.鼻鼾

指熟睡或昏迷时鼻、喉发出的一种异常声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呼噜”。劳累后在熟睡时也能听见鼾声,不属病态。鼻鼾作为病来看,多因痰气交阻,息道不畅所致。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颈短及鼻咽部有疾患者。如果病人突然昏迷,很快出现鼻鼾,且鼾声不绝,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的危险证候。



4.呻吟

是指病人在疼痛难忍时所发出的低哼声或像叹气的声音。可见于疼痛,或肾虚。新病呻吟,声高有力,多属于实证:久病呻吟,多为周身酸楚不适,或绵绵作痛,属于虚证。结合病人的动态来看,如果呻吟的同时捂着肚子,大多说明是肚子痛:如果呻吟的同时捂着腮,多半是牙齿痛;呻吟的同时而扪心护腹,多为胸、脘或腹痛:呻吟的同时扶着腰,多为腰痛。


5.惊呼

指病人突然发出的惊叫声。声高尖锐,表情惊恐者,多因突受惊吓或剧烈疼痛,或精神失常所致。另外,小儿高热惊风,也常见阵发性惊叫。



6.喷嚏

是肺气上逆鼻窍所发出的声音。临床诊断时应注意喷嚏的次数及有无并发症。喷嚏一般来说是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经常和流涕、鼻塞或流泪等同时并见。新病喷嚏,伴有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清涕不止,多为风寒表证,由风寒刺激鼻窍所致。久病不愈,反而有喷嚏出现,此即为阳气回复的表现,是阳气、正气祛除邪气的一种表现,表明病情渐渐有所好转。如果阳气不足,无力祛除邪气,也就不会打喷嚏。如果是冷风侵袭肌表,偶尔打喷嚏,不属病态,没有临床意义。


7.呵欠

呵欠,指张口深吸气,微有响声的一种表现,困倦想要睡觉时打呵欠,不属于病态。不管什么时间都频频打呵欠,多为阴盛阳衰所致。因此,呵欠可能不止和情绪有关,多见于肝郁气滞。若老年人频繁打呵欠,则可能为中风先兆。



8.太息

俗称叹息,指病人情志抑郁,自觉胸中憋闷的时候会先深吸一口气,之后缓慢吐气,并带有“唉”的声音,因此又叫做唉声叹气。太息之后,自觉胸内舒适,多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有时也会出现在心阳不足、宗气亏虚的患者身上。


9.胃肠音

呕吐:以无声为吐,有声无物为干呕,有物有声为呕吐,临床治疗时多难以区分,因而统称为呕吐。呕吐总的来说是胃气失和、胃气上逆所致。食物或药物中毒、妊娠恶阻、精神因素等都会引起呕吐。如果呕吐的时候,吐势徐缓,声低无力,吐物清稀,属虚,属寒,常因脾胃阳虚,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吐势较猛,声高有力,呕吐出黏稠黄水,甚至酸臭苦水,属实,属热,常由于邪热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呃逆:指胃气上逆,通过咽喉发出不由自主的冲击声,声短而频,呃呃作响,俗称“打呃”,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呃逆,可以根据呃声的长短、高低、间歇时间来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进而判断疾病的预后。新起的呃声频作,声高亢而有力,多为实热证;呃声沉缓而有力,多见于实寒证。呃声低微无力,多为脾阳虚,或病深及肾,脾肾阳虚或胃阴不足导致的:呃声急促少力,多见于胃阴不足。久病的人出现呃逆不止,声低气怯无力,形瘦骨立,为胃气衰败之征象。此外,进食过快,或偶感风寒,或大笑等,都可能引起呃逆,若无其他并发症,持续时间短,多可自行终止。


嗳气:指胃气上逆,胃内气体上出咽喉,发出一种声长而缓的声音。和呃逆不同,呃逆是短促而频发的声音,嗳气的气体由胃内慢慢出来,即我们俗称的打嗝,是一种胃气上逆的表现。正常人在饮食或喝了饮料后,偶尔会有嗳气的现象,这是正常反应,不是病态。病理情况下若有嗳气酸腐,伴随着脘腹胀痛,多为宿食内停,食滞胃脘;暖气频发,曖声响亮,嗳气之后,腹胀症状会减轻,能随情绪变化而减轻或加剧,多属肝气犯胃:嗳气频发,伴随着脘腹冷痛、得温则减轻的症状,可能为寒邪犯胃火胃阳亏虚:嗳气低沉,没有酸腐气味,多为胃虚气逆。


肠鸣:肠鸣又叫腹鸣,指胃肠蠕动有声,正常者肚子也有肠鸣,只是耳朵听不到,病理性肠鸣的声音很大,不借助听诊器也可以听到。诊查肠鸣发生的频率、强度和音调等变化即可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肠鸣辘辘,得暖得食之后,症状会有所减轻,饥饿或受寒的时候,症状会加剧,多表示胃肠空虚:肠鸣音响亮,亢进而频急,多为风寒湿邪使胃肠气机紊乱,或气机阻滞,肝脾不和所致;肠鸣阵作,伴随着腹痛欲泻,泻后疼痛减轻,胸胁满闷不舒者,发作和情志有关,多为肝脾不调所致。若肠鸣完全消失,腹胀满痛,多属肠道气滞不通之重症;肠鸣音完全消失而重新出现,说明肠蠕动功能恢复正常。


End

推荐阅读:




【中医知识小讲堂】中医四诊—闻诊之听语言

【中医知识小讲堂】中医四诊—闻诊之听呼吸

【中医知识小讲堂】中医四诊—闻诊之听咳嗽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跟名医学中医 中医入门零基础》,编辑徐一涵;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删除。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

本公众号分享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及参考,请勿随意试药。

联系我们
网址:http://tcm.ckcest.cn
Tel:010-64089578
Email:yutongoracle@hotmail.com

戳文尾“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本文由 中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来源发布

【中医知识小讲堂】中医四诊—闻诊之其他

评论问答